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后的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后的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当我布置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反映不能令我满意。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发现问题后,我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的好?我认真地思索着,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小小的调整:

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学案中的A、B、C、D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2.对于课堂上合作、交流、展示环节时,我先不分配任务,而是让他们对每个问题都参与讨论。等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后再以抽签的形式分配任务。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小组只讨论本组的问题而不过问其他组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

3.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要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对于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矫正。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4.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六个小组,两两小组互相打分,在课堂上小组间与小组间竞争,学生个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同时也能影响本组的分数。这样以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激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中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但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仍有赖于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以减少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低效现象,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叶澜先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有感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对我们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反思。我通过观摩同行的课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有令人欣喜之处,亦有不尽人意之处。作为一种品质,合作学习是时代精神的反应,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其局限性和发挥作用的前提。
的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优点多多,它有着传统教学那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一改过去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的局面,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克服了过去在传统意识下被扭曲的竞争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甩掉了胆怯、害羞、害怕出错的包袱,敢问敢说,即使那些一向“少言寡语”的内向学生也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冲动,性格变得开朗起来,精神面貌焕然一心,自信心得到了加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尽管有如此多的优点,在英语教学中使用频率也很高,但是如果不假思索,每课必用就会走入教学误区:一味认为新课改就是让课堂热闹,就是教师不教;该合作的合作,不该合作的也合作。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低效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
好多学校接到课改文件不假思索就一哄而上,说是改革实际却流于形式,没有成效。有的学校在让学生合作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只是坐在一起,并没有按老师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在埋头写作业,有的在三三两两、津津有味地闲聊题外话,有的因害羞内向而沉默不语、独自发呆。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形式上简单地让学生凑在一起。这种情况已经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2. 合作目的不明确,为“活动”而“活动”
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髦,不分主次轻重,每节课都用,并且认为一节课内用得越多越好,走入了教学误区。在英语教学中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老师为“活动”而“活动”,随意将课文中的一个句型或知识点硬塞给学生,来回反复地让学生分组操练。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上StarterUnit 5 Visit my school 这一课时,将“How many...arethere...?”这个句型让学生分组反复地操练。像这样的合作毫无价值,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于是有些同学就草草应付了事,然后各行其是,课堂内声音嘈杂,秩序“混乱”。
3. 合作无序
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4. 合作问题过于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
在教学中也常看到这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学生就已说出了答案。对于这种现象,老师还让学生照讨论不误,进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曾有一位教师在讲FunWith English 7B Unit 1 Dream Homes这一课时,设计了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1)What isthe capital of the USA?(2)When is Christmas?对于这种个人学习就能掌握的内容,就没必要进行小组合作。
5. 学生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开始合作
教学中常看到有些老师不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感到措手不及。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讨论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记得看过这样一段话:“离开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发,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成分,修正、充实自我观点。”对此,我深表赞同。
6. 教师不能有效指导帮助,一味放手让学生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常见到有些老师给学生发布完“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就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不指导、监控学生的交往活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热情的帮助,在小组中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启发、帮助和建议,必要时参与其中,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良好合作氛围,而不能作为一个局外人,造成“放羊式”的小组讨论交流。
7. 教师为赶教学进度,草草收场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赶进度,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言、补充、自查、更正以及小组讨论中辩论的时间,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为走形式而草草收场。
8. 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不足
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抢占话语霸权,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渐渐地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兴趣,表现得冷淡、麻木,直至自我放弃。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学习又变成了“一言堂”,失去了合作的意义与价值。
9. 合作过于频繁
现在一提到公开课,有的教师就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万能钥匙,不论什么内容的课,动不动就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方便获得与使用的实际价值,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使英语课几乎成了小组讨论的展示课,给人一种作秀的感觉,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10. 合作没有结果
合作学习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而积极合作、共同讨论、交流信息,最后达成共识。这是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可是很多情况下,讨论没有结果。特别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学校,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合作任务,而这个任务又比较难,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解决,需要多种查询途径才能解决。这些地方的学生手头资料极少,更没有条件去图书馆、阅览室、上网等去查找。于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只能做无谓的争执,结果是不了了之。这种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既浪费时间,又不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粗浅看法与体会,希望能对我们各位教师有所启迪与帮助。相信我们只要注意了以上几点,趋利避害,再加上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小组合作学习必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英语教学。

作者:江苏铜山…
 语文课上,我按照课堂教学设计布置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我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时,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间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说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你读第一段,他读第二段……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

