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美国种族隔离制度为背景的电影Harispray中,白人女孩Penny爱上了黑人男孩Seaweed。为了反抗世俗的压力争取自由爱情,Penny有一句唱词:NowI’ve tasted chocolate, and I’m never goingback,用巧克力来形容她的黑人男朋友。
在美国,对黑人的官方称呼是非裔美国人(AfricanAmericans),Blacks也时有使用,但一般不会当面称呼,除非人家自称"我们黑人"(ourblacks)。最忌讳的称呼是Negro,直译为黑奴,布鲁斯-威利斯在<虎胆龙威>的有一集里被恐怖分子要求挂着"Ihate negros"的牌子在黑人区站半个小时,基本属于找死行为。现在,"N字头的单词"(TheN-word)就是一骂人的词,成龙的RushHour 3里面,被成龙抓来逼供的坏人对ChrisTucker使用过。
用巧克力来形容黑人,则是很受欢迎的一种修辞。我的一个黑人朋友就形容她自己是黑巧克力,她那黑白混血的女儿是牛奶巧克力。身处美国南方的我,和各色巧克力打交道的机会非常之多,回味一下这些巧克力的味道,也别有一番感受。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种族主义者,我相信各种肤色仅仅是外表的不同,而非人种高低的区分。不过,在国内的时候,认为黑人仅有的帅哥就是迈克尔-乔丹和丹泽尔-华盛顿,其他人都长得差不多,难以区分。
刚到密苏里上学,因为地处美国中部,白人比例超过80%,所以也没什么机会接触黑人。不过在一次活动上,看到一个特别有风度的黑人演讲,一打听,才知道是我们学校的校董!顿时倾倒~除了乔丹之外,还有这么有味道的黑人啊!
时不时听前辈们提醒说晚上出门最好在包里放几块零钱,遇到路上的黑人混混找你要钱的时候就给点,以免遭来更大的祸事。不过我倒还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只有一次一个衣着龌鹾的白人流浪汉拦着我要钱买香烟。
第一年的寒假,我飞去阿拉巴马探望牛。阿拉巴马属于美国南方,紧临着佐治亚,所以我们决定去亚特兰大玩一天。我出发之前,在南方已经住了3年的牛就提醒我说,南方大概一半的人口都是黑人,让我对亚特兰大要有心理准备。毕竟当初马格利特-米切尔的<飘>就是在亚特兰大写出来的,想想<乱世佳人>的情景,也能大致知道南方属于黑色,北方属于白色。
车开进亚特兰大,果然视野中的黑色比例就大大提高,不得不承认,心里还是有一些震撼的。出于对马丁-路德-金一向的景仰,我提出了一个让我事后后悔了很久的建议:去参观马丁-路德-金纪念馆。
虽然老赵提醒说纪念馆在黑人区,但我觉得之前在市中心参观马格利特-米切尔的故居时也没觉得这个城市有什么不安全的感觉,所以在我的坚持下,我们一车三人还是往黑人区去了。黑人区当然不会立个牌子写"欢迎来到黑人区"之类的标语,但是不需要任何标志,进入地界之后就明显的感觉和外面不同。因为路上真是一个白人都看不到,除了黑人之外,最多有几个墨西哥人。我心里开始有点虚了。老赵找了个看起来安全点的地方把车停下,我们就朝纪念馆的方向走。还没走两步,就来了个拎着垃圾袋黑人找我们搭话,问我们是不是去纪念馆。我们说是,他就说:那我带你们去吧。我正在想,不会这么热情吧?就看牛在向我示意,于是,我和牛渐渐放慢脚步,把那位"向导"交给人高马大的老赵去应付。
没走几步,就发现那个黑人向找赵伸出了手,老赵也没说什么,直接从兜里掏了两块钱给他。我看得目瞪口呆!更另人吃惊的是,那黑人看我和牛牛落在后面,居然在接过老赵的钱之后,站在路上等我和牛走近,然后说什么他给我们带了路,要收点小钱之类的。我和牛直接就傻了,好在有经验的老赵用中文告诉我们不要理他,直接往前走。我和牛只能埋着头,装做听不懂的样子,朝着老赵的方向狂冲,一直到后来简直是飞奔进了纪念馆,看到门口站的保安,才缓过劲来大口喘气。老赵事后告诉我们说,那黑人一搭讪,就知道是冲着钱来的。直接给他2块就够意思了,如果我们再给钱,他会觉得我们好欺负,会变本加厉。我的天,我简直是太受打击了,居然有人在黑人运动领袖的纪念馆前干出这样丢脸的事情,让我对黑人兄弟的印象一落千丈。
此后亚特兰大在我心中,就成了内江那样的暴力城市,敬而远之。
回学校后,却发现一个黑人渐渐进入我的视野,那就是Greeley。Greeley是我们系教电视新闻的老师,本和我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但因为死党歪歪是他的学生,并且哈他哈得要死,所以Greeley成了我们聊天的话题之一。从歪歪那里知道,Greeley是个从业20多年的电视记者,后来到大学教新闻,对学生特别严格。但每个他教过的学生,都对他念念不忘,因为他的严厉让学生们真正学到了东西。在美国一个让学生点评老师的网站上,Greeley的得分高居我们系榜首。Greeley家有7、8个小孩,大部分都是他收养的孤儿或者被父母抛弃的小孩,黑白肤色都有。再后来常跟着歪歪去Greeley办公室玩,每次我、歪歪再加上一个菲律宾的女孩,一边叫着AsianInvasion一边冲进去,Greeley总是给我们一个大笑脸。当我和歪歪说要去孟非斯玩的时候,曾经在那里工作过的Greeley不但给我们推荐好吃好玩的地方,还帮我们联系好到他工作过的电视台去参观。按照美国流行的形容方式,Greeleyis so nice!
