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八方通背拳概说 四面八方打一生肖

四面八方通背拳概说

“四面八方通背拳”是秦汉时期,冲天道祖在崆峒修道时创制的一套古老搏击术“明空术”为技击基础框架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一个古老拳种。明末我王姓先祖王建率家人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洛阳县军屯村后,一直秘练此神拳。后来王建的后辈冷子、与其子甲子、二甲同在山东济南府行医的亲戚唐文博与当地武术名家较技换艺,获益匪浅,更使此拳内容丰富,洋洋大观,后他们辗转回家途中一路以武会友多访名家高手,眼界为之大开。通背拳中之奥妙与众家武术精义一旦融会贯通,其境界豁然开朗,登峰造极,遂再次成就了朴实无华,实战技击性强,攻防兼备的一代名牶。

由于四面八方通背拳从洪洞传到洛阳300年来仅限于军屯村唐、王两姓家族内部代代相传,且不事张扬,故此拳只在洛阳一带久负盛名。“喝口军屯水,都会耍耍锤。吃口军屯饭,都成钢铁汉。”的赞语并非过誉之词。明清以降,军屯一村习武成风,名家辈出,高手众多。从先祖王建到王冷子、王甲子、王二甲、唐文博、王辂、王同兴、唐根、唐老八、王麦闹、唐金钟、唐狗屎、唐聚宝、王兴旺以及王运安、王二奎、唐三娃、王银喜、唐根生、唐天顺、唐天印、朱新喜、王文定、王青海、唐帅正、唐克福唐建仓、杨胜利等都技艺超群,对此拳的演练与继承作出了卓越贡献。使此拳得以一脉相传,延续至今。

四面八方通背拳几百年来传承有序,内容丰富。单练套路有:老架 、 红锤 、 二路、炮锤(六路)、劈山;对练套路有:老架头、单彩脚、双彩脚、格肘、风摆柳扫蹚、硬靠;器械有:杆子、通背枪、通背单刀、通背大刀、通背锤、三节棍等。基本气功有:宏元功、童子功、易筋排打功、铁裆功、铁头功等。

四面八方通背拳认为,人身有五脏六腑,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关节,三百六十五大穴。外有八万四千毛孔,耳目口鼻百骸,莫不通于脊背。背为一身之阳,督脉经行于此,一有阻滞,百脉无宗。故练四面八方通背拳者,必使浑身精气神力与背相通。天气从此时时下降,而地气从此刻刻上升。二气浑合,周天循环,呼吸动静有法,阴阳旋转无穷。四面八方通背拳以清气为根基,以浊气为契机,四面有神,八方玄冥,雷霆闪灼,无坚不摧。行功时它要求以意领气,以气催力,以力显神。四面八方通背拳招法独特有鲜明的技击攻防特点。它强调出招要有的放矢快、准、巧、狠,最讲实效性,绝无花拳绣腿。

手法上明暗奇绝。或放长击远,直出直入;或钩戳掏逮,鬼魅使转。杀人不见形,见形不为能。

步法上闪展腾挪,强踏中宫,巧踩八卦,速进如脱兔,退守似处子。“跨似奔马,脚如箭。”“进无踪影,退无声息,似进实退,退而无退。”

腿法上以步藏腿,步中含腿,步中含脚。“提膝有法直往怀,落步腿脚玄机在。”“起腿悄没声,脚到响雷霆。”

身法上横起直落,或近贴短靠,撞击摔打,或闪展腾挪,批亢捣虚。因人而异,相时而动,倚势拆招,势不可挡。

四面八方通背拳基础功爲宏元功,它伴随老架进行,演练时动作极其缓慢。拳谚有“慢练功快练拳”。练时要求环境清静,绝无嘈杂。其动作缓慢沉雄,顿挫张弛有度,收敛柔缓时文若处子,儒雅飘逸,行气以圆为尚;怒放出脱时,其间夹杂一些刚猛的锤式,发力短促,震脚有声,行气以方为尚。它拳功合一,大巧若拙,乃武术登堂入室之不二法门,其心法窍奥也是不传之秘。他明确提出“人身无处不丹田”随着功力的增强,像铁裆功,铁头功等,这些别人不敢涉足之处,也不再成为禁区。尤其铁裆功,其功法奇绝千古,奥妙无穷,实乃圣人之佳构,华夏之瑰宝,民族武文化之绝妙结晶。“狗屎牴脑金钟蛋”就是佐证,唐狗屎头硬似铁,唐金钟让骡子踢裆谈笑自若,安然无恙。

童子功从小练习,此时应守“恕”字诀。内以“恕”字收心领气以固其精,以摄其神,外以多种柔软动作辅助盘坐为主以铸其形。练成后身体软绵坚韧,发力时弹劲十足而不浮薄,是此拳重要的基础功夫。俗话说“筋长一寸,寿增十年”。童子功以动伸筋行气,以静养性悟道,尤其是其内外兼修的坐盘功夫,驭内气用经络行拳,叫“心拳”,这是排打功闭穴开穴的内用功夫,也是仙人、道家养生健体上乘功夫的捷近门径。

