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海宽:非诚勿扰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非诚勿扰》,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 蒋海宽



报名参加《非诚勿扰》,本意是希望通过这个节目,让别人能够认识我,了解我,读懂我。然而,早在一个多月前,节目现场录制的时候,就曾有些失落,担心受时间、剪辑等电视传媒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影响,注定在台上短暂的几分钟内,不可能向大家展示一个更加真实、完整的我,反而容易招致更多误解。看了节目,深感之前的担忧不无道理,觉得有必要把节目录制背后的故事讲一讲,把那些剪掉没播的部分交流对话作些事实上的现场还原。

(一)题外话:为什么要参加《非诚勿扰》

起初,面试导演问我为什么要参加《非诚勿扰》,当时我颇感诧异。“为什么”,这还用问吗,当然是为了爱情。它不是一个相亲节目吗?难道还有人是因为其他理由?

此后陆续又有人问到这样的问题,其中不乏身边的熟人。那时我才恍然大悟,显然自己过于单纯地理解了面试导演的话。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大众传媒,不论好坏,它必然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些影响。而在参加节目录制的过程中,我也意外的发现,个别同志是以经常参加各种综艺节目为乐趣的——即便如此,你必须承认,有的男女嘉宾还是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来到这里,渴望通过节目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

“去宣传你的书吗?”宣传?假如它能起到这样的效果,我显然乐见其成,但它到底有多大实际意义,我其实深表怀疑。我的第一本书出版于14年前,最后一本书是8年前出版的,目前这两本书在图书市场根本没得卖,宣传作甚?说到目前正在创作的《文明的挣扎》,因为对它有太高的期待,更不会草率行笔。就算我能用最快的速度半年内把它写完,加上出版周期,跟读者见面也是一年后的事情,我不明白现在宣传有什么意义,到时谁还会记得我在台上说了什么吗?至于短片中的简要介绍,只是希望大家了解我平时生活中都喜欢做些什么而已。所以:同志,你真的想多了。

“你是为了出名吗?”从南京返回后,在单位领导办公室里,一位就职于省委的女士听说我去参加了《非诚勿扰》,好奇的问我。我想她大概不会知道,出名对我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如果我愿意的话。我曾经因为出版过两本文学著作而小有名气,不论中学或大学时代,我都被周围的人们所熟悉。即便在小学和初中,我的名字也曾因为优异的学习成绩而被一些陌生人记住。事实就是这样,虽然谈不上声名远播,但我知道出名是怎么回事。出名当然能带来一些实际的利益,譬如收入会高一点,话语权会多一点——这是我所喜欢的;但出名也会让你失去一些东西,譬如缺点被无限放大,私人空间受到挤压,最后被一层一层扒光,直到整个人赤身裸体——这是我所厌恶的。坦白讲,我是一个极度崇尚自由和率性而为的人,拥有足够的私人空间对于我的人生至关重要,我不希望在和心爱的人一起看电影或共进晚餐的时候被人拍照,我不希望在蹲马桶或挖鼻孔的时候被人认出。和出名所能带来的那点有限的好处相比,我更需要一个空间,可以保留些生活中的小秘密,又或者偶尔放纵一下自己,如果我想打嗝、放屁,不用担心因为发出了声音而被媒体广泛报道。真实的我,在现实生活中和潜意识里,为了避开人群比为了出名做了更多的努力。

当然,如果有人因为看了这期节目,喜欢读我作的诗,赏我画的画,听我写的歌,给我的生活带来一些意外的惊喜,这没什么不好,对此我不抱希望,但并不排斥。

(二)小插曲:两件“困惑”和有趣的事

虽然我自己也是媒体人,但对于节目制作组的一些要求尚无法理解。有两件事一直感到很困惑,想起来就觉得好笑,就是关于“‘二’的人”和“二锅头”。

记得外拍导演到云南拍我的短片时,在电话里问我:“我们要拍一段朋友采访,你能找几个身边‘二’一点的人吗?”俗话说人以群分,难道我很“二”吗?如果我不“二”,身边又怎么会有“二”的朋友。这事最初让我觉得有些郁闷,直到后来短片拍摄过程中,外拍导演接到电话,让她接下来去广州拍摄另外一个男嘉宾,并被特别要求“把他拍得‘二’一点”,这时我才得以释怀。令我困惑的是,电视节目追求特定的效果和气氛虽情有可原,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质和不一样的精彩,为什么要把所有的男嘉宾都拍得“二”一点呢?这种想法本身不会很“二”吗?

