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朱元璋为篡权害老丈人郭子兴绝后 朱元璋和郭子兴

朱元璋驾驭部下的手段十分苛刻,而他铲除内部竞争者的手段更是毒辣,从朱元璋的发迹史可以看出,在调皮捣蛋和陷害他人方面,朱元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虽然史料对朱元璋进行了美化,但是我们仍然能够拭去脂粉看到他的许多阴暗面,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背叛郭子兴并篡夺其家产,在此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恶劣。

自从娶马氏为妻后,朱元璋就进入了郭子兴的核心圈子,当时他的主要工作是招兵,包括从家乡招收子弟兵以及成建制地兼并各地投机观望的民兵,这是许多人都在从事的工作。

当时天下大乱,有人有枪就可以当老板,许多人都想自立门户,正如明人徐祯卿在《剪胜野闻》中说:“太祖之初振也,将属皆草莽粗士,人人欲更试”,朱元璋本人也不例外,只是他的独立欲望更加强烈,当他还是郭子兴手下一名亲信马仔的时候,就极力怂恿郭子兴脱离那些与他明争暗斗的同僚独立发展,以便从中攫取军权。

朱元璋夺取滁州后就不断试图挣脱郭子兴,这表现在他不听郭子兴的命令援救六合,反对他在滁州称王,怂恿他攻打和州等等,后来朱元璋甚至和郭子兴的死对头孙德涯搞在了一起,郭子兴气得大病一场。

郭子兴死后,孙德涯想乘机兼并其余部(子兴即卒,孙德崖欲统其军),其子郭天叙十分害怕,写信给朱元璋请他帮助协调(子兴之子闻之,惧不能辩,乃以书邀上代辩之),朱元璋与孙德涯关系不错,完全可以打消后者的野心,但是他在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的支配下,没有施救。郭天叙等人迫于压力,接受了龙凤政权的领导,朱元璋对此非常不满,说道:“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

史家常认为张天佑去亳州带回人事任命对朱元璋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此时朱元璋的实力在郭、张二人之上,这种说法毫无道理,按照当时的传统和惯例,作为郭子兴的家将,朱元璋的实力再强,也是郭子兴手下的马仔,在郭子兴有子的情况下,他不能超越其子直接继承这支义军。

郭子兴的领导权理应由其子郭天叙继承,而张天佑作为原郭子兴的妻弟和旧将,资历和血缘皆优于朱元璋,由他代表义军的主帅前去毫都受招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地方,龙凤政权任命郭天叙为军中主帅,而其下属张天佑和朱元璋则各统部众,按照军中地位的高低顺序,分别担任义军的二当家和三当家,这一安排完全符合义军当时的实际情况。

朱元璋对这一公正安排心怀不满,只能说明自己背信弃义,在郭子兴死后不服从管理。为了拢络朱元璋,郭天叙和张天佑将郭子兴的亲生女儿嫁给了朱元璋,即郭宁妃,这一亲情纽带也不能束缚朱元璋。

有理由相信朱元璋在渡江战役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但是各种史料有意抹杀了郭天叙和张天佑的作用,根据渡江后郭天叙两次亲自率军攻打南京的情况看,他并非如《明实录》等史书描述的那样胆小无能。然而朱元璋为了攫取最高权力,在郭、张二人攻打南京时,不仅没有施以援手,反而暗下毒手,害死了二人,并导致战役失败。

三十、朱元璋为篡权害老丈人郭子兴绝后 朱元璋和郭子兴

《明实录》记载:“九月,朱元璋“命元帅张天祐率所部军攻集庆。己亥,天祐等至方山,攻破左答纳识里营,走之。陈野先遂叛,与元福寿合兵来拒,战于秦淮水上。我师失利,天祐、郭元帅皆战死”又说:“野先邀郭元帅饮,杀之,擒张元帅献于福寿,亦杀之”。上述记载可以看出,义军初战告捷(攻破左答纳识里营,走之),但是由于陈野先暗中勾结元军,诱杀郭天叙,再和元军会师打败了义军,杀了张天祐。

朱元璋没有参加这次战役,似乎对郭、张二帅之死没有责任,但是叛变并杀害郭、张二人的陈野先是朱元璋渡江后在太平之战中擒获的,两人还宰白马黑牛,祭告天地,结为兄弟。

陈野先并非真心归附,投降后心存叛念,伺机而动。朱元璋对此心知肚明,他对部下说“我也知道他投降没有诚心,但是如果我杀了他,就会失去豪强之人,以后就没有人敢投降我了。”他亲自召见陈野先并对他说:“人各有志,见识不同,从元还是从我,你自己决定,我不免强你。”陈野先获得自由后并不愿走,他劝朱元璋暂缓攻打南京,朱元璋不听,他又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假称将诱捉元将左荅纳识,到时请朱元璋前往营中受俘。朱元璋见信后对手下说:“此贼多诈,最叵信!”

