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园导游词2014版 导游词英文版

个园导游词(2014版)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全园占地30余亩,整体布局采用古典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形式。

个园的营造离不开一位传奇人物,即个园园主、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黄至筠祖籍浙江杭州,他凭着卓著的经商才能,积聚起万贯家财,被嘉庆皇帝钦赐“盐运使司盐运使”,曾两次进京为皇帝祝寿,入圆明园听戏。可以说,黄至筠与晚清著名徽商胡雪岩一样同为“红顶商人”,都是钦赐正二品顶戴。园主人在位40余年,建造个园就花了20年时间,耗银600万两,相当于江苏省一年的赋税。

为什么黄家的园子不叫黄园?偏叫“个园”。“个园”得名缘于园主人生性好竹子;而竹叶三片形似中国汉字“个”字;中国汉字“竹”字一半亦为“个”。清代大才子袁枚就有“月映竹成千个字”的诗句,我们可以想象,繁茂的竹林在月光的映照下,地上仿佛出现了成千的“个”字。这一奇思妙想,可以看成是“个园”名称的形象化图解。

“竹”历来为中国文人所爱,不仅是因为竹子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为它“正直,虚心,有气节”的品格。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个园的“万竹园”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现有竹60余种,近2万竿,不乏稀有品种,如龟甲竹、方竹等。这是黄金间碧玉,此竹色彩美丽,竹秆金黄色,节间带有绿色条纹是黄金间碧玉;竹秆碧绿色,节间是黄色条纹者即碧玉间黄金,为优良的观赏竹种。这是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围着老竹生长,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

个园导游词(2014版) 导游词英文版

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的审美要素之一。而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在体现园林意境美方面更胜一筹。我们抬头看看,墙的匾额上有“竹西佳处”四字,“竹西”取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后来到宋代词人姜夔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后来人们就以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了。在这里把竹西两字回归本来的意思就是:此处竹景最佳。

走过竹径是一条由桂花树枝叶交错形成的林荫小径。这里种的是银桂,“银桂”谐音“迎接贵宾”,因此又称“迎宾道”。桂花的花期大多在中秋前后,此时天清露冷,所以亦有“冷露无声湿桂花”的说法。每到花开的时候,这条小径都浮动着清清悠悠的芬芳,令人沉醉。

走到尽头,请大家看一下地面上鹅卵石砖片瓷片铺设的图案,在图案中我们看到的有:铜钱两枚、花瓶一只、方天画戟三支——寓意:“连中双元,平升三级”。大家经过之时可以踩一踩、踏一踏,好运连连。

我们眼前看见的这座小楼叫“丛书楼”,楼分山下两层,上面是给园主人儿子读书、藏书的地方。丛书楼匾额原本属于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大盐商马氏兄弟,就在个园对面的街南书屋,马氏败落后,个园主人购得马宅,其后又将街南书屋中一些厅堂匾额、楹联移入个园之中。马氏兄弟虽为盐商,但勤敏好学、广交朋友,是典型的儒商。“二马”时期的丛书楼曾以藏书十余万卷名噪一时。乾隆年间朝廷编纂《四库全书》时,马家进献书籍776种,为全国各地私人进献之最。

大家看到楼在眼前却找不到上楼的楼梯,我们一起进屋看看,那么楼梯到底在哪呢?先留个悬念给大家,游园快结束时我为大家揭示谜底。楼前有一小小院落,植梧桐一株,主干已斜出屋檐,颇有些“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意味。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南部住宅部分。依照坐北朝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住宅分别以“禄、福、寿”为主题,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成,每条轴线分为前、中、后三进,由两条火巷分隔。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九宫格布局”。

“民以食为天”我们首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黄家大灶为五眼灶,从大到小一字排开,各有各的用途,借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大户人家厨子下人为准备美味佳肴的繁忙场景。灶台边沿悬挂隔板,起到了隔离油污,颇有现代围裙的用途。大灶旁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小灶,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开小灶”,同样是五眼灶,用来煲汤再好不过了。