节目现场录制前,工作人员在化妆间里放了一大堆北京红星二锅头,责任编导语重心长地劝导我们每个人都喝一点,说是喝了酒“讲话声音大,节目效果好”。看她那么热情,觉得不喝一点实在不好意思。眼见其他几位男嘉宾都陆续喝了一点,我也拿起了酒瓶,一瓶下去才意识到还是空腹。半个小时后,酒劲上来了,只能一瓶一瓶不停地喝矿泉水。接着就往卫生间跑,因为头晕得厉害,居然找不到回录制现场。好在我是第三个出场,快轮到我的时候,也好转了一些。虽然受酒精影响,思维有些迟钝,逻辑稍显混乱,听话稍显吃力,反应慢了半拍,很多重要的话来不及开口讲,但基本还算得上意识清楚,没有失态。令我困惑的是,关于“喝了酒后录节目效果好”这事有合理的依据吗?还是不靠谱的主观臆测和经验之谈?谁想出来的鬼点子,拿二锅头活跃气氛,你不知道有些人是喝了酒就不想开口说话只想倒头睡觉的吗?亲爱的编导:喝了酒以后,我说话的声音在别人耳朵里确实变大了,但却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别人说话的声音在我的耳朵里都变小了。



(三)争论点:关于现场嘉宾的诸多疑问

1.歌到底有什么用?

不得不提到的一个女嘉宾,就是23号赵姑娘。真不知道节目组上哪找了这么一个活宝,我不知道称呼她“赵美蓉小姐”居然会引起她强烈的不满,她说她“不是‘小姐’”。姑娘,我想说:你把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你想哪去了?的确,看你的年纪,本应该称呼你“大姐”,那样可能你就习惯一些,可我总觉得我这样做不太礼貌——即便你是农村来的。虽然你误解了我的善意,但我并不怪你,只能说我们没有生活在同一个语境里,所以使用的词汇没有任何交集。至于谈到诗歌的功用,确实它没有什么现实的用处,但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往往都是无用的,譬如阳光、空气,一曲美妙的音乐,一顿温馨的晚餐,一段深情的友谊或者刻骨铭心的恋情,和厚厚的钞票比起来,它们有什么用呢?但如果人人追求为我所用,事事怀着功利性的目的和动机,到了最后,这个世界还能剩下多少值得珍惜和留恋的东西呢?马克思说:“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写诗,对于我来说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本身,是出于对诗歌美学骨子里的喜欢和热爱——在这一点上,我和现实中的很多作家不一样。你问我,写诗能不能让你家的猪变胖?我想,我只能回答你:诗,从来都不是念给猪听的;人,也不应该像猪一样活着。

2.为何不翻译古诗词?

说到古诗词,现场女嘉宾对我不愿意翻译这事似乎颇有微词。可事实上,翻译从来都不是欣赏古诗词的正确方式。古诗词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讲究意境,其优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欣赏古诗词,不是靠翻译,而是靠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培养语感。我为什么不愿意翻译古诗词?现场打了一个比方,有的人喝红酒,因为嫌它不够甜,就喜欢往里面兑雪碧,上万元的拉菲一转眼变成了碳酸饮料,真是暴殄天物,让人看了都心疼。你知不知道别人在酿酒时费了多少工业程序,才把里面的糖分去掉?如果你喜欢的只是那个甜味,直接喝雪碧就好了,喝红酒作甚?古诗词也是一样,它从无数汉字中提炼出来那么几个有限的字,然后才达到那个意境,倘若你现在听不懂,不用勉强,以后慢慢体会,但请你别让我翻译,因为我不会往自己辛苦酿造的红酒里兑雪碧——这是对一个写诗的人最起码的尊重。

3.我们高度有何不同?

