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在哪里?
前几天,电视和报纸都在报道一条消息,福建漳州南靖在开大会,庆祝“福建土楼”“申遗成功”一周年。大会开得很隆重,好像还请了著名歌星来助威。联系到在电视广告上频频出现的广告词:“福建土楼——福建南靖”,好家伙!“福建土楼”一下变成了“南靖特产”,“南靖土楼”代表了“福建土楼”。这些人真是了得!
南靖土楼就是“福建土楼”,或者说它代表了“福建土楼”,是这样的吗?……非也!
这里,我来说说“福建土楼”的来龙去脉,让大家知道福建土楼究竟在哪里?有人可能会说:福建土楼当然在福建,南靖就是在福建,这有什么可说的?其实不是那么简单,让我从头说起。
最早“发现”的土楼在哪里?最早写到“书”上的土楼是那里的土楼?现在流行一种说法,说是美国的间谍卫星1960年代发现了这一奇怪的建筑,怀疑是军事设施,1985年美国来了两位“神秘客人”,到了南靖的“田螺坑”,“发现”了“四菜一汤”,并引起了“土楼热”……是不是这样?
美国的间谍卫星发现了土楼,美国的间谍来过南靖,这完全有可能。但是,福建的土楼并不是他们发现的!这是白纸黑字写在那里,有书为证的。
1959年,建筑科学研究院组织力量编写《中国古代建筑史》,由我国著名建筑大师刘敦祯主编,梁思成也参加了编委会的领导。这本书于1965年编成并通过审定。在这本很有权威的史书中,就有记载了福建永定的土楼,并有平面图、剖面图和照片。书中的注释则注明,资料来自《南京工学院学报》1957年第4期《闽西永定县客家住宅》一文,作者是张步骞、朱鸣泉、胡占烈。这说明,早在1957年,就有人研究土楼、报道土楼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又有建筑专业的学者和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深入到永定一带,调查土楼民居,在《建筑学报》上发表了有关文章。1986年,我国出了一套《民居》邮票,把永定的“承启楼”作为“福建民居”的代表,印在了邮票上,1987年出版的《福建民居》一书,书中详细介绍了永定的“客家土楼”的形成原因和建筑特色。还有,各种报道土楼的文章、书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很多……这说明,土楼早已被“发现”,早已有人研究、宣传和报道。只不过这时候,大家知道的都是“永定土楼”或“客家土楼”罢了!南靖土楼那时还没有人知道。
客观的说,用“永定土楼”或“客家土楼”来代表所有福建众多土楼是有些不妥的。因为,其他地方(如南靖、华安、平和还有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永安、沙县等地)也有土楼,而且,就在离永定不远的龙岩适中镇也有大量的土楼(据同济大学1992年调查,保存完好的就有两百多座土楼),而适中是不讲客家话的。但是,永定客家土楼最早被发现,最早走进研究者的视野,最早被载入有关文史资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永定的土楼不但量大,而且各种形式、各种规模都有,其文化内涵深厚也是不可否认的。永定客家土楼是福建土楼的佼佼者,它不能完全代表“福建土楼”,但用它来作福建土楼的主要形象(至少是主要形象之一),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南靖的土楼也不错。用它来代表福建土楼的一部分是可以的。但是,我认为,他和永定的土楼还是有差距的。这个差距包括知名度、研究深度、文化内涵、分布范围、类型、规模等等。如果用南靖土楼来取代永定土楼,作为“福建土楼”的形象代表,是不够格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现在的情况是,永定客家土楼被淡化了。由于地域的优势,高速公路“南靖”有一站(其实,高速公路出口到南靖县城还很远,土楼所在的书洋乡离县城那就更远了,是南靖的“西伯利亚”),由于漳州、南靖人更会“宣传”,搞得现在南靖似乎就是土楼的唯一“故乡”,“福建土楼”就是在南靖,真是奇了怪了!
究其原因,是经济利益在作怪。所谓“世遗”,其本来目的是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申报世遗以后,得到更好的保护。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成为“世遗”之后,门票大涨,成为当地的一棵摇钱大树!我第一次到田螺坑,不要门票,当地人热情好客,看到的那才是真正的当地民情民风(我还记得这里也是讲客家话的)。第二次去门票20元,已经有一些“商业”味了,第三次去门票60元,即使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拿不出身份证,也不肯半点通融买半票,完全是做生意了……以后,据说是每人一百多元了!每天至少卖门票几万元,对于南靖这样一个相对经济不发达的“沿海山区县”,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你能说他们为的是什么?
呜呼!可怜的土楼,可怜的“文化遗产”!
永定土楼
永定土楼内景
永定土楼
南靖田螺坑土楼(四菜一汤),这是南靖土楼的“招牌”
田螺坑土楼内景。“四菜一汤”中,有一座土楼1966年才建成,其规模、文化内涵和永定的“振成楼”、“承启楼”比,显然是不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