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古氏族社会政权交替史的启示 氏族之王

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我们都是龙的后代”。诚然,美好的传说能给人以光荣、自豪和激励感,于是,大家都乐意地接受了。然而,传说归传说,认真考究起来,那怕是上千万年前的人类太古时代,也不可能只存在一两个人,也不可能只有这一两个人有如此大的绝无仅有的生育能力!况且,中囯人类的文明史,也只追溯到短短的五千年前,而五千年前的中华大地,早已是广播人类、氏族部落林立的了,又何止“炎黄”?

以下罗列了一些网上资料,不能说是真材实料,估量也多为传说,但似乎有点粘谱,提供这些资料给大家一个参考、一个另类的启示:试图还原真实的人类历史的演化进程。

“有巢氏”

远古时代氏族社会的其中一个族群,这族群为避开野兽的侵犯而选择筑巢于树上居住,从此告别人类穴居的历史,开启华夏祖先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有巢氏”是后人虚拟称谓实属传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韩非子·五蠧》有巢氏是神话传说中人物,汉族人民想象中的始祖,原始巢居的发明者。相传远古昊英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为防御野兽侵害,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巢,白天采摘橡栗,夜晚栖宿树上。《庄子》载:“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即有巢氏时代。因居巢得名与有巢氏发明巢居有关。它与同时出现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一样,均出自后人虚拟。虽为虚拟,但大量考古资料早已证实这一阶段的华夏民族已形成以氏族联盟为部落团体的社会,这些氏族联盟为其各自的利益而不断地发生权力斗争和权力转移......

【“燧人氏”】

燧人氏又叫燧人,是上古钻木取火的发明者,传说中“三皇之首(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尚书大传》云:“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是神话中以智慧、勇敢、毅力为人民造福的英雄。燧人氏死后葬于今天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建有燧皇陵

有关史料记载:燧人氏是新石器初期活动在河南商丘一带的一个母系氏族,他们以打猎为生,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撞时产生火花,燧人氏受到启发,于是发明了钻木取火。

【“伏羲女娲氏”】

伏羲,风姓,又称宓羲、庖牺、牺皇、皇羲、太昊等,《史记》中称伏牺。与女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近年有人研究发现:伏羲的祖先是古羌戎燧人氏的一个分支。伏羲氏族于公元前7724年取代燧人氏的统领地位,成为各氏族联盟的首领,女娲氏与伏羲氏是两个世代联姻的族系,同属伏羲族群,共同交替掌控政权。此伏羲女娲政权始于公元前7724年,止于公元前5008年,历时2717年,传78世帝王(首领)。

【“炎帝时代”】

《国语. 晋语》说:“昔少典娶有乔氏, 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 炎帝以姜水成, 生而异德, 故黄帝为姬, 炎帝为姜。

炎帝魁隗氏发祥于秦岭常羊山,兴起于赤水(今贵州赤水市),公元前5008年,炎帝魁隗氏部落向伏羲族大举进攻,时伏羲政权第78世末代王节芒病逝,众部落纷纷倒戈投诚,炎帝魁隗氏取代伏羲政权,建都陈仓(今陕西宝鸡市)。炎帝魁隗氏政权维持243年(前5008-前4766),传6位帝王:

炎帝魁隗氏一世:魁隗(前5008-前4951)羌姓,男。

炎帝魁隗氏二世:炎居(前4951-前4918)羌姓,男。

炎帝魁隗氏三世:节并(前4918-前4876)羌姓,女。

炎帝魁隗氏四世:器戏(前4876-前4827)羌姓,男。

炎帝魁隗氏五世:祝融(前4827-前4781)羌姓,男。

炎帝魁隗氏六世:共工(前4781-前4766)羌姓,男。

炎帝神农氏,其先祖与魁隗氏同祖同源,皆出自少典氏。炎帝魁隗氏六世共工15年乙未(公元前4766年),崛起于洛水流域的炎帝神农氏以讨伐叛乱为由,率中原各部落联合西征,击败了魁隗氏族,取代其帝位,建都承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炎帝神农氏政权维持254年(公元前4765-4513),传8位帝王:

炎帝神农氏一世:神农(前4765-前4733)羌姓,男。

炎帝神农氏二世:临魁(前4733-前4692)羌姓,男。

炎帝神农氏三世:羌承(前4692-前4655)羌姓,男。

炎帝神农氏四世:羌明(前4655-前4628)羌姓,男。

炎帝神农氏五世:羌宜(前4628-前4582)羌姓,男。

炎帝神农氏六世:羌来(前4582-前4563)羌姓,男。

炎帝神农氏七世:羌克(前4563-前4539)羌姓,男。

炎帝神农氏八世:榆罔(前4539-前4513)羌姓,男。

【“黄帝时代”】

黄帝轩辕氏的远祖与炎帝同是少典氏与有蟜氏两个联婚的部落氏族群, 姬姓黄夷氏邦卉系少典轩辕氏第十四任大酋长,即位立都于云州(今河北张家囗市赤城县北云州乡), 立誓要併吞天下, 经长期征战讨伐, 先后征服了仓颉氏、蚩尤氏、神农氏,邦卉之子姫芒即帝位,是为首任轩辕黄帝, 黄帝轩辕氏政权维持461年(公元前4513-4053),传15位帝王:

