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再说梁博--BYhiluxander来源百度梁博贴吧

【写在开头】
一年前,在梁博成为第一季中国好声音冠军后,我就在梁博吧发表了一篇文章《梁博,唱罢这曲“回来”,你就应该离开》,回应寥寥,甚至有只看了标题的人直接把我当作梁博黑的…当然其中也有些朋友给予了极其认真的长回复,非常感谢你们,第一次在贴吧用一种非常严肃认真的态度发表文章就得到志同道合者的回应,这让我觉得很满足。
东晋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子猷有一个典故,说的是在一个大雪漫天的夜里,王子猷驾舟前往阴山拜访好友戴逵。天寒地冻,舟速缓慢,一直到天都亮了才抵达戴家门前,王却在这时候决定折身返回。人问其故,答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楼主受这个故事影响多年,也有一身心血来潮的毛病。在受到当时梁博精彩表演影响下,我觉得心潮澎湃,迫切地需要有一个地方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了,兴致也就散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我发表完文章后,我就告别了贴吧,潜心读书,不再去关心有关中国好声音,有关梁博的事。兴尽而返,快哉快哉!
时隔一年,我修读完了学业,回国工作,日子就在忙碌中匆匆流逝。前段时间,中国好声音强势回归,我自然是不能错过。温故知新,我又回去听梁博的歌唱,突然想问自己一个问题,一年过去了,我对梁博,对摇滚,对音乐,对人生的认识有没有更加深刻?我感觉到,这是一个我重新去认识外界,去梳理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的好机会;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确认并坚定自身信念的好机会。
因此我又回到这里,希望通过细致地解读梁博夺冠的每一步,来解答这个问题。
这篇文章我会用心写,慢慢地更新。文章的线索是梁博,但会有许多我个人对摇滚,对音乐,对人生的理解。我今年二十四岁,想法中一定还有相当多的无知和幼稚,万望大家海涵并不吝指教。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唐代卢照邻的代表作《长安古意》,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震动当时诗坛。在这里引用了其结尾的四句。扬子就是汉代大学问家杨雄。扬终生仕宦不得意,家贫,人罕至其家,闭门著《法言》《太玄》。卢照邻在这篇长诗中借汉长安而讽唐王朝,引扬雄典故以明志,不愧初唐四杰之名。

无巧难成书。去年此时,年仅二十一岁,还在读大三的梁博,短发,T恤,牛仔裤,一把吉他,站上了第一季中国好声音盲选的舞台。他为大家带来的曲目是《长安长安》,后来我回头看海选的视频,让我瞬间就联想到了《长安古意》。如果不是那英的转身,梁博不也是会像扬雄那样身怀大才而难为世用?却不知如果真的落选,他能否如古人一般,用另一种方式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成功?好在,历史没有这样的假如。

梁博的嗓音非常适合这首歌曲,既能唱出古道西风,寒夜无人的悲凉,又能唱出思及娘亲与妹妹时心中泛起的温暖和力量。冷峻与温热被神奇地糅合在了一起,最后连续的高音更是体现了梁博在极限状态下的控制能力。很多人会把梁博高音的“要破不破”作为他唱功不好的证据,这是错误的,“要破不破”恰恰是非常难做到的,这就好比打台球时做斯诺克一样,多一分太满,少一分太短。实际上,梁博从盲选到冠军赛,十数次的高音一如既往地稳定,让人叹服。应该说,梁博对这首歌曲理解得十分到位,声音的感染力与表现力也足够,但与他后来的惊艳绝伦的表现相比,仍然是偏黯哑,偏平庸。或者可以这么说,《长安长安》如果是一份命题作文的话,梁博严格地遵照了应试教育的作文路数在走,结构严谨,用词精当,各个方面都做到了严丝合缝,且不乏点睛之笔,但是在大文学家的眼里,不够有个人特色,不够有辨识度。

这应该是背对赛场的四位导师对这个声音的一致判断,好,但是好得不够有特色。何况,导师们还有着其他多方面的考虑。这可以从导师们的举手投足,眼神话语中解读出来。虽然电视上一开始播放的普通版本中,梁博的盲选被略去,但是后来放出的解密加长版却完全收录了包括梁博赛前的宣言和四位导师完整的评价,让我来一一分析。


梁博一上台便引起了不小的欢呼,这个我倒是有些意外,因为梁博从当时的外表看完全就是个普通的音乐少年,可能是当时赛场的观众都认为梁博是小孩子所以报以鼓励?(脸到底是有多嫩啊喂!)总之,这阵欢呼完全吸引了导师的注意力,这对梁博是好事。

梁博开嗓后,四位导师竖起耳朵仔细倾听。梁博唱完“悲凉”二字后,刘欢把头扭向那英,打个唇语:不错!在梁博吼出第一个“长安”的高音使,庾澄庆做了个鸡皮疙瘩的表情,猛地点了一下头。老庾是一个对音乐无保留的人,只要他听到让他有感觉的声音,他都会做出非常夸张的表情或者动作。明显的,这句高音让老庾感觉到够彻底,够爽。四位导师显然对梁博有更多的期待,想听听他还有什么“货色”能拿出来,都作抬头望天状,边思索边寻找梁博演唱中出彩或者是有瑕疵的地方。

歌曲继续推进,那英已经按捺不住作势欲拍,却又犹豫了一下把手缩了回去,这时老庾对那英做了个手势,好像是在鼓励她:拍吧!那英是个头脑冲动的主儿,牙关一咬还真就拍了。转过身来,却见梁博右手向那英一指表示致意,那英也双手举起大拇指来回应。这个回应的动作却好像很应付,因为很短暂,动作也没有完全舒展。那英仓促缩回了手,却低眉闭眼揽了揽长发,心中一定犯嘀咕:怎么只有我转身了?!

歌声已经到了结尾高潮,梁博连续高音再次引得那英竖起大拇指,向两边的杨坤老庾表明梁博的优秀,但是其他三个导师脸上都笑呵呵的只是听得过瘾,手都全放在扶手上呢,根本没有要拍的意思。一曲唱罢,三位导师才慢慢转过来,连那英都不满了:倒是有人跟着打一下啊!