个园主人的饮食很讲究,据说吃的鸡蛋,是专门用人参、白术等名贵的中药材喂大的鸡生的,每个蛋的成本价要“一两纹银”。当时一石大米的售价才一两多“纹银”,园主人每天早上要吃“两枚”鸡蛋,相当于普通百姓大半年口粮的费用。厨师每天早上还要为主人蒸出十几种点心来招待客人,荤素营养搭配,南北风味俱全。淮扬菜之所以能把中国普通的菜肴发扬到极致,扬州众多的盐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在我们所到达的就是黄家的餐厅了,餐厅的横梁上采用的是金丝楠木,所以又称楠木厅,楠木千年不朽,万年不腐。采用如此粗大的楠木作为大梁完全是主人家丰厚家资的真实写照。我们再来看看正前方条案上摆放的物件,东边是一只花瓶,西边是座插镜,东瓶西镜,我们这里取其谐音“平平静静”的意思。中间这张圆桌是由两个半圆的桌子拼起来的,当时男主人不在家,桌子两边分开靠墙摆放,男主人在家拼成圆形,寓意“团团圆圆”。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

我们来看抱柱上的这幅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裕后”的意思是造福后辈。此副楹联说:传家没有别的方法不是耕种就是读书;造福后辈,最好的打算就是勤劳和俭朴。表达了主人对治家、传家的深切体会。“耕读传家”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种以劝人勤于耕种和善于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思想,是中国古代道德传统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走到天井中我们来看一下门上的图案是一只只梅花鹿,檐口瓦头滴水上也是梅花鹿图案,以鹿寓禄,指高官厚禄的意思,此路住宅点出了“禄”字主题。

天井是住宅中的采光通风口,黄家房屋高大,四面的房屋连成一体,形成一个狭窄而高深的空间。天井四周的屋檐向内披下来,天落之水会全部流淌到天井里来,这叫四水归堂。所谓“四水”是指四面屋顶的排水,“归堂”是指排水的方向朝向天井,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此住宅格局是三间两厢,装修很规整。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为倒挂蝙蝠寓意“福到”。天井里这两个大缸不是为了养金鱼,它们是消防用具,称为“门海”。门海即门前的“大海”,门前有了“大海”,砖木结构的房屋就不怕火灾了。当然,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关于风水学的。古建筑非常讲究风水,水在风水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风水学认为“山管人丁,水管财”,临水而居就有财运。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此厅面阔三间,抬梁式,柏木架构、柏木轩梁,是扬州最大的一座柏木厅。其大陀梁宽60公分,厚40公分,扁作,古朴雄浑。地面的柱础(石磉)上圆下方,屋顶的矮脑(童柱)古朴简单,整个构架造型简练,全无清代的繁复多变,当为明代遗构。

汉学堂的楹联文字,所彰显的不是高踞盐商总商之位40年之久的黄氏家族的权势与财富,而是一个地道书香门第才有的文化形象。

中堂为郑板桥旧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意思是:读到一本好书可以叫人废寝忘食,栽种几根新竹看上去就像儿孙一样讨喜。此联原为板桥的自画像,以生动风趣的笔触,传神刻画了一介书生甘苦自尝的简单生活和不同流俗的精神追求。被用来挂在汉学堂内便有了更多的含义,为黄氏耕读传家、好学重教的文化内涵注入了鲜活成分。

厅堂是一个家庭的脸面,堂名以汉学标榜,高古的建筑格调和渊雅的文风相映成趣,彰显出古朴雄浑的台阁气象。不以富贵骄人,反觉书香袭人。

太师壁两边是木刻落地罩阁,走进罩阁可见两个扇面拓片,一是工笔花鸟,一是仿宋人小品有人物山水,作者均为黄至筠。

现在大家看到一个三间两厢的院落,是为中路中进。这里是黄至筠次子黄奭夫妇的居所。中堂是《四时读书歌》,配以篆书对联:“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晋书”。用竹林的露珠磨墨,专心圈点着唐诗,细品着梅花之清香,静心研读着《晋书》。竹露、梅花,让寒窗苦读多了份静逸与从容。用漫研竹露、细嚼梅花来形容读书,有滋有味。

黄奭是清代的辑佚大家,他十分推崇汉学,治学严谨,著名学者阮元称其“勤博”。《清史列传》说他:小时候很聪明,虽然出身在商人家庭,但喜爱读书学习几乎到了痴迷的状态,完全不同于其他盐商子弟的崇尚奢华,不学无术。黄奭十余年足不出户,潜心钻研,治学态度十分严谨,重实证而轻议论。主要著作有《清颂堂丛书》、《汉学堂丛书》等等,共计数百卷。至此我们也就清楚了黄家主厅汉学堂的陈设布置为什么尽显儒雅之风了。

