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容易把手里的工作告一段落,恰逢“六一”和周末,带着孩子去了一次鹤壁,与淇河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最早知道淇水,还是件趣事。记得读小学时,有次老师让到黑板上默写成语,其中有一个是“杞人忧天”,但当时一紧张,怎么也想不起来“杞”怎么写了,于是,自作聪明的我开始“构思”,我当时会写“其”字,又想那人又跑到船上到河边躲避,肯定有水了,于是写成了“淇人忧天”。幸运的是,老师没有批评,而且还讲了“淇”和“杞”的不同,讲到“淇县”与“杞县”是两个不同的地名,于时,第一次知道了,“淇人”与“杞人”是不同的,忧天的是“杞人”,而“淇县”因是淇水而得名。现在“杞人”已经不忧天了,杞县宣传部门早喊出了“杞人胜天”的口号。淇县却暂时没能延续殷国朝歌的盛况,傍在淇水边安静地生活着。
淇河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诗经》中,就有很多关于淇水的诗句:“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悠悠,桧楫松舟。”更著名的是《诗经·卫风》所载《淇奥》一诗: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能得此诗,缘于淇河岸边的《淇河诗苑》文化长廊,当地政府把历史上与淇河有关的诗词、名人活动、历史故事等都以书画的形式镌刻在了淇河岸边,将淇水的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进行了有机融合,游览其中,边赏美景、边品诗词、揣摩书画,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
半日游是很短暂的,但淇水之美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仅有美景还是略显单薄,配上诗词文化才方显厚重。国内许多城市一些粗浅的人造景点建设者们,当来此处学习经验,认真体会吸收后,将中国的好山好水用心整理一下,抛却对门票经济的依赖,打造一些人文精品才是正事,真正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的世界!
(不啰嗦了,上图)
淇河大桥
淇河两岸风景
淇河两岸风景
淇河风光
淇河大桥底部
淇河大桥上游的铁路桥
淇水
天赉渠首
天赉渠上远望淇河
暗花明(这个非常有意思)
淇水边的浣洗女
姜太公垂钓处(渭水是否也有一争?)
历史上唯一一位亲临黄河决口现场指挥的皇帝
光武帝所作《瓠子歌》
观淇台(瞻彼淇澳——源在《诗经》)
四君子:梅、兰、竹、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