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企业治理所采用的为三会一层,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一层就是经理层。中式治理吸收了美式治理、欧式治理、日韩式治理最大的弊病以后,改造和创新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这么一个治理体系。最高权利机构是股东大会或股东会,股东大会,请注意是特指公司上市以后,股东很大以后,才叫股东大会,在公司没上市之前,一般我们还是叫股东会,股东会的成员不会太多。那么这是三会一层。
首先中国认为公司里面毕竟要有董事会说了算,这是我们向美国学习,因为美国的董事会制度,大的决策,大的方向,大的用人,大的并购,重要的制度,都由董事会来定,中国人,向来比较进取,中国人向来对权利比较看重,所以我们认为必须要设一个机构掌握权利,但是我们中国认为,美式治理最大的问题就是董事会是没有监督的,所以我们引入欧式治理的精髓,在董事会旁边放一个监事会,但是我们和欧洲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我们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是制衡的,不像欧洲是平权的,二者之间相互制衡。同时我们认为,我们要学习美式的CEO制的优势,所以在董事会下面设总经理,我们强调总经理他本身是班长,一个班子的班长,他不是一人决策,所以我们强调经理层,所以经理层,其实我们更为强调的是经理层的办公会,我们经常说经理层,在美国是不讲总经理的,不同的totalmanager,有时候大公司会说president,总裁,但是一旦说到公司的高管层,我们中国叫高管层,西方事实上一定称之为manager,时间长了以后,我们采用西方的喜欢,把子公司高管层都叫经理层,甚至有时候把本部的,把我们母公司的高管层都叫经理层,母公司这些人有很多不同的叫法,你们一定要分辨,有时候我们叫经营层,有时候我们叫做决策层,有时候我们叫做高管层,有时候我们叫做经理层,但其实说的都是一码事。但有时候要分辨语义,根据语境来分辨,有时候我们说决策层的时候,却在说董事会,但这样的时候比较少,注意分辨就可以,很容易分辨出。
那么中国以为,上面有了三会以后,股东大会对于股权变更,要不要发行新股,一个重大的并购,要不要出售股权,巨大金额的融资,有可能改变我的所有权的一些做法,要不要引入新的股东等,重大事项要由股东大会来定,这个事太大了,包括重大的战略调整,重大的年度预算,经营计划,这要股东大会来批准。但是股东大会也只有这么多事项,不能再细了,再细他做不了,剩下的事是交给董事会,董事会是操心,但是中国治理学问认为,董事会不能做得那么深,做得那么深以后,他就失去前瞻和远见,而且董事会要考虑跨任期的一个长期发展,他如果眼光太抽像,太技术,他就有可能会失去未来,所以我们认为,董事会下面专门设个经理层,经理层负责把具体的事项抓好,做好执行是好的,其实在这里,我们更多的借鉴了一个美式的做法,我们的董事会其实相当于美国的CEO,执行委员会,我们的经理层更多的相当于美国的COO,就是运营委员会。其实中国的董事会就相当于美国的CEO兼董事长,就是把这个执行委员会和董事会压缩在一起,一个是中国的经理会,在设计的时候是比较弱势的,但是中国人向来就讲县官不如现管,再加上中国人对治理不了解,中国人一向搞不清楚董事会是干什么的,什么人要有什么能力才能当董事,所以我们一般把赋闲的,没有实际业务能力的文职干部,党务行政干部搞去搞董事,所以在实际运作过程当中,经常被经理层通过实际运作夺权成功,构成实际上的内部人控制,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本来我们的意图是想把执行委员会和董事会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势董事会,但在实际运作过程当中,被COO夺权了,反而构成了CEO和COO合并运作,所以就构成了一个很强悍的经理班子,这事实上是运作过程当中的问题,不是制度设计的原罪。
一般来讲的话,法律规定,董事会的任期可以是一到三年,监事会的任期一般我们认为应该是两到三年,他们二者任期并不完全重合,因为如果今年董事会也换了,监事会也换了,经营上就不连续,很多公司是今年董事会换届选举,明年监事会换届选举,是错开的,经常有这样的现象。而且董事会最短任期,根据法律规定可以是一年、两年,也可以是三年,而监事会是两到三年,甚至有些国家规定就是三年,不能变,这里面浓缩了很多管理专家的研究,浓缩了很多企业失败的经验教训,才浓缩成关于治理的这么几点条文,社会上最聪明的人,前仆后继地交学费,最后浓缩出来这么几点治理。
中式治理,如果是国有企业,还有一个最可怕的问题,我们把它叫新老三会融合,新三会就是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老三会分别是工会、职代会、党委会,这新老三会又构成一个非常大的融合,这是全中国最可怕,最困难,最具挑战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