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幽默大师卓别林的死亡之迷组图 卓别林死亡

世界幽默大师卓别林的死亡之迷(组图)

卓别林,全名为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爵士,昵称查理,英国电影喜剧演员,导演,制片人,反战人士,后来也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导演,尤其在好莱坞电影的早期和中期他非常成功和活跃。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卓别林戴着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作为一个从无声片时代成功过渡到有声片时代的喜剧大师,卓别林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难以估量。


1889年,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伦敦南部地区的一个演艺家庭,父母都是艺人。从他很小的时候开始他的父母就分居,查理与他的同母异父的哥哥雪尼·卓别林随他们的母亲生活。1896年他的母亲失业,兄弟两人被送入伦敦兰贝斯区的一个少年感化院。几周后他们又被送入一个收养孤儿的学校。卓别林12岁半时,父亲酗酒去世,母亲患精神病,最后被送入一个精神病院。当时雪尼和查理不知道他们还有一个被父亲抚养大的同母异父的兄弟,后来这个兄弟在查理·卓别林在好莱坞的制片厂中工作。1920年查理·卓别林将他的母亲接到美国,1928年母亲在好莱坞逝世。因父亲在37岁时早逝,母亲又患神经病,年幼的卓别林被送进贫民孤儿学校。7岁後,他离开了孤儿学校,成了一名流浪儿。他当过报童、杂货店小伙计、玩具小贩、医生的小佣人、吹玻璃的小工人,还在游艺场扫过地。


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后来创造流浪汉的灵感;小胡须、细手杖、大号裤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礼服,暗示了在儿童天真的想象中的威严的成人,意在用一个天真无邪的形象重新塑一个下层阶级的代表。17岁时,卓别林进入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卡尔诺剧团。在这里,卓别林有生以来遇到了使他终生受益的良师卡尔诺,正是卡尔诺,把卓别林带进了喜剧的最高行列。

在卡尔诺剧团,卓别林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国。1912年,卓别林梦想成真,他在美国的演出非常轰动,以至于引起美国电影制片商的兴趣。在最孤独寂寞的时期,他一生中的转折点慢慢到来。当时,启斯东公司的老板赛纳特一眼相中了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卓别林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演员生活。

卓别林在启斯东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多半是凶狠的、轻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丑陋的。这些人物符合启斯东的“理想”,但和卓别林独具一格的整套喜剧手法很不协调。卓别林曾说:我并不很喜欢自己的早期影片,因为在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两块奶油蛋糕飞到人的脸上,也许还有点逗趣,可是,如果整个喜剧性仅仅依靠这种办法,那么影片马上就会变得单调而索然寡味了。也许我并没有能够一贯做到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欢用一种俏皮的姿态、而不愿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

卓别林基于他真正艺术家的天性,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幽默对生活基础的特殊意义。他开始从早期的滑稽电影中摆脱出来,逐渐地把严肃的题材和喜剧片的传统手法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卓别林对现实的讽刺影片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摄的《狗的生涯》。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忧郁代替了嘲弄。通过这部影片,他放弃了滥用的低级趣味,而以发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纯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当他从职业介绍所碰了壁狼狈地走出来时,茫然地看见门口的几只狗正在争夺一块骨头。这辛酸的一笔正是残酷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童年卓别林的真实写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别林自己的制片厂正式落成。这天,他兴高采烈地穿上那双举世闻名的夏尔洛的大皮鞋,在未干的水泥地上踏下一个脚印。

卓别林力图通过电影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他说,创作喜剧,其中的悲剧因素往往会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种反抗。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此时拍摄的《城市之光》描写夏尔洛爱上一个卖花的盲女,盲女却误以为他是百万富翁。为了给卖花女攒钱治病,夏尔洛吃尽苦头弄来一笔钱,卖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来是个乞丐式的穷人。

提出的问题更为尖锐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时代》。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工人死活,无限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异想天开地发明“吃饭机”,连工人短短的午饭时间也不放过。由于夏尔洛整天在传送带旁操作,机械地重复拧螺丝的单调工作,因而神经失常,被送进医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却失业了。这部影片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谴责战争贩子和军火商的《凡尔杜先生》,描写银行小职员凡尔杜忠心耿耿地干了二十年,受尽剥削,在一次经济危机中被踢出银行,为了养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尔杜因杀人而被捕,判处死刑。他说:“杀了一个人就说这人是罪犯,杀了几百万人却说他是英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势就能获得成功……”

