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大戏院》范县四平调崔太先专场
四平调形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迄今只60余年的历史,它是由流行于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接壤地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花鼓”发展演变而成的。四平调剧种分布于山东的巨野、成武、金乡、曹县、单县;江苏的沛县、丰县、铜山;安徽的砀山;河南的商丘、范县、长垣及河北南苑、丘县、大名和山陕部分县市等地方。四平调源于说唱音乐,曲调优美动听,简单易学,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四平调音乐中唱腔音乐是它的主体,以板式变化体为主,以平板为主要曲调,运用戏曲音乐板式派生原则,派生出不同板式。因它以花鼓为主,吸收评剧、京剧、梆子等剧种的曲调而形成,有人便称它为"四拼调",后改称"四平调"。也有人认为,是根据其曲调四平八稳、四句一平而得名。传统剧目有《小借年》、《陈三两爬堂》、《三告李彦明》、《小姑贤》、《吕蒙正赶斋》等50余出,排演的现代戏有20余出。板式唱腔的名称,诸说不一。根据花鼓戏的板式分为[二四板]、[平腔]、[紧板]、[直板]、[散板]等,基本唱腔通常由4个乐句组成,4句一翻。旦角唱腔近似评剧,小生近似京剧,须生和花脸唱梆子腔。除旦角外,其它角色有时行腔与弦音不一致,最后才统一起来。一般唱完一段时,最后一句留给其它角色唱。伴奏乐器以高音二胡为主,还有笙、笛、唢呐、扬琴、二胡、三弦、琵琶等。四平调是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戏曲剧种,《陈三两爬堂》、《小包公》、《哑女告状》等都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剧目。同时,由于四平调从始至今的演变发展过程脉络清晰,有证有据,被人称为是"中国戏曲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中国的戏曲艺术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四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崔太先是范县四平调剧团演员、导演。他毕业于濮阳市艺术学校,在刘慧老师的精心培养下,主攻老生兼小生。主要演出的剧目有《杨八姐智取金刀》、《李世民挂玉带》、《桃花仙子》、《王宝钏》等。先后获得河南省青年汇演个人一等奖,1989年企业汇演个人一等奖,河南省第七届戏曲大赛一等奖,第八届个人金奖,中国戏剧节个人贡献奖等众多奖项。2009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平调传承人。(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对于四平调剧种现场看到的机会不是很多,以前只是看过商丘四平调著名表演艺术家拜金荣老师的《小包公》以及她在晚会中表演的精彩片段,非常的耐听有味。遗憾的是随着拜金荣老师的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很少有机会再听到四平调了!对于四平调这样的少数剧种真担心会听一场少一场!感谢范县四平调剧团带来的精彩演出,欣喜的看到有很多年轻演员在从事并传承着这个剧种,遗憾的是由于没有节目单的缘故,对于很多陌生的演员都叫不出名字,甚至连演唱剧目也都记不清了!也许是关注度与经济状况的原因,也恰恰说明了四平调的状况不是很好的一个侧面说明吧,作为戏迷只有深深祝福这些少数剧种可以继续传承与发展下去吧……
主持人黄洁嘉彬崔太先曾于2000年拜师豫剧唐(喜成)派掌门人贾廷聚老师,自然要秀一下豫剧唐派唱腔。
《扒瓜园》选段
《扒瓜园》
小戏《母亲》
董君蕊饰演母亲
崔太先饰演儿子
《红色娘子军》选段
《智取威虎山》选段
《沙家浜》选段
《红灯记》选段
小戏《生日泪》
董君蕊饰演母亲
崔太先饰演父亲
《杨三姐告状》选段
《花为媒》选段
《杨八姐智取金刀》
崔太先饰演道长
戏迷互动
《秦香莲》选段
《陈三两》选段
四平调名家王凤云
山东四平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武家坡》
崔太先饰演薛平贵
史晓燕饰演王宝钏
戏歌
谢幕
王凤云
董君蕊崔太先史晓燕晋红娟
董君蕊与贾廷聚夫妇
戏痴小郭于香玉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