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果戈理的喜剧《钦差大臣》的人们都会对主角赫列斯塔柯夫感到羡慕,这小子吃香的喝辣的蒙骗了城市里所有的官员。
但大家都知道,那只不过是艺术形象,按照庸俗评论家的说法,“果戈理把俄罗斯所有的丑恶现象凑在了一起,才创造出了这样一部喜剧。”而在现实中,是不大可能发生的。
然而根本用不着集所有的丑恶在一块,放眼一望,一个现实中的小木匠却颠覆了人们的看法,他不仅真地做到了,甚至更加高明。昨天和朋友一起吃饭时还听他说,生活高于艺术,因为生活中的情节比艺术中的更加复杂。现在看了小木匠的遭遇,不得不佩服朋友观察力的敏锐。
按照官方的说法,该木匠忽悠了宁夏区和呼和浩特市10几亿元,甚至忽悠得呼和浩特市政府炸掉了他们公安局的大楼,让可怜的人民警察们分散在十几个地方办公。
该木匠现在已经被判处无期徒刑,痛痛快快进了监狱。但是,按照中国人的标准他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成功者,六个老婆,四个孩子,即使老死监狱,也是后继有人,要想几百年后,下一个王朝循环发生时,某某钦差大臣归根认祖,就可能认的是这个小木匠。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这里不多闲扯淡,只说小木匠入狱了,谁会大大松一口气?
答案是:宁夏区和呼和浩特市的官员们。
因为最后宣判得出的结论是小木匠“诈骗”,也就是说,所有的人民公仆们是被一个骗子骗了,是一个弱者,因此他们是免责的。这就是一场荒唐的审判之后匆匆下的结论。这些人民公仆们被打上了受害者的标签后就逃脱了惩罚,只用一个小木匠入狱就足够了。对于他们来说,小木匠是个大救星。
但事实是这样吗?我持怀疑态度。绝没有这么简单。
以建龙几十年的判断力。事实的真相可能是“勾结”而非“诈骗”。
实际上,不管是区政府还是市政府都是有“被诈骗”的需要的。或者简单点说,这根本不是诈骗,而本来可以变成“双赢”。
设想一下下面的情况发生:如果小木匠的管理能力更强一些,专业更精一些,真的把度假村和第一高楼什么的给建起来了,还有人认为他是诈骗吗?
这并非是不可能的,从叙述案件的过程来看,小木匠如果需要钱,可以在政府的出面下帮助他贷款,如果他还需要钱,可以用开发商的钱来做担保。只要他稍微务正业一点,完全可以在“借来的资本”下一直运作下去,把房子盖好。当然,只要盖好房子就能换来钱,一切都ok了。如果读者看到这里,就会发现,这个小木匠和其他地方众多的开发商的做法别无二致,唯一的差别在于他的资本运作和建筑能力太差了。
建龙得出的结论是:并不是诈骗,而是两厢情愿的勾结!
这个小木匠只不过在攫取第一桶金的时候失败了而已,而现在伫立东部的各开发巨头们在同样的运作模式下成功了,成了电视和新闻的宠儿。但他们的运作手法,官商勾结的行为也是一样的。
所谓成者王侯败者寇,仅此而已。如果你能运作成功,你就永远是政府的座上客,如果运作失败,就要判无期。
在我去西部旅游的时候,各个省城县城最多的就是如同小木匠一般的勾结者们,在东部,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
那么背后的黑手是谁呢?还用我说吗?是那些永远不会被问责,永远可以寻找替罪羊,也永远吃香喝辣的那一群人。
不指名,不道姓,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