接下来的导师评论部分就显得十分有趣和微妙了。当导师们意识到梁博只有二十一岁,还是个没有走出象牙塔的孩子时,四个人都变得有些奇怪起来。不像对待其他选手那样侧重问生活故事或者人生梦想,继而引出悲天悯人的人生惨剧,而是围绕着音乐本身连续地向梁博发问,因为他们迫切地需要更多地了解梁博,来为自己心中的疑问找个答案。是什么疑问呢,容我慢慢说来。

老庾首先表示道,梁博的这种略沙哑的嗓音在中国摇滚中是比较容易听到的。这个结论我认为是中肯的,梁博的嗓音听起来很舒服,但确实不具特色。以我的理解,沙哑嗓音几乎可以说是中国男摇滚歌手的“标配”,许多人都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觉得嗓音不沙哑就唱不出摇滚歌曲常带的悲凉与深刻,进一步就演化成了,沙哑嗓音就只能、只应该去唱摇滚这种奇怪的逻辑。在这种“沙哑遍地”的环境中,梁博嗓音的特色是微妙和不明显的。但是老庾又加了句,梁博高音时那种“撕裂”的感觉,是比较难听到的。这个结论也符合我的主观印象,因为在声带撕扯到这个地步时,任然能保持发声的到位,气息的稳定,声音不破裂,甚至能连续爆发,是非常不容易的,而这一点由二十一岁的梁博做到,更显难得。“但是我们三个男的都没有拍,反而是那英拍了……”老庾在这里吞吞吐吐的,不好意思把心里那点小九九都说出来。

倒是刘欢不愧一代宗师巨匠,接过话头,说得十分坦诚:我们都有点怕了。老庾不住地点头:对对对,其实我们都已经有…刘欢这里又打断老庾说,其实我队上倒是还没有像你这样特别偏摇滚的唱法的,但是我怕我过两天失业。一个笑话引得其他三位导师都笑,这个话题也就就此打住。

那么,三位导师到底怕得什么呢?为什么都不愿意选梁博呢?我来说说我的理解,或许有人觉得是阴谋论,那就供君一哂吧。

梁博是在第四期被选中的,当时普通版里只有他的一个镜头。在梁博之前,那英手下已经有了黄勇,多亮,老庾有李维真,褚乔,这些人都是有能力走一走带流行性质的摇滚的路子的,对于刘欢来说,当时只是唱了《长安长安》的梁博并没有体现出压倒性的实力,而刘欢是非顶尖高手不要的,如果他觉得在对比那英组的摇滚歌手上没有“明显超过”,那么就算当时队里还没有梁博这样唱法的选手,刘欢也不会愿意浪费一个名额。杨坤也是一个思路,我本来就没有这样的歌手,要来好像也未必拼得过别人,不如消耗别组的名额,增加“摇滚组”的内耗。老庾也是够机灵,还真不吃这套,咱也不转,不光不转,还要怂恿那英转!

那么,有了黄勇多亮,甚至后来还多了张赫宣的那英为什么转呢?有两个原因,一是梁博确实唱得不错,而且那英本人很喜欢这种类型的嗓子(她自己其实就是)。二是脑子确实不太能弯,关于“未来”的谋篇布局,那英不太行,甚至可以说是四个导师里最差…人家下了套,妥妥地就踩上去了。

当然,娜姐只是反应慢,可不是笨。这一转就反应过来了,你们丫哥仨联手给我下套呢啊?赶紧又是竖拇指又是拍手,还演给其他导师看,心里是真着急了:赶紧看看能不能拉一个一起转啊…但是,猎人怎么可能踩到自己布下的陷阱里呢?

生米已然煮成熟饭,梁博归了那英已经是不能更改的事实。这也叫错进错出,傻人傻福,那英因此得到了中国好声音第一季未来的总冠军。这是后话,而眼前的这出戏还没有结束,甚至更加关键,因为在后面的对答中,梁博,乃至导师们对音乐最本真的理解和态度显露出来了。

各位可能被我说得晕了,让我再将状况说得清楚一点,在梁博演唱时,三位男导师的策略是希望只有那英转身,这样,既对得起梁博演唱的水平,不至于让一个好声音就此黯然离去,又不会消耗自己队伍的名额,让自己的组陷入相对尴尬的局面。而那英是出于爱才和没有远见,一激动下拍板选择了梁博。但是在梁博唱完,四位导师都转过来之后,他们的内心世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梁博太年轻了,前途无量,这让他的价值上升了数倍。这是男导师们失算的地方,因为光听声音很难准确判断年龄。现在,新的问题摆在眼前,对于男导师而言,他们对失去梁博的后悔多过对自己策略奏效的得意,他们需要再度确认梁博的价值,如果梁博不是一个真ROCKER(摇滚歌手),那么他们的损失并不大,他们的心才能放下一些。而对于那英来说,刚刚意识到自己走入了男导师合力布下的局让自己手忙脚乱,她也需要再度确认梁博的价值,如果梁博不是一个真ROCKER,自己可就亏大了!

言而总之,总而言之,四位导师心中都有同一个疑问,梁博是不是真ROCKER?

什么是ROCK,什么ROCKER,这样宏大的论题显然不是我有能力驾驭的。但是通过导师提问的点,却能反映出他们对摇滚的理解。聚焦到ROCKER之真伪这种问题,四位导师都变得严肃起来。大家看音乐圈的事,可能觉得大多是嘻嘻哈哈,看个热闹,尤其哈林更是疯癫,但在这个瞬间,我是真的体会到四位导师对于摇滚的尊敬,对待音乐的认真。

最大的利益相关者那英首先开始发问。她说道:“我的队上…反正是…需要有你这样唱法的。”这“反正”二字恰恰从侧面佐证了我的解读。这是那英潜意识里对自己已经作出的决定的一种肯定,事已至此,别人没拍我也认了,我反正要你了。娜姐还是挺豁达敞亮的一个人。“我想问一下你是…平时都听什么样的音乐?”这个问题看似平淡无奇,但娜姐有自己的判断。一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常常从浸淫中得到。就是说他听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视野是不是宽广,思想是不是多元,是不是真的热爱音乐,热爱摇滚。很难想象一个摇滚歌手摇滚听得少,也很难想象一个只听摇滚的歌手能在自己歌路的创新拓展上有多大的空间。

梁博双眼看天想了一下,回答得非常到位,他说:“就是摇滚,流行,国内国外的,都听。大概偏摇滚一些。”这是一个好的摇滚歌手应有的状态,涉猎范围广,品味不拘一格,同时又在自己的歌路上有所侧重。这个回答那英是满意的,嗯了一声,没有再多的补充。
话头立刻被庾澄庆接过,问了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问在点子上:“自己有组乐团吗?”“有的。”“这个唱法一听就是比较像乐团的方式。”刘欢这时也附和了老庾的结论,并继续问了第三个问题:“然后这个琴…一开始的闷弦也是自己弹的吗?”庾澄庆也很关心这个问题,语速很快地且有点兴奋地重复问道:“自己弹的吗?这琴?一开始那个GONGGONG GONG GONG的声音?”梁博也很老实的回答:“不是,我是后进。”

这些问题都是旁敲侧击式的。有没有乐团,关系到梁博对于摇滚是不是真的有兴趣,是不是足够认真。这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玩玩而已,以后我们就会看到,梁博的乐团范玩得有多么成熟。至于闷弦,当时的闷弦是后场演奏的,都是职业的演奏者,必然是有些水准,刘欢和庾澄庆问技巧上的问题,显然是想由此判断梁博在吉他上的功力。

通过这三个问题,一个摇滚青年梁博的剪影就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个从13岁就开始学琴,有着自己乐团的年轻人,具备不错的嗓音条件,热爱摇滚,根正苗红,没受半点社会俗气的污染。他是一个真ROCKER,但是目前来看还显稚嫩,不具气场,很难说他能在好声音走得多远,但确实是很有培养价值,惹人喜爱。我相信当时在场的四位导师都是这样来判断梁博的。这个结论对所有导师来说都是满意的,三位男导师看起来似乎失去得不太多,而那英则吃了一颗定心丸,虽然梁博看起来没什么竞争力,但这个名额是绝对没有用错的。正因如此,镜头外的那英喊了一声“好!”。

