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两篇清华学生对肖鹰3月8日演讲
《韩寒神话与当代反智主义》的评论
肖 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星艺的日志 驳清华大学哲学教授肖鹰3月8日讲座内容
2012-03-09http://blog.renren.com/blog/307283120/810886027
卢臻的日志 我是韩粉 但是我挺肖鹰老师
2012-03-09http://blog.renren.com/blog/337840924/8109413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3月8日下午在清华大学演讲《韩寒神话与当代反智主义》,演讲中和演讲后,清华同学都有不同意见表达,赞成与反对,声音纷纭。我个人认为,一个针对大学生的文化讲座,与日常教学不同,重要的目的,就是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讨论。对于学生的评论,无论批评还是肯定,我均以学者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认真看待,用心体会接受。但是,我坚持,教师对于学生是双重身份:既是平等的论争对话者,也是为人师表的引导者,因此,在与学生对话中,应当同时履行双重职责。
在与我商讨当在当前有关于“天才韩寒代笔”争议“如此分歧的时刻”,“教授是否应在教室讲台上向学生发表本人的研究和独立看法”时,崔卫平教授提出“与其说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建立真理,不如说帮助学生学会讨论”。(肖鹰回应崔卫平教授担心 )我认为,下面这两篇不同意见、观点的文章表明,本次讲座是较好的实现了崔卫平教授的“帮助学生学会讨论”的主张--我认为这是正确的并且应当支持的主张。另外,我还看到另有两个清华同学也撰有文章批评性地评说论此次讲座,但一篇文章言词失当,一篇文章是匿名的,就不张贴在此了。
周星艺的日志 驳清华大学哲学教授肖鹰3月8日讲座内容
2012-03-09 http://blog.renren.com/blog/307283120/810886027
2012年3月8日,清华大学大礼堂举办了题为《韩寒神话与当代反智主义》的讲座,这也是我校必修课文化素质讲座中的一场。主讲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
个人以为,这是一场失败的讲座,并未实现大礼堂后面的“人文日新”的目的。相反地,如在场一位同学所说,肖教授“把我们叫来,就是为了在我们一大帮人面前证明一点:韩寒代写这件事情是真的。”文化素质讲座作为清华学生的必修课,理应为学生呈现各种观点,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后竟变成一个人的说服及表演,其质量竟然得不到保证,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先来回顾一下本场讲座的主要流程和内容。白峰衫老师主持,随后肖教授开始讲授。他首先引用了维基百科对于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的释义,阐述了美国现代文化因其实用主义经验主义原则而被称为反智主义文化,或者说“无脑”文化的主流。然后就是列举了诸子百家中主智论或反智论的代表。如:儒家的主智论,道家和法家的反智论等。对于这一段,因为我不是太了解所以就不多做评论了。只是想说一点疑惑,以我有限的阅读经验来看,经验主义似乎是英国人的传统?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是一回事吗?实用主义就是反智主义吗?还有,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搜一下反智主义的定义,似乎和道家老子和法家所谓的“反智论”是有关愚民政策的吧?而庄子的反智论呢,肖教授自己也说了,是要求超越有限的知识而获得对生命的感悟和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显然这和当代那种反对知识精英话语权主导者的反智主义是不一样的。对意义都搞得不太清楚,我难免要怀疑肖教授开这个讲座是否真的是为了普及对于韩寒神话与反智主义的思考。
讲完了这些后,肖教授话锋一转,突然把话题转向了韩寒近日的代笔门事件,在举了不少例子后,他相当肯定地表示,他认为,《杯中窥人》《三重门》的确是一个“中年萎缩男(这是他的发音)”的代笔之作。
且不谈这个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敢问,在韩寒已经把这件事交由上海市的地方法院处理的情况下,您作为一个大学教授,有资格评判这件事的真相吗?我认为,在韩寒起诉方舟子之前,无论方舟子的质疑得有多么牵强附会,无论韩寒的反驳是多么的刻薄不文明,两派都只是停留在社会舆论或者学术层面的交锋。即使是当时,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资格站出来对别人说:听我的没错!韩寒的书是假的!并且在此有罪推定的基础上对大众作出关于韩寒及韩粉的一系列的批评和指责。更何况此事已立案,在司法机关做出判决以前,您作为一个学者,是否有资格做出“学术审判”或者通过引导在场数百位清华学子来实施“舆论审判”?请不要说韩寒之前骂中国司法黑暗,现在又诉诸法律云云,抨击和利用是两回事。更何况中国司法机构的操守和智商有那么不堪吗?上海执法钓鱼案,南京彭宇案,法院不都做出了正确的判决?(有谁还不知道彭宇的确是撞了人的吗?)实行有罪推定,不尊重司法过程结果和不尊重民众智商,您不觉得自己在这一假设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系列推论和指责都很无力?
