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己的“潜力股”上师/阿明
法王年轻时的法照
喇荣极乐法会的人海
记得一位师兄弟在看到晋美彭措法王年轻时的照片时大发感慨,他说:你看法王年轻时,也许知道的人很少,然而现在却名扬四海。如果在法王年轻的时候去依止,相信不会像今天这么难见到。
这是个老话题,就是找名师还是找明师的问题。
一般来说,稍微有些佛教知识基础的人都会认可找明师,然而在真正去做的时候,很多学习藏传佛教的人,往往找到的都是名师。
出现这样的原因,应该是有很多,在此略作总结:
①、名师知名度高,容易被了知推荐。
就像是名牌产品,知名度高,容易被大众了知推荐。初入佛门的人,首先接触的往往是著名善知识的名号,这也是品牌效应在佛教界的体现。
②、隐藏很深的虚荣心作怪。
这个烦恼很深很细微,学佛的人也难免出现“子因父贵”的想法,“我的上师是“法王”,你的上师不是法王,因此我与你不同”……如伟大的第一世多智钦仁波切有这样的预言“骄慢之山如若不高耸,日月光芒遍满于多麦”,应是为后代法嗣做的慈悲教导。
③、骗子太多,为了稳妥而依止名师。
这是个实际问题,就像是购买商品,在同质性产品过多,无法调查其背景的时候,选择名牌产品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虽然付出较多,但是至少不会受骗。
在藏传佛教声名显赫、大名鼎鼎的上师,如阿秋喇嘛、贝诺仁波切、夏扎仁波切等,真的是名至实归的大德上师,既是名师又是明师。这当然有前提,那就是要真正进入到藏传佛教圈子。因为很多骗子,会伪称自己是名师,如果不加鉴别,就会上当,鉴别的方法也很简单,加强学习,向专业人氏请教就可以了。
凡事有利有弊,名师因为知名度高,前来依止求教的人就很多,那相对于每个求法者来说,所能分配的时间就会被大幅度压缩。以大恩根本上师丹贝旺旭仁波切为例,我们初到德合隆寺长期依止求法的时候,虽然藏族求法者有很多,但我们汉族弟子和上师相处的时间很多,直接求教请益也很方便,有什么问题直接到上师房间询问就可以了。但是,随着多丹仁波切的圆寂,德合隆寺院的求法者越来越多,上师也越来越忙,有时在吃饭的时候都要给一些藏族求法者辨别境界传授窍诀。虽然我们仍旧可以自由出入上师的房间,但是由于总有藏人乃至或活佛堪布在门外跪着等着上师接见,我们再不能象以前坐在上师面前长聊,总是觉得如芒在背,很不舒服。
后来,我离开寺院返回汉地,听寺院的汉族师兄弟们说,丹贝旺旭仁波切知名度越来越高,来寺院求法的人越来越多,连活佛堪布都要提前好几天预约。汉族弟子虽然有些特权,但是也大不如以前,想见上师向上师请益也变得越来越难。在我求法多年的经历中,见过很多早期到喇荣和亚青求法的汉人,他们也有类似的经历。
学习藏传佛教,最为重要的就是上师单独的实修窍诀引导,这是一切核心的核心。而当一个求法者遇到像丹贝旺旭仁波切这样的上师的时候,单独实修引导就会大大受限,这是一个不得不要面对的问题。很多人去喇荣和亚青,等了很久才见到法王和阿秋喇嘛的慈颜,然而往往获得却只是摸摸顶而已,这让他们很失落。毕竟真实的解脱需要上师直接充分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的摸摸顶而已。
我们用炒股打个比方,我们求法者象是股民,我们购买股票的投资就像是我们求法。股民炒股是为了获得未来的收益,求法者依止上师求法是为了未来的解脱,目标虽然不同形式却有些相似。诸多上师则像是一支支不同的股票,股票可以分为绩优股、潜力故、垃圾股等等,上师则可以分为已经名扬四海的上师、有真实功德但并不知名的上师以及骗子上师等等。
那我们该寻找什么样的上师呢?
显然是“绩优股”上师,对于成就者而言他们之间修证并没有悬殊的差别,但对于求法者依止上师而言,知名度是依止求法的负面因素。如果以务实的角度而言,求法者应该寻找自己的“潜力股”上师。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难免错谬,愿诚忏悔!
——积习难改,本想简短而言,不想还是啰嗦了很多。
阿明 首发于www.aming.cc
2008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