这时候又有个有意思的事儿来了。一直没说话,毫无存在感的杨坤老师要登场了。只见镜头外伸过一只手,将一张纸条放在32郎的桌子上。杨坤看了一眼纸条,伸手止住正在开着玩笑的其他导师,问了第四个问题:“在你(梁博)跟她(那英)走之前,我再问你个问题…否则就那什么了,没机会了。我很想问,你跟琴,你跟吉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不是说这个问题就一定是纸条上写的,这确实也是一个很好,很关键,而且现在非问不可的问题。因为以后就再也没有针对选手的提问环节了,无论梁博今后能走多远,只有现在是唯一近距离了解他的机会。梁博的回答也很合我意,他说很多人把吉他比作异性,但对我来说吉他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几乎是形影不离,是我的战友。战友这个比喻,我觉得更加深刻,因为战友是同进退,共患难的存在,彼此信赖,彼此托付性命,琴在,人在。

梁博的一系列回答,都深得导师的认同。那英也是完全确信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梁博下场与那英拥抱,再与另三位导师一一握手。退到场边,深深鞠了一躬方才离去。此时,恐怕没有任何人想到这位在台上才华横溢,在台下谦逊真实的年轻人,将来能彻底改变中国好声音的格局。《长安长安》给人的印象淹没在其他流光溢彩的夸张表演中,慢慢淡去,甚至难入编辑的法眼,根本没有在电视上播出。关于梁博的记忆也在三位男导师的脑海中渐渐消却,以至于后来在那英组内PK时,导师甚至无法叫出他的名字,他盲选时的作品。但这一切都无关紧要,梁博凭借自己的实力,赢得了伯乐那英那弥足珍贵的转身,即使这个转身中包含了太多的曲折。梁博的这次出发,是虎归山林,是龙入大海,他的光辉,必须要有一个足够大的舞台来释放,舞台每大一分,他的能量就会成倍的增长。

金鳞岂是池中物?
一遇风云便化龙!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金庸《射雕英雄传》

在梁博的七首比赛作品中(与那英的合唱将不作分析,但其中的一些细节会分散在其他章节中提及),有关《北京北京》的这一章是最难动笔的。从这一章起,梁博需要与其他选手对阵,因此我的分析不得不给出一个“孰优孰劣”的结论,而这往往是陷入争议的诱因,因此我行文必须反复斟酌,尽力使分析中肯、公允。《北京北京》的另一特殊点在于,它是唯一的需要合作完成的曲目。在策略上,与后面比赛只需要专心唱好自己的歌不同,梁博必须与黄勇配合起来保持整首歌的流畅完整,又需要表现出独特出彩的一面,好让评委与观众能将他与黄勇区分开。这对演唱者是非常高的要求,而现在胜利的天平并不在梁博这一边。来看看当时两人的状态吧,黄勇以一曲红遍中国的《春天里》一举获得四位导师的转身,又是“小二班”的班长,深受那英的喜爱和信赖,在观众中也有不小的人气,信心满满,势不可当。反观梁博,在盲选时只有几个镜头,仅仅获得那英一人的转身。这个二十一岁的孩子,还没有从紧张中挣脱出来,他尚处于熟悉环境、寻找节奏的“热身”阶段,遇上气势如虹的黄勇,形势不可谓不严峻,更不利的是,黄勇先唱,梁博后唱,失了先机,很容易受制于人。诸多不利因素下,假如梁博失败,这就是他在全国观众面前的唯一一次演唱。

因此,《北京 北京》,应该是梁博在中国好声音征程上,最艰苦,也是最至关重要的一仗。后来发生的事也证明确实如此。

但在入手分析这一仗之前,我们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我们是以什么来作为评判歌手优劣的标准。与体育比赛有明确的比分或数据不同,音乐带给人的是非常感性、主观的东西。此人之肉,彼人之毒。我们对歌手的感觉是主观的,自我的,自然也是有分别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将主观的判断转化为客观的依据,从而为两位歌手分出高下呢?这是一个宏大的课题,这里只说说我个人的浅见。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曾经有人在楚国的郢都这个地方唱歌,先唱“下里”、“巴人”(当时的通俗歌曲),有上千的老百姓随声附和;再唱“阳阿薤露”(相对高雅的歌曲),有数百的老百姓附和;又唱“阳春”、“白雪”(更加高雅,对音律的要求更严格),只有几十个人附和了。这个故事就是成语“曲高和寡”的出处,表明越是高雅的事物,能够理解它、欣赏它的人就越少。这个规律,我想直至今天仍然是适用的。但是反过来,“和寡”未必就“曲高”,那些已经被淘汰的选手难道还不够“和寡”吗?难道他们反而是唱歌水平最高的选手?因此一个人或一种事物,即使喜欢的人少也不代表就很高雅。所以有些小众团体喜欢用这个成语来证明自己品味的优越,其实是毫无说服力的。因此在这里抛出第一个原则:

歌手水平的优劣,与歌手支持者的人数无关。

大家这里可能会有疑惑,我们小博最后可是靠媒体和观众投票才赢得冠军的,怎么和人数没关系呢?在我看来,梁博是幸运的,他生长在这个时代,当时现场的大部分观众和媒体,都能够理解和欣赏他,因此投票的结果和梁博的能力是一致的,这是某种意义上的巧合。如果当时在场投票的是八万个幼儿园的孩子,谁知道谁能获得冠军呢?因此我根本不关心投票的结果,即使没有任何人投梁博的票,我也坚定地认为梁博是真正的第一。这不是我感情用事,而是依据第二个原则:

歌手水平的优劣,与歌手支持者的素养有关。歌手支持者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总体素养,或者群体的代表者的素养越高,这位歌手的水准也就越高。

这个原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四位导师由于音乐水平凌驾于普通人,当然可以作为群体的代表者。如果连刘欢这样的宗师级演唱家都能认可梁博的实力,那么梁博的优秀当然是毋庸置疑的。更何况导师中还有台湾的音乐教父庾澄庆——一个眼光独到,言辞犀利的大师。加上那英,杨坤,这四位导师的组合的评价,足以真实地反映歌手的水准,所以我认为,以导师的结论作为歌手优劣评判的标准,是可靠的,尤其是在四位导师意见一致地支持同一位学员的情况下,更显权威。

但是,有了这两个原则作为武器还不够,因为最后决定冠军归属的两首歌曲的比拼中,局外人刘欢和杨坤是不可以作评价的,甚至就视频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来看,无法知道刘欢和杨坤支持谁。那英和庾澄庆各自为自己的学员说话,有利益相关性,因此不具有参考价值。那么,运用第二个原则,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对比梁博的支持者与吴莫愁的支持者的素养来判断呢?答案是不能,因为当时的支持者群体其实是不明确的,另外,要将一个群体的“素养”量化、对比,更是不太可能的事。因此就有了第三个原则:

