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说课内容之一是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内容说得如何,很好的体现教师对教材理解的程度。那如何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要明确说出课的内容处于教材的哪一章哪一节。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应该理解为这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意义,课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把握教材,然后综合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内容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这样安排的意义。这就要求不仅要描述出该教材安排在哪里,更要分析教材是基于怎样考虑将这一内容安排在这里。在分析教材安排时,应该包括包括:
(1)前面已经安排了哪些知识与技能等的基础;
(2)本内容包含了哪些内容?它们与前面内容之间有何关系?对前面内容的总结、拓展或应用;
(3)该内容与后学学习的内容有怎样的联系或者在后学学习中还有怎样的发展。
2、该内容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技能或者研究方法、将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这些知识为学生的学习和终生发展有何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有哪些重要的意义,这一知识对人类生产、科技发展、资源环境等一个或者多个方面有何重要意义。
只有分析清楚这些内容,接下来关于教学目标的制订奠定了基础,否者教学目标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课文具有三大特色:1、抓住特征,绘形绘色。作者抓住秋天里天空一望无边、白云变幻无穷的形态特点,以及稻子、高粱、棉花的色彩特点,绘形绘色。2、情景兼备,真切细腻。本文篇幅短小但是情景兼备,真切细腻。写秋景处处关情,字里行间流淌着喜悦;写秋游处处涉景,由远而近,由景及人,丝丝入扣。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意境优美生动。3、句式整齐,富有节律。第二、三、四自然段多有短句排列,句式整齐,简约灵动,富有节律,是朗读背诵的好文章。
二教材的编排意图
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向量的教材地位与作用
“向量”知识的重点突出是本次高中教材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新的数学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是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来理解“向量”内容的?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加入“向量”内容会对整个高中数学教育产生哪些具体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在运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针对与“向量”有关的章节,还有哪些需要注意和完善的?这些问题的思考引发了我对向量知识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
向量知识在中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教育价值,它的工具性特点在数学的许多分支中都有体现,尤其在高等数学与解析几何中,向量的思想渗透的很广泛!但是在中学平面向量作为必修课程的一部分,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远远比空间向量要大,而空间向量在解决立体几何上的优势又是传统的知识和方法无法替代的。更主要的是它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是大有裨益的,这需要引起一线教师的充分重视!
通过问卷所反映的情况,还有在问卷的发放收集过程中,与一线教师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在一线教师中,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对空间向量持回避态度,这对新课程的实施和推广是很不利的!
从问卷中主要可以看出:教师对传统方法还是很依赖,在处理向量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关系上,往往侧重于传统方法,即使运用也往往不是很熟练,要与传统方法进行对照,这样的结果往往会带来课时上的紧张,而学生学习起来很容易产生混淆,带来了不必要的、额外的负担,这样教师会产生错觉,还是原来的好!有些教师已经意识到向量知识的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由于原有知识的程式化、固定模式,尤其是老教师,急需解决的是新课程的培训,及时的补充知识的欠缺,为新课程的推广和实施作好充分的准备!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广泛应用向量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向量的思想方法,并借助于向量,运用联系的观点、运动观点、审美的观点、进行纵横联系,广泛联想,将各部分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合理重组和整合,充分展示应用向量的过程;体现向量法解题的简单美和结构美,就能充分体现“向量”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方面的教学价值。
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
1、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学习向量没有明确的目的,或者根本对于学习就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反映中学一线教师对于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以及学习目的没有突出强调,导致学生学习很盲目。
2、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向量没有必要,原有的知识已经足够了,这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渗透是分不开的,他们更注重传统知识在解决问题时的应用,忽视了向量知识的强大工具作用,向量知识没有发挥出应该有的活力!
