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年 地点:中央党校
2009年12月11日,“钱学森与系统科学”学术报告会在京举行,许晓鸣校长主持报告会
2010年6月21日,许晓鸣校长应邀为2010上海科技成果转化论坛做专题演讲
2010年8月3日,许晓鸣校长主持中美大学校院长双边论坛专题演讲
2010年10月26日,应邀为上海2010技术转移创新论坛做主题演讲
2010年11月10日,许晓鸣校长担任第三次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会议分组召集人并做交流发言
2013年1月起,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长胡寿根调任上海理工大学校长
沉闷一时的关于上海理工大学校长许晓鸣的议论,虽然没有最后的结论,也未见媒体报道,但新校长的上任,无疑,围绕着许校长的诸多传闻将暂告一段落。无疑,许晓鸣也是对上海理工大学乃至上海高等教育的有贡献的人,可惜的是,若干年前,在上海交通大学任职期间纠缠不清的事情仍然导致了今天这样一个结果;感叹,此前,上海理工大学上上下下都对许晓鸣非常敬重,可如今,却少见有人公开说几句许晓鸣的好话,哪怕类似“可惜”的话,哪怕没有用,大家都保持着沉默,或许这也是理工科大学的特点之一,也是人之常情。如果事情发生在一个文科较强,有很多德高望重的文科教授的大学,情况可能就两样了。更何况,作为大多数的普通人,也不太了解究竟和原委,当然也就不好说什么了。或许,“站着说话不腰疼”,以我现在的身份和位置,我还是要有感而发一番。
实际上,对老百姓来说,什么都是谜!
经上海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长、原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胡寿根任上海理工大学校长。
2012年1月13日上午,上海理工大学在图文中心第一会议室召开干部大会,宣布校长任命决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于明黎,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市教委主任薛明扬,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宣教干部处处长杨建荣,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校党委书记高德毅,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杜慧芳,以及市委组织部、市教卫工作党委组干处有关领导,上海理工大学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医专和版专校领导、老同志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市教委主任薛明扬主持。至此,许晓鸣正式卸去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一职。
许晓鸣是2004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任上就任上海理工大学校长的。我是2007年6月到上海理工大学工作的。在此之前,我曾听我的领导黄晞建同志说,当年在交大时,黄是宣传部部长,许是科研处处长,两个人的办公室中间夹着个女卫生间。后来,我把这件事说给许听,许校长笑了笑,表示认同。
又有一回,在许校长的办公室,不知怎么就聊到人的发展的问题。许校长婉转地告诉我,希望档案馆的人将来都能朝专业化、职称化的方向发展。此前,我一哥们,上海某单位人事处长曾说,许校长曾有可能赴外地就任某985大学校长,许校长不愿意离开上海,事情就搁下来了。当我含蓄地提及此事时,许校长也没有否认,并半开玩笑地说,当然,你们在外面说我的好话,我当然也开心,这也说明了一个单位的氛围。
因为工作关系,我和老领导多有接触,相处甚得,很多老领导甚至都成了我的义务广告商和代言人。按某德高望重的老领导的说法,许晓鸣在上海理工大学工作期间,最能体现作为的有两件事:一是将校史追溯到沪江大学时期,将百年校庆时间定在2006年。此举,一方面考虑到了上海理工大学的历史的确过于复杂,将历史追溯至1906年,不仅是民意,理论上也有根据(参见拙文:如何看待教会大学的停办与接续),同时也避开了同济大学的2007年百年校庆,免去不必要的麻烦;更因为,如果在2007年举办校庆,两所学校都将1907年的同济德文医学堂当作源头,显然上海理工大学要吃亏些,而沪江大学则是没有人和上海理工大学争的。二是成功策划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并弄得有声有色。当然,刚开张不久的沪江国际文化交流园也是其代表作之一。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我刚来不久,就被他叫到办公室,应其要求,后来就沪江教授别墅园区的定位和用途写了个策划案给他,供他参考。
