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合逻辑”病句类型介绍
这里要先界定一下病句中所说的“不合逻辑”的外延。首先,“语法不是逻辑”,例如“白马不是马”,这个句子结构是正确的,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是正确的,“白马”概念和“马”概念是种属关系。但从语文字面的意思角度看“白马”应该是“马”才对。
其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大家都这么说,都懂得它的意思,交际双方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例如“好不热闹”,按说该是很不热闹的意思,但实际上等于“好热闹”,甚至程度还要加深。以上两种都不属于“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下面是一些逻辑上有问题的类型。
二、不合逻辑类型
概念范围不清 自相矛盾 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主客颠倒 关联词语用错
三、典型试题
1、夜晚,远远望去,整个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自相矛盾)
2、既然来了,但他还是不安心。 (关联词语用错)
3、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4、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描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5、八百多人,几干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八百多人”怎么有几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6、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
(“大学所有课程”浩翰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7、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
(既然“放眼大海”,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8、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
(“都”表所有,而前面限定为“有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9、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10、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
(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1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12、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
(分类列举不当。“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13、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14、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不合逻辑
逻辑在这里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思维的规律性,一个是客观的规律性。不合逻辑在病句中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1.内容不符合客观真实
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合乎事实
例1: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例2: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大学所有的课程。
【解析】
例1 一人两条胳膊,八百多人,还不到两千条,怎么能说“几千条胳膊”呢?
例2 “大学所有课程”浩瀚之极,文史哲理工农医等诸多学科岂能在三年时间内学完呢?可以说“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大学中文系课程”。
②不合乎事理
例1: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找。
例2: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严重冲击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解析】
例1 “酷暑”是在夏天,“严寒”是在冬天,“我”每次借书,不可能都是酷暑严寒,“他”也不可能每次都冒着酷暑严寒找书。
例2 产品可以伪造,但是“劣质产品”怎么会有人去伪造呢?
③过于绝对
例: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解析】
“凡是”与“都”言过其实,犯了绝对化的毛病。
2.概念分类不合逻辑
因为对词语所表达的概念内涵及概念间的关系的误解而造成误用。
①从属关系并列不当
例1:我上商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常用品。例2: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垮我们的意志和精神。
【解析】
例1 “牙膏、牙刷”就属于“日常用品”,日常用品与牙膏、牙刷是属种关系,不能并列表达。
例2 财产包括“房屋”、“庄稼”,财产与房屋、庄稼的关系是属种关系,不能并列。
②交叉关系并列不当
有的语法书称其为划分标准不一。
例1:出席党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女代表。
例2: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青年、妇女,都应该遵守法律。
例3:他是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文学名著。
【解析】
例1 “干部”、“青年”、“女代表”三者是交叉关系,不能以并列形式使用。
例2 “工人”、“农民”中有“青年”,有“妇女”,他们构成了交叉关系,不能以并列形式使用。
例3 “小说”、“诗歌”、“散文”与“外国文学名著”是交叉关系,不能以并列形式使用。
③非同一范畴的概念并用
例1: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例2:北京儿艺近日来热闹非凡,滑板、街舞、山地车、电玩、京剧、西班牙弗拉明戈舞等各种艺术表演将汇集于春节前的演出。
【解析】
例1 “球衣”、“球鞋”不属于“乒乓器材”,与“球台”、“球拍”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
例2“山地车”、“电玩”、“滑板”不是“艺术表演”,与“街舞”、“京剧”、“西班牙弗拉明戈舞”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3.前后表述不一致
①前后矛盾
例1: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地排练之中。
例2: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
例3:叶燮的这一论点,和明代“公安派”关于诗与时代的关系的论述,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
例4:凡是在学问和科学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例5:巍巍长城,逶迤万峰,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她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时期伟大祖国的天然屏障。
【解析】
例1 “日前”即“前几天 ”,表示时间已经过去,“正”表示正在进行之中,二者在时间上相互冲突,造成矛盾。
例2 既然“放眼大海”,眼前所呈现的图画应该是大海上的情景,而此句所描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
例3 既然是“基本上”就不能说“完全”;既说“完全”,就不是“基本上”了,自相矛盾。根据文意,应该删去“完全”。
例4“凡是”表示无一例外,总括全体,常与“都”“总”呼应。“不少”表示的只是部分。“不少”与“凡是”呼应,这就造成了前后矛盾,应该删去“凡是”。
例5说长城是“智慧的结晶”就是说她是人工建造的,说她是“天然屏障”就是说她是天然形成的。这就造成了矛盾,可以将“天然”改为“坚固”。
②照应不周
主要指三种情况:
一是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
二是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
三是因偷换主语而使前后不照应。
例1: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例2: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例3: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例4:能够把握这一结构特征,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解析】
例1 前面是“有没有希望”,说的是两面,而后面“关键在于”只是肯定的一面,前后不一致。应在“在于”后加上“能否”。
例2 照应不周,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了,应该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 规定”对调。
例3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指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应改为“使他们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例4 “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提出了成败两方面,前面只说了一方面,应将“能够”改为“能否”。