  反思: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怎样设计板书,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但这对于学生来说,未必都有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  今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分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其中一个闪光的亮点。  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所以,教师必须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一是如何让学生去进行合作,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教师如何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等等。  要知道,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比如进行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社会是丰富多变的,行业是不同的,每个人担当的角色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认为,小组交流应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人人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这样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  在多次听课中,我发现多数的小组学习,形式大于效果,基本上是低效的、放任的。经常是某几个人在表演,学生回答学习的结果时,根本没有用“我们小组有人认为……,有的人认为……,最后一致认为是……”的方式汇报交流的结果。而只是说“我认为……”“我觉得……”小组学习只是反映在形式上,盲目的开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这样的小组学习是低效的。  合作学习,不教给学生方法,小组学习就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小嘴的废话中耗掉学习时间,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小组学习就失去了重全员参与,重情感体验,重人文关怀与合作的真正意义。  学生已经习惯而且总想着怎样去做一个旁观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一个看客是麻木的,是可怕的。这种现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那就是表扬正确,呵斥错误。优秀生在老师不断的表扬声中信心十足,表现欲更强;而大多数学生却在无数次的呵斥下战战兢兢,他们不敢多嘴,怕别人讥笑,怕老师棒杀,怕说不好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快。干脆充当看客,什么也不说。这样的教学行为扼杀了个性,压抑了思想,泯灭了个人发言的积极性。最终中国传统的教育培养了“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从众群体。  很多时候,教师站在讲台上,让下面学生一组组开展学习与讨论,在看似热闹的场景中,实质上学生有没有开展有效性的学习活动,上面讲台上的老师是不知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全员参与,也包括教师参与,教师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讨论的组织者,教师如果能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当然,这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经过一个教师耐心辅导的过程。  二是这种学习是否每节课都需要。学生的小组学习是否在走过场,或者说流于形式。教师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控制讨论的局面,如讨论中是否有人进行人身攻击,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及时调控。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是做秀还是教学的需要。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认同,还需要课程的认同,学生的认同。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研究讨论中去,一句话,要看是不是开展小组学习的时机,这个时机的掌握要看教师教学实际操作,教学的艺术性就表现在这里。教学就应该达到让学生“既竭我才,欲罢不能”的地步,大多数学生都踊跃发言,孩子们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这时正是小组讨论的良机,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不切实际的流于形式的小组学习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意识,乱哄哄、热热闹闹这就是小组学习。给人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觉,以讹传讹。反而诱发学生产生不良的小组学习行为习惯。另外传递出一些不良信息,反正老师也看不见,给某些学生创造了说废话、做小动作的机会。真正的学习过程在这里被歪曲了。千万不要让这种不切实际的形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意识。这种潜意识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教师在这里不经意间,犯下了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  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是新课改的基本课题,也是新课能否成功的关键。经历了一个过程之后,这个过程就是无形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主动性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素质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唯一出发点。要最大程度尽最大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思考状态以及学习方式。某些好看的东西未必实用,这是生活中的常理。  著名的教育家T.洛扎克说:“信息,到处是信息,惟独没有思考的头脑。”愿教师多思考,不要被热热闹闹的假象所迷惑,盲目模仿别人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只要你静下心来,走下讲台,弯下腰和学生近一些,就可以听到学生的心声,就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小组学习,参与到学习中去,始终监控学习的过程,引导学习的方式。这样,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将被我们所左右,学生受益大矣,新课改成功的希望大矣。  孩子们在做什么,想什么,是否和教师的教学设想一致应该成为我们永远思考的课题。反思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它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实现有效学习,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探讨的焦点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探索和运用,但笔者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效果不佳,有些现象令人困惑。本文浅谈英语小组的一些具体做法及实践效果不佳带来的一些反思。
【关键词】反思;小组合作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们教师要从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近年的中学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下面以英语教学为例,谈谈我进行小组学习的做法及反思:
1.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建立
1.1 小组的组成。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我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每组以4-6人为宜,根据性别和学习能力合理划分。每组配备一名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为小组长,来带动整个小组的学习气氛。因为这届我带的是文科班,我尽量每组都安排2个男生4个女生为一组。而且我利用班主任的优势,把这6个同学的位置采取就近原则,这样便于他们讨论问题。为保证公平性,我力求使每个学习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保持相对均衡,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待优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小组间的英语水平应差别不大,各个层次的同学都有,避免小组在完成任务质量上的明显差异,还有利于教师对小组展开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1.2 小组合作具体做法。
1.2.1 合作课前对话。随着广东高考英语的改革,听说考试成绩纳入高考总分。口语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分组合作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尤其是学生课外的自主合作学习,对英语教学来讲更有实际意义。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编对话,争取每堂课有3分钟左右让学生表演,这样既可以锻炼口语又可巩固所学知识,学生自编对话热情高涨,因为是集体活动,平时不愿开口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示了自己。
1.2.2 合作学习单词。在英语教学中,词汇一直是一些学生的拦路虎。但由于教学时间较紧,学生人数多,教师难以一一面授辅导。这时,教师就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先检查部分学生的发音,然后组织若干学生一同学单词。由发音较好的学生指导发音较差的学生,最后组织小组竞赛。而且我每天要求每个同学记2个单词,然后把这2个单词教会同组的其他同学,这样,小组的每个同学每天就能记到10个单词以上,日积月累,词汇量大大增加,学生的练习量增加,但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看到平时害怕背单词的学生这时也表现得很积极,组员之间更是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督促。
1.2.3 合作预习新课。教师事先把本单元要掌握的单词,词组,句型,语法等要点告诉各组的小组长。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把一些能够解决的问题先解决,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做成一份组内笔记。然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评,逐一解决疑点。由于是小组合作,教师有时还可以提出难度稍高的预习要求。
1.2.4 合作表演话剧。为了加强同学的学习兴趣,我会定期让他们排演话剧。每个小组自编自创一个话剧,两个星期的准备时间,准备好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开展竞赛。我们邀请其他科任老师与全体同学一起做评委,评出最佳表演组,最佳创意奖,最佳新人奖,最后颁发一些纪念品。为了小组的荣誉,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一般来说,英语成绩好的学生都乐于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上次表演中,我们班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男生,还获得最佳新人奖,同学们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1.2.5 小组合作作业。在处理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我们一直要求学生诚实自主完成但却无法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小组合作做作业既能避免抄袭又能及时纠正错误。小组合作作业,我们要让小组各个同学都有他自己的明确任务,小组长收集他们不会做的作业,然后小组讨论后完成,之后进行互批作业,出现错误时要及时讨论纠正。如果学生讨论仍然不能解决问题,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
