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在故乡没有见过杨树。我第一次见杨树还是到了城市里。杨树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笔直、高大,叶子也大。刮起风来,哗啦哗啦响得很厉害。由于偶尔见一下,没有专门去观察它,所以竟不知道它开什么样子的花。后来有了一个自己的家,家门前就是几棵高大的杨树。每到春天来到的时候,总是它们先猛烈地随风摇曳。摇着摇着就会冒出一个个嫩芽来,而且一天天长大。直到长成一个个“毛毛虫”,它们又一个一个地掉下来。我家的大门口是向北开的,掉下来的“毛毛虫”经常被风刮进我家的门洞。这就有几分讨厌了。有人说,杨树花的果实和柳絮差不多,也是漫天飞舞的。毛泽东的诗句“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就是指两种花的种子都能飞得很高很远。然而我却没有见过杨树的飞絮。
为什么只见花开,而不见杨花的飞絮呢?后来还是看了讲给小朋友的科学常识我才明白。原来杨树的花是单性花,雌性呈麦粒状,绿色,比较小,所以不容易看见。但种子成熟后,可吐出杨絮。雄性花为穗状花,上面的红色颗粒就是它的花粉囊。这我就明白了。原来我家门口的几株杨树是雄性。它们是不会吐出杨絮的。这可真苦了这几棵树,当初栽树的人也没有考虑给它们配对;它们自己又不是动物,不会走,上哪儿去找对象呢?它们只有默默地看着猫儿狗儿在树下做爱。
也许是由于“杨”与“洋”同音,也许是由于我是在城市里第一次见到杨树,我总觉得它是外国传入的一个树种,可是资料告诉我,外国种植杨树要比中国晚得多。西欧的杨树栽培只有不到300年的历史,而中国的杨树繁殖则已经有3000多年了。1300多年前《晋书·关陇之和》有“长安大街,夹树杨槐”的描述。而《诗经·陈风·东门之杨》则写道:“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同时,中国还是种植杨树面积最大的国家。据2008年10月10日的北京林业大学校报报道:“中国已成为杨树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杨树人工林总面积700多万公顷,也是天然杨树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天然林总面积300多万公顷。近年来,在应用传统和现代生物技术的杨树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木材工业、纤维与纸浆造纸、生态环境改善、复合农林业发展、生物质能源与生物技术应用都取得巨大成就。黄河及长江流域大面积的杨树和柳树人工林每年可生产数百万吨木材,纤维、纸浆和林产品,以杨木为主的胶合板产业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胶合板出口的第一大国。”看来,杨树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树种。
在植物学上,杨树属于杨柳科杨属树木。在传统的分类中分为胡杨派、白杨派、黑杨派、青杨派和大叶杨派。在这几大类中,我只能辨认出胡杨。我知道它们大都生长在戈壁大漠中。它们的生命力叫我惊叹。如果生长在江南水乡,也许会显得它们过于苍老与久经风霜。可是它们生活在戈壁滩便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是那种苍凉之美、生命之美。它们不需要花来装点,已接近美的极致。
除了以上的几大派之外,中国的科技人员又创造了一个杨树培育的奇迹。林业高级工程师程相军教授和河南省林科院院长朱延林教授于2000年培育出了一种红叶杨,其叶子的美丽远远超过它的花朵,使杨树由一种经济林木变成了一种经济与观赏兼得的树木。这项科学成果不仅受到了中国同行们的赞誉,也获得了外国科学家的高度好评。美国俄勒岗州杨树专家见到该树种时大为惊讶,连说:“稀世珍品,世界一绝。”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杨树花是不能随便叫作“杨花”的。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杨花”一般是指柳树的花。在这里“杨”其实是“杨柳”的简称。如果不弄清这层关系,可能就要发生错误。比如《古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中有几首关于“杨花”的诗词便出了错。辞典在介绍杨花的时候讲的是杨树花,连插图都是阔叶的杨树叶。可是选的诗词却全是关于杨柳的作品。在为诗词写鉴赏评论的作者中,黄莉莉在“杨花”的后面括号内写了“柳絮”二字,张永芳开头即指出:“杨花实指杨柳花”。这说明她们是知道杨花与杨树花的区别的,可是《古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还是没有避免总体上的错误。编辞典能不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