黄帝轩辕氏一世:姬芒(前4514-4476)首任轩辕黄帝

黄帝轩辕氏二世:姬蔡(前4476-4437)

黄帝轩辕氏三世:姬豕(前4437-4416)

黄帝轩辕氏四世:姬本(前4416-4383)灭九黎蚩尤氏

黄帝轩辕氏五世:姬常(前4383-4366)

黄帝轩辕氏六世:姬号(前4366-4330)

黄帝轩辕氏七世:姬咁(前4330-4303)

黄帝轩辕氏八世:姬传茸(前4303-4278)又号有熊氏

黄帝轩辕氏九世:姬贯俞(前4278-4258)

黄帝轩辕氏十世:羌恚文(前4258-4219)祝融后裔

黄帝轩辕氏十一世:羌成契(前4219-4184)祝融后裔

黄帝轩辕氏十二世:酉仡谅(前4184-4140)大傀后裔

黄帝轩辕氏十三世:祈江阳(前4140-4106)神农后裔

黄帝轩辕氏十四世:依昌块(前4106-4075)姬姓后裔

黄帝轩辕氏十五世:祈号次(前4075-4053)神农后裔

【“少昊金天氏及帝颛顼时代”】

中国远古氏族社会政权交替史的启示 氏族之王

公元前4053年,东夷少昊金天氏部落首领风清喾出兵攻占涿鹿,轩辕氏黄帝政权瓦解,少昊称帝仍建都涿鹿,政权维持264年(前4053-前3790),传7帝后禅位于外甥高阳氏颛顼,颛顼是黄帝姬芒后裔,继位后维持政权411年(前3790-前3380),传12位帝王:

少昊金天氏一世:清喾(前4053-前4018)风姓又名玄嚣、青阳。

少昊金天氏二世:己犬(前4018-前3983)

少昊金天氏三世:己菁(前3983-前3947)

少昊金天氏四世:旸珢(前3947-前3918)

少昊金天氏五世:己琨(前3918-前3885)

少昊金天氏六世:畅楑(前3885-前3825)

少昊金天氏七世:匠敬(前3825-前3790)

高阳氏颛顼一世:帝颛顼(前3790-前3748)妘姓黄帝后裔

高阳氏颛顼二世:宥个(前3748-前3695)

高阳氏颛顼三世:焙央(前3695-前3659)

高阳氏颛顼四世:上强(前3659-前3631)

高阳氏颛顼五世:苟羿(前3631-前3596)

高阳氏颛顼六世:住元(前3596-前3573)

高阳氏颛顼七世:肖会(前3573-前3537)

高阳氏颛顼八世:美勾(前3537-前3500)

高阳氏颛顼九世:卜习(前3500-前3468)

高阳氏颛顼十世:贵尤(前3468-前3429)

高阳氏颛顼十一世:祥象(前3429-前3385)

高阳氏颛顼十二世:佳琚(前3385-前3348)

【“高辛氏帝喾时代”】帝喾高辛氏族兴起于中国西部的陕甘地区,其父系先祖为黄帝氏族,母系先祖则为炎帝氏族。公元前3348年,前炎帝裔共工氏族在中原失利后,逐渐向北方转移,经过三十多年的生息发展,其部族力量日渐强大,直接威胁高阳氏政权。高辛氏姜喾率族众平叛,把共工族赶往北方,时高阳氏颛顼政权己经衰败,中原各大部族一致推举高辛氏姜喾美为帝,高辛氏帝喾政权维持582年(前3380-前2799),传21位帝王:

高辛氏帝喾一世:喾美(前3380-前3354)

高辛氏帝喾二世:沙芙(前3354-前3340)

高辛氏帝喾三世:刚歌(前3340-前3307)

高辛氏帝喾四世:香莫(前3307-前3266)

高辛氏帝喾五世:长昼(前3266-前3240)

高辛氏帝喾六世:姜散(前3240-前3209)

高辛氏帝喾七世:姜千(前3209-前3178)

高辛氏帝喾八世:桑甘(前3178-前3141)

高辛氏帝喾九世:姜没(前3141-前3117)

高辛氏帝喾十世:杜里(前3117-前3106)

高辛氏帝喾十一世:姜牡(前3106-前3067)

高辛氏帝喾十二世:姗先(前3067-前3045)

高辛氏帝喾十三世:森浸(前3045-前3025)

高辛氏帝喾十四世:姜谣(前3025-前3003)

高辛氏帝喾十五世:亲义(前3003-前2971)

高辛氏帝喾十六世:上施(前2971-前2952)

高辛氏帝喾十七世:森辈(前2952-前2923)

高辛氏帝喾十八世:山回(前2923-前2899)

高辛氏帝喾十九世:立库(前2899-前2865)

高辛氏帝喾二十世:将肃(前2865-前2836)

高辛氏帝喾二十一世:巴加(前2836-前2799)