穿堂而过可至中路后进,同样是三间两厢的格局,但陈设却大为不同,非常简朴,毫无富商大贾的豪华气派。这是黄至筠五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就好像《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一样,历经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泰州。从少时的锦衣玉食到晚年的寄居他乡,其心路历程怕是旁人难以想像的。黄锡禧是清代词人,著有《栖云山馆词存》。正室内迎面悬山水中堂,楹联所写为:“云中辨江树;花里听鸣禽。”就是集黄锡禧的诗句而成,云中江树、花里鸣禽都很难细辩,极具朦胧美,一静一动也更见意境悠远。黄锡禧其文清丽婉约,淡然天成,究其成因也是境遇所至。

火巷是房屋之间,为防止火灾蔓延而预留的狭长通道。这条火巷南宽北窄,俗称“船巷”。园主人是盐商,主要的生意都通过水路运输,在此主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都能够一帆风顺。火巷由南至北渐行渐窄,强化了透视感,延伸了空间,更觉“庭院深深深几许”。

火巷的南面有一口水井,寓意船行水上。旁边墙上砌成拱形,运用力的分散原理,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由此可见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西路住宅遗存主房前后三进,是黄家内眷集中生活的场所。前进为正式接待礼仪场所,中进与后进为二层楼宅。檐口瓦头滴水是寿桃图案,门窗阁扇,采用的是仙鹤图案。寓意“寿”。正厅三楹,旁设套房,套房前置小天井。廊墙上有两对磨砖大花窗,是典型的扬州风格。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

此厅从建筑形式上称方厅,俗称“花厅”,为杉木构架,但极为考究。是园主人举行黄氏宗族聚会、议事、祭祀等盛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主人家里上百人的家庭戏班就经常在此演戏。

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请看清颂堂抱柱上的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积善”、“读书”,可以说是立家的根本。这是中华传统,更是教化子孙后代的需要。

个园史料馆(二选一)

“黄氏家史”展厅

现在来到的是个园史料馆“黄氏家史”展厅。个园黄氏家族因为年代久远,文献史料不足的关系而显得神秘。但随着近年来我们加大了搜寻与研究,完整地还原了以黄至筠为中心的黄家历史。

首先我们来看黄家谱系图。这份谱系,自黄家汉代始祖黄香起始。黄香即著名《二十四孝》中的人物。《三字经》所录:“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说的就是他。这是黄至筠父亲黄凝,这一排是黄至筠的五个儿子,最下一排是黄至筠的孙辈。

黄至筠父亲黄凝,乾隆三十五年(1770)任直隶赵州(今河北省赵县)知州,后任江西抚州知府,因政绩突出被乾隆皇帝亲自接见,最后在抚州任上病逝。

这是《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21卷——黄凝履历

这是《黄稼堂太守传》

二份重要硃卷:上面的是黄至筠堂侄黄锡钧参加同治癸酉科(1873年)乡试硃卷,下面的则是黄至筠嫡孙黄赞清光绪戊子科(1888年)中“拔贡”硃卷。

“硃卷”,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为防止考官辨认考生笔迹,而由专人重新誊抄过的考卷。因为是用朱笔(红笔)誊抄,故名“硃卷”。硃卷最前有考生履历一栏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园主黄至筠字韵芬,一字个园,扬州甘泉人,原籍浙江仁和。正二品顶戴,钦赐盐运使司盐运使,即选道加十四级,诰授资政大夫。因屡次捐资朝廷赈灾及军费开支,曾两次获得进京祝寿,入圆明园听戏的待遇。黄至筠曾三度起落,期间都凭借他过人的毅力和高超的经商能力坐稳了两淮盐商首总,即使在道光年间盐政改制,两淮盐业趋于没落的背景下,依然能力挽狂澜将扬州盐业局面维持了一段时间。黄至筠作为一名经商奇才,同时也是个有文化修养的儒商,在书画艺术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现个园抱山楼下的嵌壁石刻上,还存有他画的一幅扇面。

这是黄至筠二品顶戴的官服、官补、顶戴、官帽、花翎。两边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黄家故事。