朱元璋明知陈野先心怀不轨,并且看破他的伎俩,但却不通知郭、张二人,反而利用他加害二人。

张天祐第一次攻打南京时,朱元璋没有派出自己的嫡系部队,而是派陈野先的部下前去,陈野先被留在太平做人质,陈野先暗中嘱咐部下,打仗时装模作样,千万不要真打,过一段时间脱身了,再回来带着手下打红军。这句话被朱元璋的心腹检校探到了,但朱元璋并没有通知张天祐,等到打仗时,陈野先的部下只作壁上观,极大地影响了士气,因此吃了败仗。

郭、张第二次攻打南京时,朱元璋索性将陈野先放了,让他带领旧部配合作战,陈野先早己和元将福寿约好里应外合,郭、张二人不知内幕,遂被陈野先暗算,朱元璋借刀杀人之计取得成功。

后来,朱元璋亲自率军攻打南京,在南京城外,朱元璋再次击降了陈兆先。《明史·太祖本纪》记载:“三月癸未,进攻集庆,擒兆先,降其众三万六千人,皆疑惧不自保。太祖择骁健者五百人入卫,解甲酣寝达旦,众心始安。”

这件事情非常蹊跷,陈野先部降而复叛,害得红军大败,十分不可靠,一向谨慎多疑的朱元璋为什么会从这支军队中挑选五百名骁健者入卫,并放心地解甲酣睡到天亮呢?这与朱元璋一惯雄猜多疑的性格炯然而异,也与陈军与红军不久前结下的深仇大恨不协调。

朱元璋之所以放心,是因为他知道陈野先的部下是真心归附的,当初擒获陈野先后,朱元璋让他写信招降旧部,陈野先很不情愿地照办了,他以为部众未必会听从,信中表面上是招降,实际上是激起他们的愤怒,没想到部下仍然投降了。对于此事,太祖实录》记载为:“陈野先以书招降其众,意其未必从,阳为招辞,阴实激之。不意其众遽降。”陈野先死后,他的旧部仍愿意投降,因此当朱元璋亲自攻打南京时,这支庞大的军队兵不血刃,再次投降。

这样一支真心归附的部队,怎么可能会叛变呢?可见,这次倒戈完全是朱元璋与陈野先合谋,消灭挡住朱元璋升迁之路的郭、张二帅。

郭、张二帅死后,龙凤政权封朱元璋为平章政事,子兴三子郭天爵为中书省右丞,朱元璋掌握了实权,郭天爵眼睁睁看着郭家产业被朱元璋篡夺,有时不免发发牢骚,朱元璋找了个借口将他杀死,郭子兴从此绝后(天爵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诛死,子兴后遂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8/373132.html

更多阅读

三十、第一次联合国大会 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

三年时间,齐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富,国强,军力大增。  “主公,可以下手了。”这一天,管仲来对齐桓公说。  “下手,下手干什么?”齐桓公有些奇怪,他已经很长时间不关心国事了。  “称霸。”  “啊?称霸,算了,我看咱们还是好好

解析: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蕴含的诗歌理念

解析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蕴含的诗歌理念第一首: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赏析:元好问认为汉乐府民歌与建安诗歌是对《诗经》的风雅传统“正体”继承与发扬,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而宋金诗坛上“伪

摘自谢宁的回忆录《我在北京大学的三十年》 谢宁微博

此文摘自谢宁的回忆录《我在北京大学的三十年》。作者谢宁,中文系1981级校友,毕业后留校,在校党委办公室工作,曾任党委书记王学珍的秘书。文中记述了他对八十年代以来历任校领导的印象,此处仅截取有关丁石孙的一段。照片来自网络,与谢宁原

声明:《三十、朱元璋为篡权害老丈人郭子兴绝后 朱元璋和郭子兴》为网友爆笑气质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