歌手水平的优劣,与歌曲被理解的难度有关。歌手的支持者理解歌声的方式越复杂,所需具备的条件越多样,所需要作出的努力越多,歌手的水准就越高。

稍作解释就能让大家理解这个原则。以文学为例,如果我们要理解《格林童话》,那么我们只需要具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就够了;如果我们要理解《红楼梦》,我们不仅需要能够认识大量古代汉字,还必须了解作品当时的历史、人文、民俗;如果我们尝试读懂诸如乔伊斯《尤利西斯》这样进入意识与哲学层面的著述,就需要广泛地涉猎有关心灵、逻辑、意识、宗教、性、死亡等等内容,甚至当你历经万难弄明白一个概念时,才发现在这“天书”中仅仅是一个常识而已。作品对读者提出的要求越高,能够欣赏此作品的读者的素养也就越高。

音乐其实也是如此。我们欣赏歌手的演唱,实际上在无形之中经受着考验。与歌声共鸣是有条件,有要求的,但人们常常不能意识到这点。没尝过爱恨别离的人,就不会因为情歌而落泪;未经历炮火纷飞的人,就不会因为国歌而肃穆。我们读过的书,见过的人,做过的事,看过的风景,消融在记忆之中,而歌声会将它们再次唤醒,我们因此而又一次体会曾经熟悉的感觉,或欢喜,或悲伤,或希冀,或绝望…我们的阅历与学识的丰富程度,直接决定了我们能理解什么层次的音乐。

另一方面,随着阅历与学识的增长,我们渐渐地就不会再对过去低层次的音乐产生共鸣了。三十岁的人如果说三岁孩子的话,大家都会笑他幼稚。幼儿园时的我会拍着手唱“排排坐,吃果果”,而如果现在的我这样唱,不是卖萌就是疯了。因此,听众对歌声有筛选的效应,素养越高的听众,对于歌声就越是挑剔。

这样,一条清晰的逻辑链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如果一首歌对听众提出了高的要求,那么能够欣赏它的听众必定具备高的素养,而能够得到高素养的听众之肯定与赞赏的歌曲,必定是高层次的。这实际上就是第三个原则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有了这三个原则,我们终于拥有了评判歌手的准则。让我再把这三个原则的运用说得明确一些:
一、粉丝数量、观众与媒体的投票,不作为评判的依据。
二、在四位导师都有立场给出客观评价的歌曲对阵中,以导师的结论作为评判的依据。
三、在缺乏导师客观评价的歌曲对阵中,以两位选手歌曲被理解的难度作为评判的依据。
转贴:再说梁博--BYhiluxander(来源百度梁博贴吧)

以上的论述可能有些枯燥和冗长,但却是极为必要的。各位久等了,是时候戴上耳机,闭上眼睛,走进《北京 北京》。

黄勇,安徽广德人,三十二岁,从小生活拮据,转换过多种工作,目前是一位美甲店的老板,为了完成自己成为一名歌手的梦想而来到好声音舞台。这就是他去年在中国好声音舞台上对自己的一个陈述。而实际上,他早已是一名专业歌手,有签约公司,发行过专辑,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演艺活动。

这种假身份假背景的塑造既有可能是黄勇本人的主意,也有可能是好声音节目组的刻意安排。但是以我的个人观点,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娱乐圈只有这么大,低头不见抬头见,黄勇真实的身份要瞒过节目组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另一方面,黄勇的唯一目标是晋级,而一个感人的故事却无法在这一点上帮助他。导师转身的可能原因只有两个,一是唱功过硬,二是节目组事先打招呼。因此,故事不是编给导师听的,而是编给观众听的。从这一点上说,好声音节目组对于故事的需求远比歌手本人要迫切得多。节目组有充分的动机为黄勇打造一个引人同情的身份,甚至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曝光真实背景来制造争议,吸引眼球。实际上,好声音中最终通过盲选的歌手往往是兼具实力和故事,有的故事是真实的,有的故事是虚假的,有的虚假更是可以被发掘利用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将观众紧紧抓住。一个高明的说谎者,一定会围绕着真相打转。不得不说,节目组在真实与虚假的把握上显示出了高超的技巧,这也是好声音一开播就长期占据收视鳌头地位的原因之一。

这就是梁博所面临的对手——一个专业的歌手。这就是梁博所需要适应的环境——一个收视率至上的选秀节目。这个环境绝不是彻底公正的,能力并不顶尖的人也可能凭借故事和争议走得很远。对于毫无故事和爆点的梁博来说,假如没有实力,就没有任何继续留在舞台上的价值,就无法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然而,潜藏在平静水面下的利益暗流之汹涌,根本不是心地单纯的梁博所能感知的。他的心中,唯一有的只是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外界认可的期待。却不知,正是这种心无旁骛的精神状态,让他完成了华丽的蜕变。黄勇绝不会想到,这个比自己年轻十多岁的孩子,让自己尝到了一次最彻底的失败。

整整发型,捶捶胸口,拍拍双手,指指镜头,在主持人用悠远的语调呼喊出黄勇的名字时,他就是用这几个连续的动作完成了他的出镜造型,然后用一种雀跃的步态小跑进场,一路上,是众多与他击掌鼓劲的观众。黄勇的脸上满是自信的微笑,直视前方,更不回头,衣服上点缀的亮片、耳垂上的银色耳环和胸前跳动的金属坠饰在炫目的灯光映照下闪闪发亮。而在他之前,梁博已经安静地登场。相比盲选时着装的随意,今天的梁博体现了自己造型上的品味:直竖的黑色短发显得清爽、精神,浅黑的修身西装微微敞开着,底下是深黑的里衫,灰黑带些图案点缀的长裤,配上黑色的皮靴,浑身散发出冷峻而沉稳的气质。他步调缓慢地从场地左侧走出,与观众击掌并几次躬身回顾,登上台后,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当时,连我在内的大部分观众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这个面色沉静、被华少称为“琴痴”的年轻人是谁?坦白地说,梁博开嗓之前,我就已经被他的风格深深吸引,而黄勇,又恰恰与我的审美格格不入,只这一眼的印象,我就已经彻底站到梁博这边。

台上,梁博与黄勇相拥鼓励,分开之后,黄勇又做出了新的造型动作,吁了口气,摇摆着身体,用一种像是在披战袍一样的手法整了整衣服。另一边的梁博,昂首挺胸,一正衣领,双脚分立,低首凝神,已是心如古井,身似磐石。台下的那英和汪峰握了握,念了一句,加油!台上,缓慢低沉的旋律已经响起,整个会场都已被清冷的灯光笼罩。