我们再来看一下您举的例子。首先,您有些举的例子很随意甚至有些歪曲,您想说明韩寒《三重门》中的典故太多以至于不可能是他自己写的,于是为了表现《三》这本书写作难度,您甚至就随便说了《三》有120万字。事实呢?21万字。而且,您举得例子太片面了,摘录的数段,全部是韩寒作品中比较调侃和淫秽的,违背了客观全面的举例原则。事实上,在我看过的韩寒杂文里(主要是《杂的文》),这样的文字只是少数,大部分是犀利而不难听。而且,就算是那些比较难听的话,说的也是相当有道理啊。比如:“中国大学就像妓女,有钱的话想上谁就上谁。”看看现在点招、贿赂、后门成风,难道这不是事实吗?可您呢,举出这么片面的例子,就是为了塑造韩寒作为一个满嘴胡话的网络意见领袖的形象,是为了让我们更能够接受韩寒作品是代笔的这一事实吗?
而且我发现,您和麦田们方舟子们的想法还不一样。他们认为韩寒背后有一个团队,您却认为他的博文是自己写的,《杯中窥人》、《三重门》则是一个中年萎缩男代写的。而依我之愚见,您这样是为了先批代笔,再用韩寒的杂文树起靶子,塑造一个“不读书”、非学院派的韩寒形象,用来表达对以韩寒为代表的反智主义者的批判。可是,您连美国反智主义的具体情况都弄错,连中国当代反智主义与古代反智主义的区别都搞不清楚,其在中国近二十年的重新兴起的原因也说得很模糊(接下来会阐述为什么原因分析模糊),您到底是什么目的呢?
而最让我坚信您来开讲座的目的并非激发大家对韩寒现象和反智主义的思考,而是另有目的的,则是您在整个讲座过程中犯的最严重的一个逻辑错误。您批评了南方报系在2009把韩寒评为公民代表的行为。那么我也许可以这样解释:您认为韩寒是反智主义的群众领袖(您还顺带地批评了中国人长久的奴隶意识和偶像崇拜倾向,可是这有关系吗?您是不是太低估了民众智商了?),您这场讲座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把韩寒这个人造偶像打倒(分析到现在已显而易见)。可是这样一来,您也说了,现当代中国是没有什么人可以有韩寒这样的影响力的,包括您。如果您得逞把韩寒打到了,这个社会不就没有知识精英和话语代表了?这不就又陷入了您反对和极力批判的反智主义?一切知识精英、意见领袖说了不算,人民那繁杂的声音才是有意义的?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然而,细想之下就会发现您的真正能目的了。依我愚见,您一切对韩寒的指控,都是高高在上的精英主义在作祟。这是从反智主义的定义看是很明显的,非反智主义只能是文化精英主义。你们指责韩寒太年轻根本不可能用到那么多典故,恰恰是因为你们自视甚高,我都做不了的事他怎么会?然后,打倒韩寒之后恰恰是你们试图塑造自身话语权影响力的最好时机。
钱钟书先生写过一篇文章《读伊索寓言》(原谅我也掉一下书袋),里面尖锐地指出人对于离自己很远的晚辈或新手,会热情支持和帮助,但当那个人进步到和他自己差不多的位置甚至超过自己时,人就会敌视甚至仇视后进者,尤其是在这后进者比自己年轻许多的情况下。
而您的精英主义作风早有先例,自诩为清华大学这样的“研究型”大学里的一员,“精英文化分子”圈中的一个,先前就因批赵本山的小品低俗、代表中国农民的劣根性而一炮成名(http://news.xinhuanet.com/xhfk/2011-08/30/c_121930438.htm)。我真的想问,您和您这样的“精英”,能不能不要这么把自己当“人”?我不是人身攻击,可是张口闭口把反映农民真实生活的作品批为低下、低俗文化,把当代青年人比较有自我判断力的言论归为“反智主义”,那您有什么学术成果是可以引领我们这样低下的普通群众领略优秀的高雅文化、精英文化的吗?
