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以朝阳清风岭拍摄的电视剧《中国地》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以后,引起了全国电视观众特别是朝阳人的关注。由于剧中主人公“赵老噶”是以朝阳人“王老凿”为原型塑造的,所以,王老凿又成为观众的评论焦点。有人说他是土匪,有人说他是抗日英雄,也有人说他是民族义士,还有人说他是反革命分子。个人觉得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王老凿,以区别于电视剧《中国地》中的塑造的人物赵老噶。
王老凿真名王文福,出生于朝阳石明信沟(现在的朝阳县长在乡孟杖子村韩杖子屯)。家中有兄弟4人,王文福是老大,因性格倔强,桀骜不驯,人称“王老凿”,以下弟弟依次是二老凿王文瀚,三老凿王文祥,四老凿王文玉。
王老凿本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民,其家世世代代居住在石明信沟。他中等个,偏瘦,腰板笔直,喜欢穿一身蓝色土布衣服,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腰间经常挎着一把带木壳的手枪。
王老凿的起家源于家族的一次内部纠纷。族人双方动起了枪,一方找到王老凿前去帮忙,王老凿二话没说,上前就给另一方一顿拳打脚踢,打跑了对方,还夺得了一杆大枪。从此以后,王老凿意识到有枪就是草头王。
王老凿的队伍以兄弟、侄子为核心,非常团结。他本人枪法很准,打起仗来不要命,对周围威慑力很大,本地土匪都惧怕他几分,甚至伪警察所所长都做了他的干儿子。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逐渐向朝阳地区进犯。当日军接近王老凿的地盘时,王老凿奋起抵抗。
1932年6月21日,8个从战场上逃下来的鬼子路过曹杖子后山,遭到王老凿的伏击,击毙了2个鬼子。
1934年6月1日,日伪军300多人去石明信沟“扫荡”,王老凿率部抗击,三老凿王文祥及族人王文儒被鬼子杀害。
1936年9月26日,日军30多人入侵石明信沟。当时,王老凿正在收割庄稼,见鬼子来了,放下镰刀,边打边撤。尽管鬼子人多,终于摆脱了敌人。这时有人向王老凿报告,他三儿子王俊峰被鬼子打死了。原来,别人看见鬼子都向北面跑,王俊峰向南跑,吸引了鬼子,中弹牺牲。面对敌人的凶残,坚定了王老凿的抗日决心。
但是,王老凿的抗日,从不主动出击,而是固守石明信沟。日伪军来讨伐时,他视其人数多寡做出决定.当敌人人数多时,他就上山躲藏,进入“藏兵洞”,避其锋芒。当敌人人数少时,他就兵戎相见,就地消灭敌人。一次,敌人来犯,王老凿将敌人引诱到地势险要的四棱子山,一举歼灭敌人。
王老凿的抗日,招来了日军的疯狂报复。他们不但在扫荡时实行“三光”政策,见着碾子就砸,见着水井就填,见着房子就烧,还对石明信沟实行了封锁政策。为了对付日军的封锁,王老凿办起了弹棉花的作坊,榨油作坊,鞋帽铺,实行自种、自织、自给、自食。
这样,在日本统治东北14年中,由于王老凿的抵抗,使石明信沟成为东北沦陷后唯一一块未被日军占领的“中国地”。
王老凿的抗日活动影响很大,敌我双方都想争取他。日军曾到石明信沟找王老凿谈判,遭到了王老凿的拒绝,我党也几次派人与王老凿联系。
1943年3月下旬,中共冀东远征工作队周治国等人,用梅勒营子(今胜利乡)人迟光显做向导,来石明信沟联系王老凿。1944年3月中旬,周治国又率一个小分队来石明信沟联系王老凿,共商抗日之事。1945年7月12日,朝锦义武工队办事处主任田丰率一个小分队到石明信沟联系王老凿,因情况有变,未接上头。
我党的努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王老凿,为日后收编王老凿打下了基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朝阳地区很快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1945年9月10日,朝阳县人民政府成立。下旬,县长赵子卿代表政府收编了王老凿的武装,编为县公安大队,由其长子王俊山为队长,任命王老凿为县政府联络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