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国良同赵进军合影
在我国外交领域,有一位叱咤风云的山东籍著名外交家赵进军。他1945年12月出生。山东淄博市博山县区人。1967年6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历任我国外交部西欧司科员、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又曾先后在驻比利时王国大使馆、驻法国大使馆担任过职员、秘书、参赞、公使。2002年4月任外交部部长助理。2003年7月,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国大使。2008年3月转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后于2008年4月,接替吴建民,担任了北京外交学院院长。
就是这位在外交战线驰骋大半生,至今仍顽强战斗不息的赵进军,当年同我在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校,有过一段亲密难忘的师生情缘关系。
2009年秋阳高照的一天下午,我正信步在辽东胜境本溪太子河畔的林荫道上。潺潺的流水清澈见底,树影倒映在水中。那一群群鱼儿,穿梭在树影之中,追逐嘻戏。岸边上摇曳的小树,在清风中尽情欢舞。叫喳喳的小鸟飞来飞去,唱着动人的歌儿。此时,我正被这些美景所陶醉,享受着家乡巨变带来的欢乐。忽如一阵暖风来,我的手机似乎多了一份灵感,像喜鹊报喜似地响了起来:“你是夏局长吗?我是市政府办公厅秘书。你的学生赵进军携夫人钱卫,回咱本溪来看您了。”
这突如其来的喜讯,使我不免为之一震,脑海里立刻闪现出我在本溪市一中任教时,和赵进军朝夕相处的情景。赵进军的父母都是革命老干部。他们从山东转到本溪任职时,便把他从山东带到本溪市一中就读。那时我正好是他的班主任。初次相见,他毕恭毕敬地站在我面前,操着一口浓重的山东乡音。他那种英俊帅气的样子,眉宇间透露出一股灵气,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后来便在班里让他担任了班长。他在学校,一直是个出类拔萃、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凭我的直觉,发现他有许多过人之处,预知他将来肯定错不了,会很有出息的。
为了纠正他那一口山东乡音,我格外对他加强了普通话训练。他不仅头脑聪颖,还特别吃苦。经过短短数月,他的普通话就说得极为标准、流利,成了学校广播室里首席播音员,并在市里中学生朗诵比赛中荣膺第一名。由于他在学校里智能超长、德才俱佳,被拥戴为学生领袖,成为了一致推举、全票当选的学校共青团团委委员。
按照市政府办公厅秘书提供的地址,我以极快的速度,搭车到达了赵进军下榻的宾馆。分别了四十八年之后,在众目睽睽下,我们师生的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顿时,一股暖流涌上了我的心头。我的眼圈湿润了,声音哽咽了。稍加平静,开始仔细端详这多年不见的赵进军。那身躯,那脸庞,那气质,那谈吐,真的不凡。当时他虽已年满63岁了,但精神依然矍铄,看上去顶多不过50出头。一米八的高大身躯,腰杆笔直,身材胖瘦适度,戴一副眼镜,显得温文尔雅,不乏山东汉子那种朴实刚强的风采。
在我眼前顿时出现的这位往日学生、名声不菲的我国著名外交家,在法国这个多事的国家,极少数反华势力,加之流亡于该国的东突、藏独和台独分子,互相勾结,频繁闹事,极力诋毁我们伟大的祖国。在这种情况下,一干就是十余年,成为一名驾驭风云、扭转时局的高手,谈何容易。我打心底发出赞美之声:进军啊进军,你真的了不起呀!
在我们聚会的房间里,赵进军当着自己的夫人、省人大有关委办负责同志、本溪市市长冮瑞以及北京外交学院马副院长等随从人员的面,侃侃而谈,讲述起我是如何送给他一部四角号码字典,教会他学普通话的。并说这对他日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外交官,颇有裨益。就这么点小事,在他那脑海里几十年,一直没有忘怀。怎能不让人怦然心动!最让我赞佩的是,他有一颗感恩的心。如今,用时现交、过后丢弃、不重情感、忘恩负义的人,何其之多。这些违背中华传统美德的丑类,和赵进军相比,真是高山平地,相形见绌,岂能不感到脸红!