1.2.6 小组合作订正试卷。每次测验后,教师会讲评试卷,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但由于学生错题类型各不相同,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内讲解所有题目,我们可以在小组内让学生相互探讨,共同订正试卷上的错误。这样能营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氛围,树立对话式、互动型的教学形式。转贴于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有多种形式。具体操作是制定一张考核表,从作业、听写、背书、课堂检测等多个方面检验小组学习效果,在课室的墙上张贴并公布各个小组的成绩。一个月评比一次,评选出最佳小组,排出小组名次。分数最高的为优胜组,并给予一定奖励。由于以小组为单位,参与面更广,竞争更激烈,获胜人数也更多,后进生也有了获奖的机会,能体会到成就感。而且,这种竞赛很能在小组间形成一股凝聚力,向心力,大家齐心协力为小组荣誉而努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有利于平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
2.小组合作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教学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合而不作”﹑“合而滥作”的低效现象:
2.1 课堂喧哗。小组合作学习会带来比传统教学更大的噪音,有的同学是动了起来,但不乏有一些同学借机闲聊。
2.2 小组发言人固定,忽视个体独立思考。每次发言都是那几个好生,而且他们思维活跃,一下子就能抢答老师的提问。其他同学都还没反应过来,问题就一下就过去了,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几乎散失了。
2.3 小组合作评价不合理。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只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等。
2.4 小组合作中的好生与差生的参与度严重不平衡。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好生讲,差生听”的局面,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其他小组成员则无所事事,小组合作表演对话,部分成绩较差,或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在对话表演中,只说几句礼节性的口语,而活跃的学生则是滔滔不绝,小组合作完全变成了他个人的表演。
2.5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时间,往往是学生才开始合作几分钟,刚进入状态,或是个别小组先完成了,教师就急着让各小组汇报成果,然后匆匆结束进入下一环节,把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上课时,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也不敢过多的让学习困难和内向性格的学生回答表现,因此这些学生久而久之就习惯于当听众,很少甚至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新课改的今天,小组合作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教师要大胆实践课改中的新思想新理念,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力的角度出发,把小组合作运用到基础教育广大空间中去,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学会合作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9期.
[2] 龚凡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8期.
[3] 董奇《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以往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思想,将孩子们置身于一个新的、自主的学习天地中,同时又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合作与探究的单位,学习与评价掌握在了他们自己手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在这一刻生动起来,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1.分组,应该合理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由于每个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产生了全班各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分组学习可以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合作小组的人数,我们建议4-6人,一般来说,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学习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2.分工,为了合作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在他们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组学习等于合作学习”,因而,在小组活动中,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尤为重要。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每个成员、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当各小组在汇报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不同的学习成果、相互评价和相互欣赏时,也体现了组间的一种有序分工、一种合作依赖。3.交往,需要互动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主动交往,掌控了小组活动的进程。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主动交往,增加了合作学习成功的概率。学生在教师留给的合适的学习时间与开放的研究空间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必然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互相影响,互相启迪。小组在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谦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围。
4.教师,明确角色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方面,某些时候比起学生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
“合作的伙伴”包含老师也以学习一员的身份进行研究或参与研究,并向学生展示研究结果。在不经意中,老师很自然地成为同学们的一名合作伙伴,师生分享交流研究的成果,不知不觉中对问题的认识渐趋全面,对知识的理解也渐趋深刻。“交往的对象”包含学习上的交往对象和情感上的交往对象。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互助互爱、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的过程。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再是一种对峙的交往,而是一种和谐的交往,教师已经是学生中的一个重要对象。对学生来说,研究之初,他们需要得到指导。研究之中,他们需要得到帮助,遇到阻碍或困难时,他们需要倾诉和鼓励,获得成功时,他们需要肯定和欣赏。学生与教师的交往沟通,已不限于认知领域,早已扩展到情感、态度、技能的范围。5.评价,指向过程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要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和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采取一定的评价措施和多样的评价形式,包括用语言、眼神、体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表示欣赏,用纸质的小星星、小红花等物品进行奖励、表示肯定。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适时适度的评价,突破了课堂教学中只关注结果的单一评价模式.从评价方式看,有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在每一小组汇报后,既有学生“评委”发表意见,又有教师即兴点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在肯定、欣赏、激励、引导中,学生自然生成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悄然获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润,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欲望,不仅出色完成眼前的学习任务,而且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课改实验深化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合作学习将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数学课堂也将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
本文来源于枫叶教育网(www.fyeedu.net)
原文链接:http://www.fyeedu.net/info/57111-1.htm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该文章转自[初高中语文123资源网]: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0711/28665.html[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语文教学反思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
  在第一次与新教材接触的过程中,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曾经迷茫过、徘徊过,也曾经步入了误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索,有了些许的心得和体会。以下是我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案例及反思。
  1.探究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教学内容:
  《斑羚飞渡》的教学片段
  教学过程:
  请学生围绕问题“文章中让你最感动的是哪里?为什么?”展开讨论。
  这个探究过程需要各组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就问题展开讨论,所以小组成员需要适当搭配,否则有些学生会被冷落。因此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如主持人、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有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负责小组全局、协调小组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学习情况。组员各尽其职,完成探究。在整个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起指导作用,否则学生小组合作效果不明显。教师也可适当地激励学生:看看哪组配合得最好、发表得最有见解。经过讨论,由汇报员汇报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晶,其他各组补充或纠正。
  反思: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同时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整个课堂人人参与学习、个个互动补充。合作促进了互动,互动升华了兴趣。
  2.表演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教学内容:
  《两小儿辩日》、《石壕吏》的教学片段
  教学过程:
