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嘉伟其人 汪嘉伟邓星为什么离婚

编者按:前些天在西郊宾馆开会。一天晚上,在七号楼门前,突然碰到汪嘉伟。他是来会朋友的。我问起近况,他神密兮兮地,不答。他说,有机会见面好好聊。看来,此公也是闲不住的。他脑子活络,人脉极广。不弄排球了,其他事,也会弄得好好的。这点,我信。

我认识汪嘉伟已有二十多年,深知他的为人,也了解他的性格。

大约十几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疲惫的心》。重新找来一看,也能了解汪嘉伟的心路历程。在那篇文章中,我曾经提到一幅画,那是扬州的一位中年画家送给中国男排的。这幅画,曾经长时间地挂在历任中国男排主教练的卧室里。那是一个振翅欲飞的雄鹰,一付“志在蓝天”的劲头。中国男排曾经是一支公认的世界强队。我记得,1979年,正是中国男排的胜利,令北京大学的学生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然而,后来的中国男排,居然还要重提“冲出亚洲”的口号。这简直就是一种悲哀。

1983年,经历了种种失败和失意的汪嘉伟应召回到国家队,在“烟花三月”的扬州集训,备战1984年奥运会。那个时候,正是汪嘉伟情绪最为低落的一年。特别是所谓的“张瑜事件”,让汪嘉伟若有所失。那个时代,恶作剧的人,还真不少。我记得,去扬州画院接受赠画的时候,汪嘉伟对那幅画表现颇有兴趣。别人的话题,都是关于雄鹰正面的评价。他的问题却是奇怪的。他问画家:“雄鹰老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画家含笑作答:“雄心不泯”。也许,“雄心不泯”正是汪嘉伟性格的重要一面。1986年,当中国男排再次征召他归队的时候,汪嘉伟毫不犹豫地从日本回国,重披战袍,夺得了亚运会桂冠。

1997年的春天,汪嘉伟再次回国执教国家男排。这一次,他辞去了日本东丽公司男排主教练的职务,放弃了一年80多万人民币的优厚收入,作为唯一的候选人竞选中国男排主教练。记得春节刚过,原上海排球队的领队赵霄扬(阿岩的老爸)打来电话,说有一位老朋友要见我。此时,我已淡出体育圈子,早已不过问体育的事情,躲在评论部的小阁楼里,写一些无关痛痒的文章。“此人非见不可。”赵霄扬说。“汪嘉伟,你不想见吗?”汪嘉伟?他不是去了日本了吗?一种好奇,也是一种叙旧。我们相约在奥林匹克饭店的咖啡厅见面。汪嘉伟还是老样子,风度翩翩,只是眼角多了些皱纹,多了几分成熟。

一见面,汪嘉伟递上一张报纸,这是一张上海有影响的日报,上面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是说汪嘉伟的。看了报纸,我才知道,汪嘉伟要从日本回来了,并准备出任中国男排的主教练。这篇文章分析说,汪嘉伟出任中国男排主教练似乎不合适,并列举了一些理由。“我还没有做,怎么就断言我不行呢?”汪嘉伟有点忿忿不平。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的一位“老师辈”的体育记者,我对他向来尊敬。“写得有什么不对吗?”汪嘉伟认为,起码有两个地方写错了。其一,他回国的原因并不是在日本混不下去了。“我是爱国的,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祖国情结’”。这一点,只有在国外呆过的人才能理解。其二,他过去是、将来也会是一个严格的教练。

汪嘉伟说了两个小故事。他似乎想证明什么。有一年冬天,汪嘉伟回国探亲,他选择做的第一件事是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他把想法告诉他的一位朋友之后,朋友大吃一惊。“你脑子有什么问题吧?”汪嘉伟严肃地回答:“脑子正常。”那天早晨,天寒地冻,汪嘉伟在寒风中冻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盼望已久的升旗仪式。他很激动,也很感慨。他说:“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会感觉到‘中国’两个字的份量。”另一件事,是有关他在日本当教练的事情。有一天晚上,他照例去球员的房间查房。十点半,房门虚掩着,里面没有人;十一点半,他再次去看,还是老样子;十二点半,一点半……这名球员仍然没有回房间。汪嘉伟大为生气。第二天,他把这名球员找来,问他昨晚几点回房,回答是“十二点半”。汪嘉伟连问三遍,回答照旧。汪嘉伟大怒,一脚将其踹出几米远。