还有一次,在他办公室,不知道谈到什么问题,我傻里傻气地问——所以我不是当官的料,这个纯粹是个文科方面的问题,您怎么知道得这么细?他说,有一次到合肥开会,会间我到附近的新华书店转了转,顺便买了两本书。从这里开始,我就知道许校长是个文理兼修的人。
但,依我看,许晓鸣的影响绝不限于上海理工大学,而是在整个上海的高教界。很多重要的场合,我们都能看到许晓鸣代表上海,代表上海理工大学所作的发言。而且,视野开阔,大气磅礴,亦庄亦谐,更令人信服。印象最深的,是学校在崇明岛召开的“崇明会议”。会议的主题涉及考核制度的完善。记得当时机关诸多处长、主任就如何推进二级管理,加强对二级学院的考核,如何细化指标,如果强化可操作性,洋洋洒洒,谈了很多。后来,请学院院长代表上台发言。似乎是外语学院院长吕乐先发言的。她细声细语地,满脸笑容地,半开玩笑地,就说了,你们对我们考核,要求这么多,这么高,这么细,我们压力真得很大,我们能不能对你们也进行细化考核呢?一语惊起千层浪。随后,很多院长都发言,强调要对机关进行细化考核,机关应该为学院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就这样,两边几乎就掐起来了。会场气氛十分热烈、民主。
事先没料到啊,在场的有的领导似乎都懵了。
轮到许晓鸣最后讲话了。许晓鸣是谁啊?他说的很简单,很坚决,不容置疑,不容讨论,大意是说,你们不要互掐了,很简单,机关就是为学院服务的,就是为一线教学科研服务的。他还举例:解放战争年代,共产党的队伍为什么老打胜仗?国民党的队伍为什么老打败仗?很简单,共产党的指挥员指挥时说的是“跟我冲”,驳壳枪一挥,冲在最前面,队伍就冲上去了,就打胜仗了;国民党的军官说,给我冲,自己却“冲”在最后面,这样当然打败仗了。
一席话,大家都笑了,都明白了。
相关链接:http://www.usst.edu.cn/s/1/t/385/97/61/info38753.htm
2013年2月28日,2月的最后一天,许校长一案审理。一记者通过网络找到我,希望了解点情况。我说,许校长在上海理工大学的工作时间为2004-2012,而我是2007-2012,此前我一直在上海海洋大学工作,我是在2012年的6月份向上海理工大学提交辞职申请的,许校长的事情直到2012年9月我们才知晓的,所以,实际上,我对许校长的事情什么都不了解,如果要说了解,那就是他对上海理工大学的贡献了。倒是记者给我透露了点信息,意思是说,该案的关键是交大昂立董事长期间的88万的分红是否构成受贿的问题,并说这个问题本身存在争议。
晚上看电视,呵呵,原来是这样!
(3月1日补记)
前几日,似乎还是那个记者,向我索要许校长的照片。我的回答是四个字两个标点符号:抱歉,没有。
(3月8日补记)
偶尔回上海理工大学或者和上海理工大学的原同事通电话,很多人都说我为上海理工大学做了些实事,表扬我,弄得有些忘乎所以。但也有个别关系很近的人问我是不是因为许校长的事情离开上海理工大学的,所谓“树倒猢狲散”。其实不然。其实我早在2007年5月左右就正式提出辞呈,不为别的,只为个人职称。几十年了,我一介平民,没有任何背景,也不愿意、不适合当干部,又不愿意放弃努力和追求,当然十分看重职称。唉,当老百姓真是不易!
后来,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工作人员和我通电话,说是要将校史馆中许校长的相关痕迹予以清理。我说,不能保留吗?那是历史。我还说,当年陈良宇出事后,上海海洋大学也是这样做的,当时校史馆也是我具体管的,但我还未来得及思考怎么办,我的年青的同事就已经操作了。答复是:奉命行事。上海理工大学的校史馆也是我具体负责改扩建的,情况比较熟悉,我就告诉他们可怎样怎样修改,现在或许已经修改“到位”了。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内容是关于国家档案和民族记忆的,大意是说,只有所谓的正面档案盒记忆,没有负面甚至坏人的记忆,是不完整的记忆,历史、文化、传统当然也就是不完整的。何况,很多问题、案子、事件,都有可能平反的?我们打击右派的时候,何曾想到打错了,今后又平反了的?文革不也平反了吗?
所以,应该善待历史,尊重历史本来的面目。作为档案工作者和历史研究人员,尤其应该如此——但这篇文章一直没有发表,因为无处可发表。
(6月19日补记)
http://www.dy6678.com,12月26日,上海市政协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撤销许晓鸣第十一届上海市政协委员资格的决定。
8月22日:昨天在郊区度假,接到领导电话,先是寒暄,后到正题,说是老领导被判11年。不是没有正义感,不是同情,感觉就是:即便颇受争议的113万成立,似乎还是判得太重。形势使然?还是另有隐情?不公平!
交大的朋友说,另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