短片里那个和伟人比身高的创意看来似乎犯了众怒。我本来以为,任何脑子正常的人,都看得出来这只是一种自我调侃,但我没想到女嘉宾那么缺乏幽默感。身高——没错,一开始我就很清楚,这是上台后怎么也避不开的话题。只是未曾想到,关于身高人们会有那么多逻辑混乱的想法。以前常听女嘉宾在节目中说:“男嘉宾太瘦小了,没安全感。”姑娘,你所谓的安全感和身材没有“半毛钱”关系,人的力量来自他的思想而不是肉体,行不行不是看体型。水牛有个偌大的身躯,不也一样被人牵着鼻子走吗?牛比狗强壮多了吧,可我只见有人养狗看家,你见过有谁养牛看家的吗?况且,男人强壮你就一定安全吗?如果这个男人是个“著名的李老师”,整天打得你鼻青眼肿,岂不是他越强壮你越危险。再说,男人的身体不见得是按比例生长的,如果一个男人身高很高,但决定其是男人的某个部位却很小,恐怕你也不见得会喜欢吧!所以,看人要看重点,说事得说关键。女嘉宾说我在拿伟人往自己脸上贴金,这是什么逻辑?我列举伟人身高,意在说明“身高矮并不妨碍你能够有所作为”,是希望大家更多关注一个人的内在而不是外形。正如我在现场所说,人与人之间,更大的差距在于精神层次的不同,至于身高上的差距,最大也不会超过两米。再者,人非生而伟大,一个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做了伟大的事。结果又有女嘉宾说这是我极度自卑带来的啊Q精神。姑娘,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但你这么说让我略感安慰——因为更多的人对我的误解,是觉得我过于自傲。张嘉佳老师因此认定我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说实话,我真不认为身高矮就是缺点。为什么?正如我在现场所说,关于人的身高,究竟长到多少就最合适不过了,这有一个标准答案么?我记得小学课文里有一篇文章叫《骆驼和养》,讲的就是“高有高的用处,矮有矮的用处,可惜大家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你说身高矮是个缺点,那最起码首先得看你的身高矮到什么程度,是否给你的生活或者想要实现的愿望带来困扰。同一特质在不同的背景下,未必总是优势或总是劣势。当你说这是一个“优点”或“缺点”的时候,能不能麻烦你先告诉我,你是以什么作为标准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你需要身高来做什么用?你觉得究竟长多高,它才够你用?其实,大部分人并不能具体的说出他们强调身高的理由,他们需要的不是身高,而是从众所带来的心理上的安全。1.57m——这个身高对我而言,确实谈不上什么优点或者缺点,它顶多算个特点——和大多数人不一样而已。因为身高这件事,在我的生活中根本就没那么重要。



4.我到底掩饰什么了?