3、在学过向量的学生调查中,有一部分学生对向量的认识也很模糊,认为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在某些方面简化了学习的负担就是好的,而纯粹的依赖向量,没有建立起应有的几何立体观念,空间想象能力和立体感的素养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4、学生的应用意识不强,学到新知识后没有和以前的知识建立很好的整合,知识变得孤立了,这与数学学科的综合性是相悖的,而且忽视了创造力和分析力的培养。
综合分析
将向量引入高中数学教材,并做为一种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要求学生掌握。这是由于向量知识具有以下几大特点和需要。
首先,利用向量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将大大简化原本利用其他数学工具解题的步骤,使学生多掌握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学工具。
其次,向量的引入将使高中数学中“数形结合”理论得到新的解析,为在高中数学贯彻“数形结合”的教学理念提供一种崭新的方法。
向量具有很好的“数形结合”特性。一是“数”的形式,即利用一对实数对既可表示向量大小,又可以表示向量的方向;二是“形”的形式,即利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一个向量。而且这两种形式又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可以利用简单的运算进行相互转化。可以说向量是联系代数关系与几何图形的最佳纽带。它可以使图形量化,使图形间关系代数化,使我们从复杂的图形分析中解脱出来,只需要研究这些图形间存在的向量关系,就可以得出精确的最终结论。使分析思路和解题步骤变得简洁流畅,又不失严密。
第三,向量概念本身来源于对物理系中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物理量,即物理学中所称的“矢量”的研究。其实,“向量”和“矢量”是在数学和物理两门学科对同一量的两种不同称呼而已。在物理学中,矢量是相对于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标量”的另一类重要物理量。几乎全部的高中物理学理论都是通过这两类量来阐释的。矢量广泛地应用于力学(如力,速度,加速度等)和电学(如电流方向,电场强度等)理论之中,在高中新教材中引入向量章节,对向量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对学生在物理课上学习和理解矢量知识无疑将提供一个数学根据和许多运算便利。同样,学生在物理课上碰到的与矢量有关的物理实际又会使他们对向量也有更深入了解,并激发他们学习向量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如在力学中,对力、速度等的分解和合成,使用的就是向量的加减理论,数学和物理的完美结合,起到异曲同工之作用。
第四,把向量理论引入高中教材,也是当今世界中等教育的一种普遍趋势,是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追溯向量在数学上的兴起与发展,还是近几十年的事。翻阅早期一些关于数学学史的书藉,很少有关于向量发展史的介绍。随着向量研究的深入,在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向量理论也象函数、三角、复数等数学分支一样日趋完备,形成了独立的数学理论体系。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者认识到向量不象其他新兴数学学科那么深奥难懂,易于处于高中文化水平之上的学生理解和接受,且其所具有的良好的“数形结合”特点使它与高中数学知识能够融汇贯通,相辅相承。因此,为了保持与世界数学教育发展同步,使当代中学生能够较早接触当代数学的前沿,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引入向量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将“向量”引入高中数学教材后,值得探讨和深思的几个问题
首先,从运用向量解题的方法和未运用向量的解题方法的比较中,可以看到向量解题的优势就在于只运用了向量公式的简单变形就解决了一个通过繁琐解析几何分析方能解决的问题。“这是未来数学的解题模式,是数学的进步。”同样,这一思想也是对笛卡尔“变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再变数学问题为方程问题,然后只需求解方程便可使问题得以解决”这一数学哲学思想的完美体现。然而,高中一线的数学教师都知道: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这三大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最主要目标之一。而采用这样一种单纯得只需代入公式,并在解题过程中无需任何几何分析甚至连图都可不画的解法,对学生又怎能算得上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如果单单要求学生做这样的一些题目,会把学生培养成只会按步照搬,缺乏创造力、分析力、想象力的“数学机器”。这与当代数学的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其次,大多数已经从事过向量教学的老师会有这样的感受。即向量的引入虽然给其他后继数学理论的推导和难题的解决带来了便利,但其本身的理论和由其理论介入的一些解题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却很难使学生理解和接受。这无形中加大了中学数学教育者的教学负荷。某些题目的作法,虽然在运用该向量公式时解题很简单,但要使学生明白这条公式的由来和演化过程却要花去课程的不少时间。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归根结底要依靠通过加强对向量部分知识的细致教学,加深学生对向量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来完成。
第三,对于新教材引入向量章节,教育上层机关还应该积极做好对一线教师的宣传、培训工作,必要时应该动用政策性指令加以干预和指导,促使向量教学在中学教学中的顺利开展。然而许多中学教师对向量编入高中教材提出了反对意见,甚至不能理解。对于这点,究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由于新教材刚刚实施,大家还没有实践体验,很难发现向量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许多一线教师,尤其是老教师,教授老教材多年,教学已经形成固定的有效模式,且其自身的向量知识和对向量教学优势的认识都比较缺乏所致。由此可见,在普及新教材的过程中,对从事新教材教学的数学教师进行短期向量知识的教学培训是相当必要的。另外,新教材中大量向量知识的引入和合理编排也是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感受到应该教好和学好向量知识的最具说服力的佐证。笔者自己在教学中对待向量的态度,随着教学的深入也经历了一个从开始不能理解,到逐渐领会其用意和精髓,到最后赞成并认真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贯彻的过程。
另外,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对向量章节轻视,粗略带过,甚至不教不学的现象在多数学校也普遍存在。要根本上杜绝这些现象的发生,还需依靠教育改革的正确引导。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八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四部分。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说课技巧(一)——如何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
