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绿色生活(68分)
在每一个日间,在每一个昼夜。在车流不息的早晨,在华灯初上的夜晚。我泡一杯绿茶,看绿色的叶片轻旋,舒展,也慢慢泡开了我对她的思恋。
在某次与父母出外游玩的途中,我与她邂逅。那是怎样的惊鸿一瞥,车道旁的树木向后倾倒,不远处是整整一片麦田。金色,灿烂。风吹过,俯在我眉梢,仿佛向我低语:“看哪!”远处的麦浪一层层翻滚,仿佛能听到它留在风中的浩叹。远处的房屋像是安于其中的珍珠,与高大的建筑不同,它更接近纯粹,更彰显自然。有绿色的树立在房屋的一侧,仿佛是最忠实的卫士。有人在树下停歇,那一汪如水的阴凉可进入那人梦中,晕开一片湿润的水域?
我惊叹,惊羡,惊艳。为这自然的绿色生活。
耳边却传来母亲的微叹:“这里比我们那边贫困的多啊!”
我哑然。
我生于江南,长于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对江南的礼赞。然而在我记忆中的却是这样一番的江南:建筑物高大,在夜色中会像是高大沉重的山,压在心头,压淡我古色古香的江南梦。树影斑驳,阳光从叶片间穿过,应是很美的一幕,可那些树木却是被人从远处连根拔起,移栽过来的,没有人想及它们背井离乡的痛。乌黑的河上,是为营生的民众撑起的船篙,谈着最兴的旅游热……
自然呢?绿色呢?那天然宁静的生活呢?
不是灯红酒绿的夜晚,不是纸醉金迷的繁华,让我深深思恋的是最朴实无华的绿色生活。
我惊叹于山上的生活,看落日群岚,听风吟啸而过,品山涧之清水,友闲云和野鹤;我惊羡乡村的生活,看炊烟袅袅升腾,享果实丰收之乐,值一亩庄稼,盼麦浪滚滚之期;我惊艳山花烂漫,百鸟争唱,望居于碧水之畔,在雨连绵之日,看那些精灵落满一湖的烟……如此的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车流不息,华灯又上,杯中绿茶已微凉。我不禁暗叹:该上哪去寻找我自然的绿色生活?
【点评】
穆罕默德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换一朵水仙花。”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特别是工业化步伐加快的今天,人们脚步匆匆,似乎一切的奔走只为求取那囊中的“面包”,甚至连欢娱,都充满着速度与价格的较量,母亲与我看法的迥然不同即缘于此。因而,哪里有一方净土或者绿地,它能修养身心,它能放松自我,它能滋润干涸的心灵,便成为现代人长期思索与追寻的一个严肃而庄重的问题。作者所描摹的那个世界特别的美丽温馨,它远离尘嚣,远离文明,作品文笔之细腻,文思之敏捷,文章之精妙,都让人赞叹。它是一朵淡雅可人的“水仙花”,让人迷醉。
【得分情况】
分值构成 | 基础等级 | 发展等级 | 书写、错别字 | 总分 |
40 | 24 | 4 | 68 |
12、绿色生活(69分)
尼采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想必是那句石破天惊的“上帝死了”。然而,我更喜欢的还是这么一句:“真诚的人——我如此称呼在无神的荒漠中跋涉和虔诚之心的破碎的人。”
尼采到底是一位诗人哲学家,以荒漠一下子写出了现代人在信仰缺失的时代心中的无助、荒芜和迷失。那么,与荒漠强烈反差的,我们就用这绿色吧——湿润、舒服、雅致——去对抗那些心中的失落。
绿色生活,是因为我们见到了太多太多昏黄、血红和灰暗。昏黄是建设大潮中四处弥漫的沙砾,血红是千百年的文明史、千百年的征服与守卫留给我们的无法逃避的伤痕,而灰暗则是这一代人自出生起举目四望便定格在脑海中的水泥幕墙。人们终于开始醒悟,开始艰难而苦涩地一点一点解读绿色,这一与眼睛接受敏感波长最接近的颜色默默传递的信息和理念。城市之间终于有了越来越多的绿地和花园,人们小心地走近,回忆着久远的年代里在辽阔的原野上嘶喊奔跑的豪迈。