这一面墙是介绍黄家五位公子的生平,他们都是工诗词,善书画,有深厚的文学造诣的才子,而且都有著作留传于世。尤为突出的是次子黄奭,在古书辑佚方面颇有建树,著有《汉学堂丛书》等十余部学术著作,名字也被载入史册。大家可以自由观看一下。

“名人名园”展厅

下面我们进入个园史料馆“名人名园”展厅。

这面墙展示的是江泽民、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在个园参观留影的照片。。。

这边是个园历年重大接待展示照片有联合国副秘书长安娜、澳门特首崔世安、原台湾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等。

这边展示的是曾到过个园的文化名人以及在个园取景拍摄的影视剧。

这份珍贵的1993年《人民日报》海外版正是个园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由来。

2013年,由个园投资拍摄的风光宣传片《梦里个园》,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唯美画面斩获第46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旅游片金奖。

西路中进为主人的起居室,明三暗五格局,即看上去是三间,实为五间横排,楼上下共10间。楼下东边为主人书房,西边是茶室;东西两边里间有楼梯可直达二楼。楼上是卧室。

现在我们眼前是小姐绣楼,高墙深院与世隔绝,以前大户人家的女儿是13岁上楼、14岁盘头,15、16岁出阁,俗话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养在深闺人未识”。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个园最负盛名的花园四季假山,清代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写道:“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中国园林谈到叠石艺术必定会提到个园的四季假山。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说过:“个园以假山堆叠的精巧而出名。在建造时,就有超出扬州其他园林之上的意图,故以石斗奇,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唯一孤例。”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春山”。正中的月洞门,门额上刻着园主人所书“个园”二字。门外两侧各有一个方形花坛,花坛内修竹劲挺,高出墙垣,作冲霄凌云之姿,竹丛中,插植着青绿班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点破“春山”主题,告诉你“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之意。

园门内外,同是春景,意境却全然不同了。刚才在门外还是早春光景,到了门内,已经是渐深渐浓的大好春光了。令人惊奇的是,这种变幻,是在你不知不觉间自然而然完成的。过月洞门,卵石湾道两侧有百年桂花树,植于湖石围点的花坛内。造园者为了进一步渲染春的气息,这里所用的太湖石形态别致,酷似各种姿态的动物,以贴山、围山、点石等手法构成了一幅“十二生肖闹春图”。你看,最早感受到大地回春而微微昂首的蛇,负重向前的春耕牛,还有那气定神闲的骏马和活泼可爱的小狗无不惟妙惟肖,就连长啸山林的猛虎,见首不见尾的神龙,聪明调皮的猴子也都被安排的稳稳当当,当然离人最近的还是温顺的玉兔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热闹在这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来到四面空灵的“宜雨轩”,轩面南而筑,是全园谋篇构局的中心,山水花木等景致的安排全是围绕宜雨轩次第展开的。

宜雨轩门前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上联里的琴和瑟,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说明园主人非常风雅,在古代的时候,琴和瑟也是寓意夫妻家庭和睦的意思。下联中的“雨”指朋友,旧雨指老朋友,今雨指新朋友,下联中的第二个“雨”字多了两点,寓意新朋友能够多一点多一点。此联可谓“宜雨轩”的破题导读,显然,这里曾是主人接待宾客,与新朋老友欢聚的场所,

我们看到脚下的台阶是用不规则的太湖石堆叠而成的,模拟天空中云朵的形状,踏上台阶,有“平步青云”之意。

进入轩中,可见一堂橄榄文饰的老家具,暗红的色泽传递着旧时的典雅,精制的雕工也在诉说曾经的奢华。宜雨轩是四面厅,南面设落地长窗,其他三面半窗,四面有环廊,廊前雕栏,东西两边设美人靠坐凳。四季景物都绕厅而置,此时此地“人在厅中坐,景从四面来”。大家看到两侧蓝色的玻璃,这是园主人从国外引进的,有着一寸玻璃一寸金的说法。