四面八方通背拳有八项技击原则。交手乃生死相搏,此时应守“怒”字诀。“怒”乃发举、脱放之意,有登泰山小天下,气吞如虎凤翥龙翔之势。此时要求做到:道(太极周始,视死如归。)、巧(巧妙)、知(知己知彼)、勇(果敢永毅)、疾(迅捷,嫉恶如仇)、稳(不冒进)、准(有的放矢)、狠(出手无情)。称为八德。此拳技击,以吾冲天祖师明空术之“欺阳说”、“凌阴説”为理论框架,主张“以时间换空间”后发制人,亦主张“以空间换时间”直取快攻,先发制人。战略上强调敢打必胜勇往直前,“只有我的勇敢没有敌人的顽强”。

四面八方通背拳称头、肩、肘、手、背、胯、膝、脚为八拳。实乃身体处处可发力击敌。其练功程序分为八方,即盘、排、破、勾、搏、变、悟、化。盘,即盘架子始练架子周正,继之内练意气神。要求以意领气,以气铸形,以形显神。意到、气到、力到、眼到、脚到、手到;排,即架子练成在意气贯通周天的前提下进行周身排打,促使筋膜坚韧腾起,以抗击外力;破,即以熟悉对练套路为主,进行有规律的攻防练习,达到识招;勾,即勾手,是局部散打。练眼疾手快。诀曰“手快打手迟,”“武术无坚不摧,唯快能破。”搏,即散打。要求注意“眼前、脚前、手前。”着重练习耳听、经听、神听。诀曰“耳听风声,经听感觉,妙在神遇,内外相合,不以目视,敌势已着”。如此方能后人发先人制,以动制动,适时发功;变,是心法之变,招数之变。需因敌而异,因时制宜,敌变我变,变化无穷,随势而异,不悖其则;悟,是精气神的升华,对拳理不滞不碍的透彻领悟。化,是精气神的最高境界,即内功外拳臻于超神入化之非凡境界。只有穷神,才能知化,化以悟为本。没有悟就没有化,没有化也就没有悟。化是悟的必然,只有化才能彻悟。

四面八方通背拳通经识络,临阵制敌大动作小手法,点穴擒拿,手到妙成,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风度儒雅,壮逸大方。

四面八方通背拳虽地处乡鄙,历史上在外面也偶有闪现。一代名手王辂以武功见长于乡里,曾作过荥武校骑尉,由于技艺人品俱佳,同治七年亲友给他挂过“公侯干城”匾额以颂其德。1934年开封府打擂,王运安等获得豫州第一称号,大会奖银盾一面,“武化昌明”锦旗一面。回来时夸耀游行全县轰动。唐天印武功卓绝,也获过银盾一面。1985年王红军代表洛阳市在省武术馆整理挖掘大会上表演铁裆神功,誉满中州武林。1994年2月17日八方通背拳振兴会组织部分会员,参加河南省气功健身功法表演比赛,宏元功获得唯一的表演金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武术热的兴起,四面八方通背拳振兴会会员也不断走向外面。2007年2月17日,四面八方通背拳振兴会会长王红军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先后访问了有七十年历史的雪莪联胜国术醒狮团。以及精武会等其他武术团体。进行了武术交流,加深了友谊,扩大了影响。现在我们还在英国威尔士、马来西亚吉隆坡,创建了四面八方通背拳振兴会分会,使世界了解了我们,了解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近几年,村里成立了四面八方通背拳研究会,会员的共同努力,有力的支持了协会的各项工作。洛龙区第一实验学校老教师、四面八方通背拳代表性传承人王书成自发成立的“威尔武塾”,已对从本村和洛龙区第一实验学校选拔的优秀儿童,进行了三年系统的四面八方通背拳童子功和通背武狮的基本功训练,并且描绘了十年长远规划。另外,为了让四面八方通背拳和通背武狮这两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得以迅速传承,我们在洛龙区第一实验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制定了“四面八方通背拳”和“通背武狮”校本培训计划,把四面八方通背拳的洪锤作为大课间行为艺术在全校普及推广,同时,学校成立了武术队,用集体的形式尽快培养一批四面八方通背拳和通背武狮演练的精英人才,以此促进此项运动的迅速开展。

另外我们还创作了《四面八方通背拳歌》、《通背枪歌》、《通背锤歌》、《凌阴歌》、《通背狮子歌》、《五福闹春》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传拳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面八方通背拳研究会

2010.11.3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8/374561.html

更多阅读

蒲苑比翼双飞燕 比翼双飞打一生肖

蒲苑比翼双飞燕杨焕育在菊圃梨园中,久享盛名为人称道的蒲苑伉俪确也不少。像冯安荣和贾银娥、孙伯友和李宝兰、汪素云和戴胜芳、张庆奎和原月仙、田迎春和王英山、李安华和张巧凤等,一直辉映在蒲剧史册中。今天,在河东大地,又传颂着

半路出家会计谈会计 半路出家打一生肖

其是我也上过大学,不是会计专业,最后不知怎么的干了会计,那阵子大学毕业生还挺受单位领导器重的。干不几天就上岗了。我是想说阿,现在的大学生,不知道在学校都干吗了,真的还不如中专生了。自98年扩招后,真是一茬不如一茬了。这可能也不能怪

通臂拳和通背拳的区别 张策五行通臂拳

通背拳 通背拳也称通臂拳,强调以猿背或猿臂取势,故又称“通背猿猴”、“白猿通背”。通背拳流传较广,流派较多,除“白猿通背外”,还有“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挂通背”、“两翼通臂”、“二十四式通臂”等等。较早流传于山西的

声明:《四面八方通背拳概说 四面八方打一生肖》为网友孤单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