要想真正把文化成果应用于社会,一定要接地气,而不是在大礼堂里,在镜头前,随便发表一些自以为是不负责任的言论。请您记住,眼皮接近地皮才能看清草根。
您这次讲座失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对支持韩寒者、支持反智主义者这样的不同声音群体的藐视、调侃和攻伐。比如您说您写了一篇批易中天的文章送给南方都市报被拒发表,您说:“这也算宣扬自由民主的媒体?”为什么不是?您有没有问稿子为什么原因被毙?难道南都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是否发表某些文章吗?还有,您说支持韩寒的都是些鼓吹反智主义的人。比如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他是写儿童文学的。听您的意思,难道写儿童文学就是宣扬反智?儿童是人类最美好纯净的阶段,要写好儿童文学,一定要有善良的心和极高的智慧。您的批评好像也有点太肆无忌惮了点吧?
最后我想帮您完成您本该完成却因批斗旧偶像和树立新偶像而未完成的任务:解释反智主义为什么会在文革后最近的二十年里重新抬头。我不得不说,您怂了。您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政治的畏惧,张口就称伟大领袖毛主席、邓伯伯。您不敢说,反智主义和八*9年春*夏之交那场风*波是有关系的。我的个人愚见是,您也说了,改革开放起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启蒙运动,为什么在九十年代开始却中断,并且发展出现在这些“下半身”诗派、身体写作派等等严重反智的混乱文化现象呢?您只提到了九十年代王朔痞子文学的流行掀起了反智风潮,我没有看过他的书不做评价。但是一个人掀起一场全民反智风潮是不是夸张了?据我自己的了解,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学术领域是非常热闹的,当时也一度有过国学热,所以那时候不存在反智倾向。我的感觉是,那真是一个解放的时代,人民的脸上没有戚戚焉,代之的是活力。每个人都渴望尽快的向外面学习,努力发展自己的国家。然而铁带碾碎了人们的梦想,该事件后政府对社会的控制与日俱增,人们写不得说不得的东西越来越多,学术文化越来越受限制,导致一些真正值得施之以智慧的东西无法得到发展,人们的智慧自然被吸引到反智那里去了。
今天中国的言论空间放宽了一些,出现了一些以韩寒为代表的现象,我不认为这是反智。相反,这种“体制外”的现象时应该值得鼓励和保护的。
另一个比较学术意义上的解释就是,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融入社会,在还未实现现代化的情况下,就深刻地受到了后现代化的影响。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科技兴起、权威偶像的垮塌,全球化等。所以说,这是一个人人都有发言权的时代,是一个人们不会嫌选择少个只会嫌选择多的时代。而且理论上来说,每个人只要努力就能成为至少一个领域内有完整话语体系的人(俗称专家)。所以在当代,以肖鹰教授为代表的精英知识分子,其失势是必然的。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也无所谓好还是不好或者说哪个更好。
关于这个讲座的分析也就这么多。这是我第一次针对一种观点写批评性文章,说实话一定会有许多问题,我也意识到我其实算不上一个“读书”的人,离必要的积累还差得很远。不过肖教授您也说了,多脏的话您都听过,我这点还不是小意思,更何况您还不一定看到呢。
最后向两位当场表达自己不满并离场的同学表示敬意。
清华大学 外文系
周星艺
2012.3.9 2:50
卢臻的日志 我是韩粉 但是我挺肖鹰老师
2012-03-09 http://blog.renren.com/blog/337840924/810941312
看了几篇关于昨日讲座的论战,感觉确实各人看法差距太大,于是我索性也来说一说我的观点。
