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笔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着实花了些工夫,搜集整理关于这段时期的历史,这个过程既充实又痛苦,读着史书与关于岳飞的评论文章,一方面,为中国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位完美的人物而深深感动,另一方面明知他的结局,眼见他步入死途,最终耿直的君子抵不过阴柔的小人,心中总是不断涌起一阵阵心酸。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遇宗泽起到遇害期间十余年间,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先后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名句。岳飞一生主张积极进攻,以“收复失地、迎回二圣(指被金人掳走的宋徽宗、宋钦宗)”。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眼看着志愿即将达成,岳飞壮怀激烈,预备乘胜追击,直攻北宋首都汴州。
岳飞大胜的消息传到宋高宗时,宋高宗欣喜若狂,此次不仅可以光复国邦,还能一举拿下北宋一直耿耿于怀的幽云十六州,正在狂喜之际,却被一意求和的秦桧适时地遏制住了,秦桧抓住宋高宗担心武将谋反的心思,极力说服宋高宗与金军议和,最终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
岳飞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愤惋泣下:“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然而在朝廷高压钳制之下,岳飞不得不下令班师回朝。百姓闻讯拦阻在岳飞的马前,担心金兵反攻倒算。最后,大军逗留五日,以掩护当地百姓迁移。那样的哭声震野悲极动天,回荡了几百年而不散。完颜兀术整军攻取了被宋军收复的河南地区。岳飞在班师途中得知噩耗,不由仰天悲叹:“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既然不信任武将,又不让收复失地,那何苦还在这伤心地碍别人的眼。从此刻起,似乎就可预见岳飞被害的命运,身为抗金大将已经无希望再抗金,宋朝已经沦落为没有希望的朝廷,岳飞心死随即自然身死。班师回朝后,岳飞卸甲归田,回庐山住在母亲的坟边,结交文人雅士,不论朝政,只愿就此了却一生。他依然写词,只是同从前雄浑高迈的《满江红》完全不同的风格,此时他的词飘然孑立、神色孤伤。我很喜欢他此时所作的《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知音少,所以在此远离旗扬、弓张、铁甲,只将万里驰骋收敛成一个宅院,而宅院的飞檐又指向无边无际的云天,那样交糅着无奈、抑郁、怆然的情绪却吞天坼地、泣尽以血。他以为可以偏爱于此,静然了此一生,可是命运连这个机会都不给他。因为,不杀岳飞,如何向金人表达议和的诚信?
自古以来,英雄末路、美人迟暮,都是世间最最无奈的事。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他们断章取义节选了岳飞和部下张宪谈话的片段,诬告岳飞谋反。岳飞刚被捕入狱时,听说自己被告谋反,脱掉上衣,后背赫然四个大字:尽忠报国(评说演义中说是精忠报国,史载尽忠报国),这是当年岳母为勉励他从戎报国刺的字。忠义之心,日月可鉴。然而君要臣死,哪有臣辩解的份。
岳飞在狱中受尽毒刑,一次因为疼痛,站姿稍有松懈,被一狱吏呵斥道:“岳飞插手立正。”岳飞悚然听命。每每读到此处,伤心不已,那样一个品德高尚、山川共仰、冠盖中华、无有比肩的百战名将不得不听命于一个狱中小卒,这样的恶浊乱世,怎能不亡!
