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碎片【三】
作者 王民伟
在人生旅途中,学生时代受到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对以后的人生轨迹有着重要作用和影响。回眸学生时代的情景,犹如放电影般地将时空又拉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无数次社会活动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参加过一次“掏大粪”的劳动。1965年,我在北京二十五中学上高三的时候,北京掀起一股参加“掏大粪”劳动的热潮。
国家主席刘少奇与时传祥握手照片
时传祥正在掏粪
这股热潮的起因,是在1959年召开“全国群英会”的时候,国家主席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北京崇文区清洁队的掏粪工人时传祥。刘少奇主席与时传祥亲切握手的照片在人民日报头版刊登后,好评如潮。人们不仅对国家主席能够平等的与一位掏粪工人合影留念叫好,而且更为一个最普通劳动者受到尊重而欢欣鼓舞。
这股热潮的高峰是在1965年。随着时传祥事迹的广泛深入宣传,劳动光荣的精神,成为全社会的共识。1964年10月,刘少奇把自己13岁的女儿刘婷婷,送到了时传祥的清洁队体验生活,参加掏粪劳动。这个举动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一时间,能去清洁队跟时传祥一起劳动,成为了当时的一个时尚活动。就连当时担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也曾经背起粪桶,跟着时传祥学习掏粪。
当年在学校里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每年都有下乡劳动。而且每个星期也安排劳动课,着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尊重劳动者的品德。在一次班干部会上,受到社会上“掏大粪”热潮的启发,决定组织全班参加“掏大粪”的劳动。由于离崇文区太远,就去东城区清洁队联系好劳动日程。
“掏大粪”可不是一件轻松、干净、愉快的劳动。既要克服臭味的熏扰,又要不怕丢面子。对于这些年青学生来讲,不仅要承受体力上的考验,而且更多的是要克服心理障碍。在指定的地点,全班同学分成4-5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跟随一个掏粪师傅去掏粪。
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在“全国群英会”上接见时传祥(左1)
北京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她的建筑设计、纵横布局、管道设施等等方面,都是中华民族建筑史的瑰宝。尤其是过去的排水工程,至今仍然畅通无阻,令当代人自愧弗如。可是在排除粪便方面,却是落后至极。在整齐划一的胡同两侧的四合院里,虽然在犄角旮旯处也有茅厕,但是需要经常用人工方式将积累的粪便清除走。掏粪工人肩背着粪桶,从院子里把粪便送到停在胡同里的粪车上,再运往郊区粪场。
空的粪桶就足有50斤了,如果再装满粪便,怎么也要超过100斤。面对这么重的粪桶,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也是无能为力。有的同学不服气,试着背背空桶都被压得龇牙咧嘴。师傅根本就不让我们背桶,告诉我们没有经过训练,会把粪汤洒到自己脖子里,而且还会把居民的院子、衣物弄脏。师傅只是让我们跟在后面帮助清洁一下卫生。北京的四合院虽然大同小异,可是茅厕的位置却有所不同。各个院子里的茅厕也不尽相同,有的茅厕小得可怜,只够一个人的空间;有的茅厕没有通风的窗户,一股股恶臭薰得人喘不过来气。粪车由胡同一头缓慢地开着,几个工人按计划从一户户大院里把一桶桶粪便倒入车中。在劳动中,我们亲眼看到工人与居民们的良好关系。每进一个院子,许多大爷大妈热情的问候声持续不断,送水、送吃的也是常有的事情。这种融洽的关系,使我明白了劳动没有贵贱之分。
我们的“跟班”劳动很快就结束了,虽然没有动手直接去“掏大粪”,但是感触很深。一是,有种克服了怕脏、怕丑的心理障碍后的自豪感,再苦再累的活也不过如此吧。二是,懂得了尊重劳动者,体会到掏粪工人的辛苦。领会了时传祥说的:“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深刻含义。
一个时代的英雄模范人物所产生的作用及影响,是深刻的,是持久的,是不可低估的。
1966年冬季,当我们一批哈军工新学员在陆军23军当兵锻炼即将结束时,大家准备为连队做件好事。在我的提议下,为连队清洁厕所。当年齐齐哈尔的气候异常寒冷,最低温度已经达到零下40度。厕所有好长时间没有清理了,粪坑中已经结结实实地冻成厚厚的冰坨。大家跳到粪坑里,用镐敲、用铲挖、用手搬、用肩扛。尽管狂虐的北风吹得人站不住脚;尽管流出的汗水滴到衣服上就结成冰溜子;尽管敲打冰块溅起的粪渣弄的满脸全是,大家都热火朝天地干着,没有人畏缩。后来当海军的时候,在上海参加助民劳动。南方是用肩挑两只粪桶,空桶的分量也不轻。但是我并不畏惧,因为有学生时代的锻炼,再苦再累也能够担当得起。现在想想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我真是得感谢在学生时代受到的教育。如果谁说那些教育是在培育修正主义苗子,我跟谁急!
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时传祥以苦为乐、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旧社会吃苦受难、生活在最底层的“粪花子”;在新社会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成为全国劳动模范的人,却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为刘少奇的接见受到政治牵连,被诬陷为“粪霸”、“工贼”。可见文化大革命竟然是如此黑白颠倒、良莠不分啊!
时传祥曾经在文化大革命中组织过“捍卫毛泽东思想红色职工团”,号称有30万人,旗帜鲜明地保刘少奇。后来,江青在接见广播事业局和广播学院代表时还点名了时传祥和这个组织的名字。作为江青眼中的保守派,时传祥无可避免地陷入了政治风暴的中心,不仅仅终结了政治生命,在一次又一次无休止的批斗中,甚至命在旦夕。1971年时传祥被轰出北京,遣送回原籍。后来是在周恩来总理的过问下,才被接回北京养病。1975年时传祥在北京病逝。
1999年经过中共中央批准,时传祥纪念馆在他的家乡山东齐河县建立。
电影时传祥海报
一位感动过中国、受到人民爱戴的英雄模范人物,就这样倒在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令人惋惜,让人哭泣。
如果一个社会,没有树立起能够让人尊敬、信服的榜样人物,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失去精神的支撑,而萎靡、而混乱、而倒退。
时传祥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