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新周刊》总主笔闫肖锋 朗咸平 闫肖锋谈保险


闫肖锋,《新周刊》总主笔,著有杂文集《少数派》。擅长社会趋势营销,担任多家传媒机构顾问。参与海航创业20周年专题报道《首席生活方式运营商,海航和它的全生活产业链》,对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进行了专访。

《海航人》:闫老师您好,前不久您刚来过海航。

闫肖锋:对,跟陈总做了一个专访。

《海航人》:听说您是比较熟悉海航的,初次接触是在什么时候?

闫肖锋:2001年。

《海航人》:对于财经记者们来说,海航常常被比作一个“谜团”,作为社会学专家,您印象中的海航是什么样子?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闫肖锋:我们杂志(《新周刊》)在2000年到2001年做过一次采访,叫“中国最新锐的航空公司”。实际上,通过接触,我发现海航不只是新锐,它还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公司,如果简单地用一个经济现象去解读它就会略显偏颇。第二次做海航的报道,叫“十问海航”,讲的是各层员工如何在一种集团文化下分工协作的,因此“文化”这个角度是解读海航的一把钥匙。第三次报道就是这次采访陈总。我认为海航是一个把握趋势的冲浪者。海航的事业能够做到今天这么大,因为它顺应了中国所处的时代,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

至于你刚才说到的为什么外界看海航认为有“谜团”,我觉得就像人们解读中国经济一样,它也有很多谜团,好像有违反常规的东西。实际上,中国人的创富精神、想富起来的动力被压抑了这么久,后来有一种集中的爆发,这种爆发就表现为所谓中国的崛起。这个过程我觉得应该多维度去解码。如果从历史的纬度看,海航的腾空出世是有它的历史原因和时代原因的。

《海航人》:您刚才提到曾专门采访过海航各层员工,那么您对我们的基层员工有什么样的印象?

闫肖锋:说到普通员工,我觉得有一个关健词叫“人心”。海航的员工非常可爱,他们在服务或接待客户时表现出的友善和人性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得趋势者得天下,同样,得人心者得天下。现在的中国、中国企业都处在急行军式的发展中,好像用心做事被放到了一边,更加强调业绩、强调收入、强调成功。但从长远看,一个企业或一个人要用心做事才能够走得远。

《海航人》:能不能接着说一个具体的例子。

闫肖锋:这次过来采访之前,我骑自行车把手摔骨折了。就在骨折后第四天,我就坐飞机到海航。我坐的是经济舱,现在还记得(座位)是55D。当时我(右手)是不能提东西的,我左手拿行李,正在犹豫,马上有位空少就过来帮我把行李放上去了,还帮我就座。后来他问我要不要看报纸,我说看,他就递给我还帮我打开。还有一个细节,在给我报纸前,他拿了一条毛毯垫在我受伤的胳膊底下。我想他并不知道我是去海航采访的,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乘客,我看得出来他是用心为我着想的。

《海航人》:一切都是自然、主动的。

闫肖锋:对,不是强迫、或培训出来的,他是非常自然地去对待。海航现在十二、三万人,是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用心做事情,可能也不尽然,但我从这位空少身上能感觉到陈总强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观点开始在人们的行为中结出硕果。这种东方式的友善,里面也包括陈总曾说到的“店小二”精神。你有没有去吃过老北京的馆子?

《海航人》:电视剧里经常能看到。

闫肖锋:“来了您”,“您里边儿请”,“您几位坐”,这不是低三下四,而是把客人当成尊贵的人招待,对客人无微不至。


《海航人》:在您这次采访的稿子里,把海航称为“首席生活方式运营商”,而之前我们曾有个提法叫“现代服务业综合运营商”。您的这个提法听上去很有趣,我们如何理解它?

闫肖锋:这是杂志社对海航的概括。我们了解的海航已经不止于航空运输业,它涉足到吃、住、行、游、购、娱的方方面面。中国拥有这么长的业务链、对现代社会生活提供包围式服务的企业好像就是海航了,找不到第二家。用“首席”,我觉得大家见仁见智。你知道海航未来的位置应该是进入世界500强的前100名,甚至可能前50名,如果只靠航空业,是不太可能的。

《海航人》:除了“首席”,“生活方式”这个词能否再做些解读。

闫肖锋:我理解的生活方式分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就是“吃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精神层面是我们在生活中所持有的价值观。这两方面海航都具备,物质方面海航提供全产业链的服务;精神层面海航提倡一种东方的生活方式,并不是简单克隆西方的所谓时尚生活,它有一种对大自然的关照,对社会的关照,以及对每个人内心的关照。当然海航展现给人们的这种生活方式,像个画卷刚刚展开,你还不能看到它的全景,但它的愿景是这样的。