不知是出于情面、还是确实受到了某些感染,我在第二天“多管闲事”,在《新民晚报》的体育版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心中的国徵》,还在《新民体育报》登了很大的一张与汪嘉伟合影的照片。汪嘉伟作何感想,我不清楚。我只是知道,第三天,汪嘉伟揣着那张《新民晚报》踏上了去北京的飞机。几天之后,新华社播发了汪嘉伟正式出任中国男排主教练的消息。汪嘉伟上任伊始,便将他的队员带到了天安门广场,也去看了一回升旗仪式。他常对队员说:“我们不能忘了胸前的两个字(中国)!”从此之后,我经常在报上看到中国男排南征北战的消息,汪嘉伟似乎没有忘记他胸前的国徵,在亚洲排坛重新确立了霸主的地位。

但是,世上没有常胜将军,也没有不散的宴席。汪嘉伟最终跌在了新世纪的门槛前。那几天,上海的天气奇冷。中国男排在奥运会的选拨赛中失利。在0比3输给韩国的那天晚上,他一个人在走廊里来回踱步,他没有去理怨球员,因为他们已尽了力,他只是恨自己,怎么会弄成这个地步?!走廊里的那个放消防器械的箱子,被他踢散了架子,成了他发泄的对象。

新年的第二天,我和几位朋友请汪嘉伟吃饭。原因之一,是听说他不想干了。一见面,我发现汪嘉伟又老了不少,一脸的疲惫,一身的懈怠。这种神情,我十几年前也见过。席间,一位朋友戏言,说一个男人,有三样东西则足矣。汪嘉伟忙问是什么?一个家庭、一帮朋友、一个情人。显然,这是一种安慰的说辞。他失望。说似乎还缺点什么。我补充说,应该是四个字。于是,我送了一个对子给他,也是从什么地方看来的。“来来往往,所见名利船两条;戏里戏外,无非男女人一双。”汪嘉伟赞同。他说道:“名利很累,但很多男人都是为名利活着的。我也是。”他还说:“说穿了,名利就是事业,离开事业,一个男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我认识汪嘉伟的妻子邓星。我也听说邓星为了汪嘉伟的排球事业付出了许多。邓星是一位作家,他也有自己喜欢的事业。听说,她曾经在日本为一家中文报纸工作,每周要应付四个版面,从写稿、组稿、拼版,都是一个人包了。汪嘉伟的儿子在日本上小学六年级,邓星在工作之余,还要照料孩子。母子俩,经常由于没有时间做饭,而跑到街上应付一顿。其支撑家庭的辛苦可想而知。汪嘉伟说,他回国执教三年,只回过四五次家,每次都是很短的时间。家庭问题,也是一个成熟男人的责任。

汪嘉伟最终还是作出了选择。他离开了中国男排主教练的位子。他说他想过了,要好好地照顾家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8/373562.html

更多阅读

留美博士翟田田其人其事 留美博士被父砍死

留美博士翟田田其人其事 “翟田田事件”引发国人热切关,翟甜甜的父母更是忧心如焚。据报道,5月25日,翟田田的父亲翟泰山找到外交部寻求帮助,希望通过官方途径了解翟田田目前的情况。5月24日到北京求助的,25日向外交部领事司提交书面材料

转载 叶海燕其人其事 李斯克老师其人其事

原文地址:叶海燕其人其事作者:吴法天提起“流氓燕”,早年混天涯的人或许有点印象,她是叶海燕的网名。为什么起这个网民,应该是跟她自己的经历有关。根据其自述,叶海燕1975年9月25日出

朱蓓薇院士其人其事 朱蓓薇

朱蓓薇院士其人其事易风很荣幸,我曾经是朱蓓薇院士(以下简称朱院士)的同事。至于朱凭什么当上院士,我相信她现在的同事比我更清楚,无须我多费口舌。我只想根据多年来对她的些许了解,粗略的谈点个人对她当上院士的看法。一、朱院士的学

苏丹总统------巴希尔其人其事 苏丹 巴希尔

苏丹总统------巴希尔其人其事(中文最全介绍)侯福斗现任苏丹总统巴希尔,全名奥马尔·哈桑·艾哈迈德·巴希尔,他的英文名字是Omar Hassan Ahmad al-Bashir,阿拉伯语名字为:عمر حسن اح

声明:《汪嘉伟其人 汪嘉伟邓星为什么离婚》为网友我命本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