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华国锋陵园未解之谜 国人彻底惊呆
2014-07-04 来源:战略网 编辑:张爱党秋高气爽,正是旅游黄金季节。友人李迅邀请我去华国峰陵园,因为与一次讲座时间冲突,很遗憾未能同行。但期望今年补上。李迅回来与我在牡丹园地铁附近的一家饺子馆谈起这次在山西交城参观华国峰陵园的观感。李迅首先说:“咱们的上一篇应该追诉薄~谷~开来经济犯罪的对话博文在您的博客发表后,引起了热议。留言中挺薄的还不少。而且基本都纠缠于对于薄熙~来这样级别的官员受贿2000多万根本不应该算个事儿。因为不少村干部都不止这些数额。真够糊涂的!”我说:“恩格斯说过,有什么样的百姓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皇帝。看看今天中国,更感到很多贪官都是这样的老百姓惯出来的。”李迅说:“对于这些留言除去谩骂的都留着吧,也算一次中国社会某阶层心态吧。”
话题又转到他参观华国锋陵园的观感上来,我问:“参观的人多吗?”李迅说:“真的不少,热潮来源于8月20日是华国锋逝世五周年,之后凭吊华陵的人明显增多。”
我问:“如果我们以后去交通住宿方便吗?”
李迅说:“交城火车站位于县城东侧,这里显得很荒凉,没有公交车,没有宾馆,甚至没有象样的饭店。运输工具主要是黑车,我出站马上有司机围上来,其中一个司机看出我的去向,说去华国锋陵园吧?上车吧,二十五元。一路上,司机告我,华国锋陵园已更名吕梁英雄广场,华陵只是吕梁英雄广场的一部分,本人问他何时改的名,司机说,两年前。”
华国锋
我明白了,华国锋毕竟还是有争议的人物,改名必然有地方上的难言之隐。而民间对于华国锋的评价要明显高于一些文字的盖棺定论。对于经历过华国锋时代的人,都对他怀有挺深厚的感情,因为那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国策还紧紧缠绕着奄奄一息的中国,以江~青为首的祸国殃民集团拥有极大的势力,而且“毛主席夫人”的名分让不少老革命都把宝押在她身上。黑云压城、血雨腥风,如果不是华国锋大义凛然,把生死置之度外,哪里能有后来的改革开放。喝水不忘挖井人,如果没有华国锋,今天中国是什么样还很难说,内战可能****不小。而****结束快40年,还有不少怀念****的人,并且有了领军人物,更说明华国锋抓了****的骨干分子对推动中国历史起了怎样的作用。
李迅继续叙述:“车开了二十分钟,来到了吕梁英雄广场,紧邻着着名风景区卦山。不收门票。一进广场,听到那熟悉的《交城山》。歌声很亲切,我回忆起1977年就唱《交城山》:‘交城的山啊交城的水,交城的山水实在美。交城的大山有咱游击队,游击队里有咱华政委。华政委最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指路他紧跟随。’我情不自禁地随着小调哼起来,但是,这里放的音乐没有歌词只有乐曲。”
我说:“这就对了,为了陵园能够长时间存在下去,还是不要唱词。况且这个歌词完全是应景,一方面表达对华国锋的崇敬,另一方面还要把他的行动和毛主席结合起来,因为当时也有不少人认为抓江~青违反了毛主席的生前意愿,所以需要这样的歌词。”
李迅继续叙述参观过程:“我登上了三九二级的台阶,顶上矗立着一块大墓,上书烫金华国锋之墓,墓前有几个花圈。从华陵下来后,我又参观了晋绥革命历史纪念馆,在纪念馆中,华国锋做为重点人物介绍。看门的老头告诉我,华陵原来由三部分组成,华国锋陵园,华国锋纪念广场,华国锋纪念馆三部分组成,原计划在广场中树一座十多米长的华国锋铜像,铜像已建好,后来要改为吕梁英雄广场,铜像就只能摆在仓库里,华国锋纪念馆也改成了晋绥革命历史纪念馆。”
听到这里我一声叹息。华国锋毕竟是为国立过大功的人,现在无数个人的铜像都立起来了,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华国锋为推动中国历史功绩非凡,立个铜像能有多大麻烦?