先说说我自己:我几乎一字不落看过韩寒所有的小说,品过他大部分的杂文,会不定期地上他的博客翻阅日志,看过他的赛车比赛,喜欢他领奖时拓落的笑容,甚至,我的QQ日志中就有一篇他的《穿着棉袄洗澡》(若是不知道这篇文章的话只能说还不够了解韩寒)。我赞赏他的狂放不羁,崇拜他的个人魅力,但,不是盲目崇拜(这点后面会展开叙述)。所以,请允许我称自己是韩粉。但是,我会批判地接受他的观点,会多方对比,而不是一概认同,毕竟偏信则暗。
再说方寒之战:起初,我是不关心这场论战的。其一,我觉得对于是否代笔这种事太难定论,也许争论半天也不一定有一个定性的结果;其二,我觉得韩寒赢了固然不错,但就算他被打倒了,那又如何呢?我所喜欢的不过是那一种文字的风格,那一种自由的思想,倘若韩少的影响力真的足够大,韩粉真的足够多,我们真的接受了他的思想,那即使他自此绝笔又何妨?一个韩寒倒下了,还会有千千万万个韩寒站起来,纵然也许不能相提并论,但仍会有人继续着他的文风,后继有人,这就足够了。所以,对于其他韩粉接受不了的“代笔”我并没有那么看重。
我真正开始关注这件事,是从看到大家将文科男和理工男套在这上面调侃(原谅我奇葩的关注点吧..)。于是,我把方舟子与此相关的博文和视频都关注了一些,还有韩寒对于此事前后的回应态度。尽管方舟子确实是个挺奇葩的人,但我没有去鄙视他的做法和观点。尽管有些像“疯狗”一样到处乱咬人,但我还是努力去理解他的做法。我在这里不想具体叙述,不过我想表达的是,即使作为“敌人”,也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学习和认可的,我们应该学会的是批判的接受,而不是一概的否定。
开始说文章的重点,关于这场文化素质的讲座的种种。出于对韩寒的喜爱,和想听听究竟会有怎样的讲解的目的,我参加了这场讲座。
关于讲座内容:肖老师先介绍了反智主义,从西方到中国,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可惜我还是很不争气的在理论阐述的时候睡着了..不过及时在主要内容前(话锋转到韩寒前)醒了过来。不得不说,肖老师在韩寒神话与当代反智主义这两者过渡时并没有做得很自然,至少我觉得很突兀。但是在讲韩寒相关的内容时,我认为即使肖老师的论据并不那么能够立足,他的很多讲解也还是可圈可点的。(此文不涉及反智主义,只谈韩寒)
我首先纠正下我认为的肖老师不太对的地方:肖老师认为韩寒是,不读书也能成为大作家,素质较差,批判当代社会却不肯别人批判他,被包装过的一个赛车手。
那么,第一点:根据我所读到的那些文字和看到的韩寒采访,韩少所反对的其实只是应试教育的这种制度,并不是所谓的“不读书”。他主动表示当年曾经疯狂地读书,进入松江二中最欣喜的就是那里馆藏量极为丰富的图书馆,而在涉足赛车领域后能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确,写作这种输出性的工作若是没有读书作为输入,想必会“理枯词竭”的吧;而批判应试教育的人也不在少数,作为教育大省江苏出来的学子,我本人也对这样的教育极为反感。所以,韩寒是通过他的努力才达到了现在的高度(包括赛车也是),而他所批判的应试教育确实也通过他的实际行动来反抗了(考卷不认真做、辍学投身赛车事业)。
第二点,韩少的素质差不差:我认为是不算差的,尽管他不少文字都有着少儿不宜的内容,但是这些对于我们当代的青少年来说早已不足为奇。韩少在镜头前的表现也没有过于低俗,虽然我相信在日常生活中他肯定多少会爆出脏话(肯定不满足肖老师说的骂人不带脏字..),但是我觉得一个大男人平时多少说一些“草”“靠”之类的话显然是很正常的,各位也都能理解。所以,韩少算不得一个高雅的人,但也不至于素质太差,至少和普通人是差不多的。
第三点,他批判当代社会却不肯别人批判他。这点我认同一半,毕竟要做到非常乐意地让别人批判自己是很难的。可是韩寒也没用特别反对别人这么做,他的博客可以被评论,允许别人和他探讨问题。而对于方舟子等人的质疑,因为这触及到了一个作家的最重要的东西(韩寒如是说),所以他有些反应也应该可以理解,但也并没有表现出“不肯别人批评他”的意思。