单从声音的控制来说,黄勇在他的段落里已经做得非常好了。这仅从第一句就可以看出来,黄勇用摩擦声带的方式吼出“当我走在”,开场的方式是充满力量和爆炸的,而后的“这里的每一条街道”的部分声音转弱,却更加清亮,“街道”二字有不小的难度,很显功力。一句歌词就将声音的高低、强弱、转接全部表现出来了,而且他的清亮音色在原来的《春天里》似乎不曾听到过,说明他在盲选还有保留。黄勇在这里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专业歌手在歌技方面的实力,也确实对得起台下响起的掌声。但是,黄勇嘶吼时的沙哑音色不是他的本音,而是靠技巧发出的,因此声带需要一定的扭曲和摩擦,这导致听觉上的感受是有一部分的力量被留在喉咙里翻滚,能量传递的距离感不够。这也是为什么黄勇在嘶吼的时候脖子上都是青筋尽显,给人一种声嘶力竭、气息不继的印象。总的来说,黄勇的这种沙哑,给我的感觉是烦躁和不安多,沧桑和磁性少。如果说要给黄勇的这个部分配上一部MV的话,我想应该是在北京盛夏之时,尘埃重重的黄昏时分,走在车流拥挤的马路旁,被轰鸣的机车声和闷热的尘土气息包围着;夜幕还未完全降临,夕阳在沙尘中已经一片模糊,只透出一片沉闷的橙色;城市的夜生活即将开始,俗媚的灯光慢慢亮起,靡靡之音渐渐从城市的各个角落传来…这就是黄勇对《北京北京》的演绎,是完整的,是独特的,充满了绝望和不安的感觉。黄勇并给梁博留下任何的余地,所有感情的喷薄和收敛都被黄勇做到了极限,用比喻来说,如果要描绘黄昏时的北京,没有人会比黄勇做得更好了。在《北京北京》的画卷上,每一处空白都已经被黄勇涂上了昏黄的色彩。

而在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梁博始终闭目静心酝酿着情感,他即将另起篇章,再舒画卷,将镜头切换,告诉你一个清冷寂寥的《北京北京》。

“咖啡馆与广场有三个街区”,梁博拉开架势唱出的这第一句歌词,就将我从原来闷热烦躁的感觉中拯救出来,原本近在咫尺的车流,无孔不入的尘土,狭促不安的空间感都在一瞬间消失,镜头拉得十分遥远,整个世界泛着黎明即将到来时分的淡蓝光辉,有的只是空旷的广场,零散的流浪者和孓然一身的自己。瑟索的秋风徐徐吹过,给人冰凉却不刺骨的感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个街区之外,是有着厚实地毯,松软沙发和舒缓音乐的咖啡馆,充满着诱惑,却与自己格格不入。梁博用较强的力量发出咖啡馆三个字,透露着对咖啡馆所象征的优越与怠惰的不屑和不妥协。自广场冷眼远观咖啡馆,就犹如站在广寒宫中,遥看浮华人间的俗媚霓虹,正是“就像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人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在梦这个字上,梁博自喉咙发声,却咽下了半个音节,进而转为鼻音,生生将“梦”唱得支离破碎,却又似有余韵,奄奄一息,尚未断绝。曾经“我们在这欢笑”,“欢笑”唱出了怀念,是对过去之美好的依依不舍;如今“我们在这哭泣”,“哭泣”唱出了坚强,是对现在之困境的坦然接受;“我们在这活着”,“活着”唱得短暂,因为人生毕竟苦短;“也在这死去”,“死去”唱得悠长,因为入土即成永恒。“我们在这祈祷,也在这里迷惘,我们在这寻找,也在这失去。”梁博用他标志一样的高音唱出了“这里”,一下子就震撼了所有人的心灵。这个糅合着所有的情绪,需要用嘶吼才能表达的“这里”究竟是哪里?可以是汪峰的北京,可以是梁博的长春,可以是任何一个听众的故乡。我们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经历苦与乐,承受伤和痛,迷茫过,动摇过,但最后还是不愿离去。“北京,北京”,就好像在咏叹着“故乡啊,故乡”。整个段落一气呵成,显得虚无空灵,邈远悠长,所有的观众都好像在孤寂的荒野漫步,迷茫的氛围笼罩在心头,仿佛陷入一种出神的状态,却又突然一声惊雷,被唤醒,被震撼。

这就是梁博对《北京北京》的理解,同样是完整的,是独特的。两人独立的部分都已唱罢,接下来的歌词是交替演唱,镜头在黄勇和梁博之间来回切换,意境在燥热与清冷之中不断转寰,时间在黄昏和黎明之内连续跳跃,这种对比愈发地明显,给听众的观感带来了非常强烈的冲击。黄勇和梁博是绝对的对立,却又相得益彰,梁博完美地把握了自己的演唱,将自己摆在了和黄勇平等的位置上,使得整首歌曲浑然一体,没有任何失衡的感觉。还是用文学做比喻的话,黄勇作了一条非常精彩的诗句,给梁博出了一道如何续写的难题,梁博则另辟蹊径,不在续写上动脑筋,却在别处下工夫,如同写对联一般,作了一“绝对”回赠给了黄勇。

一曲终了,观众享受了一场听觉的盛宴,而那英则捂着嘴陷入沉思,这上联下联,孰优孰劣?先来说说我的拙见。

歌曲翻唱是一种再创造,然而这种再造是被限制的,犹如戴着枷锁起舞的舞者,舞步被枷锁所限制。原歌曲的旋律、歌词所隐含的意境,就是翻唱者所戴的枷锁,倘若翻唱者对歌曲的处理不能贴合歌曲词句的意境,就会给听众造成矛盾、分裂的感觉。从这一点来说,如果两位翻唱者在自己的表演手法上都做到了完整、流畅,那么最后的评价方式就是看谁的演绎更加合适、贴切。在我看来,梁博的演绎比黄勇的更为恰当,这是因为他做到了三个“统一”。

第一,是歌声与歌词在情绪复杂度上的统一。《北京北京》歌词中出现了大量对立的意象。欢笑与哭泣对立,活着和死去对立,轰鸣和心跳对立,咖啡馆和广场对立,霓虹灯和月亮对立…这些对立或者是视觉的,或者是听觉的,或者是时间上的,或者是空间上的,但最终都唤醒听众心中的情绪对立——快乐和伤感,希冀和绝望,留恋和厌倦…再来看两位选手的表现。黄勇的演绎中,情绪是单一的绝望,在他的画卷上,满是对北京的厌倦,渴望着结束,渴望着离开。梁博的演绎却包含了多种情绪,在他给出的镜头里,有对北京的恨,但更多的是爱,表达出了无论如何也不会离开自己故乡的那种坚定。因此在情绪复杂度的统一这一点上,梁博胜。

