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的文学分析课硬是该死的没起来。又睡过头了,看来以后还是不能这么晚睡觉了。昨天晚上我是3点睡的。这一段时间总是这么晚睡觉。
今天我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看完了,很难说这讲了个什么故事,就是一个16岁的男孩,第四次被学校开除了,在他准备离开学校到回到家的这段时间里所经历及思考的一切。
我读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作者的写作方式很奇特,虽然故事情节没有什么波折,但是你会从心底里喜欢上小说里以第一人称自述的主人公,一个不羁,敏感,情感丰富的男孩。在主人公离开学校后的几天的放荡中,他无所适从,用酒精来麻痹自己,用各种事情填充自己空白的时间,他找以前好过的女朋友出来约会,找以前的同学去酒吧聊天,找以前的语文老师借宿。主人公回忆了许多他以前在学校里的同学和以前交往过的女朋友,主人公虽然嘴上说他们个个有多蠢,但是心里还是想念他们。在书的结尾,主人公说,“千万别跟人说事儿,说了你就会想起每一个人。”
在书中,他和他妹妹之间的情感,最能打动人们的心。起初,主人公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个世界上,除了他的两个哥哥,和他的这个妹妹,再也没有让他喜欢的人了。就连他的父母,在他决定要离开家西部的时候,他都只字未提说想见他们一面,甚至还想方设法地躲着他们。
这是一部有着意识流风格的小说,我的写作风有点追随意识流。意识就是流淌的嘛,而且是不停歇的。
我想,故事的主人公一定是个长得很清秀的男孩,高个子,其实也不能说高到哪去。消瘦,脸部轮廓棱角分明,一个符合小帅哥的形象。
当主人公因为喝醉酒,把要送给他妹妹的一个唱片摔碎的时候,感觉他摔碎了的也是他的心,他将碎片拾起来装进他的衣服口袋,最后送给他妹妹的,只有那些碎片了。
主人公有一颗愤世的心,但是每一个脏字作为加强语气的副词,说出来的时候总是那么爽快。这也是一种文风,嘴上在骂,但是心里喜欢。
你会喜欢上这个主人公的,真正的喜欢上他,如果这个人是真正存在的话,你会爱上他的。这么可爱的一个人,这么独特的一个人。
看《天堂电影院》
这个电影一开头,就来了一大堆获奖经历,获奖情况的字幕滚动了大约有两分钟,我真的想这个电影也许就在它的获奖经历的字幕滚动中结束,好在,它终于滚完了,真是好大一长串啊。但是惟独那个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是单另放在一开始并且给了一个屏幕的篇幅来炫耀,那一页停留的时间也不短了。我想,导演这样安排电影的开篇展示,在所有人记住电影情节之前,首先肯定会先把它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来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先不管电影合不合观影人的胃口,总之它已经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了,最高的桂冠戴在这部电影的头顶,与其说是吊高了观众对这个电影的期待,倒不如说是封住了观影者的嘴巴,你只能说它好,好像说它好就意味着你已经和学院奖的那些专业人士一个等级了;你要是说它不好,那就是你没品位,人人都说好的片子,你居然欣赏不了,简直就是个莽夫!
其实电影确实挺好的。
电影越是往前推进,我越是能回忆起来我真的以前看过这个电影,而且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记得这个电影院最后被火烧掉了,想要表现的就是把人世间的美好撕碎了给人看。看着看着,这个电影院真的起火了,也印证了我确实小的时候看过,但也说明了我看的只是一部分,我有记忆中的情节有1、放映室起火。2、把电影投到了室外,并且是在墙上。3、新的电影院建起来了,在电影院首映的时候,经理站在荧幕的右侧方,所有观众席的右前方,满心欢喜地看着电影的放映。
而且我还记得我是和我妈一起看的,感觉是在红雁池的俱乐部,又好像是在一台很旧电视上一个电影频道看的。哎,忘了忘了。我发现,想要回忆起已遗忘的记忆,是很废劲的事情,而且你很有可能把没发生的当成了发生了的,把在这儿发生了的当成了在那儿发生了的。就是说,不确定的回忆带有欺骗性,如果别人对一件确实没发生的事儿很肯定地说它发生了,那你也会认为它曾经发生过,虽然它确实没发生,这是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犯罪心理学吧。
我喜欢电影的前面的那一部分,就是小孩儿还没长大的时候,就是以那次火灾事故为分界点,电影的基调慢慢由温馨、愉悦转向抑郁,沉闷,压抑,直到最后对天堂电影院的爆破,简直煽情到了极点。
我在电影的较前一处煽情情节上了钩,眼泪哗哗的流下来,就是他们送葬的队伍在破败的天堂电影院驻足留恋这一处情节,该死的导演这在里应景地配了乐,我也就配合地落了泪。
但是感情爆发了一次在想在同一个情感基调下爆发就难了,以至于我在后面导演设的几个包袱处,只是内心百感交集,但是眼泪无动于衷。
我认为导演的后面的催泪包袱就是
1、主人公Toto进入了破败不堪没落的天堂电影院,地上七零八落散落的电影院的装潢饰物和满是灰尘的二楼放映室,勾起了Toto儿时的回忆。
2、天堂电影院的爆破。
3、Toto在可能是自己开的一个电影院的一个现代化的放映厅里放映着老人临终前给他的礼物——那个年代禁映的情色情节的胶片被剪下后,粘贴在一起的一个合集,那些胶片是Toto小时候最感兴趣的东西。主人公边看边流泪,但是最后他微笑了,一切都释然了。我就流不出眼泪了,因为我在这三个包袱前的那个包袱处就沦陷了。
总的来说,电影不错,但是结尾处难免落入俗套,其实是故弄玄虚,那有能怎么办呢,我的感觉,说得含蓄点,就是为了达到那个震撼心灵的效果,说得直白点,就是想让每一个看完这个电影的人心里都不好受!
我现在慢慢体会到了一个电影好,是电影写得好。电影是写出来的,到头来这还是文学的范畴,怪不得英文的文艺片要叫Literary Film,其实就是文学电影吗,当然了Literary也有文艺的意思。
那些商业大片说到头,就是一堆俗不拉几的破文学作品,讲述的都是俗不拉几的破故事。一切以娱乐为向导。而文艺片或者文学电影,一切以文学为支柱,在以文学为支柱的前提下,拓展电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