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郎不秀”、“不稂不莠”与“良莠不齐” 不稂不莠造句

“不郎不秀”、“不稂不莠”与“良莠不齐”

刘从军

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分不清“不郎不秀”、“不稂不莠”、“良莠不齐”,这里略加分辨,以供参考。

不郎不秀:读bù láng bùxiù。原指不高不低,后用以比喻不成材或没出息。这是因为,在元朝和明朝的时候,平民的子弟称“郎”,官僚、贵族的子弟称“秀”。

不稂不莠:读bùláng bùyǒu。稂、莠,都是田里的野草。语出《诗经·小雅·大田》。原意是田里没有野草。后用作“既不像稂,又不像莠”的意思。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良莠不齐:读liáng yǒu bùqí。良:善良,比喻好人。莠:狗尾草,是一种混在禾苗中的野草,样子很像谷子,常用来比喻坏人。“良莠不齐”是说好人坏人都有,夹杂在一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8/368030.html

更多阅读

哪些是了义、不了义经? 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

哪些是了义、不了义经?《慧灯之光.七》:无著菩萨在论著中指出:一转经典,讲的是不了义的法;二转经典虽然讲了空性,但不是彻底、终极的了义经典(无垢光尊者也认为,因为二转只讲了空性,从这个角度来说,二转是准确的,但因为二转缺少了如来藏光明的

声明:《“不郎不秀”、“不稂不莠”与“良莠不齐” 不稂不莠造句》为网友活出高姿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