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一场YY讲座,很多考生都来政论文在哪里?什么是政论文。下面我给出解释,并且给出一组范文,供大家参考。
什么是政论文
百度百科解释是: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议论文是对某个议论对象,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它的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它形式多样,范围广阔。
我们对这个解释做一个概括:1、政论文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既然是议论文就应该就论点、论据、论证。我这里需要特别提到是论据。论据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两种: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这是我们在小学时就学过的。比起对策来,这两种论据显得比较“虚”。一些读者读了我的文章后感觉我在吹水,很多时候是就是用到论据在论证;
2、政论文是要说服人.有一个网络的评论这样评论我的文章:张小龙写的文章都很有道理,但是不能用来写申论。说我写的文章有道理就证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服人,这恰恰是政论文的最大特点,为什么偏偏不能够符合申论写作的要求呢。很多文章都要求论证有力,说服有力,就是针对考生论证不足提出来的;
3、政论文的角度是政治的角度。什么是政治的角度,解释者自己也没有讲清楚。政治的最大特点是公共性,简单的说就是站在公众的立场,而不是个人或者某个利益集团的立场来写文章。绝大部分官方评论都可以说是政论文。3、政论文没有固定形式,是具有开放性的。这个解释恰恰符合我讲的文无定法,政论文的写法是各式各样的。很多考生一提到写政论文就以为是写作用、危害等这些虚的东西,不能写对策,这是一种很呆板僵硬的看法。政论文中也可以写对策,严格地说,策论文本身就是政论文的一种。
政论文词从来没有在国考和联考中出现过。在公务员考试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提出要写政论文的是广东省的考试:
2007年广东
以"论新时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政论文。
这篇文章的标题决定了这篇“政论文”的主干内容。标题是“论新时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那么文章主干部分就应该应该说清楚农村文化建设为什么必要,为什么紧迫什么是必要性这两个问题。为什么必要呢?因为它很重要,因为它值得去做。为什么紧迫呢?因为有很多问题,并且问题非常严重。现在清楚了,这篇文章主要要谈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作用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后,要你写政论文还是议论文还是评论文都不重要。不过这个题干不可能让考生写策论文。因为标题就已经决定了文章的主干部分是谈意义、作用、问题。这篇文章也可以写对策,只是相对来说篇幅应该少一点。
黄河精神与民族性格
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每个中国人,尤其是海外的中国人,只要提起黄河都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即便是这些人不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甚至从来没有见过黄河。可以说黄河将中华儿女的心连在一起,将中华儿女的情汇在一起,将中华民族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为什么是黄河?
——黄河知难而进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
回顾历史,黄河具有的“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使治理黄河难上加难。黄河带来的灾难不仅没有吓倒我们的祖先,反而使他们的更加坚强,更加有斗志。这印证了温家宝总理的那句话:多难兴邦。马克思在谈到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时候就认为,大型河流的治理需要集中力量,这是中国成为大一统的国家重要因素。黄河不仅养育了华夏民族,还通过灾难鞭策着这个民族,使这个民族永不懈怠,使这个民族自我调节,自我更新,是这个民族始终充满勃勃生机。
——团结一致是黄河带给中华民族的又一精神财富。
黄河作为一条大河,单靠一个人、一个地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各地区和民族共同努力才能治理好。治理黄河给中华民族一个交流、融合的机会。黄河治理只有把老百姓积极性调动起来,团结起来,才能够做到无往不利,才能繁荣昌盛兴旺发达。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团结,才使得我们的民族不畏艰险、坚定执着!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开创者禹,就是靠在治理黄河中的功绩第一次完成了对各民族的统一。
——黄河厚德载物的精神涵养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黄河催生的民族文化远的有秦腔、豫剧,近有《黄河谣》《黄河怨》,她们承载着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最能体现、增强凝聚力的莫过于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她记录了母亲河与我们共患难的历史,记录了在民族面临灾难的时候母亲河是如何为儿女做掩护,如何以她那伟岸的身躯阻止敌人入侵,记录了她的儿女是如何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维护母亲和自己尊严。正是在这些文化连绵不绝的涵养和熏陶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性格,正是这些文化使得中华民族有共同的心理积淀。这些文化是中华文明延绵万年不绝的基础。
我们要继续弘扬黄河精神,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工作、学生、社会生活中,将这种精神转化为生产力,使这种精神迸发出更加巨大的力量。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传承这种精神,实践这种精神,宣传这种精神,让她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万古长存,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强精神支柱!
