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是道”这句话,始见于马祖道一禅师的语录:“平常心是道,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只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平常心就是长沙景岑禅师所说的要眠即眠,要坐就坐,热时取凉,寒时取凉,寒时向火,没有分别矫饰,超越染净对待的自然生活,是本来清净自性心的全然显现。如果着意追逐客尘,有心造作攀求,反而会丧失平常心的和谐性平衡性,而成为反常心、异常心。
平常心是道。语虽浅显,意蕴颇丰。我们生活在这红尘俗世中,被数不清的欲念牵引着,整日奔波忙碌,直到身心俱疲,仍不肯罢休。所谓“佛法遍一切处,无处不是道”。自己虽然明白其中道理,很多时候遇到一些事情还是提不起,放不下,并总有理由来原谅自己。但即便如此,还是想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契悟与否,自心了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禅宗有这样一公案。有一位禅师有三个弟子,有一天,师父问三人:“门前有二棵树,荣一棵,枯一棵,你们说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大徒弟说:“荣的好。”二徒弟说:“枯的好。”三徒弟说:“枯也由它,荣也由它。”
无论你选择前两者中的哪一种心态,都会产生得失之心。所以佛陀说:“平常心是道”。也就是说:不着苦乐两边而行持中道,通过对世间万物的正确认识,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这一切。枯也由它,荣也由它,得失随缘。得在失中,失也在得中,得失之间,全凭自己一念定夺。
所以在我看来,平常心即是清净心,以平淡之心对待功名利禄及周围事物的一种心态。对待他人,对待荣辱浮沉,对待种种意外,都波澜不惊,生死不畏,于无声处听惊雷。“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能将功名利禄看穿,能将胜负成败看透,能将毁誉得失看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我自岿然不动,泰然处之;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我自清净平和,淡泊洒脱。那么对待万事万物,即可减少多少负担,活出多少安详自在。内心安适,仰俯无愧,无愧于人,无愧于心,
平常心是道。只有以平常心,才能“万境自如如”。怀着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人或事,一切都将不在话下。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是简单的三个字,但在生活中,却是很难超越的一道坎。在禅的精神里,只有见性的人才能说‘平常心是道’”,如果心性都还没找到,怎么谈得上平常心呢?因此,对于我们这些世俗中人,拥有一颗平常心更非一件容易的事。
除了平常心之外还应该具备三个心,即宽容心、慈悲心、坦荡心。
宽容心:待人接物,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古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一分为他人着想,少一分为自己考虑,就会少一分烦恼。争强好胜到一定限度,往往受身外之物所累,失去做人的乐趣,要学会宽容、包容、理解、谅解别人。佛说:“宽恕别人可以升华自己,而记恨一个人却是在伤害你自己。”立身处事,要善恶兼容,不可过于高看自己,轻看别人。善的,我们要记住,恶的,我们要忘记。如果不能忘记,你就因无法包容它而一直耿耿于怀,累的是自己。
慈悲心:珍惜当下所有,珍视人间万物。慈悲为怀、与人为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不计较得失,不计较付出,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得到快乐。你的心中就会有一轮明月,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有种说不出的宁静平和、自在快乐,那是发自于心底的感觉。
坦荡心:常言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心胸开阔,不拘小节,没有私心,没有个人利益的谋求,自然就能淡定坦然,自然就能容纳各种事件。能欣赏别人的努力,欣赏别人所得到的成功。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成人之美的善念,自己也必定心灵舒畅,君子何乐而不为呢?小人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过于思虑,看到别人成功就会有酸酸的感觉,生怕别人赶上自己,又怎会成人之美?
最后将一首禅宗著名的诗偈和大家一起分享,并与有心人共勉!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