1644年,日本人看到的英亲王阿济格 爱新觉罗.阿济格


1644年,日本人看到的英亲王阿济格 爱新觉罗.阿济格



竹内藤右卫门一行,见皇帝难度大,但他们可以到亲王,这说明,顺治对他们的到来的高度重视。王爷可以随便见几外国人吗?当然不可以,这一定是经过皇帝同意了的。尤其是见到了摄政王多尔衮,这在1644年,就等于见到了皇上。

竹内藤右卫门在北京,见到了三位极其重要的亲王,他们是英亲王阿济格、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这三位亲王,是努尔哈赤晚年与爱妃阿巴亥生下的三位虎子,最是能征善战,入关后,多半个江山是他们三王打下来的。

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乌拉那拉氏,名叫阿巴亥。生于万历十七年,其父乌拉贝勒满泰。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大妃。万历三十三年,生下皇十二子阿济格、万历四十年生下皇十四子多尔衮、万历四十二年生下皇十五子多铎,一生深受努尔哈赤的宠幸。天命十一年八月,努尔哈赤病逝,阿巴亥被四大贝勒逼殉葬,终年三十七岁。

阿济格(1605年年8月28日-1651年11月28日),剽悍少谋。

   初授台吉,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以军功授贝勒,征察哈尔蒙古喀尔喀、巴林、扎鲁特诸部,授贝勒。

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从攻朝鲜(今朝鲜、韩国)。

天聪三年,随从皇太极入长城,占遵化等地,督兵阵斩明总兵赵率教,直逼北京。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晋多罗武英郡王。地位仅次于四大贝勒。率满蒙军从喜峰口入明边,纵横京畿地区,56战皆捷,连克昌平等十余州县。

崇德四年,以奇兵结合袭取明军所占皮岛(今朝鲜椴岛),斩明总兵沈世魁以下万余人。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随弟弟摄政王多尔衮出征,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顺军,封和硕英亲王。受命为靖远大将军,率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满、蒙、汉军3万余,自山西入陕,追击李自成大顺军至湖广,第二年,俘获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招降明宁南侯左良玉子左梦庚、总督袁继咸部马步兵10万,占河南、湖广、江西、江南63城。不久,因为出师贻误战机、谎报军情罪降为郡王,但很快又恢复了亲王爵。

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冬,挂平西大将军印,平定倒戈反清的大同总兵姜瓖,毁城还师。这时,他要求封叔王。被摄政王多尔衮拒绝。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年底,多尔衮在承德病危,自知不起,独自召阿济格秘密议论后事。多尔衮死后,阿济格想当摄政王,暗中派人到外地召来儿子劳亲,他让劳亲多率兵来,并嘱劳亲不要把多尔衮病死及调兵事告诉各位王爷。与此同时,他又胁迫多尔衮所管两白旗大臣归顺他,遭到拒绝后,他又以兵戎相威胁。于是,两白旗大臣向郑亲王济尔哈朗告发阿济格乘丧欲谋乱夺政。

在承德守护多尔衮灵柩的大学士瓜尔佳氏·刚林早已察觉阿济格的意图,抢先独自“策马行”,日夜疾驰七百里抵达京师,告发此事。清廷立即关闭九门,在阿济格回京的必经之路德胜门外派驻重兵,以防不测。不久,多尔衮柩车还京,行至石门时,阿济格与其子劳亲合军,令部下大张旗帜,环丧车而行。

顺治帝亲率诸王、大臣迎柩车于德胜门外,阿济格父子无视皇帝,居然傲慢地坐在了上坐。济尔哈朗等见阿济格身带佩刀,举动叵测,派兵紧密监视,并将其随从三百骑尽收诛之,从而粉碎了阿济格的兵变计划,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动乱。

十二月二十六日,议政王大臣如开会议,讨论阿济格的定罪,同时,把他幽禁起来。阿济格在幽禁期间,不仅没有一丝收敛,反而益加狂暴无礼,在监房内私藏大刀,暗掘地道,声称要放火烧毁监房。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十月十六日,诸王一致认为阿济格悖乱已极,留之恐贻后患,应立即处死。上奏顺治,福临不忍心动刑杀死这位功勋卓著的叔叔,于是,他命令阿济格自尽。

这就是英亲王阿济格轰轰烈烈的人生。

那么,这英亲王究竟长得什么模样,是什么气质呢?