为此美国政府掀起对卓别林的迫害。《凡尔杜先生》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别林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为参加欧洲各国举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礼,卓别林准备到欧洲旅行半年。他带着家眷,当轮船横渡大西洋时,收音机广播了美国政府司法部的声明,声明说政府将拒绝卓别林再入境。船在法国停泊时,卓别林向一百多名记者发表了谈话,他说:“我信仰自由,这是我全部政治见解……我为人人,这是我的天性。”又说:“我并不想制造革命,只是还要拍些电影。”

1953年初,奥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国出席联美公司董事会,卖掉了卓别林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并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贵资料运往瑞士。从这以后卓别林下定决心不再返回美国。从此,他在日内瓦湖北岸、风景优美的维薇镇定居下来。从定居瑞士起,卓别林就着手撰写回忆录。50年代末完成了40万字的《我的自传》,他以惊人的记忆回忆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一生。

1975年3月9日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授予卓别林不列颠帝国勋章,由此将他提升为爵士。1931年和1956年就已经有人提名将卓别林封为爵士了,但当时的保守派政府反对此举,因为他们怕这会影响到冷战时期与美国的关系,此外当时英国正在准备入侵苏伊士。

1977年圣诞节卓别林在瑞士沃韦中风逝世,享年88岁。他被葬在沃州科西埃-苏尔-沃韦的墓地中。1978年3月1日有人盗走了卓别林的遗体并以此试图向他的遗人要钱。但是盗墓者被捕,十一周后他的遗体在日内瓦湖附近被寻回。今天他被葬在六英尺的水泥下面以防再发生类似的事件。

  

1977年12月24日,身体强健的世界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在瑞士的韦微设鸡尾酒宴与亲友欢聚。酒席间,卓别林开怀畅饮,谈笑风生。酒后,家人及亲友都入睡了,而卓别林还不能入睡,就服用了几片安眠药,不久就昏昏沉沉地睡了。深夜,家人发现卓别林“一睡不醒”。卓别林的遗体运回美国后,美国政府调动一些专家查其死因,都没有结果。后来,纽约市的著名生物化学家利伯和他的助手,对卓别林的死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并进行大量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卓别林是死于酒后服用镇静催眠药。

提起卓别林的名字,凡是看过他的电影的人,脑子里自然而然就会浮现出一个身穿肥大裤子、脚蹬大头皮鞋、头戴破烂礼帽、留着一撇浓黑胡子的流浪汉形象。早在无声电影时代之前,卓别林就已是驰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他多才多艺,精通哑剧、表演、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在舞台上创造了无数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他的影片,大部分是自己编导、自己主演、自己配乐。他既擅长表演较为粗放的滑稽,又善于表演比较微妙的讽刺。下面这些是卓别林旧照,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大师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世界幽默大师卓别林的死亡之迷(组图) 卓别林死亡





































全世界都在模仿杰克逊

毕加索:大师往往是魔鬼被舆论妖魔化的十大皇帝中国古代种类繁多的吃人方法中外光棍名人一瞥揭密宋朝时期假币泛滥的内幕“吃豆腐”与“吃醋”的风趣典故世界上最早的人体艺术中国古代性文化发展规律中国古代的十四个圣人一组你绝对没看过的李小龙旧照罕见的民国时期街头露骨的避孕广告史上最完整的梦露时尚艳照曝光(组图)中国第一张全裸人体艺术照曝光你绝对没见过的屎票和尿票:)欧洲100年前的艳情马戏表演百年胸罩演变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8/370178.html

更多阅读

半露酥胸撩人销魂的十大女星(组图) 酥胸枕头女

半露酥胸撩人销魂的十大女星(组图)对于不少女明星(包括准明星)来说,酥胸原来是用来露的。而露酥胸的“面积”通常不外乎三种:微露、半露、全露。而我最欣赏的是半露,因为在我看来:微露显得太过传统(至少在娱乐圈),对看客来说也不够养眼,而全

世界第一的香水工厂:Fragonard(组图)

世界第一的香水工厂:Fragonard(组图)一个两三小时的经历,让我知道了,法国香水不光有兰蔻、迪奥、香奈尔,还有Fragonard、Galimard、Molinard;兰蔻、迪奥、香奈尔都是法国人卖给外国人的,法国人更多的是用Fragonard、Galimard和Molinard。

声明:《世界幽默大师卓别林的死亡之迷组图 卓别林死亡》为网友最陌生的回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