看了短片,有女嘉宾怀疑我是不是在用华丽的辞藻掩饰什么。我很奇怪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我的生活中真没什么是见不得人的,再说花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来录制短片、参加节目,目的就是让更多人能了解我,自然会带着一颗赤裸和真诚的心来和大家交流,掩饰作甚?如果害怕被人看到,我呆在家里就行,谁都不会知道,何苦把自己晒在众人面前——恰恰相反,我更担心因为节目时间有限,我无法更多地袒露自己。正如我在节目中说的那样:人的一生有很多重要的事需要学习,其中一件是学习和自己相处,目前我跟自己相处得还不错,所以不论当下的那个“我”看起来是什么样的,高或矮,胖或瘦,我基本都还能够接受,没有什么不可以袒露的。后来我反复琢磨,想来想去,如果非要说台上有什么信息披露得不够详细,那么只有两点:一是我的职业;二是情感经历的细节。关于职业,目前就职于省政协机关,并非刻意隐瞒,只是考虑到相亲纯属个人私事,当初报名参加《非诚勿扰》并没有履行向组织书面汇报批准的复杂程序,所以节目中就不太方便谈太多单位和工作上的事情。关于情感,我确实不大愿意在短片中透露太多女方的细节,主要是因为公开讲述这段历程并没有征求过女孩的意见,所以我不希望因为我而给对方的生活带来什么困扰或不好的影响。很多女嘉宾和孟非老师一样,质疑这段情感经历是否真实的故事。对于你们的惊讶和怀疑,我表示理解——因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爱情本来就是奢侈品,而我和她的相遇偏偏如此充满诗意,美得像个童话故事,让人窒息而绝望——但它是个真实的童话,我曾经甚至想过,等哪天我赚了钱,就把它拍成电影。徐志摩说: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记自己,不求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我想,徐志摩这段话颇能表达我在这段情感经历中的心境,我很感谢命运让我在还年轻的时候遇见她,给我乏味的青年时代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我知道,大部分人难以想象如此唯美的爱情故事发生在一个看上去毫不起眼的人身上,因为显然我不是那种让人看一眼就会深深爱上的人——我更像一块玉石毛料,如果只看表面,不用力剖开来看我的心,你永远不知道我价值连城。

张嘉佳老师说我有些过于美化自己的生活了。真的吗?他说这话多少让我感到有些安慰——起码在他眼里,我的生活“看上去很美”。我知道张嘉佳先生也是一位作家,不同的是他写小说我写诗歌。这就很容易理解了,小说是讲述故事的,追求的是热闹,是万众瞩目,它需要听众,情趣不能太脱离世俗;诗歌是描绘意境的,追求的是清静,是深居幽谷,和小说创作相比,写诗是一件纯私人的事,它是自我的完成,不需要对任何人有交代。诗人和诗歌的终极关怀,都以美为最高追求,而这一点小说家显然难以理解。所以,在诗人眼里,生活本身自有一番美好,如同荷尔德林所说“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尊敬的张嘉佳先生,如果你理解了荷尔德林的诗歌,理解了海德格尔的哲学,那你自然也就理解了我的生活。

台上还有女嘉宾问我:“你是不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节目里播的问题和现场发问有些区别,我想可能是后来补录的吧)”没想到这么幼稚的问题,居然出自我的心动女生之口,让我此行倍感失望。姑娘,你期待我怎么回答?我当然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事实上,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不可能活在你的世界里,你也不可能活在我的世界里。这不重要,重点在于:我的世界有多大?你的世界有多大?我们的世界有没有交集?




蒋海宽:非诚勿扰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四)为什么选16号为“心动”

走下舞台在后台采访时,编导问我为什么选择16号女嘉宾宋海云作为“心动女生”。说实话,我对她的了解十分有限,因为节目从录完到播放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差,所以不太确定之前在节目上看到的女嘉宾有哪些还在台上,只能临近现场录制时侧面打听一下。到了台上,果然发现大多数面孔都不认识,而丝毫不了解的人很难让我心动。一眼掠过看到几个为数不多的熟悉的名字,其中大多数女孩,之前在节目上看过一些她们的言谈,觉得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太一样,思想上完全不在一个频道。至于宋海云,我对穿旗袍的女人素来没有抵抗力,尤其当她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的时候,看上去比较像个大家闺秀,给我的初步印象较好,虽然我完全看不出来她是个文化人,也不知道她知性在哪里,但我听说她是从事文化传播的,猜想可能会有一些共同语言,所以仍然寄希望于她能给我意外的惊喜——事实证明,这个期待多么不切实际,她的确让我很“意外”。相比之下,来自台湾的15号女嘉宾王瀞颐,似乎更符合我心目中对于知性美的定义。