竹内藤右卫门看到的,“是一个年约五十几岁,脸上有麻子,眼睛总瞪着,使人见了害怕。性格极其暴躁,没有什么头脑,遇事不加考虑,所以,皇帝也不给他什么政务。”

这样的描述,大体上准确的。阿济格,生于1605年,到1644年,是39岁。他看到的是五十几岁,可能阿济格长年征战,过早衰老了。

“脸上有麻子”,这是极其珍贵的资料了,因为无论是《清史稿》、还是《清史列传》都没有记载。中国人一向为尊者讳,在清朝国史馆编的正史中,怎么可能说一个亲王有麻子呢?麻子毕竟不是美人痣呀。有麻子,说明阿济格在年少时,侥幸躲过了一次天花。史载,清代皇子,殒于天花的人很多,几近百人。阿济格当然是太幸运了。竹内藤右卫门走后五年,即顺治六年,阿济格的弟弟十五阿哥多铎就死于天花。

“眼睛总瞪着,使人见了害怕”维妙维妙地画出了阿济格的性格特征,在阿巴亥生的三个虎子中,他是最没有心计的,其次是多铎。而最有思想的,或叫大略,那就是多尔衮了,他的思想不但高出两个同胞兄弟,而且几乎高出当时整个的大清朝,真正的“当朝一品”“他是个性格粗暴的人,没有什么头脑,遇事不加考虑。”这与清史中记载的“剽悍少谋”正好吻合。但人的性格又是多面的,这位亲王,居然还心向佛祖。1638年,他在沈阳时,施舍银两重修庙宇大法寺。大法寺主持为了感谢他的恩情,在寺院的左侧修了八王祠,从此就变成了阿济格的家庙,俗称八王寺。那里的泉水,最为甘甜,解放后,“八王寺”汽水名噪数十年。人们在喝汽水时,不由得要想起阿济格。

请看,竹内藤右卫门接下来的描述——“他是个很勇猛的人,在战场上,攻城的时候,只要一动手,非打胜不可。”这和“56战皆捷”、下“63城”的记载,又是必然性的联系了。

但从竹内藤右卫门的描述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阿济格另外的性格秘码。这是和正史中一味地讲桀骜不驯_所不同的。

“有一次,在攻城时,城内请求投降,皇帝也答应了,可是巴图鲁王子不同意,进城还杀了很多人。这样的过错,使他被降职削官。他明白这是国家的法令,不管怎样,都应该认真遵守。象这样的做法,他没有意见。”

竹内藤右卫门是在多尔衮那里见到阿济格的,想来,这番话是阿济格亲口对他说的。一来,说明竹内藤右卫门和三位王爷没有太大的隔阂。二来说明阿济格胸无城府,即使对外国来宾也口无遮拦地谈自己的不光彩事。三来才是更重要的,那就是阿济格的遵纪守法观念。“他明白这是国家的法令,不管怎样,都应该认真遵守。象这样的做法,他没有意见。”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国家法律在这位野性十足的亲王心中的地位。看起来,至少在多尔衮活着的时候,他还是能够摆正自己和国家的基本位置的。他听弟弟的,因为这个弟弟让他折服。

然而,到了顺治七年,他又犯了湖涂,他性格中的核心因素“剽悍少谋”最终铸成了他的悲剧。

历史真是有趣的很,没有什么,偏偏给你补点什么。谁能料到,如此“剽悍少谋”的人,会有敦敏、敦诚两个后人呢,这是乾隆年间很少能与曹雪芹对话的两位大知识分子。是他们两兄弟,安慰了曹雪芹那颗沧桑的心。敦敏、敦诚两兄弟的诗风不似纳兰性德那样的绮丽,而是充满慷慨悲歌精神。我们有理由认为,是阿济格的英雄的血幻化成了作家身上的剑气。阿济格最后一点贡献,谁会想到是给了中国文学史呢?(图1,目前找不到阿济格的画像,只有剧照一幅;图2,德川家光画像。)

附:

敦敏(雍正七年1729——?),字子明,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五世孙,理事官瑚玐长子。约十六岁进右翼宗学读书,二十七岁在宗学考试中列为优等。二十八、九岁时曾协助、父亲在山海关管理税务,在锦州做税务官,不久即回北京长期闲居。三十七岁时才授右翼宗学副管,四十六岁升总管。五十四岁因病辞官。卒年不详,约在嘉庆元年之后,近七十岁。敦敏家族虽在乾隆朝恢复了皇室宗籍,但仍处于受排斥的地位。著有《懋斋诗钞》。

敦诚(雍正十二年1734——乾隆五十六年1791)字敬亭,号松堂,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之五世孙,敦敏之弟。五岁入家塾,十一岁进右翼宗学读书。二十二岁在宗学考试中列为优等,以宗人府笔帖式记名。二十四岁时曾受父命在喜峰口松亭关管税务。二十六岁随父返回北京闲居。三十三岁补宗人府笔帖式,旋授太庙献爵。卒年五十八岁。他的诗风,较乃兄之平和,显得爽朗清洌。他与雪芹的友情,也显得更为亲切醇醲。他在宗室诗人中地位较高。著有《四松堂集》、《鹪鹩庵笔麈》、《白香山<琵琶行>传奇》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8/376172.html

更多阅读

满清唯一的皇太子——爱新觉罗胤礽 爱新觉罗.胤礽

爱新觉罗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巳时,他的父亲是有“千古一帝”之称的康熙皇帝,他的母亲是有“满清第一才女”之称的赫舍里皇后,他的哥哥是清朝第一个嫡长子承祜,而他也是赫舍里皇后以生命为代价诞下的儿子,因此深得皇阿玛的宠爱,即使

声明:《1644年,日本人看到的英亲王阿济格 爱新觉罗.阿济格》为网友梨涡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