——张小龙辛卯年十月于北京
农村“失根”的背后
当前,在全国急速推行城镇化,全民族由农牧文明向城市工商文明急剧转型的进程中,我国数以亿计的“农民”变成了“市民”。他们有形或无形的“家”都留在乡村,但生计或梦想却在城市。
对于乡村孩子,家乡不再是令人愉悦的乐园,他们企盼城里人的“富有”和“流行”生活。农民工,留乡务农会被耻笑为“土包子”,进程打工又很难熟稔城里人的心思和仪规。农村大学生和知识分子总想“又回到遥远的故乡”,但哀叹不能“又”回去了!
——造成农村失根首要原因是传统的消失。
在经历十年浩劫的破坏和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后,传统的乡村文化已经被边缘化。民间节日、宗教仪式、戏曲为等传统文化已经被麻将、电视、网络等现代文明取代。这些现代文明在形式上取代了传统文化,但是却没有起到传统文化应有的作用。
现代文明消解了农村的传统文化,却没有给农村和农民指出一条新路。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价值观的严重混乱。在弄不清对错的时候,就只剩下唯利是图这一个标准。麻将等赌博之风盛行就是这种价值观的直观体现。
民间节日、宗教仪式等是具有很强的价值导向和社会整合功能的。很多戏曲都包含了孝敬老人,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等等优良朴素的价值观。而现在的电视和网络中却天天播着各种致富经、商品广告,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
要化解这个问题必须续接我们的传统。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要从组织、财政、人力、宣传等方面下功夫重建传统。首先要在机制层面解决文化建设的经费问题。领导干部一定要意识到农村文化建设也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老百姓不仅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需求。同时文化重建一定要依靠民间力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要大力挖掘和保护农村的传统艺人,要善于发挥对文化重建充满热情和理想的知识分子的力量,让他们在文化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未能充分利用好资源,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是“失根”关键因素。
不得不承认,即便是我们续接了所有的传统,都不足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戏曲再好听,总比不过电视剧、电影有吸引力。妄图回到过去,恢复传统就解决农村文化失根的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对于现代媒体我们不是要去拒绝它、否定它、打倒它,而是应该去认识、面对、改造它。
我们必须要占领现代媒体这块阵地,要从电视、电影、图书等全方位的支持农村的文化建设,要打造出健康、积极、贴近农民生活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去滋养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安身之外还可以安心。
文化失根更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经济。当农村人看到城市灯红酒绿,看到城里人大把的赚钱,他们自己却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再好的文化也不可能有吸引力。文化失根说到底还是经济问题,协调城乡差距,推动城市化进程,这是我们整个二十一世纪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寻根的路还很长,让我们满怀希望和憧憬,上路……
张小龙辛卯年八月初五下午于北京中关村大街
整体化——解决海洋问题的新思路
一直以来对海洋的开发都是以陆地为依据进行划分,这是很不科学。海洋有它自己的特点,其中最大一个特点就是海洋的整体性。它不像陆地可以一块一块的分开,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海洋的这个特点需要我们将海洋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首先要厘清开发与保护海洋的权责关系。改革开发以来,为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中央不停地将各种权力下放到地方,尤其是经济发展方便的权力。对于海洋的开发和治理也不例外。权力的下放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们发展的活力,使地方与地方之间形成了相互竞争的格局,成为促使海洋开发的推助器。过犹不及,过度的权力下催生了海洋开发上的“诸侯经济”:大大小小的港口、电厂、渔场遍地开花。这样后果不仅仅是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更为严重的使是造成了一些地方之间的恶性竞争,个别地方甚至出现相互拆台的现象——把自己地区开发的污染转移到别的地区。
中央政府要加强统一协调地方权力的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有关方面提出了“集中集约用海”的思想,把原来分散的海洋经济区域整合起来,打造一个产业集聚区,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在半岛地区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个想法固然是很好,但是要落实这个想法仅仅靠一些宣传,靠地方政府的自觉是不够的,必须要解决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权力分配的问题。要解决开发的权力配置问题打破地方分散经营海洋局面就要适当的回收权力,对海洋的利用中央应该进行适当的集权。由中央出面根据海域的情况进行整体规划,将地方政府从规划与执行者的双重角色转变为单纯的执行者。
