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平江区,2006年10月6日由贝聿铭先生设计后改建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收藏各类文物3万余件,以书画、瓷器和明清工艺品为收藏特色。博物馆馆小力薄,经大师设计之后,一举成名引来游人无数,可惜的是很多游客不是冲着藏品而来,而是冲着建筑设计而来。贝大师设计水平无可置疑,但一个绕不开的败笔是,喧宾夺主,建筑的精美抢光了藏品的风头.
一位游人在苏州博物馆前留影.白墙灰柱是博物馆的主色调,到处可见,古朴厚重.尽管贝大师用心良苦,想尽办法淡化建筑本身,甚至用低调的近乎简朴的颜色来衬托馆内微薄的藏品.但是,大师就是大师,轻描淡写之间低调奢华尽显,遮掩不住的贵气自然流露,也只有紫禁城的藏品配得上.
镇馆之宝——五代秘色瓷莲花碗居于馆中央,确实精美,不过除此而外精品不多。
展室屋顶的设计独特。三角形的支撑非常大胆,线条整齐明快,兼具了建筑和美观的双重功用,也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差异。三角形的直立边是采光窗,上面间隔贴有很多细木条,外面光线从细木条之间穿过,经过屋顶斜面的漫反射,柔和地播洒下来,柔和而静谧,与下面昏黄的射灯配合,在展厅内营造了一种神秘气氛。展品在这里其实只是建筑的陪衬,给我印象更深的是建筑。
为了不破坏墙面的整体性,这里的空调出风口都在地面。大师的思考非常精到,追求建筑设计的尽善尽美。那是尝尽人间百味,见遍了世界万物之后,才能拥有的一种恣意的潇洒,可惜也就是这份潇洒,就是这一点点闪光,就轻易盖过藏品。
走廊顶的采光设计。百叶窗似的隔栅,尖顶的设计,逐级升高,一方面保证采光充分,同时又保证采光柔和。
很多展厅都有六角形的窗对着外面,窗口象屏幕,每块屏幕上都有独特的景致,这是苏州园林的精髓,让你在每个位置,每个角度都会有独特的感受。这棵石榴树,象征多子多福,据说是贝大师和馆长亲自到外地选定并运回的。
这坐假山临水而建,当你从正面离开一定的距离看,感觉就象是真的巍峨群山。这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巧思妙想与建筑技术的融合,也是中国苏州园林与世界顶尖建筑设计理念的融合。
这两棵巨藤盘在新馆天井,是贝大师从文徵明老家选中运来的。一阴一阳,一聚一散,一分一合,都是树中之精,也许大师还有更深的用意。
大师也未能免俗,馆内水塘中放养了很多锦鲤。不断有游人投放食物。水为财,水有鱼才会活。遇到了水,大师也很难做出什么文章来,因为水是流动的,没法用做建筑材料,这是唯一没有被大师驯服的建筑元素,所以贝大师让它们围绕在自己的作品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