③主客颠倒
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认知与被认知、主动与被动等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可能造成关系的错位、表达的混乱。
例1: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例2:鲁迅这个名字对我们是不陌生的。例3:我对跳远是再容易不过的了。
【解析】
例1 应是“我与报纸接触”。
例2 应是“我们对鲁迅的名字不陌生”。
例3 应是“跳远对我来说是再容易不过的了”。
4.多次否定失当
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误。
例1: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例2: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
【解析】
例1 “不会否认”就是承认,承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这是错误的。应去掉“不”。
例2 反问语气相当于一次否定,后面又用了“不应该……”,意思成了“你承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应去掉“不”。
5.分句间关系不当
①强加因果关系
这种语病常常出现在复句之中,分句之间本来没有因果关系,却强加因果关系。
例1:我两次看见他从工厂大门走出来,我才知道他是我厂的新工人。
例2:我曾看见他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人说话,他肯定加入了流氓团伙。
例3:宋代以下,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等,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咀嚼。
【解析】
例1 仅凭两次看见他从工厂大门走出来就断定他是新工人,理由不充分。
例2 仅因为“曾看见他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人说话”,就断定“他肯定加入了流氓团伙”,不能服人。
例3 不能因为这些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就得出“文笔清新,耐人咀嚼”的结论。这属于强加因果。
②复句关系不当
例1:对于这个人,我既不了解他,更没见过他。
例2: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但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解析】
例1 递进关系不当,应是“我既没见过他,更不了解他”。
例2 没有递进关系,“不但……而且”应用不当,应去掉。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不合逻辑)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94年)
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98年)
3、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95年)
4、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2001年)
5、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2000年)
6、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
(“大学所有课程”浩翰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7、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
(既然“放眼大海”,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8、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
(“都”表所有,而前面限定为“有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9、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10、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
(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1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12、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
(分类列举不当。“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13、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14、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不合逻辑)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94年)
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98年)
3、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95年)
4、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2001年)
5、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2000年)
*①世界是一个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过程。
*②一些长期有争议的问题,经过讨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例①主语“世界”与宾语中心语“过程”不发生类属关系,所构成的“世界是过程”,有悖逻辑。应改为“世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过程。”或改为“世界是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例②主语中心语“问题”与宾语中心语“进展”不具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在结构上不能构成“问题得到进展”的格式,否则违背常理。应改为“一些长期有争议的问题,经过讨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
例1:百花盛开的春天的北京植物园是吸引许多人都来观赏的好季节。
例2:亲爱的朋友,用不着多举例,你已经了解了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是一种什么品质,这种品质是多么的高尚。
【解析】例1主语是“北京植物园”,宾语是“季节”,主干是“北京植物园是季节”,主语和宾语不搭配。可以改为:百花盛开的北京植物园的春天是吸引许多人都来观赏的好季节。
例2 “这种人是一种什么品质”一句的主干是“人是品质”,犯了主宾不搭配的毛病。可以改为“这种人具有怎样的一种品质”。
例②:加强全民环保意识教育,是当前非常重要的问题。
分析:主宾搭配不当时,大多情况下,充当的常常是“是”字,做有“是”字充当谓语的习题时,应先找出主语和宾语,看它们是否对等,就知道能否搭配了。例②中的“加强全民环保意识教育”,是动宾短语做主语,宾语是“问题”,这样,句意成了“加强全民环保意识教育是问题”,主宾显然不能对等。可把“问题”改为“任务”。
缺宾语或缺宾语中心语练习
宾语是动词谓语的连带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或结果。宾语残缺,动作就没有对象了,行为就没有结果了,意思也就表达不清楚了。及物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解决、发展、开展、采用、扩大、提高、抓紧、进行”等。
1、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2、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3、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4、这一套消化系统正常进行,人的营养状况就好。
5、王老师荣获校先进工作者。
6、县政府在全县推广了我们村科学种田。
7、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8、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9、该厂引进了具有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的日本50铃N系列轻型卡车,成为国内第一家合资生产50铃N系列轻型卡车的厂家。
10、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11、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参考答案:
1、修改意见: “承担了……主持”残缺宾语中心语,后面添加“的工作”。
2、修改意见:“改善”缺宾语,在“缺乏”后加“情况”。
3、修改意见:“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塑料袋”后加 “的习惯”。
4、修改意见:“进行”此处是及物动词“正常进行工作”。
5、修改意见:在“校先进工作者”后加“的称号”。
6、修改意见:在“种田”后加“的经验”。
7、修改意见:应在“敢搏”后加“的精神”。
8、修改意见:在“运动”后加“的问题”。
9、修改意见: “引进”的宾语呢?在第一个“轻型卡车”后应加“生产技术”。
10、修改意见:“给予”什么?后面虽有内容,但显然都不是“给予”的,只是宾语的定语。应该在“4万元”后加“的处罚”。该句缺宾语中心语。
11、修改意见:宾语残缺。宜在“喂猪”之后加上“技术”或“经验”。同时,“饲养员技术培训班”的说法也不妥在改为“饲养技术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