走过春山,我们看到眼前绿树成荫,数株高大的广玉兰和枫杨掩映着一座苍翠欲滴的太湖石假山,湖石色泽青灰,飘逸俊秀,形姿多变,状若天上带雨的云朵。这就是夏山。中国画里有“夏云多奇峰”的意境,因为夏日天空中变幻万千的巧云多像奇异的山峰。夏山用石讲究,每一块石头都体现出“瘦、皱、漏、透、秀、丑”的赏石特点,在掇叠时又充分运用了“虽千万石而亦合成一脉络”的山水画理。所以夏山虽然变化万端,却气韵流畅。

曲桥侧立一湖石,这是个园的镇园之宝。此石修长飘逸,自下而上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像是月亮的“月”字,扬州自古有月亮城之称,唐代徐凝曾作诗《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遮去下面的孔洞,此石又极似汉字中的“丑”字。作家贾平凹曾就石之“丑”而说:“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这石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江南的夏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所以池西岸临水处置一“蛙石”,池岸以湖石围点,曲折凸凹。池中睡莲点点,无论是淡淡的红、还是淡淡的紫都在以最轻盈的身姿点缀着夏日的苍翠,营造出一种荷塘蛙鸣的意境。

(夏山至秋山,抱山楼楼上路线)

拾级而上,我们便登上了夏山,这座四角小亭,名为“鹤亭”,亭柱楹联:“立如依岸雪,飞似向池泉”。此联借无生命之鹤亭,写有生命之真鹤。以意象鲜明的比喻,状出了鹤之最优美的两种情态。可谓尽得鹤之精要。一栖一舞之间,鹤亭有了生命,山水有了灵性。相传这里是主人养鹤的地方,夏山如云,若有鹤舞其间,那可真是神仙福地了

亭前一株古柏,枝条虬曲,伸出涯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气氛。亭东有枝叶交错如盖的紫藤,藤条相互缠绕,根径已经融为一体,仿佛历经了百年沧桑。

由夏山向东,我们已登上了个园中最大体量的建筑——抱山楼。抱山楼楼上楼下各7间,南面为廊,全长45.8米。沿长廊东行,可直达秋山。夏山柔美秀丽,绿树轻波,一派江南风情。秋山黄石苍劲有力,刀劈斧砍一般,尽显北方的雄浑气概。抱山楼长廊为复道廊,游人无论在上或在下都可漫步廊道,在浑然不觉中从夏就走到了秋,所以此廊亦被戏称为“时空隧道”,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长廊了,因为它从夏天出发,一直走到了秋天才走完,整整走了一个季度。

从抱山楼廊东行可直至秋山中峰山颠的拂云亭,亭名“拂云”取高可拂云之意,这里是园内最高的建筑,人立其中俯瞰全园,古木、假山、池水、建筑都尽在脚下。早些时候从这里向北远眺,瘦西湖、平山堂、观音山诸景都一一可见,可惜现在由于城市的“长高”,此亭已经无法“借”来那些美景了。

(夏山至秋山,抱山楼楼下线路)

我们来到个园中最大体量的建筑——抱山楼。楼前匾额上虬劲有力四个大字“壶天自春”取自《个园记》中“不出户而壶天自春,尘马皆息。”其意是个园空间虽不及名山大川,但其景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之意。

沿长廊东行,可直达秋山。夏山柔美秀丽,绿树轻波,一派江南风情。秋山黄石苍劲有力,刀辟斧砍一般,尽显北方的雄浑气概。抱山楼长廊为复道廊,游人无论在上或在下都可漫步廊道,在浑然不觉中从夏就走到了秋,所以此廊亦被戏称为“时空隧道”,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长廊了,因为它从夏天出发,一直走到了秋天才走完,整整走了一个季度。

长廊墙壁上镶嵌有园主人亲笔所绘的扇面石刻,以及清代文士刘凤诰为园主人所撰写的《个园记》石刻,观其书法,结体肥硕,大气磅礴。

如果说春山是开篇,夏山是铺展,那么我们眼前的秋山则是高潮。秋山用黄石叠成,用石泼辣,气势磅礴,但最为精妙的还是其内部山道设计,上下盘旋,纵横交错.石屋、石桥、石梁、石洞和山中小筑融在一起,时涧时谷,时壁时涯,变化莫测。游秋山石洞还有个口诀:“明不通暗通,大不通小通,直不通曲通”,记住口诀,定会让你平添许多乐趣。