第二,是音色与旋律在空间尺度上的统一。《北京北京》是一首旋律舒缓的歌曲,大部分的句子尾音较长,同时句子之间也有充足的停顿,这使得歌曲总体给人的印象是空旷、悠远的。来看黄勇的唱法,当发出沙哑音色时,声音比较粗短,好像重物落地;当发出清亮音色时,声音又比较尖利,好像弹珠相撞。另外在句子尾部的长音处理时,黄勇咬字是非常清晰、饱满的,比如“死去”,尾音的“YU”的强度一直保持到结束。正因如此,如果黄勇是在作画的话,这副画是刻在石板上的浮雕,无论是声音高、低、曲、直、刚、柔,黄勇都给人“凿刻”般的力量感,也就是我们说的“沉、实、满”。而梁博却正相反。梁博的沙哑是本色的,低缓时,有如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高亢时,有如狂风呼啸,柳絮扶摇直上,因此梁博的音色本身就能带给人空虚飘渺的感觉。而在句尾的处理上,梁博的音节持续时间要比黄勇短,并且收尾多用气息而非嗓音来完成,强度是渐弱的,而渐弱的声音会给人“远离”的感觉,同时留给歌曲的空白更多,让人有充分的空间去回味、想象。因此如果梁博是在作画的话,这副画是临于宣纸上的水墨,勾皴染点,虚实映衬,恰到好处的留白,高度符合中式古典的审美对于空、寂、清、冷要求。因此在空间尺度的统一这一点上,梁博胜。

第三,是歌手形象与歌曲意境在精神深度上的统一。从《北京北京》开始,导师和观众一样都是面对着选手的。选手的衣装、表情、肢体语言,都在潜意识层面上影响着所有人的判断。反过来说,一个人的外在其实是内在精神状态的体现形式,如果一个人情绪低落,就会寡言少语,低头埋首;如果一个人情绪高亢,就会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因此,看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他所处的精神状态。这回我们先看梁博,梁博在黄勇演唱时,始终保持闭目凝神的状态,双臂自然下垂,岿然不动,而在自己的部分开始后,也仅有少数的肢体动作,比如缓慢移步,或者五指张开,脸上也是毫无表情。这种视觉上的印象,正是一个处于迷茫和思索中的人所可能、所应该呈现的。这也是我彻底相信梁博已经完全进入《北京北京》的原因。而黄勇在这方面的表现完全可以用不及格来评价,他在演唱中动得实在太多了,手或抓,或放,或握拳;头或摇,或摆;躯干或躬身,或缩背…更让我觉得夸张的是,在梁博演唱时,黄勇还在继续他的造型动作,口型,甩头,转身,舞步,真是“应有尽有”。这些动作让人很难相信黄勇已经进入到安定沉静的歌曲境界里,反倒让人感觉他处在一种表演欲爆棚的状态中。如果说这些只能说明黄勇过于投入的话,那么有四个细节则不容置疑地体现了黄勇完全与歌曲意境相反的精神状态。第一个,是黄勇贯穿全场的匪夷所思的笑容,这笑容显得十分得意和自信,不知道他笑的是什么,但我想《北京北京》是根本无法与笑联系在一起的歌曲。第二个,是黄勇在唱“也在这死去”时,用食指指天,指胸,指观众的一连串动作,这难道不是“药,药,切克闹”的配套动作吗?难道是我打开方式不对?第三个,是黄勇在“在这我能感觉到我的存在”前面发出的“耶咿耶”的声音,这个常见于说唱、舞曲中的声音完全暴露了黄勇“夜店歌手”的本质。黄勇完全不能意识到,《北京北京》是蕴含着人文思想的,它的表达必须是严肃的,认真的,而不是夜店的嗨歌,嗨出去拉倒。整首歌曲的意境就这样被拉低了…可以说,光凭这个败笔,就足以淘汰黄勇。第四个,是黄勇在歌曲结束后,面对观众喝彩时抿嘴挥拳的庆祝动作,他好像立刻就从原来低沉的歌曲情绪中走出来了,或者说,他根本就没走进去过。而边上的梁博,唱完之后,仍然是面无表情,深深鞠躬。结合两人出场登台时的表现,梁博至始至终的安定与黄勇从头到尾的张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前两个统一是不容易觉察和体悟的话,那在这精神深度的统一上,毫无疑问的,梁博胜。

因此,在楼主看来,梁博有三胜,黄勇有三败。那么,在四位导师眼中两位选手的表现又如何呢?


杨坤,1972年生人,流行歌手。与在场的其他三位导师相比,杨坤最为年轻,资历最浅,在音乐上的能力也是与其他导师有明显的差距。这使得杨坤在话语权上处于弱势,而杨坤自身也不在乎这种话语权的缺失,因为来到好声音,坐上导师的转椅,核心目的是趁机会提高一下曝光率,琢磨着是不是能再火一把,同时更要与其他导师搞好关系。因此,且不说是否有能力给出足够专业的评价,杨坤完全没有必要冒着与其他导师意见相左的风险提供非常有指向性的意见。就我个人的看法,杨坤其实是个聪明而圆滑的家伙,每一个评论,他都经过了仔细的斟酌,力求人畜无害。这就导致,从整个中国好声音的尺度上看,杨坤的评语看起来永远是最不专业、最不到位的,并且在评论中,总是会不失时机地“小心做人”。他对梁博的评语,就是其中的一个例证(其他的部分例子我将来也会说到)。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揭开杨坤闪烁其词的表面,探究其内心真正的想法。

杨坤的第一句话,用在了恭维汪峰上,这是他做人的一点小聪明。当然,恭维仅比自己年龄大了几个月的汪峰似乎也挺让人唏嘘的。接下来在评论黄勇时,杨坤传递了两个意思,一,是黄勇唱出了“绝望”的感觉;二,是黄勇在《北京北京》的表现超过了盲选时的曲目《春天里》。这两点总结,与我在前文中的分析是一致的。评论梁博时,杨坤也传递了两个意思,一,是梁博盲选时给他的印象不深,二,梁博没受汪峰一点点影响。说到最后,杨坤并没有给出“孰优孰劣”的结论。

观众可能会因此摸不着头脑,但在我看来,杨坤的答案是明确的:梁博。何以见得呢?其实杨坤看似随意松散的论点中,隐藏着鲜明的对比。第一个对比是横向的,即两人与原唱者的对比。杨坤提到,汪峰原来的感情是伤感的,而黄勇的感情是绝望的,这其实是说,黄勇只是汪峰在情绪上的一种递进。而梁博则完全摆脱了原唱的束缚,把更加复杂的情绪糅合进了歌曲之中,这种不受干扰、岿然不动的状态,显然不是黄勇可比的。第二个对比是纵向的,即两人与各自盲选状态的对比。在杨坤看来,黄勇比之盲选,只是“还要棒”,而提到梁博时,杨坤谈及梁博盲选的“没什么印象”的用意,就是要透露这样一个意思:今天的你给我的感觉太惊艳了。因此,在纵向的对比上,梁博也比黄勇胜上一筹。

换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来判断杨坤内心的答案。对比黄勇所得到的待遇,杨坤用来评价梁博的篇幅要长得多,并且在评述梁博的部分时,身体语言更激动,使用程度副词更加强烈和频繁,比如“完全把这首歌…”、“没有…一点点影响”、“最好的状态”、“所有的状态”、“最大的亮点”等等…甚至杨坤还发出了“啧”的赞叹声。如果说语言的内容是可以骗人的话,那么伴随着的体态、眼神、语调、语境却是一种潜意识的东西,是无法伪装的。可以认为,在杨坤的心里,梁博是明显地胜过了黄勇。