李迅说:“华国锋陵园三变一,形成了一个大大的谜团。送我回火车的司机说,前几年,某记者在网上发文,称华陵铺张浪费,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我说:“华国锋一生简朴,陵园的规格与他本人无关。其实作为华国锋这样的人物,他的陵园可以成为旅游项目李迅说:“是啊,虽然陵园没有大规模宣传,但来华陵参观的人真不少,除山西人外,北京人和湖南人最多。山西人多因为距离近,华国锋又是山西人;湖南人多是因为华国锋长期是那里的领导人;北京人多因为北京是政治中心,对此感兴趣的人多。”
华国锋陵园之谜也不难解释,恐怕最大的症结是两个结论并存。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决议》,决议对华国锋的评价是一正四副,肯定了他对粉碎四人~帮有功,但指出他坚持两个凡是。阻挠老干部复出,继续搞个人崇拜,经济工作中急于求成。华国锋逝世后,生平简介中一正被突出,四副被大幅度淡化,说明对华国锋的评价已经逐渐在变化,如今不少当事人写出不少回忆录,指出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很多不实之词与夸大之词。但是,对一正四副的评价没有根本否定,也形成了华陵的诸多不解之谜。
人无完人,华国锋也不例外,功过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他们会用脚投票,去凭吊心目中的伟人。
相关阅读:华国锋告别仪式上的两个“没想到”(人民网)
华国锋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8月31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华国锋自辞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后,已淡出政界二十七年之久。对华国锋同志的历史性评价很引人注目。华国锋同志去世后,中~共中央发布的讣告中,称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并特别点出他的历史身份:“曾担任过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这是对华国锋同志所作的客观、准确的历史评价。
即使如此,华国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上仍然有两个“没想到”。
华国锋一行人
一是没想到华国锋告别仪式的规格如此之高。其一是以胡****为首的中央九常委全部出席华国锋同志告别仪式,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都出席了告别仪式;其二,以******同志为代表的已经退休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也出席告别仪式;其三,告别仪式的时间显然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华国锋同志于8月20日去世,而北京奥运会是24日闭幕,闭幕式的第二天,胡****总书记就展开了早已安排好的、以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主的出国访问活动,8月30日刚刚回京,他回京后的第一个重要活动就是参加华国锋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
如此高规格的告别仪式,既正常也让人感到激动。说其正常,是因为华国锋同志毕竟曾经担任过党政军主要负责人,而且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口碑。说其让人激动,是因为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华国锋同志退出了政治舞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少人对他了解并不多,很多青少年对他甚至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因此,如此高规格的纪念活动,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精神,对重要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使历史更加真实,也让历史能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第二个没想到,是在与告别仪式同时发表的华国锋同志的生平里,我们主要看到对华国锋同志在粉碎“四人~帮”中的重要贡献和以后在拨乱反正、维护大局中的历史作用,而没有看到与“两个凡是”有关的表述。新华社发布的华国锋同志的生平对华国锋同志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历史作用作了这样的叙述:“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同志担任了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和国务院总理等职务。在此期间,他先后主持了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十一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
他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拨乱反正,恢复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秩序,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经济建设各项工作,揭发批判‘四人~帮’的罪行,清查他们的帮派体系,取得了很大成绩。他根据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开始复查、平反冤假错案。他强调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比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在他的推动下,教育科学文化工作开始走向正常,外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华国锋同志在领导揭批‘四人~帮’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
这样的评价,让很多人感动,尤其让那些对那段历史铭记在心的人感动。确实,作为当时的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华国锋同志尽管在对毛主席同志、对**********的评价、对新时期的路线的理解等方面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他仍然在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拨乱反正、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推进科教工作正常化等方面都作出过很大努力。与华国锋同志的历史局限相比,他的历史贡献更大。
