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河北深泽县之行
深泽县位于北京南250公里,石家庄东75公里。人口20万,面积295公里,是个小县。四周与安国市、定州市、无极县、晋州市、辛集市、安平县接壤。
在宋家庄战斗70周年之际,应深泽县政府邀请,我们一行冀中干部后代于10月13日返回深泽县,参观了著名的宋家庄保卫战遗址及深泽县新老烈士陵园。
10月13日清晨6点出发,在G45号公路收费站汇合。共3辆车。一辆是左叶家的,一辆是王晓楼侄孙女王黎影,一辆是我,共10人。左叶是原冀中22团团长,宋家庄保卫战的直接指挥者。王晓楼是深泽县有名的大户人家后代,1937年参加了吕正操的部队,并动员自己9个亲戚,其中最小的9岁也参加了吕的部队,传为佳话,受到吕司令员好评。原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的儿子,冀中抗战研究会现任会长吕彤羽,原冀中军区参谋长沙克的儿子沙东东也乘王黎影的车同行。深泽老乡张欣燕坐我的车。
在大广高速上走了近3个小时,然后转入黄石高速,很快就从辛集深泽出口出来。在这里,深泽县袁国良副县长迎接并带领我们直奔宋家庄。
1937年10月14日,吕正操脱离国民党53军,在晋县小樵镇改编队伍后,所到的第一站就是深泽县。当时父亲在安国当县委书记,也参加了迎接吕正操部队的工作。《吕正操回忆录》上第80页上提到了父亲的名字。
自吕正操的部队来了后,轰动全深泽县。不少青年人踊跃入伍。尤其是打下了高阳县城,部队迅速扩展,由两个营发展到4个团,5千多人。其中有很多深泽籍战士。与我同行的深泽老乡张欣燕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从我与家乡的老百姓接触中,感到吕正操的名字在深泽县可以说家喻户晓,是当地的传奇英雄。现在深泽县一大批军职、副军职的干部也都是那时候参军的。文革中江青曾说:“深泽出叛徒”就因为这里是老区,出来了一批老干部。
自然,在长期的残酷战斗中,深泽县牺牲的烈士也多。全县一百多个村,差不多村村都有烈士墓。可以说这个县别的不突出,突出的就是烈士多,别的不盛产,盛产的就是烈士墓。所以当地政府特拨巨款,兴建了一座新的烈士陵园。
深泽县的宋家庄保卫战则是八路军以少胜多的典范,闻名全国。并成为典型战例写进了我军军史。在残酷的五一大扫荡中,冀中部队损失惨重。只有宋家庄保卫战,是我八路军打得最漂亮最完美的一战。击毙日本鬼子6百多,伤3百多,我军仅阵亡32人,伤41人。
对我们的到来,县政府非常重视,特地派来警车开道。
车队奔向宋家庄
途径深泽县城
宋家庄在深泽县城以北15里。当我们到达后,受到等在这里的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
进村
左月燃与宋家庄战斗亲历者,老支书闫喜全再次重逢
左叶团长之女左月燃曾多次去过宋庄,并积极建议把宋家庄战斗遗址搞成一个旅游景点。现在,当年激烈战斗的痕迹已经完全没有,就剩下一堵留有不少弹孔的灰砖墙犹存。我们首先来到墙前观览。
墙上弹痕累累
深泽小分队一行与县领导及村老书记闫喜全
左叶团长的4个孩子
张欣燕,我、王黎影都是深泽人,与深泽干部合影
与原冀中军区参谋长沙克将军之子沙东东
墙上的弹孔已历经70年的风雨
与宋家庄村民合影。当中为吕彤羽
参观完墙后,当地干部把我们引到村委会二楼会议室座谈。到场的除袁国良副县长外,还有县民政局、文体局、档案局、县党史办及白庄乡的领导。
首先由宋家庄村老支书闫喜全讲述战斗经过。该村地道储存有大量手榴弹,战斗中,我军消耗了2100多手榴弹。
冀中抗战研究会会长吕彤羽讲话
老支书保存的宋庄作战形势图
座谈会结束后,我们参观了会议室中的展板。深泽县特地给吕正操、沙克、左叶、马建民、王晓楼制作了展板,介绍了每人的生平。
彤羽与其父吕正操
站在自己亲人沙克、左叶、马建民、王晓楼展板旁合影
深泽县给父亲马建民做的展板
离开宋家庄后,返回深泽县宾馆吃午饭。深泽县1925年就建立了党组织,是石家庄地区,日本鬼子占领最晚,解放最早的县。虽是老区,经济却欠发达。途经县主要大街,感觉市面较比单薄,清冷。老区都比较穷。
深泽县最繁华的十字路口
县政府和县委大楼还是过去的旧楼。在各地县政府纷纷建盖豪华办公大楼,可与白宫媲美的风气中,我老家深泽县政府依旧坚持老区艰苦朴素的传统,在俭朴陈旧的旧楼办公,可敬可叹。
深泽县县委和县政府
而深泽县的一些局级单位,门面寒酸,比内蒙古的一个乡镇都不如。如深泽县改革发展局的办公地点,远远不及我们内蒙的高力罕镇办公楼。