后来,阴差阳错的到了佐治亚州实习,实习结束又留下来工作,我才算是真正深入了美国南方,真正认识了美国黑人。
我实习的城市是佐治亚州第二大城市,黑人人口占50%。到的第一天我和一起实习的同学到市中心逛了逛,发现住市里的大多是没钱的黑人,而且有些街区确实是很破烂的样子。我俩感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习惯呀。
上班不久,上司就带我们去参加公司内部一个峰会,会上几乎公司的大头们都出现了。我们两个八卦女就在底下对他们挨个品头论足,最后发现我俩一致觉得负责广告的黑人副总裁最有味道,他就是Everton。Everton大约40出头,非常的风趣热情,从小小的广告推销员一直做到了现在的位置,典型的靠自身努力成功的例子。后来因为我的位置和他的部门很近,所以出出入入就混熟了。他经常从背后跳出来,拿出一块巧克力给我,说不要工作太辛苦,有时候还会在肩膀上来点按摩啊什么的。他经常用拥抱来鼓励下属,就连我也顺便分到不少拥抱,感觉真好!
Everton手下有个助理,和我差不多同时到公司,座位又是邻居,所以就走得很近。这个叫Vickie的黑美人,在亚特兰大土生土长,典型的南方性格--真诚、热情、重家庭观念。我认识她的时候,她正在筹备她的婚礼,我也有幸参加了她的典型南方式婚礼,这在以前BLOG里写过,就不重复了。Vickie后来决定辞职去帮他老公打理自己的生意,走之前她给周围所有人打招呼让他们好好照顾"她的Tina"(也就是我)。她离开之后我们俩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中午一个电话就邀约出去吃饭。她带我去了好多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好地方呢。
还有在我们楼下工作的Samantha和Kamile两个黑人姑娘,我都忘了我们是怎么认识的了,但是却一见如故。我和同学,加上她们俩,喜欢一起做菜吃,我做中国菜,我同学做南美菜(她是个典型的拉丁MM),她们俩就做美国南部的菜。从她们那里,我才了解到,即使在美国南方,黑人的生存压力也比白人大,特别是象她们那样的职业女性,要想出人头弟必须付出几倍的努力。Samantha最崇拜的就是黑人脱口秀明星奥普拉,她觉得奥普拉给黑人争了气。我们还经常在一起讨论感情啊、男朋友啊之类的闺蜜话题,呵呵,其实全世界的女生都一样啊。
然后还有我们公司收发室的Ronnie,中年黑人大叔,对人特别好。每次见我从大门经过,都会伸出头来打招呼,遇到天气凉的时候,他总是招手让我从收发室的门进入办公楼,这样就可以少在寒风中奔波一段了。还有负责打扫我们这片办公区域的黑人清洁工Vita,负责送信的Artie,等等等等,都是特别淳朴的黑人。和他们打交道就觉得特别轻松。
最后,我想起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那是两个月前我上高尔夫课的时候,和我一个教练的有一对黑人夫妇,其实丈夫已经水平很高了,但为了陪老婆,也报了这个初级班的课。一天教练正在讲解,突然停下来说:Isee a real husband。我们顺着教练的目光看过去,原来是那对黑人夫妇,因为站的方向刚好对着太阳,丈夫就一直把手举起来,挡在妻子额头上为她遮住刺眼的阳光。顿时其他人都为这个丈夫鼓掌,虽然是小小细节,但真是让人感动。
"The darkerthe chocolate,
The richer the taste.
And That's where it's at,
Now run andtell that!!"--<Hairsp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