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年代,诗歌很流行,校园里到处飘荡的都是朦胧诗的气息。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也受到感染,读了一些诗。其中,比较喜欢的有普希金的《致凯恩》。
1989至1991年两年,是我人生中比较艰难的岁月,所有的一切都处在低谷中,那时陪伴我的只有诗歌和哲学。我在诗歌里寻找希望,在哲学中寻找寄托。两年以后,当我终于迎来人生的曙光时,才真正明白了诗人写作《致凯恩》时的心境,明白了它为什么超越了情感的范畴,成为人类文学史上不朽的篇章。
诗人初遇凯恩是在1819年,那时19岁的凯恩已嫁,但他们彼此心生好感。1825年,普希金由于明显的自由和反专制倾向,被囚禁在普斯科夫省的米哈伊洛夫斯克村,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陪伴他的只有年迈的乳母。7月间,凯恩去三山村的姑妈家消夏,拜访了诗人,他们在一起散步聊天。凯恩的到来解除了诗人淤积在心中的忧郁。在凯恩离去时,普希金写了这首诗,作为赠别礼物。
后来,“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与妻子离婚后,凯恩的女儿走入了他的生活,热恋中的格林卡深切地体会了普希金创作这首诗时的心情,于是根据这首诗创作了浪漫曲《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19世纪的俄国音乐评论家斯塔索夫曾说过:“普希金和格林卡都创造了新的俄罗斯语言,一个是在诗里,而另一个是在音乐里。”格林卡根据普希金的抒情诗创作了很多浪漫曲,《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堪称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致 凯恩
普希金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在那绝望的忧愁的苦恼中,
在那喧嚣的虚荣的困扰中,
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温柔的声音,
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亲爱的面影。
许多年代过去了,
狂暴的激情驱散了往日的幻想,
我忘记了你温柔的声音,
和你天仙似的面影。
在穷乡僻壤,在流放的阴暗生活中,
我的岁月就那样静静地消逝过去,
失掉了神性,失掉了灵感,
失掉眼泪,失掉生命,也失掉了爱情。
如今灵魂已开始觉醒:
这时候在我的眼前又重新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我的心狂喜地跳跃,
为了它,一切又重新苏醒,
有了神性,有了灵感,
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音乐与部分资料来自网络.点击三角键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