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嗔痴与戒定慧
佛教的修行——皈依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这是全部佛教从起步到修学到结果的概括.
皈依是方向的确立;戒、定、慧是所有佛法修学法门的概括。戒,是行为和语言的约束;定,是心力、专注力的培养;智慧,是内心认识能力的开发。贪、嗔、痴是人类的劣根性,心灵的缺陷;身、口、意即是构成我们生命的重要的三个感官渠道。
佛家云,祛除贪嗔痴,修持戒定慧。贪、嗔、痴是佛教中的三毒:
贪,是指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
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
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嗔的反应。
佛经说,戒为平地,众善由生。三世佛道,藉戒方住。佛教修行方法,不外戒定慧三种。
![贪嗔痴与戒定慧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http://img.aihuau.com/images/02111102/02062538t0152ffaca3dce4986a.jpg)
《首楞严经》曰:“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戒、定、慧是治疗三毒的方法:
戒,是坏事不做好事多做。是道德的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标准,对治过分的贪心;
定,是使心坚定在一个境上不散乱。是对于内心的专注和耐心的培养,可以对治过分的暴躁和没有耐心引起的嗔恨;
慧,是通达事理。是对于生命以及宇宙实相的如实了知,从而对治愚痴。
修习上面这些佛学,是因为今天有一位从不上网的老师为了上我的博客上了网,看了之后发来的一条短信:戒如捉贼,定如缚贼,慧如杀贼。人类只有一个敌人,即人类内心的无明烦恼----“贪、嗔、痴”。
有人说:网络如道场,发贴者、跟贴者如同参禅者、随喜者,或出家,或居士,讲佛论道,修行的是身心。
写作如炼心魔,发现,控制,再通过语言吟诵出来,娱己乐人而已。
到网络上来也可如进寺院,也可随喜,也可闲逛。跟贴可不跟也可,都随施主的意。
寺院是清净之地,不可喧哗吵闹,失了施主的风范。更不可恶言冷语,失了向佛之心。
总之,进了山门,一要诚心,二要热心,三要开心。这是师傅的教导。
虽然,网络不是清净之地,更不是寺庙。但我坚持写博是怀着修行的愿望。
感谢这位为了读我的博上网的师长,他的一番话让我感动:我看你总共发了762篇博文了,如果按平均每篇1000字计算的话,就有76万多字了,要看完得一段时间。
不断学习,在修行中了悟。随缘消,不要攀缘;来则应,去不留;不拒不迎,贪嗔痴会慢慢减弱。写博不是一辈子的事,但修行将会相伴终生。
祛除贪嗔痴,修持戒定慧。贪念起,心易迷;嗔念起,心易浮;痴念起,心易伤。修戒律,则守规矩;持定力,则思客观;扎慧根,则长福寿。阿弥陀佛!
来自:http://hi.baidu.com/wxf19830925/blog/item/4feed8af5a3551ed1e17a2bc.html
为了您的安全,请只打开来源可靠的网址
打开网站 取消
来自:http://hi.baidu.com/��ˮ����/blog/item/fd911ff70c598d0fb17ec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