  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文时,选择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的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两人扮小孩,一人扮裁判孔子,用文言文进行辩论,由朗读到脱离课本。经过演练,从中推选出三组在全班进行辩论赛。一小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字正腔圆,语气强烈。一小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次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节奏明快,针锋相对。孔子曰:“吾不能决也。双方斗为平局,不分胜负。”“哦!”全班发出热烈的喝彩声。我接着说:“孔子当年判平局反映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态度。假如孔子现在还活着,他老人家会怎么样裁判呢?”学生抢着答:“仍然是平局。”“为什么?”“因为两个小儿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两个小儿观察事物光凭直觉,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早晨、中午的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太阳大小也相同,只是背景不同罢了。”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各自寻找自己的有利证据,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掌握了文章的中心。
  又如学习课文《石壕吏》。在课前,让同学预习了课文,疏通文意。全班分五组,组内明确其职,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表演戏剧的形式,展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要求:①组内全员参加;②想象丰富,有创意,合情合理;③补充一些事实已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④表演符合人物身份;⑤配合默契。表演时,一组表演,其他组评分。生动的话语,巧妙的加工,既有形象的动作,又有丰富的表情,演员有声有色,达到了入情入境,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同时激发了兴趣。
  反思:合作学习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并且强调,只有愿意学习,才能学得好。在排演中,学生相互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学生在趣味盎然、快乐无比的表演中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学习自觉性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无论是谁,都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学习任务,他们不仅会做,而且乐意去做。也可以将学习任务从不同角度切分,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一项,完成任务后相互交流。同时在合作过程中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职责分明,因此每位学生都会主动投入。
  3.搜集资料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教学内容:
  《寻觅春天的踪迹》
  教学过程:
  教师根据教材所安排的三项活动,对活动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要求学生从改编后的三项内容中选择合作学习。
  内容1:在大自然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在大自然中,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写成“自然日志”,记录下春天的足迹。在记录方式上,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形式。
  内容2:在生活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说与春天有关的某个节气,搜集有关谚语,从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唱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等,寻觅春天的踪迹。
  内容3:在创作中,展示春天的踪迹。
  写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散文从中感悟春天。
  仿诗歌的形式,选一幅表现春天景物的画或照片,给它配上几句诗;或选写春的诗或名句,根据意境配上一幅画,能够表达诗意。
  分组:4~6人一组,每个小组包括不同层次的男女学生。这样安排便于学生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解释。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之间形成积极的团结协作的关系。
  教师指导:
  1.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
  (1)二十四节气歌。
  (2)对春天有关节气的释义。
  (3)有关春天的一些歌曲。
  2.为诗画创作提供示例。
  (1)寻找一些描绘春天的古画,指导学生欣赏。
  (2)提供一些为诗配画的传说。
  (3)提供有关诗画的一些网站。
  反思:本课文的学习需要收集一些适当的资料,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比较有限的。所以通过小组合作,组内分工和讨论,同时教师也应与学生合作,指导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通过课前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集体合作的力量。资料丰富,内容多彩,形式多样,活动有序。从这儿也让我认识到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重要性。
  4.作文评改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逃避作文,这与教师批改作文的方式呆板单一不无关系。多数学生的作品往往被教师忽略,甚至被一元化的标准否定,因为教师面对几十或近百份作品,在短时间内都给予恰到好处的承认是困难的事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吸收了合作教学的思想,在作文评改中开展了小组合作。
  教学内容:
  《寻觅春天的踪迹》
  作文评改过程:
  1.方法:
  ⑴4人(或5人)为一小组(固定),设组长一人。
  ⑵每小组每次批改2—4篇作文。
  ⑶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批改初评任务。
  ⑷在小组批阅的基础上,老师根据需要作适当补充批阅。
  ⑸月末评选、奖励优秀批阅小组。
  2.批阅要求:
  ⑴各组成员在初阅作文时,用红笔找出错别字。
  ⑵组长组织组员讨论文中问题,适当旁批。
  ⑶讨论确定作文等级,撰写作文总评语(由组长执笔)。
  ⑷总评语要围绕讲评的重点来评价。
  ⑸总评语要用语委婉,用语要公正恰当。先说优点,后说缺点;多说优点,少说缺点。
  ⑹总评语在围绕讲评重点评价的基础上,还可以就文章的特色及其他方面作评价。同时提倡有创新意识的评价。
  ⑺总评语写好后,在评语的右下方写上小组成员名字及日期。
  3.常用批改符号(略)
  反思:在批改和讲评这一关键环节上,我充分相信同学。分小组轮流批改作文。我要做的是:活动前,将作文互批的宏观要求告诉给学生。活动中,精批三分之一的作文,找出有代表性的习作为讲评作准备,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面批。在作文评讲课上,教师担任主持人角色,学生为主评人开展评讲活动。教师在中间对讲评人进行鼓励性评价,对被评作品进行适时、适量的二次评价,沟通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这种课型不仅改变了教师在评价作文时的单一模式和定势心理,而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把修改讲评的过程变为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积极性和批改作文的效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建议
  初次接触小组合作学习,只感觉到这种学习方式的新颖,并尝试着去实践,但从中发现许多次的合作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渐渐地悟出教学中不能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下面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1.明确分工,各尽其职
  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需遵循合理性的原则。一是小组成员人数要合理,以4——6人为宜。人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体才能的充分展示,人太少互动不足;二是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依照学生的组织能力、语文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成员的角色分工应该是动态的,采取轮流担任的方法。每小组大致确定好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职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兴趣,也可以改变学生在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
  2.适当介入,关爱弱势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合作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我们支持你,你大胆表现吧!”“某某必胜!”让学生大胆表达。
  其次,教师要适当地介入合作学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极容易成了“优生唱主角,差生跑龙套”的局面。所以要避免只求热闹不求实质的弊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要关爱那些极少发言的“弱小者”。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见解有种种顾虑:自己的意见会不会让同学笑话?和大多数同学有没有矛盾?有的是不擅长表达,他们的表达总是只有片言只语。另外,俗话说“一鸟入林,百鸟压声”,在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时,如果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先发言,另外的学生就会不敢再发言。因此,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重视激发“弱小者”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创造机会让他们多表现、先表现,善于捕捉、放大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使弱势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真诚地关爱弱势,不懈地转化弱势,那么必定能使合作学习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也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有机结合,灵活调控
  目前,许多教师为了赶时髦,活跃课堂,取悦学生,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有的教师对一些简单易懂、不容质疑、无需讨论的内容也开展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泛滥成灾,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影响了课堂纪律;也有的教师把一些脱离实际、玄而又玄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从而让学生失去自信,丧失信心。所以合作要有节制,要把合作学习放在有讨论空间的问题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规律,这样的小组讨论才能让学生有收获、有发展。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吴幼颖《如何避免小组学习走入误区》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该文章转自[初高中语文123资源网]: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0711/28665.html