来到秋山山洞之中,向东、向光线明亮处去,就可以看到一个石桌,其上方有“天窗”,光线即是由此洒落,此桌四人围做,两人对弈,都自有一番天然野趣。最为叫绝的是石桌之上的这个方型天窗,每到晚上,月光从方洞中倾泻而入,洒满了整个屋子,大家再仔细瞧瞧,这天窗方洞之上还种了棵什么树,桂树!中秋时节,桂花从映着月光的天窗中缓缓飘落,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每到这里,我们不禁深深地佩服园主无边的浪漫主义想象。

石桌东是一石床,床头灯台、床边踏脚一应俱全。石床对面为石窗,窗下置石几,两侧设石凳。你看此处,有桌、有床、有窗、有几还有凳,分明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石屋。这石屋里别有洞天,真可谓是神仙洞府。

而窗外是一个小小的庭院,四壁皆山。在石屋外可见两座汉白玉栏杆的小桥,高出我们的头顶。人立桥上,则上对绝壁,下临深潭,而我们此时人在桥下,又大有人立舟上,舟行水面的感觉。这里虽然没有一勺真水,但又无处不具水的意境。这种造景手法,园林上称“旱山水意”。这时候我们身临其境,虽在平地,却仿佛置身于黄山之中,这就是古代人叠石的最高境界。

秋山是四季假山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山,外形峻峭依云,绵延不绝,分西、中、南三峰,中为主峰,西、南两峰为辅。三者之间宾主照应,参差掩映,形成起伏绵延的山势。中锋最为险峻,突兀惊人,峰顶叠石仿佛余工未了,更是耐人寻味。这是叠石者大量使用“挑飘”技法形成的效果。“挑”是块石从山体中横向当空伸出,“飘”是在伸出的块石顶端竖石的手法。秋山的每块石头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颇有黄山意蕴。

秋山的植物以枫为最多。一经秋霜,叶尽深红。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枫叶都要经秋才红的,住秋阁前的这株红枫就是四季长红的。所以无论你哪个季节来看秋山都会有“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感觉。秋山位于园东,每当夕阳西下,黄石丹枫,倍增秋色。人行其间也真的仿佛置身于秋日山林。

关于黄石假山扬州民间一直流传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石涛所叠。清人汪全泰写给园主次子黄奭的诗词中有“若年少,怀故里,甚牢骚。自言家居,大涤石屋洞天高。”之语(大涤子为石涛别号),自家人言自家事,这算不算“可靠的证据”呢?

秋山南峰有一山间小筑,面西而建,上悬一匾题曰“住秋阁”。人都是怕秋日萧瑟,要设计留春的,主人何事要在此“住秋”?原来黄至筠少时境遇坎坷,中年是他事业成功,人生得意的阶段,人生的秋天在他来讲真是一个金色的季节。春华不如秋实,春日虽有繁花似锦。只有秋日的累累硕果,才会让人深切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然而最美的时光也总是走的最急,无论他对秋有着怎样的不舍,时间也不会作片刻的停留。

再看阁前板桥所撰的楹联:“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寒梅蕊上寻”,巧妙的道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变幻和时光的流转。

之前我们所留下的丛书楼楼梯的悬念,在这我们就要解释了。丛书楼在冬山的东面,秋山的最南,山与楼结合巧妙,楼也成了秋山最优雅的收尾。此处非常清幽,最适合公子读书。楼前没有楼梯,公子要从楼后石阶至楼上,真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

南行数步就是冬山。用宣石以掇山、贴山、围山三种手法垒叠而成的冬山,是园中占地面积最小的一组假山,但是却是构思最为精巧、独特,最富创意的一景。它分别从色、形、声三个角度来勾画冬的意境,又以植物,建筑、来烘托冬的气息。哪怕是酷暑盛夏,流连其间,也觉得寒气逼人呢!