深泽县发展改革局
唯县公安局大楼还比较气派。
深泽县公安局大楼
深泽县最好的宾馆深泽宾馆也极普通,除了停车场宽阔,其他均一般般。
深泽宾馆
中午,深泽县县长在宾馆餐厅设宴款待了我们一行,尝到了过年才吃的肉冻糕。童年吃过这东西,印象很好,格外亲切。
正中穿白衣者为县长
下午参观深泽县城内的北极台烈士馆。这里原来是个庙,1957年改为烈士纪念馆。深泽县的袁副县长,党史办、档案局、文体局、县政协等领导一起陪同。
深泽县北极台烈士馆合影:前排左起左月燃、沙东东、吕彤羽、袁副县长、王黎影、左XX、深泽县档案局局长
1940年11月18日,回民支队在马本斋指挥下,曾进攻深泽县城,就在即将胜利之际,日寇派来两架飞机空中轰炸扫射,我们的部队只好撤离。这次战斗伤亡70多人,就地掩埋,解放后,将陵墓迁移到北极台烈士馆前面。
回民支队烈士幕
北极台烈士馆内的抗战烈士纪念碑
县文体局长亲自给大家讲解深泽县抗日斗争史
给深泽县烈士遗像拍照
烈士像一角
与深泽县党史办主任周彦民
参观完北极台烈士纪念馆后,又驱车前往新建的深泽县革命烈士陵园。因深泽县的烈士众多,北极台烈士馆太小。用老乡的话说:深泽县别的不趁什么,就趁烈士——村村都有,看不过来。为此,县政府开辟了一块面积很大的地方兴建了一座新的烈士陵园。
去新建的深泽县烈士陵园的路还没修好
新烈士陵园有个巨大的广场。纪念塔后面还建了一个高大敞亮的展览厅。
袁副县长向我们介绍这个新烈士陵园的情况
全体合影
与沙东东
与深泽老乡王黎影
与深泽老乡张欣燕
左家孩子因为有急事,要马上赶回北京,他们与大家热情告别
参观完烈士陵园,我请假赶回自己老家铁杆镇故城村。听说二叔的孩子景波已经把旧房拆掉,新盖了两个院子,特前去看看。这里离县城20里左右。欣燕老家也是铁杆镇的,就搭我的车也顺便回老家猫一眼。
到了老家,旧居大变样。巍然屹立两个大院子。因为房基地是刀把形状,盖一个院子缺一块,所以景波盖了两个院子。
新盖的南院
新盖的北院
老家原来的样子。
老家以前的大门。这红砖围墙和大铁门都是文革后装修的
我生下后就被送到老家故城村,由奶奶、姑姑照料。曾在这里生活到4岁才进北京。以后过寒暑假时,父母嫌我在家里淘气填乱,常送我回老家。所以老家在头脑中一直没忘,对那里有很深的感情。还记得老家的围墙是土坯的,门很大,是木栅栏,能进来马车;厕所连着猪圈,人在上面拉,猪在下面吃;夏天不少已婚妇女光着大膀子,耷拉着大奶奶;小孩们则都赤条条,一丝不挂;老家的灯炸、咸食都非常好吃……自己不讲卫生,说粗话,崇拜八路军,能吃苦都是这里的风气所熏冶。在老家我尝到了在父母家里很稀缺的亲情。姑姑奶奶二叔及村里的小孩们都很在乎我,对我非常好,所以我喜欢回老家,感觉这里有温暖,只是吃住差一点。
1951年父亲到老家接我时全家合影。左后为姑姑与我。最右为二婶和景波。奶奶前为妙然
二叔的孩子景波听说我要回老家,特地从石家庄回来接待。我一进新家,景波就把爷爷奶奶叔叔等相片摆放在床上,让我重温了一遍家里的主要亲人。
右起: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二叔、二婶、三叔
左起:父亲马建民、二叔马旭民、三叔马玉民。爷爷奶奶就他们三个男孩
文革中,自己要私自逃跑去内蒙古下乡,只告诉哥哥,却被哥哥报告了母亲,母亲命令哥哥赶紧去学校报告。结果工宣队把我抓回学校,关了紧闭。后获悉是哥哥带着景波到学校告的密。我就回家找到景波用皮带抽了他两下发泄。那时他还是个小毛孩,一晃过去40多年,景波现在已是个挺大的干部了。父亲和三叔早早出来参加革命,就二叔在家里当农民。景波能靠自己力量混成这样很不容易。
与二叔的儿子景波
与景波一家:儿媳、孙女、儿子、景波夫妇
在老家门前与乡亲,老家盖新房都讲究大门,结果门越做越大
欣燕和丽娜爬上邻居家房给老家新房照相
老家的房都是平顶的,便于晾粮食,抗战时便于在房顶上穿行运动,居高临下,狙击鬼子。
童年时一起玩耍的小友,现在已变成陌生人
后又带欣燕去她的老家西河疃村,深泽县最早的党支部就建立在河疃村。欣燕的大哥张逢时曾是深泽县1939年的县委书记(解放后任农机部副部长)。结果走错了路,去了西河。西河和西河疃是两个村。因天色已黑,欣燕说算了,就没有再去。
晚上景波一家老少齐动手,擀皮、弄馅、包饺子、烧火,热热闹闹,请我们吃了顿丰盛的老家饭。
这次来深泽本还想去看看二叔的大女儿妙然姐,但由于当晚回到县城已很晚,次日又早早要出发,只好作罢。妙然和景波已经多年没有来往,真诚希望他们姐弟两个的紧张关系能够缓解。
也真诚祝愿自己家乡父老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