绿色生活,是因为我们在默默地对照之中眼中闪过的愧疚。名利、成功、事业、住房,商业文化一遍又一遍地将我们推进这个巨大的漩涡之中。狂热炙烤大地,只有在某一个深秋的雨夜,暗风携雨打进空荡荡的大屋,我们才裹紧身上的被子,心中默默响起王维“木末芙蓉花,纷纷开且落”的悠然,还有那一句永远无法忘记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安静本分地做着从千百年前直到如今一直应该做的事,一棵树、一株草的宁静与淡然,让匆匆路过的人再也无法收回歆羡的目光。
绿色生活,更是对于生命意义的执着追问。我们不会甘心满目的荒凉,我们叩问着意义。为自己的荒漠种上一排树,只是儒家道义中“穷则独善其身”;那么,默默地奋斗,愿意为别人的生命增添绿色,便是圣人孜孜以求的“达则兼济天下”。飞沙走石的荒漠,没有人知道通向绿洲的捷径,所以只有自己,沉默着向前,只留下一串真诚者的脚印。所以,悲观主义的尼采说:“悲观主义是真理,但我寻求的是意义。”
绿色生活,活出自己内心的清凉与淡然。于茫茫一世,足矣。
【点评】
当刺耳的汽笛声轻易地掩盖了鸟儿的欢歌,当电脑屏幕的荧光成为书房里的第一缕阳光,当翻腾的报纸仍在喧嚣着昨日的琐事,当林立的高楼毫不留情地遮住了远眺的视线……快节奏物质化的生活最容易让我们迷失自我,此时,绿色也成为了中心花园中被饲养的宠物,此时,要“活出自己内心的清凉与淡然”,难矣!作者以尼采话始,以“荒漠”引出“绿色”,以尼采话终,以“意义”追寻归结,不仅在文章章法上前后扣合呼应,更在思想层面上发人深思,有顿足浩叹,有鞭策警醒,更有翘首企盼。
要想在高考作文中拔得头筹,首先必须找好切入点,力求写得独到;其次要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因为任何一个亮点都是加分的因素。该考生的这篇作文不仅立意高远,见解独到而深刻,显得大气磅礴,而且在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中,视野由古及今,由文学到经济,由迷茫到淡然,写出了人类的终极追求。
【得分情况】
分值构成 | 基础等级 | 发展等级 | 书写、错别字 | 总分 |
40 | 25 | 4 | 69 |
13、绿色生活(69分)
先生告别了折腾生活,来到山下,用篱笆围起一花园,在里面刀耕火种,过起了绿色生活。
有心种豆豆不开,无心插菊菊成荫。看着盛开的菊花,先生有了新的想法,用菊苗换了几个铜板,粗茶淡饭,悠游自得,偶尔买几壶酒,饮酒作诗,品味古仁人之心,通古今之变,过着闲适绿色的生活。一日,诗意正浓,满派胡言乱语,作《桃花源记》,不料被登门拜访者传出,于是世上流传有一种绿色生活,有一块绿色之地——桃花源。
然而没过多久,南山外来人要找陶潜,陶渊明,陶元亮。先生困惑,心中自叹:这三人其实是一人,只是为过绿色生活而给自己起的别名,增添几分绿色的气氛。领队者大声宣告,令先生在五天之内必须离开南山区,因为政府要在这儿建筑绿色新小区,要为南山地区迁徙工作做上一点贡献。先生愁苦的脸,低声问道:“现代人不是都流行吃山珍海味,住高楼大厦吗?”领队冷冷一笑,现在人吃腻了好的,改成吃野菜风尚,住厌了高楼大厦,愿意享受草庐情趣。我们在这儿改造不是真正为了绿色生活,只是为白花花的银子而来。说完,哈哈大笑,掉头走人。
先生的愁苦又来了,无意中听见那帮人在商量:“这儿建个‘东篱菊’公园,这儿建个‘桃花源’景区,在这儿建个‘绿豆’种植场,听说现在绿豆汁都可治病,这样白花花的银子还不像滚滚长江涌来,哈,哈……”先生急了,说道:“这都是我编出来的,不可信呀!”领队者轻视的眼光,又嗲声嗲气地说:“现在玩的都是假,假证,假风景古迹,哪还有真呀!倒是我们这绿色新小区是真的呀!”先生走了,轻声说:“绿色成为新的理念难道就是这些做法?”