ssd

一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感悟

韩晓花

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改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作为一种有目标导向性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强调课堂动态因素的互助交往,给学生提供了足够广阔的学习空间,拉近了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关系,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于此,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潜心研究并努力实践着小组合作学习,并严格要求自己将每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组织好,指导好,利用好,控制好。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我不断总结反思其中的得与失,现将自己的点滴感悟稍加梳理,以求共讨。

曾经偏执的认为一年级的孩子没法进行小组合作,连基本的交流倾听都成问题,让他们自主合作学习,不正好等于给他们玩耍打闹的机会?自己都管不住自己,又如何去帮助别人?一连串的质疑不断闪于脑海,可是,在学习和尝试中,这一观点逐步被自己所否定。小组合作学习在不同阶段不同要求下一年级孩子也能做的很好。

首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小组合作学习呈现的是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竟争,每一个同学作为小组的一个成员,他们希望自己小组表现优秀,这就需要每一位小组成员努力发挥出自己最高的水平,生怕因自己表现的不好而影响到小组的成绩,长时间的训练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在合作学习与竞争中不断增强。为了小组的荣誉,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要求自己做的最好,从小培养起自己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其次,在小组合作中使我感触较深的是:交流和倾听并不是小组合作的基础,而是互相促进的。自己曾和同事们也有这样的牢骚:一年级孩子连说话的听话都不会,怎么去合作,其实不然,在不断的尝试中,我发现,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学会了交流和倾听,当然,在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时`,记着一定要说清小组合作的要求,并对合作中的交流和倾听给孩子们作好示范,他们一样会做的很好。我曾经把自己当做小组的一员选取某一具体知识点和孩子们合作为全班同学做过示范,发言时声音大而宏亮还要把话说清楚,倾听时自己就是一名虔诚的小这生认真听同学说着自己的想法,包括动作,语气,我都严格指导。开始小组合作时,学生有的说话并不是完整清楚,但随着合作的不断进行,孩子们的表达却在不断的提高。有的小组成员在帮助其他成员时,活象一个个小小的讲师,语气和神态完全出乎一年级的水平。是合作让他们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倾听。

第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合作要求是否清楚到位,目的是否明确,尤其是低年级。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研讨中我也听过不少教师的课,包括我自己,一节课如果教师将合作的要求说清楚,合作的效果就很明显,反之易然。自己的课堂曾经就出现过失误,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时,我设计了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并让每个小组准备了许多这样的物体,合作的导入我是这样安排的: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认识一下这些物体,并把它们分一分。结果话刚说完,小组成员马上热闹起来,听老师说分一分后,都争先恐后的将物体拿与自己手中,有的小组成员为抢一个物体还争吵不休呢,结果是合作学习一团糟,哪有什么心思在认识物体,都在争抢物体,课下我认真反思过,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正是因为自己没有把要求说清楚,如果合作要求更改为: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认识一下每一个物体,再把这些物体分类摆放,你们能做好吗?我想这样学生们就不会再争抢物体了,而是把它们分类摆放开。自己太过于大意,没把要求说清楚,造成课堂的混乱和无效。

第四,小组合作学习前一定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我们有时的小组合作,在疑难提出后就马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忽略了学生自我,不管学生能否自己解决,都要进行合作学习,流入了一些形式,为此也浪费了一些时间,如果学生自己稍加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我想就不用再小组合作了,可以直接进入下一步小组交流即可,即便是学生自己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应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一会,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思维和探究的欲望,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小组合作过程,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最后,感悟较深的一点是小组合作学习不能为赶教学进度,草草收场。在合作学习中,我经常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赶进度,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交流,发言、补充、更正以及小组讨论中辩论的时间,不能让每个小组都有发言的机会,为赶时间而草草收场。结果是学生一脸的失望,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更应注重合作学习的过程,尤其不能缺少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及时公正,不能有始无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最有效的探究新知的学习形式,我们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将这种形式的作用大大发挥出来。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效果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下面我结合实践谈一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发掘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一、思考不充分

  [问题]在小组合作时,经常遇到合作时间超出预设时间的情况,此时为了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强行停止全班交流环节……

  [思考]学生的合作学习如果没有一定足够的自主思考时间保证,就成为空中楼阁。这个教学环节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但由于时间不足,学生的思维还未充分打开就往往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

  [对策]要真正实现小组有效合作,确实使学生人人从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得,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尤其是涉及思维发散训练更需要让学生进行个体的独立观察、思考,否则这样的合作也只是空白,作为教师不必担心由于过多的讨论时间而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进度。事实上,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锻炼的空间更大,发言的积极性更高,能让学生实在地多获得一些知识,这点“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

  二、指导不及时

  [问题]当布置好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展开讨论,我有时站在讲台上走来走去,等待着评判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有时在学生之间茫无目的的巡视……小组活动表面热闹,气氛高涨。

  [思考]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一方面,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材料既要“新,活,趣”,又要具有知识的价值和思维含量;另一方面,此时的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要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了解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见。

  [对策]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应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指导。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并参与,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这时教师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

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合作成效

宫前小学赖文帅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它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实现有效学习。它是一种能活泼不同层次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为跨地域、跨空间的语言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信息交流提供快速、便捷的沟通的交际形式。

【关键词】 反思小组合作 实效

一、反思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人人参与、组织互动、竞争合作,常常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能切实给人以享受和启迪,可是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地追求小组学习的形式。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往往存在重形式、忽视实质、低效无效的现象。最近我听了一些课,发现课堂上,几乎每位老师都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中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一)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必要吗?

现象:

师:看到这组数据,你想到了什么?

