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二台晚上播出一个寻宝(民间国宝)节目,内容为各地持宝人持各自收藏的宝物到现场去存求专家鉴定,入围者可进入入围赛,大概是由本市晋级到本省至全国(因为我也是偶尔看看,没有太高清楚)。
就收藏此事来说,大大小小的收藏者带有不同的目的进行收藏,情况无非有三:1,祖上留传,出于情感;2,个人爱好;3,谋取盈利。但不论是出于何种原因,收藏品对于每个收藏者来说都视为珍宝,不容亵渎。可就是这样,该节目的专家可说是言语毫不留情,有时不仅仅是犀利,而是损人之至。就拿今晚来说,是在石狮市的寻宝节目,其中一个小伙子手持一件绿色花纹的瓷器,以下是我们所谓专家的话“你的眼光很不怎么样”“这个绿色是古代所没有的,为仿制品,而且仿得非常差”“这个东西很俗,俗不可耐”,小伙子也为自己的宝贝做出了一定的辩解,但被专家团很不客气地否决了。小伙子出门后抱着瓶子满面愁容,主持人在外面幸灾乐祸的问“小伙子,你怎么可以不相信专家呢?”小伙子瞬间举起手中的宝贝“啪”地一声只见地上一片粉碎。
否决本身没什么错,赝品就是赝品,可饱读诗书的专家们能否有些人性,说话相对温和一些不要太伤人。找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主持人来这个可以理解,因为毕竟主持人专业就是主持人专业,对人要求不要太苛刻;可他们是“专家”,应该更懂得收藏者的心情,想必在他们刚入道的时候也都多多少少交过一些学费吧,怎么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呢?
这些专家当中最过分的非瓷器组的专家毛晓沪莫属,长得一付学者的面孔却心如蛇蝎脑如豆腐渣,对上面率瓶子的小伙子很不客气,对其他人也是,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数了;但不得不提到的是,在瓷器组晋级台上,其中一位年轻持宝人A(其宝物为一个盘子)当主持人B问到“您认为你们三位中哪位的宝贝是赝品呢?”A“这个说不好,距离这么远”B“你可以走进看一下”A“可以吗?好的”这时他走到其他两位跟前拿起别人的宝物,B“小心哦”A“没事的,在拍卖行几百万的东西我也上过手,放心好了”此时,镜头摇向了专家席,只见毛晓沪一脸淫荡的笑容看着。几分钟后,毛晓沪走上台去,宣布刚才的小伙子的宝物为赝品,理由是“宋代没有泡沫塑料,一般都用刀来刮流下来的釉,所以应该有刀痕才对”小伙子又说了种种他的宝物为珍品的理由,毛晓沪都不予理会,表情相当的嚣张,甚至都有急眼的可能。
我不禁在想,这是个什么专家,宋代的确没有泡沫塑料,可也有丝绸等柔软的东西,莫非人家不知道盘子圆圆得好看?就不会想个办法?再者说,如果防制的话,防制者大可以用刀刮釉,现代可是有刀滴!那么,毛晓沪老头是不是就要以假乱真了?
专家不是完人,但起码算个学者,我看臭老九的帽子摘得是早了些,尤其是着帮子经历过批判年代的人,怎么其中一些人这么没修养,言语这么没有说服力?中国文化界的这帮老头子是不是得意的有些过分了?什么时候才能死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