宣石亦称雪石,来自安徽的宣城,体态圆浑,其主要成分是石英,石英在阳光的直射下熠熠闪光,但在背光之下却是皑皑露白,仿佛冬日残雪未消的样子,山脚又以白矾石铺成冰裂纹的形状来加深寒冬气象。

冬日是萧条而寂寥的,所以画理有“冬山惨淡而如睡”之说,可是谁又希望自己的庭院是这样的景象呢?为了打破冬日的萧条,这里采用了一块块形似小狮子的象形宣石,在掇叠时又非常注意因势制宜,使整个冬山高低、疏密、大小相互呼应,远远望去,好像有无数的小狮子在雪中嬉戏,一只只顾盼生情,憨态可掬。使寂寥的冬季充满了无限的生机。所以冬山被人称为“群狮戏雪图”。

冬山栽植三株腊梅和一棵老榆树,三株腊梅都是扬州名品,其中一株是“冬前素”,花期最早,在冬至前后就开花了,是我们扬州开花最早的。另一株为“扬州黄”,花瓣短圆,色泽也比一般腊梅更深,花期较冬前素稍晚,还有一株是素心腊梅,立春前后才开花的,所以从冬至到立春,整整一个冬季都是暗香浮动,梅雪相映。冬山唯一的乔木就是这株老榆树了,取“年年有余(榆)”的意思,可谓是神来之笔。

“形”和“色”都是可以看到的,也是造园者惯用的表现手法。但怎么才能把转瞬即逝的声音运用到造园之中的呢?看到了吗?这南墙之上的圆形孔洞,共计二十四个。冬为岁尾,你会很自然的联想到它代表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不过在这里它可不仅仅传达了岁月的变迁,而是设计者最为独特也最有想像力的安排。这些孔洞被人称为“风音洞”。冬山处于花园的最南边,风音洞所在的高墙和个园三路住宅的后墙形成了一条狭长的通道,风从高墙窄巷之间擦墙而过时,会形成负压,加快流速。这时墙上四排孔洞,就好像四支等待以久的横笛,呼呼作响,发出北风呼啸的声音,奏响了冬的乐章,给人以寒风料峭的感觉。

冬,是四季的终篇,但它并不意味着结束。冬山的西墙之上两个圆形的漏窗,延伸了我们的视线,透过这圆形的漏窗,春山的石笋重又映入了眼帘。让人立刻产生“大地回春,周而复止”的联想。令人感叹设计者的奇思妙想,让你忍不住为它喝彩!至此,你是否也会在心里轻轻的叹一声:“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此窗设置堪称点睛之笔,是园主人借造园艺术表达他对人生与世界的深邃认识。使人随着游园的不断深入而顿悟到“春夏秋冬,如人一生,四季轮回,周而复始”的哲学境界。

“透风漏月” 位于冬山之北,据说园主人最喜在此厅围炉赏雪。

各位朋友,个园的空间并不大,但却有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的感觉。正如刘凤诰在《个园记》中所说“不出户而壶天自春,尘马皆息。”造园者以他独特的思维方式,赋予了自然山水另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个园四季假山概括了画家所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画理。山水可游可看,可登可居,是奢华与宁静的完美结合,是铺张与精致的浑然天成,她不愧为中国名园。

走过这道连接着从冬到春、保佑着一年四季平平安安的宝瓶门,我的讲解就结束了。出个园东门,可以继续游览花局里休闲文化街区至北门停车场。个园还在东关街谢馥春馥园打造了一台以美女文化为主题的扬州传统演艺——“千秋粉黛”。祝各位朋友扬州之旅平安、快乐。再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8/374747.html

更多阅读

重装系统Win7步骤和详细教程2014版 重装系统的详细步骤

重装系统Win7步骤和详细教程(2014版)——简介(15年4月更新,写的非常详细,都能看懂)本文针对那些不会重装系统win7的用户,虽然重装系统win7很简单,但是还是有一些小白是不会重装的,本教程现在就详细的讲一下重装系统的具体步骤,本帖以重装Wind

河西学院简介2014版 河西学院教务处

河西学院简介(2014版)来源:河西学院本科招生网河西学院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是兰州至乌鲁木齐近2000公里范围内唯一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建校70多年,学校先后为教育、农

中国四大名园之——个园 个园为何自称四大名园

个园园门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清嘉庆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个园因竹而得名,园主人黄至筠生性爱竹,在园中修竹万竿,“个”字是“竹”字的一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大全2014版 企业所得税税前抵扣

2014-11-21 段文涛 中国财税浪子2014版企业所得税各类费用扣除比例及税政依据(段文涛等整理)费用类别扣除标准/限额比例说明事项(标准、限额比例的计算基数等)政策依据以前年度实际发生的、应扣而未扣或者少扣的支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

声明:《个园导游词2014版 导游词英文版》为网友起步向前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