中央政府还要加强统一规划和组织监督能力。从整体上利用好海洋,仅仅是靠中央出面制定还规划是不够的,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当前我们国家治理海洋污染呈现出“群龙闹海”局面——“海洋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海,管排污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我们必须对监管部门的职权进行调整,可以考虑由一些部门统一管理海洋的问题,设置专门的机构对海洋进行管理,避免推卸责任的情况,从整体上做好对海洋污染的监管。在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海洋的周边环境。在这个问题上前不久出提出审议的《海岛保护法(草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该草案体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把海岛和海岛周边的环境看作一个整体来保护。这里面既包括陆地,也包括海岸带、珊瑚礁、红树林以及海域等等,陆地周边的环境对于海岛同样有重要的意义,共同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保护和开发的海洋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大局意识和战略眼光,从整体上全面的,综合的,立体的做好海洋的开发和保护,这样才能够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张小龙庚寅年八月廿六日夜于广州康乐园初稿
辛卯年十月于北京万泉庄修订
家底
——家底的三个基础
第六次人口普查兴起了对家底的大清查。调查的内容很多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收入、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等。在这些林林总总的调查内容中,有三个东西是非常基础的——人口健康状况、知识水平、价值取向。
身体是本钱,是最基础的家底。无论是工作、学校、娱乐都不开健康的身体。我们一方面在拿各种金牌,一方面又面临全面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的情况,小孩肥胖、近视、缺乏爆发力,成年人头晕眼花,腰酸背痛,老人体弱多病,常年住院……。长此以往,孩子没有前途,年轻人没有精力,老年人也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医疗负担。要缓解这种状况必须大力发展民间体育,加大体育场馆等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层次和类别的体育比赛,大力扶持体育产业的发展,以竞技的形式带动民间体育发展。同时要大力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宣传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加大对疾病的防控力度。
知识是核心,是最关键家底。二十一世纪是充满竞争的时代,这里的竞争更多不是身体的较量,而是知识的较量。对知识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从幼儿抓起。但是现在面临一个状况就是园难的问题。我们必须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合理分配资源,促进幼儿教育的公平。不仅孩子,成人也不能放松学习。要积极推动成人教育的发展,鼓励社会办学,扶持、引导各种培训行业的发展,为终身学习提供渠道。老年人同样应该加强学习,尤其是要加强对一些医学、养生等知识的了解,多学习一些饮食搭配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疾病,还可以丰富生活。
价值取向是家底上层部分,抽象的部分,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伴随的是社会公德心的丧失,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盛行,见利忘义的现象大量的滋生,各种欺诈横行于世,更有甚者一些人连基本的对老人的赡养义务都尽不到,竟然让老人算算病死家中都无人知晓。如果我们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其它的家底再厚实又能怎么样呢?越是在经济发达,越是在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价值取向就显得越重要。作为个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舆论应该坚持正确的导向,全社会应该形成知荣辱,知是非,知羞耻的良好社会风气。这需要我们从教育、自省、文化建设等多方面下功夫。
好身体,好知识,好品格是构成好生活,好社会的三个基本面向,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些基础,打好底子,用坚实的家底迎接明天的挑战!
张小龙辛卯年五月十七夜于广州康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