《海航人》:您曾与陈总谈到文化的问题,您觉得海航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闫肖锋:我觉得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个是“天下”,所谓“举而措之天下之民”。第二个就是“仁”,《新周刊》的别册封面,陈总变成了“店小二”形象,他身上搭了一条毛巾,上面就有一个“仁”字。

《海航人》:嗯,我看过那张漫画。

闫肖锋:“仁”字实际上就是二人,我心中有你。一方面文化要有天下观,另一方面要有人文观。“天下”、“仁”这两个词,英文里你找找,好像没有对应的词。

《海航人》:确实,海航的企业文化有很多内容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但海航这几年也在提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您觉得海航的企业文化是不是能够适应现阶段甚至未来海航的发展,或者说我们是否有必要在某些纬度上做一些改进,让企业文化能够与时俱进。

闫肖锋:这个问题非常好。就像一栋房子,它的外观可能很传统,有屏风、回廊,但这个房子也需要隔热、要用空调,怎样把一栋房子做得又有文化内涵又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这是一个高技术的事情。你刚才说到与时俱进,等于说回到以前经常争论的问题,到底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反过来。我的感觉是这样,中国传统文化是智能手机的运行系统,比如安卓或是IOS。西方现代企业发展之道都是APP,你可以与时俱进地下载最新的APP应用程序,但你下载的程序要跟系统兼容。

《海航人》:您可能观察到一个现象,海航的员工平均年龄比较小,年轻人多,公司给年轻人发展的机会也多。公司有不少年轻的高管,大量启用年轻人这样的管理模式您怎么看?

闫肖锋:这个我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因为我不太了解海航对年轻人的管理是怎么样的。一个上升的企业如果很年轻,我觉得这是个优势,但肯定也有它的劣势,就是我们用什么样的一种文化把这些年轻人团结在一起,让他们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愿景,这恐怕是一个问题。

80后甚至90后开始上位,他们成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和陈总他们这一代人是不一样的。怎么能让年轻人认同海航的企业文化,是一个很艰巨的课题,能不能做好,我们拭目以待,目前做得还可以。我曾问海航一位高管:你们50后、60后、70后、80后都有,怎么能协调一致?他就给我举了一个例子。50后开会可以开一天,70后夹在中间,80后、90后基本不愿意开会,有什么事都在电子邮件或QQ上说。从会议文化就能看出代际之间的差别,怎么能够让大家有一种共同的工作方式,恐怕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海航人》:对于海航来说,公共关系是一个新课题,海航正在学习更好地与媒体打交道,您是否可以提供一些建议?

闫肖锋:跟媒体打交道是一个技术,怎样运用公关术语去说一个事情,怎么样用新媒体传播品牌形象,是专门的一堂课。如果要说简单点,我们只要去用心对待人,用心做事情,(有时)媒体会谅解的。之前有一次因为飞机延误,网上疯传一张图片,海航工作人员给乘客下跪,这个事情一开始是一边倒的骂,最后是反转了,人们被海航工作人员的行为感动了。其实大家都难,航空公司不是有意要延误,更不是因为员工工作失职,而是有很多不可抗力导致延误。所以用心去做事,是化解各种误解的法门。

文/唐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8/371211.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兰州暗流》——转自《京华周刊》 暗流涌动

原文地址:《兰州暗流》——转自《京华周刊》作者:淡蓝冰季文:沈佳音兰州是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但究其里,它是边地。对于新疆、西藏,甚至青海的人来说,兰州就是繁华的内地;而对于很多东部的人来说,兰州就是骑着骆驼的西域。于是,这个离哪都不远

《今日女报》:对话《官太太》作者唐达天

《今日女报》:对话《官太太》作者唐达天《官太太》上市不到一个月,在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等各大网站连载,总点击率已接近千万,天津、石家庄、南京等地多家报纸也做了新书推荐和选载,连云港等地数家人民广播电台签约了广播连播合同,在

《新诗歌》总第75期目录:

《新诗歌》总第75期目录:目录开卷诗篇:001……冯春明:莫怨春风首席诗人:006……陈红为010……湖拮011……刘晓箫014……秦浦云017……上官兰旗020……一歌诗人推介(第二届中国十佳新锐诗人复评新锐诗人展):

《新闻周刊》转战背后:当纸媒融入“新经济”

   媒体观察者们最近反复念叨着三件事:  2012年10月,美国三大新闻杂志之一的《新闻周刊》宣布,自2013年起停止出版纸质版,主要力量将投向与The Daily Beast新闻网站的深度整合,在网上发行数字版。  2012年11月,在近代定期报纸的发

声明:《对话《新周刊》总主笔闫肖锋 朗咸平 闫肖锋谈保险》为网友霸气总攻黄子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