第四点,被包装过的赛车手。韩少是个赛车手,毋庸置疑。包装?赛车手被包装无可厚非吧?至于作为一个作家被包装,我想这对于路金波来说倒挺值得自豪的,毕竟实现了这么大的商业价值。至于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包装,我还无从知晓,便无从定论。
这些是肖老师的讲座中我认为有待商榷的几点,而还有些观点我觉得是更为重要的,也是我认为肖老师要通过讲座传达给我们的。至于其他一些内容我已不大记得了。
我记得肖老师一上来就说:我今天站出来做这个讲座,就做好了接受批判的准备。因为你有批评别人的权利,你这样做了,就表示你也认同别人对你这么做。这些与他讲到的《南方周末》捧起韩寒作为一个“自由的批判家”也相呼应。而在面对前排女同学激烈的质疑时肖老师所表现出的反应和态度也是吻合的。所以,不管怎样,这点我是尊敬肖老师的。
我记得肖老师一直强调的是:你们在座肯定会有很多韩粉,会不认同我的观点,我很欢迎你们和我探讨,但是不要带脏字。我的感觉是,他并不是要给我们灌输什么观点,并没有说他讲的一定就对,他说我们清华同学应该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我想这与不少同学理解的肖老师的讲座目的都不一致,包括那位后来站起来驳斥肖老师然后走人的男同学,他们都是在一味偏激地不想让肖老师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洗脑”。也许是从小被“洗脑”洗出了厌恶,所以排斥一切形式的与自己思想不和的知识灌输。我们这届的开学典礼时就被告知,清华的学生,要有批判性思维。这是鼓励我们独立思考,可是,倘若听不进去不同的声音,这种独立的思考岂不是有些可悲。在讲座中那些站起来批驳一通就走人的同学,就像是精神上的黑帮,二话不说就开始砸场子,砸完也不跟人讲道理,拍拍屁股就走人。这时候,肖老师却只有笑着自嘲。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忘掉:肖老师甚至都没有正面的说过自己反对韩寒。他只是批判他所认为不对的东西,只是想通过他的批判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我想平时我们也有不少人事这么做的吧。可是为什么大家要如此偏激的理解他呢?他甚至骨子里还是认同的韩寒的: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提升自己,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一味服从统治阶级的价值观。他拿张铁生和韩寒作对比,一个是顺着统治阶级的价值观,一个是有着一点叛逆的,肖老师都抱着批判的态度。提升自己,批判地去看待,避免愚民政策,避免盲目地被他人所利用。这种清华的学子所应该具有的精神,在肖老师的讲座中怎么就被忽略了呢!
我没有留到讲座的最后,我觉得那时已经演变为两派激烈的论战,不分青红皂白的,“疯狗”一样的,没有营养也肯定不会有结果的争辩。我是一个思维平和的人,很难轻易地倒向哪一方,更看不惯这种带着有色眼镜的辩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何“取”何“去”,高低便见于此。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维,我们强化那些我们认为对的记忆,我们说出自己的观点渴望别人的认同;但是,我们不应该不去认真倾听不同的声音,我们不该坚信自己就是对的,我们不该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别人。在我们一再呼吁“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时候,有多少人还记得,批判性思维,这句在入学时我们就被教导的话。
谨以此文陈述我崇尚自由但我不盲目我不是个激进分子我是韩粉我挺肖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