前不久,有人在喧嚣的市口遇到先生,他面无表情。他见人就说:“喧嚣之市,但我心依旧一片青天;闹声封耳,但我心依旧半帘岑寂。绿色生活,不只是表面上的复古,回归自然,更应该认识到绿色生活是一种心境,是一种不为名为利的理念。”
吃野菜,住草庐,号称复古文化;挂羊头,卖狗肉,号称绿色生活。这其中怎一个“钱”字了得!绿色新理念应如何理解,绿色生活应如何过,这值得人们深思,当今的社会,人们何时才能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呢?
【点评】
每年都有同学写故事新编,此类文章之脱颖而出应注意不仅故事原意的理解要精准,同时还要找到“新编”与命题立意的“切合点”,更要让“新编”合乎情理,与老故事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而且人物性格一般不可走形,否则就是“大话”,就是“戏说”。
文章构思巧妙,立意深远。借陶渊明的绿色田园生活,实际是陶渊明在小区开发建设中的心路历程的展示,来批判现代人打着绿色生活的旗号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揭示了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开发商的无耻嘴脸,更有意思的是文章不忘隐射我们文化建设的盲目与功利性带来的失误,发人深省,颇有杂文的风采,同时也在告诉我们,绿色生活不只是表面上的回归自然,更应该是一种心境,一种不为名为利的生活理念。文章以陶渊明贯穿全文,叙事流畅,条理清晰。文章结尾,句式整散结合,长短变化,错落有致,连用反问,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得分情况】
分值构成 | 基础等级 | 发展等级 | 书写、错别字 | 总分 |
40 | 25 | 4 | 69 |
14、绿色生活(67分)
他们不知道,他们寻求的只是追求,而不是收获。
——布莱兹·帕斯卡尔
苏州霓虹,杭州绿水,广州码头,扬州渡口,利益面前何人兼顾。权力场上,各自掩耳遮目。绿色,在何处蔓延,且不知黑色血液已到处滋长。
生机勃勃的绿色,为何现在你却如那江南小巷的江南姑娘,满目忧愁?
古时“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现在,休休,空留一人感叹,万人续怀!何来烟草,何来飞絮,谁为青梅煮酒?谁为谁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谁为谁花开花落春风满画楼?绿色与我,亦是如此。空有这满腹愁腔,化作浅吟低唱,将绿色引入生活,如那闲雨落花入座春风,不曾寂寞。将绿色引入生活,将时间反锁,享受生活。
时间曾在树的心上刺上叫做年轮的刺青。时间现在留给我们什么?一次的惨痛教训让我们不得不记住环境的重要性。卧龙诸葛亮那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足以让我们觉醒了。频频发生的水灾、旱灾、沙尘暴,还不足以让我们警醒吗?那频频敲响的警钟,还不足以震动人心吗?我们的主动权掌握在绿色中,自然仍掌控着我们,处于被动,不如共用。
何人能承受这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所以,我们只有共同担起。
顾城曾说过:“我要在黑色的大地上开满窗户,让习惯黑暗的眼睛习惯光明。”而我,也要在窗户上涂满绿色,让阳光透过,在那罅隙中透过叶脉的灵动和深厚……
人生这条路上有一条河流,河的左岸是我们不可获得的想法和幻想,河的右边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想法,那条河流叫做伤感,当我们溺于感伤时,何不爬上河的右岸,去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事物。而现在也未为迟也,当右岸铺上绿色,相信那一句:在我的左,是你的右。
纵使自己是那条在河流中游弋的鱼,跃岸,纵死,也应相濡以沫!
甘做一条在刀光剑影里游弋的鱼摇弄鱼尾,游向右岸。
绿色,正与生命,生态链接。
风吹过,有一样的颜色,
雨来过,有一样的清晰,
该来的总会来,该离开的总会离开,
让他们去,
绿色和我们留下……
【点评】
绿色是自然地原色,绿的草,绿的叶,洁净着从远古走来的这方天地;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人之初,性本善,这善的绿色辉映着人性的光芒,格外美丽;那时的生活,是飘在香茗中的一叶茶丝,充满绿意,充满生机,让人怀想千古。而现在即使在铺满水泥的路中空地长着几棵泛黄的树木,却遮掩不了现代化生活吞噬绿色生活的丑陋。是不是一种醒悟必定需要一种丧钟的呼唤?