最近这一个月,有幸被邀当了三场市、县级财经商贸教师说课比赛的评委,感触很多。说课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教师要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把三个方面,即“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教”说清楚,这对教师的综合要求是比较高的。
作为评委,我比较关注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教学方法选择是否适合本课内容教学、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否到位,教学重点是否落实和教学重点是否突破等等。下面我就分块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说课内容之一是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内容说得如何,很好的体现教师对教材理解的程度。那如何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呢?先看下面一个老师的说稿:
《借贷记账法》是高教社2008第二版次《基础会计》(第三版)第三章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在介绍了复式记账法之后引入该节内容。这节内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样的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够不够?我认为这显然是不够的。这种说和没说基本是一样。要明确,关于教材中的地位,并不是指说课内容处于教材的“地理位置”——处于哪一章哪一节。不否认说课的时候要点到这些,可将内容所处的“地理位置”作为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说,显然没有抓住要害。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应该理解为这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意义以及该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把握教材,然后综合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内容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这样安排的意义。这就要求不仅要描述出该教材安排在哪里,更要分析教材是基于怎样考虑将这一内容安排在这里。在分析教材安排时,应该包括:(1)前面已经安排了哪些知识与技能的基础;(2)本内容包含了哪些内容?它们与前面内容之间有何关系?对前面内容的总结、拓展或应用;(3)该内容与后面学习的内容有怎样的联系或者在后面学习中还有怎样的发展。
2、该内容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技能或者研究方法、将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这些知识为学生的学习和终生发展有何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3、对于会计专业课,教材内容是按知识体系来编排的,所以教师还要学会分课时,说明你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几课时。这里要说明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内容安排应该不同,如初学会计的学生,课堂教学容量就应少一些,而对于高三复习班的学生,课堂容量就应大一些。
4、说课不一定按教材顺序选择内容,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选择,可以理论结合实际来安排,比如:基础会计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和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先理论后实务,也就是先介绍账户,再举实例。如果按教材内容选择的话,你可能第一节课安排教理论,介绍账户的结构、性质;第二节就安排教实务,这样理论与实务就会脱节,等第二节课再运用的时候,学生也忘的差不多了。
只有分析清这些内容,接下来关于教学目标的制订奠定了基础,否者教学目标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说课技巧(二)——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后,就可以确定教学过程中将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在说课中,如何更好地描述教学目标呢?
下列为某老师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编制会计分录》说课中描述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了解分录的三要素
2、能力目标:通过分录的编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会计素质。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的培养。
上述描述有什么问题呢?
我们知道,目标是教师希望学生从该学科和每堂课中应该学到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教师为之努力的学生学习的成果或最终行动。因此,鲜明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必须详细说明目标内容——即学习或掌握什么;(2)应当用特定的属于来描述——即目标掌握到什么程度,并用能对学生的行为作出直接观察的动词来表达。如说出……的名称、用自己的话说明……、对……进行解释、陈述……之间的关系等。根据上述分析,规范的目标应该如何编写呢?必须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素:(1)谁?(学习者);(2)做什么?(完成的行为);(3)做到什么程度(行为水平或标准);(4)在什么条件下?(行为的条件)。当然,在具体描述中,为了简洁,通常(1)和(4)被省略,因为这两部分内容通常是“学生”和“在学习之后”。
分析上述目标,明显可以发现行为主体定位就已经错了。那又该如何较为科学规范的描述上述目标呢?下面是另一个老师的说课稿中的描述: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学生会编制简单会计分录,初步学会编制复合会计分录。
2、通过具体实例编制会计分录,学生进一步理解复式记账的原理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并能用记账规则来检验分录编制的正确性。
(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学生掌握分录编制的三个步骤,并能按规范化的格式的书写会计分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会计的平衡美,简洁美,严谨美,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并让学生明白会计工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培养他们良好的会计学习习惯。
这样的目标陈述,不仅仅是描述方式上存在差异,更体现教学理念的转变:很好的扭转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把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学生方面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