(90%的同学齐刷刷地举起了手)

师:先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再请小组派代表交流。

思考:在上述片段中,由于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大部分学生几乎是张口就会,这样还有必要进行小组讨论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在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人无法有效完成任务,或者是受到外在条件限制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与他人讨论,分享成功喜悦时才有必要、有价值。因此,设计的合作内容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能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如“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片段,让学生在一个原形纸片上折出1/2,1/4等分数后,让学生折出4/5,这时,有很多同学在冥思苦想,发现单凭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已无法折出4/5了,怎么办呢?此时学生把眼光瞄到了同桌的圆纸片,自然会想到要与同桌的合作,用两个圆纸片才能表示出4/5,这时,他们才有了合作的需要,这样的合作才是有价值的,同时学生也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独立思考真的要靠边站吗?

现象:母亲节快到了,商店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老师想买一束50元左右花,请你设计一种方案。老师呈现问题情境后,立即让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随机观察了几组:有的一个优秀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当听众;有的是你一言我一语,没有围绕主题;有的对问题还不清楚,无从做起……

思考: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特别是中下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更谈不上有自己的独立方案,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人云亦云,或你一言我一语,没有围绕主题,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假如老师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思考我准备怎么办?再组织合作学习,才会是有效的,才能使每个学生能真正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三)教师真的只是设计者吗?

现象:当老师把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站在讲台上走来走去,等待着做裁判,评判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有的教师在抓紧时间看教案或思考着下一环节我该做什么?也有的在准备下一环节需要的教具……

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样,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一方面,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材料既要“新、活、趣”使学生感到新奇,觉得有探究的价值,又有思维含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会“找桃子”;另一方面,此时的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四)学生真的全体参与了吗?

现象:听课过程中,我常有意识地关注小组的合作学习,去看看小组中各成员参与合作的情况,有这样一个情形让我印象深刻:4人小组讨论开始(小组中有两男两女),其中的一个小女孩抿着嘴,低着头(好象在冥思苦想),一个男孩东看看、西看看,这时另一个男生说:M先说,被点到名的M正了正身子:“我认为……”事后问发出倡议的那位男生:你为什么要让M先说呢?得到的回答是:她是我们的班长。

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很多时候是在复制缺乏合作的传统的师生交往方式,即只不过是好学生扮演了教师的角色。如何使小组中每个成员都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呢?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你这位组长说得真精彩,这次你能不能把机会让给其他学生,让他们做回组长?”对胆小的同学,教师可以告诉他:“你悄悄地跟老师讲,老师把你的声音放大,你也可以做组长。”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

显而易见,以上的合作学习,很多时候非但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本身的效能,而且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使学生的学习表面上看起来是通过合作的学习,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但实际上并没有产生真正的生生互动的效能,并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成果,合作学习成了一种热闹的好看的形式。在教学中,我将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于教学,以促进生生间的互动学习,但“形式”与“实效”渐渐成为一种问题困扰着我,让我去反思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二、提高小组合作成效

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当前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科学的分组对合作学习活动非常重要,它是有效合作的前提。教师应该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困生在相互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如杭州市的蒋莉老师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一课的教学中,基于该课内容较简单,大部分孩子在原有基础上能够迁移学习的分析,蒋老师把已能进行口算的学生分成若干组,通过与计算机对话开展合作学习,自己则和另外几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成一组,为他们准备其他可供操作的学具,并参与他们的讨论。最后结果显示,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组内合作学习而较好的达成目标,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因为掌握了知识而获得了成功感。

(二)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要向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明确任务,让每个学生明白只有小组的任务完成了,个人才算真正完成任务。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每个组员所负的责任是双重的,既对个人负责任,对小组成员也负有支持鼓励、帮助辅导、合作的责任。这样学生会以争取完成小组任务为目的,主动进行合作交流。

(三)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

在一堂课上,我们会看到教师提供了很多合作学习的机会,但往往合作学习时讨论的问题缺乏思考性,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做答,而且答案单一,这种合作学习并没有什么效果,反而浪费了不少的时间,降低了课堂学习效果。可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非常重要。什么时候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总结许多课堂实例情况,我认为下列情况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策略:

1、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热情高涨,举手如林,个别的回答无法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而且该问题的答案又是丰富多彩的。如《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请学生找生活中的角,学生们都想发表意见,这时教师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效果就很好。

2、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或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顺利地完成任务时,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非常必要。如一位教师在《统计》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观看交通录像,请学生统计在路面上行使的各种车辆。看完一遍录像后,学生都未能正确统计出结果。面对这样的困难,学生提出了合作的要求。于是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学生积极合作,准确统计出了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好地把握可合作学习的时机,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及合作的必要性。

3、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群策群力时。小组合作学习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集合学生的力量,通过思维的交流碰撞来激发灵感,促成问题的解决。

(四)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做指导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与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该“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五)培养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合作学习既要发挥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作用,要使这两个作用相辅相成。在不少课堂上,当一个同学发言时,有些同学并没有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一味地举着手说“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在别人发言时,勇敢地站起来,为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数次打断发言人的思路。由此可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合作习惯能使合作学习真正起到交流的作用。

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作为讨论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教师自己都要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到讨论中去,并认真思考大家的发言而不是敷衍了事。其次要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当出现不同意见时,应该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进行讨论,求同存异。再次要鼓励所有的人积极参与,大胆表达。教师要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以上只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些初步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引领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它的效果,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思考,不断探讨。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要走些弯路。但只要我们在风风火火的探求中多一些理性,多一点反思,新课程改革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一、合作学习的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合作学习”模式和实施过程

合作学习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其基本形式为:

设计合作内容、合作目标→小组活动→反馈评价→归纳点评

1.精心设计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

  在合作学习教学时,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合作学习内容,呈现合作学习目标。为了使合作学习真正富有实效,应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验的新理念,精心设计适宜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讨论的问题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

  教学目标的设计既给学生指明了合作方向,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并想法实现目标。

2.组织小组活动

我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时,主要以同桌二人小组或前后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1.二人小组合作学习

  同桌二人小组合作学习,我通常选择简单的教学内容。不需要过多的讨论,通过二人合作就可以完成。教师尽可能地参与到合作有难度、知识水平较弱的小组,并适当给予指导和鼓励。二人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利用率高,二人可以互补,比单独的自学效果好,可以通过互问来巩固知识,提高表达能力,二人可轮流检测、轮流汇报学习成果。