)关于节目中朗诵的那首词

我不得不承认,节目里朗诵的那首词,并不是我所创作的诗词中最令我本人满意的。选择它,只是因为它的主题,相对而言更符合“相亲”这个场景。

节目播出后,看到网上有网友提出了一些批评,认为该词中存在一些错误。我想,他所说的错误,指的大概是在用字的平仄问题上词的格式并没有严格遵循“临江仙”原有的既定格式。的确,这首词在平仄问题上没有太多讲究,我写的词多数如此,虽热也创作过一些完全严格按照原有格式来填的词,但终究不能满足我创作的需要。这和我个人的诗词观有关。对一个诗人来说,最重要不是记忆力,而是创造力。在我看来,过多的强调词的平仄,于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一是古音和今音有很大区别;二是词在用于朗诵和吟唱时音截然不同。即便在唐宋,人们填词也有较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一个词牌往往会产生出几种别体,变格之为并非今人才有。甚至我觉得,如果现有的词牌不能满足你的需要,你按照词的基本特点,完全创造出一个新的词牌,也未尝不可。平仄本身并不是诗词创作的目的,而是诗词实现音乐美的一种手段,美才是目的,所以一首词,不论在字的平仄关系上如何安排,读起来朗朗上口就行。当然,如果能够兼顾平仄,内容和形式两全其美,那自然最好不过,否则还是不要生搬硬套的好。我个人遵行的一个基本原则和底线是:不能以形害意。



)关于节目中演唱的那首歌

有的观众来信问,到哪里才能够下载到我在节目中演唱的那首英文歌。很遗憾,那首歌是我自己写的,没有任何人唱过,我也是首次在公共场合演唱,所以你们在网上根本找不到。有观众留言要我提供音频文件和歌词,歌词我可以提供,但音频文件实在没有。因为受到节目时间限制,一部分被剪掉了。现将完整歌词提供如下。

英文歌词:

《It couldbe today》

When I saw youin the thousands of people, I lost myself.

I can onlyfind love, in your eyes, in your heart.

Time and timeagain, I can't go sleeping, lie onthe bed missing you.

Where is truelove, where is true love?

It could betoday, at the next turning.

Crossed theriver, flew on the cloud, I have never seen you on myway.

Would you giveme your hands, give me a kiss, help me escape theloneliness.

My tearsmelted in the rain. Your smile disappeared with thewind.

Crossed theriver, flew on the cloud, I have never seen you on myway.

Would you giveme your hands, give me a kiss, help me escape theloneliness.

My tearsmelted in the rain.

中文歌词:

《可能在今天》

当我在人潮中看到你,我迷失了我自己。

我唯一能找到的爱,在你眼里,在你心中。

一次又一次,我无法入睡,躺在床上想念你。

真爱在哪里,真爱在哪里?

可能在今天,下一个路口。

穿过河流,飞越云端,一路上未曾与你相遇。

能否牵你的手,给我一个吻,帮我逃离孤独。

我的泪,融化在雨里。

你的微笑,随风而逝。

穿过河流,飞越云端,一路上未曾与你相遇。

能否牵你的手,给我一个吻,帮我逃离孤独。

我的泪,融化在雨里。







)关于节目中展示的那幅画

原本计划是要给孟非、黄菡、财神三位老师和心动女生各画一幅画的,但不巧的是临近节目录制那几天,正好赶上云南省“两会”召开,晚上作画影响色彩,白天又要到会场,时间太紧,最后只画完两幅。要命的是来不及装裱,把画纸一折就去了机场。到了南京,好在节目是第二天录制,当天晚上我便沿着大街小巷挨家挨户找,看哪里有书画装裱店。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关门了。第二天一大早赶到店里,老板说:“没法弄,工人都回家过年了。”再三哀求下,老板决定亲自动手,给我装个简易画框。虽然装裱有些粗糙和简陋,但一颗心总算落下。一番纠结之后,最终决定一幅台上送给“心动女生”,另一幅台下送给孟非老师。

