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很多网友觉得《管锥编》是“天书”,这是因为大家不了解《管锥编》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管锥编》是钱钟书的一本笔记总集,其中汇集了对《周易》、《毛诗》、《左传》、《史记》等书的评注。大家读不懂主要有三个原因:
- 旧版书都是繁体字,且排版混乱。
- 这是一本参考书,需要对照着原书阅读,就好比一本《数学习题答案集》,你一眼看去就是“1.选择题:ABACD,DDCAA,2填空题:多项式,0, 正三角形”。当然会觉得不知所云。
- 钱钟书将自己掉书袋的毛病发挥到了极致,引用大量的文献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你只要跳过这些引用文献,先理解其主体部分,就能很容易的读懂。
要读《管锥编》对某书的注释,理论上就要先读原书。《周易》,理论体系庞大,专有名词晦涩,好比现在的《量子力学》;《左传》正相反,看似平铺直叙,实则微言大义,好比如今的《中共党史》,这两本书非名师指点不得入门;《诗经》倒是可以一读,但读《毛诗》就请谨慎,如果你看新闻联播会头晕呕吐睡不着,看《毛诗》恐怕也会有同样的反应。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推荐大家读读《管锥编》的《史记》部分。当初在高中读《史记》时,也确实拿了《管锥编》作参考,尔后写了几篇《史记》的读后感让老师惊为天人。如果你还有孩子在读高中,也可试着推荐他一读。
下面我会为大家解读《管锥编》对《史记》中《陈涉世家》的评注,之所以选择这一篇,是因为《陈涉世家》很多人在高中时学过。没有学过的也别着急,听我讲一下这个小故事:
话说陈涉(就是秦末起义的陈胜)原来是个种地的苦哈哈,有天就和一起种地的人说:“谁要是发达了,不要忘记穷哥们。”结果别人都笑他:“一个种田的也会发达么?”后来,陈涉真的做了王,当初的一个穷哥们就来找陈王,陈涉开始对他也还不错。谁想这个人不上路,到处宣扬陈涉过去的糗事,让陈涉很没面子,最后这人就被陈涉咔擦掉了。
下面是钱钟书根据这个故事在《管锥编》中写的评注,我的注解用了红字,所有掉书袋的部分用了蓝字,读的时候可以先读红字,再结合读黑字,最后读蓝字。
史记会注考证 第十四 陈涉世家
“贵毋相忘”和“贵易交”
标题——由“贵毋相忘”和“贵易交”这一对矛盾而想到的。
第一段讲“贵毋相忘”:
辍耕陇上,长恨久之,曰:“苟富贵,毋相忘!”
按《外戚世家》记薄姬“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相爱,约曰:“先贵毋相忘!””。
又记卫子夫“上车,平阳主拊其背曰:“行矣!疆饭,勉之!”即富贵,毋相忘”。
“即”可作“若”解(见前论《赵世家》),即“苟”意,而此处又无妨做立即解。
盖皆冀交游之能富贵,而更冀其富贵而不弃贫贱之交也。
第二段讲“贵易交”:
《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引谚曰:“贵易交”
《唐摭言》卷二王冷然《与御史高昌宇书》曰:“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
《全唐文》卷二一四陈子昂《为苏本与岑内史启》曰:“然亲贵盈朝,岂忘提讲?”
盖人既得志,又每弃置微时故旧之失意未遇者也。二事节人情世道之常。
前两段讲了,我们常希望朋友富贵后不要忘记贫贱之交(贵毋相忘),但往往富贵后又会抛弃贫贱之交(贵易交),这两种都是人之常情。下面分析为什么会如此:
然伙涉为王,初未矢故。同耕者遮道而呼,涉即载与偕归;客自“妄言轻威”,致于罪遣,乃累涉亦被恶名。
《西京杂记》卷二记公孙弘起家为丞相,旧交高贺从之,怨相待之薄,曰:“何用故人富贵为!”扬言弘之矫饰,弘曰:“宁逢恶宾,不逢故人!”
是则微时旧交,正复难处,富贵而相忘易交,亦有以哉。
地位差距太大了,很难相处,这就是“贵易交”的原因。
文言随着时代而变化,越是离我们的时代近就越是容易理解。从这种意义上讲,抛去所有引用的文献不看,而只看钱钟书的评注,《管锥编》是相当易读的一本文言书。而读懂了钱钟书要表达的意思后,再反回去细读其中的引用,对照钱钟书的评论,体会其中的意味,又会增加你对文献的理解。至于旁搜博览,一一查阅这些引文的出处,就交给那些老学究去做吧。Ps:《管锥编》是一本深度装逼工具书,牢记其中的几章(包括其中的典故),在言谈时好似不经意地提到,旁征博引,往往能瞬间将你的形象提升好几个层次。而另外推荐给理科生一读的装逼工具书有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黑格尔的《小逻辑》,如果你离散数学和抽象代数能得B以上(不是说一定要学过,而是指等同的逻辑、理解能力),就很有希望看懂。如果有文科生在你面前装逼时,谈谈这两本书,往往有一击必杀的效果(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