那么,明明在内心已有答案的杨坤,为什么最终没有明说,反而选择做了一个老好人呢?这里只给出一些我的推测,大家不必认真。

一则,是杨坤自己老脸挂不住。黄勇在盲选唱了《春天里》后,杨坤转过身来哭的稀里哗啦的(杨坤老师似乎是盲选阶段里最容易哭的人),而对梁博则是心不在焉,毫无印象。结果一到擂台之上,梁博把黄勇甩了一条马路,要是说黄勇更好,那是昧着良心说假话,要是说梁博好,那不是当着全国观众打自己脸说自己眼力不够吗。从这一点说,答案是不能明给的。

二则,恐怕是杨坤不想驳了那英的面子。那英是个重感情且很容易情绪化的人,她对小二班班长黄勇的器重,和比赛初期对梁博的忽视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杨坤确实有这种长远眼光的话,他就需要考虑以下的情形:接下来要发表意见的刘欢和庾澄庆显然会毫无顾忌地说出真实的想法(因为他们资历比那英还高),很可能会一致地选择梁博。而那英在感情上是偏向黄勇的。如果杨坤明说选择梁博的话,那英很难顶住其他三位导师意见一致的这种压力去硬选黄勇。于是“失去黄勇”这件对于那英来说很难接受的事情,就要归罪到杨坤的头上(刘欢庾澄庆可是怪不得的)。简单地说,明确支持梁博就是要把那英陷入“三比一”的尴尬中,杨坤是一定不会这么做的。

而不会这么做的,除了杨坤之外,其实还有另一个人。不过在分析他之前,让我们先简单地回顾一下庾澄庆和刘欢两位导师的意见。
庾澄庆开门见山,首先提到的是汪峰作品的“人文思想”,潜台词是,能把这种“人文思想”展现出来的才是好歌手。老庾说他没有看过这个歌的歌词,说明他很可能是第一次听到。“一个人对未来的彷徨和疑惑”,是老庾对这首歌的直觉,从这里也可以发现庾澄庆对于音乐的敏锐。彷徨和疑惑是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的内在原因是某种缺失,例如,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动力,这种缺失感最终与“空虚”联系在了一起。因此,老庾开场的这一铺垫,其实是点出了他判断的核心标准,即是否唱出了“空虚”的感觉。虽然“个别唱都是成立的”,但黄勇只是做到了“浓郁”,而梁博却能创造全新的“画面感”,表达出了“更强烈的空虚的感觉”。哈林在这里毫不含糊地表示,梁博是他的建议,这与前面的杨坤真是相映成趣。

而刘欢的意见与庾澄庆是非常相近的。刘欢也给出了他自己对这首歌的画面的构造:凌晨天蒙蒙亮时,北京某个立交桥或者高楼上,这样一种情境。所以演唱应该要表达出这种情境的“空间感”。按刘欢的原话,梁博的处理“更合适、更贴切”,而黄勇的演唱则“过于满了”。以上的评论几乎就只是庾澄庆观点的一个再表达。而刘欢在评论中,反复强调了这只是他个人的观点,对这首歌最有发言权的是汪峰。为什么刘欢要这么谦虚呢?我想是因为刘欢深刻地认识到,一件作品的内涵,是应该由原作者来定义的。如果自己的解读和原作者的意愿相去太远,就意味着过度解读了。或者说,无论刘欢和庾澄庆如何定义《北京北京》的情感基调,但如果原作者不认同的话,这种判断标准仍然是无效的。

现在,刘欢等于将一锤定音的权利交到了这位原作者的手上。镜头前的黄勇脸色已经变得很差,这位原作者,会是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吗?

汪峰,1971年生,当前中国内地摇滚乐的领军人物,创作出了《春天里》、《怒放的生命》、《存在》等最近广为传唱的曲目。《北京北京》是汪峰2007年发行的专辑《勇敢的心》中的曲目。汪峰是由什么作为灵感的源泉而写就这首歌的,我不得而知。但汪峰明确地提到,《北京北京》是一个复杂情绪的集合体,矛盾,彷徨,绝望,孤独,梦想。这五种情绪,是原作者汪峰对《北京北京》的定义,也是判断优劣的最高标准。汪峰说这一切他都听到了,那么,是从谁那里听到的呢?汪峰说“黄勇的声音,是直接插入到人心底的”,且不说我并不认同黄勇有震撼人心的这种能力,但就“插入”所体现的力量感来说,我想也只有“绝望”这唯一的属性能和黄勇联系在一起。而其他的四种情绪,当然就只可能是从梁博那“孤独、有想象力、有起伏”的声音中听到的了。略去无关选手的评论,汪峰接下来提到了梁博与黄勇在各自演唱时所处的状态。梁博在演唱时想象的是自己的家乡,长春,长春,这是梁博对歌曲具有超灵的体悟能力的一种证明。正是因为梁博能够敏锐地意识到,《北京北京》是一首关于故乡的歌曲,他才可能将对故乡的热爱和依恋融入到歌声中去。而黄勇这样的酒吧歌手显然已经没有能力去分辨这种纯粹、纯净的感情,唱出来的只剩下愤懑和绝望。汪峰“第一次就跟他说过,要做到一些收”,说明黄勇的“放”是一种向来就存在的缺陷,或者说,他根本不具备“收”的能力,心灵已经远离,如何收得回来?梁博胜过黄勇,已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在答案在此已经呼之欲出之时,汪峰却奇怪地为黄勇说话,“他放得更多,我能理解,甚至他给人更有力的感觉”,但这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北京北京》偏偏是一首“无力”的歌曲。汪峰手握一锤定音的权力,却偏偏不愿意说出梁博的名字,这样的情景让我们想起第一位发言的杨坤,但是汪峰所处的局面更加明朗:杨坤偏向梁博,却投了中立票,刘欢和庾澄庆选择了梁博,如果自己再选择梁博,那英就陷入了被动,而选择黄勇,却又违背自己的内心。于是,选择“放弃”给出建议,也就是投出中立票,是汪峰的最佳选择。最终的结果,还是由那英自己来决定吧。

必须指出,杨坤和汪峰从评论的内容上看,偏向梁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把那英对黄勇的偏爱作为他们投了中立票的原因,到目前为止仍然只是我的臆测。那么,证明那英对黄勇确实有偏颇就显得十分重要。让我来分析,最后发言的那英心中真正的想法。
“你为什么要把他们两个人放在一起?”这是汪峰对那英的质问,那英面露不快地回答道:“凭我的直觉”。那么,把黄勇和梁博分在同组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将是我们分析那英心态的突破口。学员分组是非常有讲究的,首先,同组选手的性别、风格最好是能够对应的。其次,为了保留实力,不应该将最有潜力的几位学员都分到同一组去,从这个角度说,分组时导师就应该大致地评估了每个选手的晋级风险。假如那英将某个选手作为主力唱将来培养,那么显然应该给他分配一个“炮灰”对手。这个炮灰,对张玮来说是歌浴森,对多亮来说是王琪玮,对黄勇来说,难道不应该是梁博吗?从风格对应而言,黄勇是唱《春天里》出身,“看上去”是个摇滚歌手,而风格是偏摇滚的选手有两个,一个是张赫宣,一个是梁博。但张赫宣也是那英想保的歌手之一,怎么可能把他跟黄勇放一起呢。那么,如果把黄勇跟梁博放在一组,能不能使黄勇比较保险地晋级呢?就盲选的状态来看,那英会认为黄勇比梁博更好,否则那英就不会如此器重黄勇,那他来当小二班的班长。于是,让黄勇和梁博一组,可保黄勇晋级,这应该是那英的想法。