2.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

  前后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最适宜,既不要重新摆放桌凳,又不至于因为秩序混乱耽误时间,而且保证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教学时,把问题设计的有梯度和层次,数量适宜,难易适度,让学生根据问题提纲充分交流,在学生合作“学”的活动中,学会质疑,学会倾听;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掌握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组内成员轮流任组长,负责管理和汇报等工作。

  在教学时,采用学生前后四人分为一组合作来设计这个具体的方案。学生明确题意和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首先示范一种设计方案,然后学生各自去构思设计思路,先组内充分交流后,各组再选出一至两种最佳方案,由组长向全班汇报各组的方案。在学生合作期间,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活动,适时“点拨”。在学生设计方案中,有的学生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也给予肯定和鼓励。设计的方案多种多样。有的设计很精美,有的设计特别有创意……,当然有的也不尽如意,设计很复杂,尽管如此,我们也给予鼓励,并让他们在分析和审美中,对方案进行取舍。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这对于刚刚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为重要。由于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教师要耐心扶助,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可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2.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3.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往往会出现操作后仍不能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现象。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

第三,要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更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时,要有意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2.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3.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实践表明:教师应该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作学习呢?

陈筱萍认为:

1、要科学地分组分工

分组为学生合作提供前提,集体活动应分组分工合作完成。同时,分组还有利于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了使组内集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还要在组内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为了避免少数优等生主宰整个小组,甚至全班的学习的情况,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如“主持人”、“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等。并采取轮换制,可以定时间轮换,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不定期地轮换。

2、要科学地指导合作学习

在科学教学中,观察、实验、思考的活动比较多,这些活动大多需要分组、分工合作来完成。如果在合作前不教给学生恰当的方法的话,学生就会各做各的,使合作一团糟。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对于老师来说,合作前,要求小组中同学间确定目标,明确分工,分步实施。合作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实践,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合作后,要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认识到人多力量大,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并对下次合作产生新的向往。对于学生来说:(1)要学会倾听。不随便插嘴打断,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2)学会发言。要学会独立思考并围绕中心话题发言,看法要有理有据,语言要清晰,对别人提出的质疑,要耐心解释。(3)学会帮助。帮助他人要热情耐心,要善于启发他人思考。

3、要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合作学习

保证时间,开放空间,是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基本前提。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间,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4、要有科学的准备

首先,要科学地准备好合作学习的内容主题。同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把这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并使之分层结构化。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的问题或内容,让他们自主选择,为都能取得成功合作准备。

其次要提供充分的有结构的教学材料。提早地布置好学生需准备的材料;充分地准备好针对主题或问题的有关的实验器材、学具、图片、录象等,要让合作学习活动成为“有米之炊”。

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与课堂精彩片段
  张晓敏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近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操作起来就费劲了许多。经过几次尝试,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问题主要存在于,第一,学生间的合作不够和谐。最初我就将全班分成若干合作小组,每小组四人,并每小组内设有小组长,要求组长督促组员轮流发言,针对问题要一起思考、想办法解决。在发言人发言时,其他人要细心倾听,如有不适,要热心帮助,最终使得小组学习在互相帮助、和谐发展中进行。但是孩子们做起来就不一样了,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全班一共有16 小组,有 6 个小组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合作学习就不能顺利开展。第二,班级人数过多,指导有困难。我们班共有 65 名学生,编为16 个合作学习小组,一节课合作学习的时间最多 20 分钟,在你深入到一个组内指导时,其他没有几个组在继续进行,一节课没指导 3组就下课了。实际上说,合作学习的意义并不大。
  从学生的课桌上慢慢直起腰,此时我已是满头大汗,口干舌燥,无奈地望望班里的学生,只有刚刚被指导学习的那个小组在看着我外,其他小组都忙各自的,好不尽兴。究其原因当然不能愿孩子,低年级的学生本身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应该慢慢来,从头开始教。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看表演,我以一堂表演课来作为一次小组合作学习的示范课,目的是让学生从这次示范课中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体会到团结互助的好处。
  教学片段
  我邀请三位学生和我一起坐在讲台上,下面的学生惊讶地看着我们,有的要求让他也参加。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四个人就是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老师来当组长,我们要一起学习,请同学们认真看,一会儿评一评我们学习得好不好。开始。
  师:最近,咱们学了很多写关心父母、尊敬长辈的课文,所以我昨天就在家里帮妈妈扫地,可是当我拿起笤帚时,妈妈却阻止了我,说我扫不干净。但是,我真的很愿意干。你们帮我想想办法吧,怎样才能劝说妈妈让我扫地呢?
  [ 我把困难一说,就观察下面的学生,他们在下面悄悄说话呢,大概在替我出主意。 ]
  学生 A: 老师,我也有过这种情况,有一次我说给妈妈洗洗袜子,可她说 : “你哪能洗干净,你洗了我还得重洗。”
  师:噢,也是不放心你干活。
  学生 B: 要不咱们就说这是老师留的作业,让我们回家干家务活,这样一说,妈妈肯定让干了。
  [ 瞧这个孩子,一开口就把老师的话当圣旨了,家长能不让干吗?还需要引导。 ]
  师:这倒也是个办法,可不能想帮妈妈干活就说老师留的作业吧,咱们得用语言来说服妈妈,让她从心里愿意让我干活。
  [ 三个学生点点头,又开始琢磨了,我也装样想。 ]
  学生 A:如果妈妈不让你干,你就说:“妈妈,我会仔细扫的,老师说好孩子一定要经常帮妈妈干活,我想做个好孩子,你就让我学着扫地吧。”老师,这样说行不?
  师:不错,做个好孩子是应该帮妈妈干些活。
  [ 这时我发现学生 C 一直没有说话,她平时在班里就不爱说话,我想听听她这会儿心里的想法。 ]
  师:崔雪,你是不是有更好的想法?说一说,只要你说得在理,我就按你说的去做。
  学生 B: 说说吧,我们都听着。
  [ 学生 C 的脸憋红了,用牙咬着下唇,眼睛不停地眨动,坐在下面的学生也有着急的。 ]
  师:崔雪,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说的不好,我们帮你,试着说说。
  [ 学生 C 抬头看了看我们,终于开口了。 ]
  学生 C :老师,我会说:“阿姨,您的孩子在班里是一名优秀的学生,那么扫地这活她一定也能干好,你应该相信她。”
  师:说得太好了,今天你就和我回家,把你的话再对我妈妈说一遍,她准会让我扫地的。
  [ 学生 C 笑了,脸更红了。 ]
  师: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在组内评一评我们四个人学习的好不好。
  [ 各个小组动了起来。 ]
  一组组长:老师,刚才你们一起学习的很愉快!
  二组组长:老师,你遇到了困难,大家都在帮你出主意,这点很好。
  师:是的,有了大家的帮助,妈妈同意让我自己锻炼扫地了,集体的智慧就是大,以后在学习上还会遇到很多困难等我们集体去思考,去想办法,看来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很重要,大家想一想,对不对?请继续评一评。
小组合作学习后的反思
  五组组长:老师,我还发现你们小组的四个人都说过话了,不像我们组的石子豪,我们让他说,他就是不说。
  师:看来你很想让石子豪参与到你们的活动中,他不敢说话,我们就应该帮助他,鼓励他,就像我们三个人一齐帮助崔雪一样,尤其是组长更应该这样带头做,相信他会和你们一起学习的。其实,今天老师安排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互相信任、互相团结,绝对不能学恼了,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今后的小组学习我们就这样做,能做到吗?
  “能——”声音很洪亮。
  有了这节示范课,学生就清晰地了解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更明白了合作学习要愉快地进行。

