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多年的古桥,见证着北京八百多年的建都历史。正如《卢沟谣》的歌词里唱的那样:金中都,烟云散,留下古桥写江山;元明清,七百年,卢沟晓月照大川。
老话说:“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金、元、明、清,建桥、修桥,古桥一直横跨在永定河上,桥上的石狮子,旧貌新颜不知道换了多少辈儿了。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有的精致霸气,有的朴实沧桑,有些已经风化严重,有些依然神采依旧。从外貌上大致可以辨别出年代的差别,不同时代雕刻的狮子都有着不同的外形特点。
卢沟桥博物馆里的介绍上说:金元时期的石狮子身躯比较瘦长,面目较窄,腿脚挺拔有劲,头上卷毛不甚高突,颈部系带飘逸,石质为浅青黄色砂石。
金元时期的石狮子还是很好辨认的,除了风化比较严重外,还有俩最明显的特点,瘦脸儿、溜肩膀。
明代的石狮身躯稍微粗短,或绣球,或足踏小狮,石质为浅青黄色,风化亦甚。其实因为金元和清代的狮子都有很明显的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特点,明代的反而像是这两者之间的过度,按着这些特征去找,总觉得很多都挺符合的,只不过有些雕刻的线条依然清晰生动,并不觉得风化很严重。于是挑了几个我觉得应该是的。
这个身躯够短粗的吧。
总体感觉,明代的石狮比金元时期的要丰满了,但是没有清代的霸气威武,属于适中形的。
清代的石狮,突胸张嘴,雕刻细腻,身上间有小狮,颈下有一宽大的系带,卷毛非常高突,石质为暗红或青灰色砂石。
这几个一目了然,都是很典型的清代的石狮,胸膛鼓鼓的,方头大嘴,卷毛突起,还有宽宽的系带在胸前。
不过,有些又实在拿不准了。下图这个,近处带着三头小狮的母狮雕刻得相当生动,但没有宽系带,也不是大嘴,整体感觉也温婉不少,倒是更像明代的,它隔壁的那位很明显就是清朝范儿,两个风格还是不太一样的。
这个呢?……
这个八成是明代的吧。
东西桥头的四个尤其精致威风、线条清晰,都是大狮子带着几个小狮子。
这头的姿势很是与众不同,身子扭着头侧向一边,缠在身上的带子很飘逸,还有一个小狮子赖赖地趴在母狮子背上。从这卷毛看,是不是清代的呢?可是脸和身形又不太像……
桥东头的顶桥狮
卢沟桥正对着宛平城的西门,威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