送给“心动女生”的抽象画叫“梦幻”,想要表达的是人的复杂性。同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你可以看到它不同的侧面。就像这个画中的女人,她可能有传统的一面也有现代的一面,有男性化的一面也有女性化的一面,有阳光的一面也有阴郁的一面,有含蓄的一面也有豪放的一面。画中脸庞中间的黑线代表着“分裂”;面具的意思是想要“隐藏”,面具的线条用来区分性别,颜色代表了性格色彩。

另一幅送给孟非老师的抽象画叫“混乱”,现场没有展示。画的是人的面部器官。有一天突发奇想:人的眼睛为什么两只都长在前面,而不是一只长在后面?那样的话即便我不用回头,也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于是就临时扮演了一下上帝的角色,给造物主提了点小小的建议,按照我的设想把眼、耳、鼻、嘴等重新作了分布,但随之而来的不适应和不协调又让我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一切自然的都那么美?这一切如果没有经过造物主的精心设计,怎么可能发生——于是,画的主题也就明朗了——宇宙的秩序。

)录后感:参加《非诚勿扰》的意义

当初,在报名参加《非诚勿扰》之前,就曾有身边的朋友劝诫我说,“那是一个娱乐节目,怎么可能在那里找到爱情?”但是在我看来,它是一档“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错了。我当然不是去那里娱乐的,但适当的娱乐甚至被娱乐,也是我所能接受的。做一件事情,你不可能只想着它的好处而不愿意接受它的坏处。参加《非诚勿扰》对我而言,最大的意义不是从现场带走一位女嘉宾,而是通过这个平台,让我未来的那个她认识、了解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在哪里,可以怎么找到我。

至于需要面对现场女嘉宾的各种质疑或讥讽,甚至把自己的所有缺点暴露在全世界面前,这当然不是我主观上愿意的,但必须选择去面对,我把它看作寻找幸福需要付出的代价。所以一开始就有了心理准备,即便台上遭遇各种误解甚至被打击得遍体鳞伤,我也能坦然面对,因为我相信经历了这一切的我,一定会有所成长,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退一步讲,即便最后我什么也没有收获,我依然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多了一份生活阅历,多了一个可以讲述的故事。人生,不就是不断尝试不断经历的过程吗?

(2014年 3月12日 蒋海宽于昆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8/370857.html

更多阅读

非诚勿扰怎么报名 非诚勿扰富二代装穷

非诚勿扰怎么报名——简介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制作的一个以征婚交友形式走红的一个娱乐性电视节目。以前的主持人是孟非跟一名心理分析老师一起组合。现在分享的是非诚勿扰怎么报名。非诚勿扰怎么报名——方法/步骤非诚勿扰怎么报名

非诚勿扰男版骆琦因为职业等原因失败 非诚勿扰骆琦结婚照

非诚勿扰20120923期的第一位男嘉宾长得很像11号女嘉宾骆琦,被称为男版骆琦。首先是乐嘉因为这个乐,才引起孟非的注意,孟非没有看出来,让观众说,观众说:11号。骆琦开玩笑地说:你是我失散多年的兄弟吗?而男版骆琦的心动女生正好是骆琦。

从潘奕、马诺、马伊咪到闫凤娇,看非诚勿扰背后 马诺闫凤娇

江苏卫视集团一直被湖南卫视集团压制,为了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江苏卫视集团把这个重任交给了非诚勿扰子公司,非诚勿扰子公司于是开始策划、宣传、招聘,于是便吸引了一大堆的人才,有潘奕、马诺、马伊咪和闫凤娇等等。公司由孟非担任公司的

非诚勿扰女嘉宾 24盏灯全灭了后又全亮

非诚勿扰是2010年1月15日中国大陆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每场台上都有24位女嘉宾。说真的,非诚勿扰真正牵手的没几个,真正步入婚姻殿堂的更少之又少。关于非诚勿扰女嘉宾真的有太多了,一一列举女嘉宾资料我觉得也没这个

声明:《蒋海宽:非诚勿扰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为网友知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