可惜,那英显然错误地判断了梁博的实力,梁博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将比赛弄得“如此惨烈”,一时间鹿死谁手,犹未可知,而且刘欢庾澄庆都明确表态支持梁博,杨坤和汪峰又投了中立票,没有任何人愿意明确地支持黄勇。这对那英来说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因为这仅仅是一场比赛,那英却需要评估他们的未来。单就这首《北京北京》,无疑是梁博更好,但是梁博会这样一如既往地好下去吗?如果不选择发挥稳定且具备专业素养的黄勇,而选择这个仅二十一岁的孩子,到头来会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呢?如果选择黄勇,对不起梁博今天惊艳的表现;如果选择梁博,这根本就是在赌博。这个“不受黄勇每天排练的干扰,这种安静的,平静的,到最后才爆发的”孩子,被那英在心中反复地考量。那英甚至希望“那个高音破了”,因为“破了就有理由让你走!”,那英对梁博的针对显然要大于黄勇,这种偏袒在此显露无疑,为我前面的猜测提供了一定的佐证。而说到这里,镜头前的梁博只是微微笑了一下。梁博不需要任何的担心,因为他在今晚的表现是无懈可击的,即使那英最终自私地选择了黄勇,他在这个舞台上也已经不留遗憾。

这里我需要插入一些个人意见。中国好声音是一场比赛,可以理解为是竞技。从这一点理解,决定输赢的应该仅仅是比赛中的表现,无关乎选手在过去取得的成就,无关乎选手在未来的潜力,也无关乎选手在比赛中具有的有利的或者不利的因素。比如,不会因为费德勒过去取得过很多的网球冠军,就让他直接晋级;不会因为丁俊晖少年天才,就让他直接入围斯诺克顶级赛事;更不要说那些极具实力却在比赛中伤退的运动员,难道反而让他们直接赢得比赛吗?因此,假如那英因为担心梁博未来的潜能而不选择他,我想对梁博是不公平的。

那英说不下去了,眼前这个用高音“一下就打到”她的孩子,她或许很难面对。如果为了求稳而选择黄勇,对这个孩子公平吗,难道不残忍吗?心神混乱的那英,说话都结结巴巴起来。

这个时候,当然是到了选手说点什么的环节。黄勇这根老油条,开始了在选秀节目中司空见惯的“心声流露”。关于团队情感,关于幸福感,关于输赢不重要之类的感想,说的人说得顺溜,听的人听得厌倦,也分不出什么真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这类肉麻的东西是从一开始的感动,到反感,再到麻木。倒是梁博的回答深得我心:“我觉得我们把这首歌曲的感情完全真实地表达出来了,我们做到了!”这显示,梁博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歌曲本身上,在他的心中,将歌曲的内在完全地表达,是一名歌手必须完成的任务,必须尽到的职责,也是对自己的挑战。这让我觉得,梁博来到这里,不是要拿名次,而是把比赛作为锻炼自己挑战自己的机会,一心一意地“把歌唱好”。“没啥说的”,梁博就是这样的简洁有力,从来不出感情牌,从来不说空话套话。就从这一刻起,我铁了心支持这位选手,我愿意陪伴他,支持他,见证他在追寻至高的音乐境界之路上越走越远。

场下,那英和汪峰还在交头商量,那英带些懊恼地拍了一下桌子。但是完全无法推测他们之间说了什么。汪峰不愿意给出明确的建议,那英申请不由自己来做选择。但这遭到了刘欢和华少的反对。无奈之下,那英双头抱头,在说出了梁博的名字后,低头掩面。这就是比赛,本场表现谁更好谁更好,谁就应该晋级。我很高兴那英最终遵循了这个原则。华少高高举起了梁博的手,梁博低着头,没有任何的庆祝动作。黄勇猛地点了一下头,彷佛是认命,彷佛是不甘。梁博向三面的观众鞠躬,下场与导师们一一拥抱,最后回到等候室里与家人相拥。他说,“这件事只会让我对音乐的态度更坚定”。是的,在通向更高水平的路上,有时候不得不战胜自己的队友,承载的更多,对梦想就应该更坚定,更执着。我想命运正是这样捉弄着人,成功就彷佛是只能从内打开的门,你越是从外面推它,它越是紧闭。多少歌手执着于晋级而无法用心歌唱,但梁博,是那个静心唱歌却反而能够晋级的幸运儿。梁博给在此折戟沉沙的黄勇上了重要的一课,晋级,其实只是将歌曲演绎到最高处后附带的赠品。依靠自己的出色表现和那英最终的没有放任自己的私心,梁博冲破了最大的阻碍,赢得了这场包含了最多不利因素的战役的胜利。未来已经是晴空万里,再也没有人能像今天这样给梁博造成巨大的阻碍,因为经历了连番恶战的梁博已经热身完毕,他将越飞越迅疾,越飞越高远,再无人有能力束缚他的翅膀,牵绊他的羽翼。正是: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有关《北京北京》的内容终于全部写完了,今天的更新也到此结束。上个周末因为个人原因无法及时更新,实在对不住大家,万望海涵。
接下来将是梁博在好声音征程中,最诗意、最不具硝烟的一战。滚烫的《花火》即将翻滚,敬请期待!不出意外的话,更新时间是在下个周末。
以后的比赛,即使是加长解密版,导师的评论也删减得越来越多,内容不太可能像《北京北京》这样丰满,因此篇幅一定会缩减。如果大家手中有更详细的资料,欢迎推荐给我。
有朋友提到,加长解密版和电视版中有的地方不一样,这是剪辑的缘故,即使是解密版也是有不少内容被剪掉的,我在写文章时,会同时参考两个版本来进行素材选择,尽力做到不遗漏重要的细节。
再次感谢大家这么热心的支持和回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66971.html

更多阅读

看《后宫如懿转》 后宫如懿传6百度阅读

当如懿为了救海兰,在咸福宫受了慧贵妃的气,皇上救了她们两个,回到延禧宫的第二天海兰和如懿的对话:如懿抚着她的肩,安慰道:“别怕,天已经亮了,事情也过去了。皇上还是心疼咱们的,这么大的事儿,说揭过去就揭过去了,还让你在我宫里住着,这不是你

百度卫星地图的数据来源 百度地图卫星图

(百度卫星地图下方的数据来源信息行)11月16日,百度地图正式上线了卫星图功能。据百度地图负责人透露,百度地图所用的卫星遥感图像由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据了解,中国四维的影像数据全部来自商业卫星数据提供商美国DigitalGl

声明:《转贴:再说梁博--BYhiluxander来源百度梁博贴吧》为网友秋风秋意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