所以,“生平”除了客观地评价他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历史作用外,更多地赞扬他在粉碎“四人~帮”中所作的历史贡献:“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同志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在党和国家的几位主要领导人相继逝世后,华国锋同志同‘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并提出要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得到了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赞同和支持。同年10月,他和叶剑英等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挽救了党,挽救了社会主义事业,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华国锋同志在粉碎‘四人~帮’这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作出的重要贡献。”这一段文字,对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作了简洁而清晰的阐述,对华国锋同志在那个“挽救了党,挽救了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历史事件中的重要历史作用作了高度评价。我想,这样评价,对被毛主席称为“讲老实话,是老实人”的华国锋同志来说,一定会含笑九泉的——我们的党是尊重历史的党、尊重客观的党、尊重“老实人”的党。
华国锋告别仪式上的这两个“没想到”,让我们感慨万千。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政党,才能有如此宽广的胸怀客观对待历史,真情对待同志。华国锋同志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前夕逝世,也许是一种巧合,但我们对华国锋同志的尊重、对华国锋同志的评价,正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从一个侧面反映我们党了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成为一个政治上、思想上、实践上都充分成熟的党。
汪东兴曝真相:华国锋竟是这样下台的
平心而论,华国锋不是一个领袖群伦的人,正如汪东兴所说:“华国锋总是一方面想让老同志满意他,另一方面又要让新同志感觉到他就是毛主席一手选定的接班人,左右逢源、八面玲珑。”
1977年在十一大上重新恢复“三副一正”职务的邓小平开始逐步推动政治上的“解冻”,而华国锋因为是既得利益者,所以自然和汪东兴这些人捆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徐向前曾经主动提出华国锋主动提议解放一批老干部出来,比如薄一波、彭真等人,因为一则年代久远,二则立案理由不充分。
再则,解放毕竟是很得人心的举措,华国锋在1977年3月的时候也曾经做过类似的批示,但是,由于受到汪东兴等人的否定,所以,华国锋很快不再做诸如此类的尝试了,这也使得华国锋在元老心目中失去了应有的分数。
华国锋等领导人
当薄一波的诉求被递到陈永贵的桌面上时,这位大寨的化身居然加之冷嘲热讽。后来薄一波回忆道:六十年代我管工业,陈永贵到北京见不到彭真,就找我,一见面就说,薄副总理啊,你真是我们山西的骄傲啊等等,后来,我因为六十一人的事情找到他,他居然说叛徒也想翻案吗?可见,有的人如果本质不好,就是做到什么位置上都是要最终暴露出来的。(《薄一波回忆党内若干重大决策事件真相》中央党史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本)
而因为平反上的被动,华国锋很快被胡耀·邦主持的中组部和中央党校在舆论和组织上找到了借口,不久,被称作动手术的工作开始了。
邓小平在从朝鲜访问回国之后,在东北讲话,配合北京当时的真理大讨论,其实也是摸底,辽宁任仲夷、吉林王恩茂先后表态,随后各路诸侯云集北京,对小平的观点给予足够的支持,华国锋的英明领袖地位摇摇欲坠。
平心而论,华国锋不是一个领袖群伦的人,正如汪东兴所说:“华国锋总是一方面想让老同志满意他,另一方面又要让新同志感觉到他就是毛主席一手选定的接班人,左右逢源、八面玲珑。”
如果作为一个幕僚或者执行政策的角色,华国锋这样自然不会错,但是,作为一国的首脑,一党的领袖,他的所作所为只能导致面面俱到而面面不到。他既失去了汪东兴、吴德等人的期许,也没有可能顺利击败胡赵等人的进攻,只好黯然下台了事。
值得庆幸的是华国锋在国家政治走向日益清明的时节选择了离开,否则,以党内历来的斗争哲学,华国锋想如此之后获得连续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的名誉,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美梦。
比较前两位胡耀·邦的接班人刘林而言,华国锋是幸运的。红潮网摘编自《华国锋与邓小平权力斗争内幕》作者:佚名 原载于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网站
华国锋隐退27年死前泄绝口不提的真相
核心提示:遗憾的是,自1981年6月,华国锋辞去中央主席职务起,华国锋度过了二十七年远离公众视线的生活。对于粉碎“四人帮”这一重大事件,这个远离政治的老人一直保持沉默,从未公开谈论和发表意见。
凤凰卫视2008年10月7日《凤凰大视野》节目播出,以下为文字实录:
“三老四帅大闹京西宾馆”的历史真相
陈晓楠:解决“四人帮”的问题,还在胡耀·邦病重期间,党内已经有酝酿,最早可以说是元老之间的个别议论,这其中,叶剑英元帅起了举轻若重的作用。叶剑英和“四人帮”的公开对抗,可以追溯到1967年,发生在京西宾馆的会议。
会上为维护军队稳定,反对中央小组主要成员插手军队,叶剑英和徐向前等老帅进行抗争。叶剑英当时为此大发脾气和拍了桌子,震裂了小指骨,这就是著名的“三老四帅大闹京西宾馆”的事件。
资料图:老年华国锋与宾客相谈甚欢。
在十几天后的中央政治局碰头会上,叶剑英和其他的老将老帅,再次对中央小组,乱党乱军迫害老干部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抗争。然而把这次会议,最终定性为“资本主义复辟的逆流”,史称“二月逆流”。
文·革后期,叶剑英多次支持邓小平复出工作,但是一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袭来。叶剑英又再次受到“四人帮”的攻击,最后被迫“养病”赋闲在家。但是此刻,叶剑英仍然身居****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要职。而他的在军队和老干部当中的威望,使他成为酝酿解决“四人帮”的问题的中枢。
在此后粉碎“四人帮”的过程当中,这位老帅又和华国锋一起运筹帷幄,指挥了人生当中最后一次,也是最为精彩的。
粉碎四人帮生前党内已有酝酿
陈晓楠:晚年的毛主席最终没有将最高权力交给“四人帮”。进入1976年,毛主席的去世,“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和随后发生的“四五运动”让局势更加严峻。事后看起来,粉碎“四人帮”,具有广泛的党内基础和社会基础。“九一三”事件之后,被打倒或受冲击的党内老干部们,已经有很多的反思。很多老干部也对产生了怀疑和不满,很多普通党员、干部和广大国民对无休无止的政治运动也心生厌倦。本文摘自《老人报》2013年10月9日A12版作者:肖思科 原题为:抓捕“四~人~帮”未被采用的第二预案
1976年9月底,华国锋借约李先念、吴德在国务院小礼堂看电影为名,在后面小会议室密谈。通过商议,他们不仅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还为解决“四~人~帮”问题提出了第二套预案:利用开会将“四~人~帮”逐出中央,但最终并没有采取。
华叶联手准备两套预案
1976年10月初,临近抓捕“四~人~帮”的日子。从表面看,主要是政治局主要领导在忙;实际上,在京的大多数政治局委员都已参与,都在忙碌。吴德作为北京市委第一书记,也加入了策划之中。吴德参与进来是在华、叶、李、汪几个主要人物确定大方向之后,特别是华、叶决定采取行动之后。时间在9月底,吴德记得是29日或30日。
华国锋与毛主席
那天,华国锋约李先念、吴德在国务院小礼堂看电影。接着,便在后面小会议室开始密谈。华国锋开始就给吴德交了底:“‘四~人~帮’的问题要解决,到解决的时候了。这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如果在我们手里被他们篡党夺权,我们就是党和人民的罪人!”