狱中的最后一个除夕,老部下带来屠苏酒来看望岳飞,岳飞举杯潸然泪下,想起当年他为大河南北频传的捷报所鼓舞,对部属说:“今次杀金人,直到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那样的美好愿望怕是没有机会实现了。读到屠苏酒,我想起了王安石那首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那样美好的节日,与狱中的光景格格不入,悲喜对比,更添惨烈。身为武将,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回归故乡。此刻,对岳飞而言,死亡就是故乡,在政治面前,一个人天大的痛苦也只是微末的感伤,对于君主而言,只要他认为你是绊脚石,就必须先除之而后快,根本不会理会事实到底如何,不会管冤枉了谁,错杀了谁。
审了很久都没审理出结果。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达密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宋代史料并无“风波亭”的记载),时年39岁;张宪和22岁的百战名将义子岳云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看到这一段时,我正靠坐在书桌上,外面的零星雨点飘进来,落入书上,顷刻并融入纸中,那样阴冷的故事,配合着几百年后我读他时阴雨的天气,望望灰暗的天空,像是从来不曾忘记过的印痕。不仅长使英雄泪满襟,任何有血有肉的人都会因他而饮泣。
史书《金陀粹编》中说:岳飞生活俭朴,不经商,不广置私产,虽然身居显位,却不纳妾,甚至连一个使女丫环也没有。每次朝廷给他的犒赏,他总是如数分配给部下,从不私藏一分一毫。32岁就任节度使的岳飞,当时他每月的俸禄超过当朝宰相。他被害后,全部家产被没收,却没有一件真正值钱的东西,只有一些书画、字卷和赏赐品,连秦桧对此都难以置信。
岳飞在大理寺蒙冤时,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曾闯进相府见秦桧,质问他:“岳飞到底有什么罪?”秦桧回答:“其事莫须有。”一般人理解认为秦桧理亏,唯唯诺诺地回答:“这事可能有吧!”其实分析当时秦桧与韩世忠的处境,事实应该是,秦桧盛气凌人的回应:“难道没有吗?”为何会理直气壮,毫无顾忌?因为是皇上的密令,自然有皇上撑腰。
回首过往,光景绵长,关于岳飞的记述还得再添两笔: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气贯山河,为其代表之作。
《宋史·岳飞传》有这样的记载:皇帝要为岳飞营造府第,岳飞却推辞说:“敌未灭,何以家为?”
皇帝又问他,天下何时太平,岳飞回答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岳飞庙悬着岳飞亲笔手书四个大字“还我河山”,铮铮铁骨跃然纸上,成为一帙永不风干的青史。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朝代,为何会奸臣当道、牛骥同槽、庸杰不分、善恶不明。自古道:君明则臣直。而重用奸臣的君主自古易被定为为昏君。宋高宗因为诛杀岳飞、不思收复失地、重用秦桧而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但翻看历史,这位昏君却天性聪明,知识渊博,记忆力很强,每日能读诵书籍千余言,博闻强记。臂力也很强,史书记载他能拉动一石五斗(约二百斤)力的弓(岳飞能拉动三百斤力的弓)。他还遗传了父亲的艺术天赋,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在位时生活极其简朴,最关键的是,他并不恋权,能及时禅位给更合适的接班人,这在封建社会中是极为少见的。
宋高宗为何一定要置岳飞于死地,难道他不知道岳飞的耿直,秦桧的阴柔吗?想来想去,唯有岳飞一心“收复失地,迎回二圣”的决心,时刻让这个南宋开国皇帝心生胆寒,直捣黄龙,把徽、钦二帝迎回来,我还能做皇帝吗?自然是不能了吧?那江山的统一对我来说不一定是好事。何况宋高宗一直不相信手握大军的武将,这可能也是因为北宋开国皇帝曾是后周武将的缘故。再说岳飞耿直率真的性格又常让他不快至极。那岳飞不死,宋高宗这个皇位坐的如何安心?世人以为岳飞是秦桧害死的,其实,真正的凶手是宋高宗,而秦桧不过是个“替身演员”。
2l年后宋孝宗下令给岳飞平反昭雪,并以五百贯高价悬赏求索岳飞遗体,用隆重的仪式迁葬于西湖畔栖霞岭下,就是现在岳坟的所在地。墓阙下有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飞的泰桧、王氏、张俊、万俟呙四人。跪像背后墓阙上有楹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后又追谥武穆、忠武,岳飞死后63年朝廷追封为鄂王。
《宋史·岳飞传》中有一段对岳飞的至高评价:“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一位已去世几百年的人物,我们品砸了几百年,纪念了几百年,相信还会一直怀念下去。中国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中国人只信仰历史,相信善人流芳百世,恶人遗臭万年。英灵昭昭,人人得见。信史凿凿,千古恒常。忠肝义胆,镌刻山河,雕镂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