【“青阳氏帝挚时代”】

到了高辛氏帝喾传下二十一世姜巴加执政时,只求自身纵乐,不顾百姓疾苦,民怨载道,各部族纷纷叛离。公元前2800年前后,中原大地发生水灾,有青阳氏部落首领姜角(挚)为民解困,姜角是高辛氏帝喾后裔,他赢得各部落民众一致拥戴,姜加巴去世后,各部落头领联合起来推举姜角为帝,建立帝挚政权,此政权共维持443年,传17位帝王:

青阳氏帝挚一世:姜角(前2799-前2771)又名挚。

青阳氏帝挚二世:姜继(前2771-2741)

青阳氏帝挚三世:姜裘(前2741-2706)

青阳氏帝挚四世:姜呛(前2706-2680)

青阳氏帝挚五世:姜凯(前2680-2641)

青阳氏帝挚六世:咣哴(前2641-2600)

青阳氏帝挚七世:向妹(前2600-2586)

青阳氏帝挚八世:山叭(前2586-2561)

青阳氏帝挚九世:姜孤(前2561-2526)

青阳氏帝挚十世:勾次(前2526-2503)

青阳氏帝挚十一世:控卯(前2503-2482)

青阳氏帝挚十二世:川壻(前2582-2469)

青阳氏帝挚十三世:长幅(前2469-2447)

青阳氏帝挚十四世:姜美(前2447-2419)

青阳氏帝挚十五世:斯绩(前2419-2403)

青阳氏帝挚十六世:斯遂(前2403-2369)

青阳氏帝挚十七世:匡二(前2369-2357)

【“唐陶氏帝尧时代”】帝尧陶唐氏的远祖为帝喾高辛氏,先祖为帝挚青阳氏。帝挚第十六仼帝斯遂,娶陈锋氏女庆都,生一子名尧。公元前2357年,唐尧联合各大氏族向帝挚青阳氏发难,十七任帝匡二被迫将帝位禅让给唐尧,是为帝尧政权,帝尧政权维持230年(前2357-前2128),传6位帝王:

陶唐氏帝尧一世:姜尧(前2357-前2318)

陶唐氏帝尧二世:放勋(前2318-前2266)神农氏后裔

陶唐氏帝尧三世:帝江(前2266-前2224)轩辕氏后裔

陶唐氏帝尧四世:姜栔(前2224-前2186)唐尧直系后裔

陶唐氏帝尧五世:帝裘(前2186-前2165)

陶唐氏帝尧六世:姜密(前2165-前2128)

【“有虞氏帝舜时代”】公元前2128年,帝尧陶唐氏第六任帝姜密病逝,帝舜即帝位,并迁帝都于蒲坂(今山西运城永济市西南蒲州镇),改国号为“虞”,帝舜政权仅维持57年(前2127-前2071),传2位帝王:

有虞氏帝舜一世:虞舜帝(前2128-前2089)姚姓,又名重华

有虞氏帝舜二世:美叔(前2089-前2071)

公元前2070年始进入夏王朝(夏禹)时代。

附记:

何谓“姓”、 何谓“氏”? “姓”是远古时期氏族的族号, 起源于氏族部落的名称或氏族、部落首领的名字。“氏” 由“姓” 按一定的制度和方法分化而来,是“姓”的分支,相当于一个氏族或一个部落中的一家、一族的名称。据顾炎武考证,姓起源于五帝时代,我国最古老的姓有22个:妫、姒、子、姬、风、嬴、己、任、姞、初、芈、曹、董、姜、偃、归、曼、熊、傀、漆、妘、允。按照班固的说法,取姓分氏,目的是“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即明确彼此的族源(也就是血缘),以建立稳固有序的宗法制度,确定男女婚姻关系。春秋及春秋之前,拥有姓的人都是贵族,号称“百姓”。宗法观念认为,姓是固定不变的。古人又相信,同姓男女结婚不利于后代生长繁衍(即《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所说的“男女同姓,其生不番”),姓在维护同姓不婚的基本原则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战国之前,男子称氏不称姓,而女子则必须称姓。大约从春秋时期开始,贵族在“姓”之外又获取了“氏”。贵族获取“氏”的方法主要有:以受封的诸侯国国名为氏,以采邑之名为氏,以官职之名为氏,以与周王或诸侯王关系的远近之称为氏,以祖先的名字为氏。原先没有姓的平民采用以职业、住地之名为氏的方式,也获取了氏。这样,到战国时期,氏已经形成了,从此以后,贵族和平民都有了姓或氏,人们开始以氏为姓,姓与氏渐渐的合而为一,到汉代,姓和氏统称为姓,在表述上不再有差别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67333.html

更多阅读

新浪vs腾讯:谁才是中国的微博之王

在不同的时期,作为普通网民的我们,在上网时习惯性会打开的应用或者网页都会有所不同。如果说过去“开QQ”是我们打开电脑、连上网络之后会做的第一件事的话,现在恐怕很多人会直接打开微博,看看有没有新的回复和私信联络,或者别人的交谈当

声明:《中国远古氏族社会政权交替史的启示 氏族之王》为网友度的依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