吴德听了,马上表态:“‘四~人~帮’的问题是该解决了!”但采用什么办法解决,吴德若有所思:“怎么解决好呢?”李先念事先参与了谋划,已有些思想准备,他很倾向华、叶的预案:“一是抓;一是开会选党的主席,看他们的态度,然后一个一个逐出中央。”
“开会我们是多数!”吴德很赞同第二方案。“赫鲁晓夫是怎么上台的?”李先念问吴德。吴德比较清楚:赫鲁晓夫当时在政治局是少数,他通过军队把中央委员找来,经过活动,中央委员拥护赫鲁晓夫上台。所以,李先念又接着说:“我们中央委员中许多都是‘造反派’啊!”
毛主席去世
确定抓捕方案
华同李、吴一直谈到凌晨5点,最后意见还是隔离审查好。国庆节后,华国锋找吴德更频繁了,因为他们俩住得很近,只有200米,同时华也知道必须依靠北京市才能万无一失。第一次,华找吴谈,主要是谈汪东兴。将千斤重担系汪东兴一人,华国锋必须把这个人看透。“汪东兴是反‘四~人~帮’的!”吴德把他所了解的情况向华作了介绍,进一步坚定了华依靠汪的决心。
接着,华又与吴谈了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忠,吴德对吴忠很了解,也坚定了华对吴忠的信任。不久,华国锋又让吴德与主持军委工作的陈锡联联系,将北京卫戍区交给北京市统一指挥。
争取军队支持是关键
在华国锋一手抓北京市的同时,他还一手抓着军队,主要抓住时任政治局委员、主持军队工作的陈锡联。毛~泽~东去世后,作为军队工作的主持者,陈锡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同时,他遇到的第一个麻烦,则是毛远新私自调沈阳一个师向北京开进。他在获悉情况后,马上报告中央,并根据叶剑英的指示,预设部队在山海关一线警戒,阻止了这个师向北京开进。
随着情况的复杂变化,军队越来越处于风浪中心。而此时陈锡联的态度,越来越关键。陈锡联痛恨“四~人~帮”,他支持解决“四~人~帮”。10月5日,华国锋告诉陈锡联将卫戍区交给北京市统一指挥。陈锡联把吴忠召到家里,特事特办,先交指挥权,再补手续,当面将卫戍区的调动权交给吴德。
绝大多数政治局委员反对“四~人~帮”。除在京的政治局候补委员之外,其他在外的军队政治局委员也不同程度参与了这一行动。许世友根本没把“四~人~帮”放在眼里。许世友与“四~人~帮”之间,用他的话讲,叫“不是一条道上跑的车”。李德生是上一届中央副主席,他虽然被挤出北京,但却早已与叶剑英取得联系。
韦国清是邓小平的老部下,一直对“四~人~帮”保持着警惕;政治局候补委员苏振华一直同叶剑英保持着密切联系;政治局候补委员倪志福是工人阶级的代表,对毛~泽~东充满感情,在会议上多次与“四~人~帮”展开斗争;陈永贵一向听毛~泽~东的指示,拥护毛~泽~东选定的接班人。还有纪登奎和政治局候补委员赛福鼎也受“四~人~帮”的打击,对中央主要领导与“四~人~帮”作斗争从内心拥护。
叶剑英在第一次与李先念商量解决办法时,认为开会时“四~人~帮”的势力只是少数。他搬着指头一个一个地数,反对“四~人~帮”的是绝大多数,而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加上政治局候补委员吴桂贤这半个,只有四票半。可以说,绝大多数政治局委员的态度,决定了此次行动向着胜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