文章思路开阔。由现今绿色不再而呼唤人们“将绿色引入生活”;由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而告诫人们,“我们的主动权掌握在绿色中,自然仍掌控着我们”;由河流和鱼的比喻,呼唤“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事物”,打造绿色生活。作者的告白真诚感人,带着渴盼,带着理想。
【得分情况】
分值构成 | 基础等级 | 发展等级 | 书写、错别字 | 总分 |
40 | 24 | 3 | 67 |
15、绿色生活(66分)
林立的高楼中,谁还守护着纪伯伦以晨雾为门,以深夜的歌声与静谧为窗的愿望?
穿梭的人流中,谁还保留着梭罗诗意地栖居在瓦尔登湖畔、凝望自然的眼睛的真挚?
酒绿灯红中,谁还残存着朱自清沉醉于荷塘的惬意、徐志摩欢欣于佛罗伦萨荒郊的自由?
灰暗的水泥遮蔽了本该散发出青草芳香的土壤,单调的路灯黯淡了本该皎洁的月光,喧闹的建筑工地取代了本该鸟语花香的小树林。生活的水平似乎在不断地上涨,但生活的品质却在不断下降,因为只有绿意盎然的自然才是人类心灵的归宿啊!当我们机械地乘车从高楼到另一座高楼,穿过青泥小路到达你家紫色葡萄架下的悠闲荡然无存;当我们习惯了蜗居在装有空调的小空间,忽略了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丢弃了躲在树荫下纳凉的快意,还有躺在草垛上享受阳光的暖意消失殆尽;当我们流连于新生科技的光怪陆离,回归自然、依附于绿色的想法不复存在。人类科技的发展固然值得称赞,但它不是我们忘本的理由,更不是我们忽略过往的美好的借口。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牵引着人们生活的方向,但它还不足以让我们忘记走过的路。真正让我们迷失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浮躁与空虚。我们盲目追求更为体面地生活,竞相攀比,却忽略了内心的需求。更为体面的生活满足了人们的虚荣心,却也让人们仅仅停留在虚荣心之上,误将浮华作本真,最终迷失在价值观的轰然崩塌之下,无法自拔。于是人们索性放弃了原有的价值观,自顾自地以虚荣刺激着空虚的内心,殊不知他们的生活已经灰暗得令人叹息了,即使生活在绿树环抱、绿水傍依的小区里,他们灰暗的目光已不能察觉到生活本应追寻的绿色了,他们的灰暗生活让他们产生了恐惧,以致于最终只能相互靠近以求安全感,却失望地换来了恐惧的累积。他们的生活缺少健康的绿色滋养太久了,已经快要干涸。
绿色真的是我们的归宿,然而我们却在与它渐行渐远。绿色是自然母亲最宽容最温柔的怀抱,迷失了的人类孩子们只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它永远会欢迎它的儿女们回家。也许我们走在阴影的灰色里太久,灰色早已将我们笼罩,但没关系,最鲜活最有生命力的绿色将我们的灵魂涤荡回本原的纯净。只要你愿意,你疲倦的心可以永远停在绿色的港湾。
以科技为桅杆和船帆,而不是碇与锚,可以让我们驶回绿色的港湾,回归我们本该拥有的美好,重新走上充满希望的旅程。
【点评】
文章字斟句酌,语言严谨,以整句为主,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是一篇感染力极强的议论性散文。文章的开头三句排比中,纪伯伦、梭罗、朱自清、徐志摩,作者信手拈来,可见其阅读广泛,积淀丰厚。“灰暗的水泥遮蔽了本该散发出青草芳香的土壤,单调的路灯黯淡了本该皎洁的月光,喧闹的建筑工地取代了本该鸟语花香的小树林。”三句形象概括了“生活水平”与“生活品质”的强烈反差,语言凝炼,形象具体而富有概括性。这当是作者勤于观察生活,善于提炼生活的结果。作者由科技发展与生活的现实矛盾写起,又用“以科技为桅杆和船帆,……驶回绿色的港湾”作结,前后回应,行文周密。“即使生活在绿树环抱、绿水傍依的小区里,他们灰暗的目光已不能察觉到生活本应追寻的绿色……”作者见解深刻而独到。
【得分情况】
分值构成 | 基础等级 | 发展等级 | 书写、错别字 | 总分 |
40 | 23 | 3 |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