反思小组合作学习的利与弊

新课改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所谓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灵活运用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等情势,使之有利结合,相互渗透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在语文课教学中,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教学尝试。在几年的教学尝试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改提倡和发展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和乐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了发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思想意识的相互交流。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直接交流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安全的、融洽的、自由的交流环境,为他们提供了畅所欲言机会。个体的思维能力是很有限的,而小组的集思广益可以迸发出更多的智慧。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置身于学生之中,参与讨论,师生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升华。“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开展互助协作,共同去学习一个知识点或围绕一个问题去讨论、探究、发现,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会变的更为融洽。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过去在课堂上,学生面对的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有时他们有话想说,可不敢说;有时想回答问题,可好久才被问到一次;有时怕说错而不敢举手回答。学生较多的是被动性和接受性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现在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学生面对的是伙伴,没有谁是主讲,回答也不需要避讳,可以畅所欲言。这样学生胆量大了,学习的兴趣也就大大提高了。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引入小组评价机制,不仅评价个人,更注重对整个小组的集体评价,这就促使优秀生在后进生学习有困难时会主动地帮助他、辅导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责任感,既可以发挥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充分利用学生教育资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采用“优差生搭配”的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利于开发“小先生”这一学习资源。在小组学习中后进生近距离的听优等生辅导,优秀生就给后进生起到了示范作用,后进生在听、说、看的过程中就会进行模仿,解决了后进生独立学习困难的部分难题。6、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集体教学中,由于老师讲的多,部分学生回答的多,即使是说话课,学生表达的机会也是有限的,而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分成若干小组,每个人说话的机会都由自己掌握,讨论时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学生间经常地交流讨论。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会不断地提高,相应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也让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明显,摆正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之间的关系。但是在教学尝试中,我也不断地体会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如果教师组织不当、引导不当,也会涌现了一些负面效应,以下是存在的弊端:1、小组成员的参与机会不均等 在教学实践中,大家可能发现,由于组员的学习能力不同,好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参与的更多,有的时候,有限的小组合作时间成了好学生的“一言堂”,中差生只能做听众、当陪衬,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还能有自信吗?2、“小组合作学习”有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一帮一的学习方法,对进取心强的学生来说,效果确实不错;但由于小组成员之间能力参差不齐,在一定时间里差生思考还没完成,就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这样差生就处于被动性和接受性的学习,致使他们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不再进行思考。此外对个别懒散的学生来说,就会报着投机取巧的心理,不肯自己动脑子想,但凡遇到一点小问题就去找组里的好学生询问或照抄优生的。长此以往,差生就容易形成思维的依赖性,缺乏主见,不利于独立学习习惯的养成。3、同学关系不协调。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有效进行。4、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很多学生趁小组合作交流之际聊天,脱离课题闲聊,做小动作,尤其是自理能力差的学生差。有些学生把小组交流当成简单的对答案,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有些小组就把合作交流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相互不交流,这些都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不高。5、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重视总体,忽略了个体,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对困难学生。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社会总是在矛盾中前进和发展的,教育改革也是这样,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扬长避短,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我相信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8/373808.html

更多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和应对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和应对策略于世峰  从去年开始我班就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不久,我就以为我们班的小组合作搞成功了。但后来却感到小组合作并不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上课讨论的虽然很激烈,但进步却不明显,成绩和没实行小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合作学习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互相启发,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在合作活动中交流创新,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面对同样的问题时,不同的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考方式,产生不同的侧面,从而建构起新的,更深层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其方法是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组员应是不同等次学生合理搭配,针对问题,以小组共同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它的好处是:一、促进认知、情意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调动了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引用】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于1970年兴起于美国,1980年起在世界范围取得实质性进展,1990年起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及反思

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作为新型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 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去听课或者参加某些教研活动时,经常会看到一种现象:整个课堂熙熙攘攘,热闹非常,各个小组在热烈地讨论问题,有的时候甚至会见到一节40分钟的《找规律》数学课,老

声明:《小组合作学习后的反思》为网友人比黄花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