临别之时,我再一次握着赵进军的手,无比感慨,心里默默地祝愿他事业更加有成。我想:就凭赵进军尊师重教这个劲儿,他就是一任最最合格的外交学院院长。祝他能培育出一大批像他一样鞠躬尽瘁出色的外交精英,为我们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大展雄威。最终,在依依惜别之中,结束了我们师生这次离别四十八年之后难得的一次会面。
当天晚上,我回到家中,激动不已,辗转反侧,半夜未眠,秉笔展纸,即兴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四十八载一挥间,别时容易再聚难,
今生有幸喜相逢,千言万语聊不完。
热血青年走天下,托起中华美梦圆,
鸿鹄巨志意未酬,指点航船正扬帆!
后来得知,赵进军从本溪返回北京不久,应邀赶赴烟台参加中法暑期研讨会。这回他借此良机,又携同妻子钱卫,还有胞妹、也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辽宁省副省长赵国红一起,兴趣盎然来到了他们孩提时代生活过的山东省博山。他们兄妹曾与博山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父亲赵沂川,解放初期主持过淄博工矿区(辖淄博、张周两市和淄川、博山两县)人民政府工作。赵进军儿时启蒙教育就是从博山开始的。而他的胞妹赵国红则在这里出生。赵进军这次到了博山,穿着朴实,平易近人。胞妹赵国红仍像小时那样,自始至终跟随其后,不离寸步。赵进军旧地重游,健步如飞,一路兴高采烈。首先拜谒了他父亲曾经工作过的人民政府所在地,接着寻访了早年读过书的母校博山第六小学和保育小学的旧址。当他看到小时候攀登过的10余米高水塔时,异常兴奋,深情地对身旁的人说:“我真想这个时候跃身再攀登上去一次。”并绘声绘色地描述那时才8岁的他,顺着水塔铁梯爬到塔的顶端,母亲吓得不敢大喊一声,却是紧张而又小心翼翼地哄他下来时的情景,逗得大家止不住地哈哈大笑起来。
赵进军这一行人,走在博山街头巷尾,故地重游,观看着、倾听者、感悟着、陶醉着……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遇到老者,赵进军就热情地走上去打招呼,询问一些40多年前的往事,引来过路人不断投出好奇的目光。一位外交家,融入人群,竟显得是那样的从容、随意。岂能不让人连声赞叹!这次回到博山,赵进军和他的胞妹,怀着游子眷恋之情,追寻父亲当年留下的革命足迹,感恩这里为他和胞妹成长铺下的第一块路石,使自己热爱家乡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这两位从博山这个小县城走出去的副部级精英,他们的名气虽然没有像焦裕禄、吴雁泽那样尽人皆知。但他们为国家那种勤奋不已的忘我奉献精神,淳厚多情的博山父老乡亲们,会永远在为他们创造出的辉煌而倍感骄傲!
2010年,春暖花开的三月一天,我携带儿子去了首都,又一次在北京外交学院,亲唔了赵进军。他的办公室是那样的简朴,里外间加在一起,不足30平米。一进门是会客室,只摆了一大两小沙发,其它啥都没有。里间是他的办公室,更是小得出奇。除了一个书卷柜、一张办公桌和一些办公物件之外,也没有什么抢眼的东西。通过俺们师生之间的攀谈,我对他的内心世界和高风亮节更加洞悉。我对他的评价是:官居高位,清廉朴素,毫无私念,无愧于党。当时,我和他在一起合影留念。由于兴奋缘故,我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两身相贴暖流涌,两眼相望志向同,两心相聚添新情,两力相合山河红。”
当我落笔写就这篇文章时,我激情满怀,幸福不已,为曾经有过赵进军这样的杰出学生而感到无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