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卷II高考作文:讨论浅阅读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爱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重拾遗落的厚重

中国的圣贤先哲大都强调一种格物致知的精神,认为做学问就要把它弄明白,搞透彻,不能浅尝辄止,似是而非,因而孔子韦编三绝而精通周易。今日之时,商业化的文化如快餐般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往往手足无措,我们确实失去了什么,也许就是文化的厚重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浅阅读”同样是快节奏生活的产物,我们也许根本就无法空出时间来一次真正的阅读,更不用说研习经典了。但反思这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生活,我们不一定快乐,同时也失去了很多趣味,难道生活本身就这样吗?

古代与现代的价值观念体系截然不同。古人专心做学问,对于贫困饥饿当真能安之若素。孔子有云: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矣。而今人则更多追求商业利益,一切以钱为主,这就引发一系列的商业炒作以及学术丑闻,争论与批评过后,我们应该更深入地反思。

失去了厚重的文化支撑,一个民族很难立足于世界。正如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中国外其它三国的没落与衰亡,它们的衰亡归根到底是文化缺失和没落。相反美国只有两百多年的建国历史却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样得益于那民主自由的先进文化。当中华文明经历了数千载的传承后,能否在当代发扬光大,确实还有悬念。

环顾我们周围的读物,十之八九便是杂志,很少有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钻研一本名著。其实知识本身就需一个长期的理解与领悟后方可掌握,而钻研名著正是这样的过程,虽然艰涩难懂,但细细咀嚼后却别有一番滋味。那些厚重的经典名著不应该是图书馆书架上的陈列品,我们只是恭敬虔诚地仰望,它们应该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学海无涯,学习本身就无法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具有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阅读厚重的书籍,感受厚重的文化,你也会变得厚重起来,腹有诗书气自华,越是有学问,你才会越有气质。

文化快餐只能作为一种尝试,一种体验,它不能替代主食。重拾遗落的厚重,沉潜宁静,到知识的海洋中开拓一片全新的天地。重拾遗落的厚重,让民族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我们会看到真正的崛起与复兴。

【评析】

这位考生在紧扣题旨的前提下,善于道常人所未道,发常人所未发,从比较新颖的角度切入立论,使人耳目一新。

文章直面现实,对当今社会的“文化快餐”现象作了含蓄的批评,表达了一种忧思。指出“失去了厚重的文化支撑,一个民族就很难立足于世界”,“阅读厚重的书籍,感受厚重的文化,你也会变得厚重起来”。正因如此,文章的立意便高人一筹,以深刻的见解得到阅卷教师的认同。

用心阅读

每当我们迈入浩如烟海的图书馆时,眼前的“书山”不时让我们震惊:在这贯穿古今,兼容中西的著作中,我们怎样阅读,阅读什么?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在我们眼中,这些都不重要,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用心阅读,用心体会! 用心阅读,我们能体验中华五千年的香韵,能品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清幽和旷达,能体验李太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能体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凛然,更能体验李清照那“凄凄惨惨戚戚”的忧愁与悲愤。

阅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人读死书,有的人死读书,有的人品其文化内涵,有的人知其“大意”,有的人浅阅读,有的人深阅读,然而不管怎样阅读,我们只要用心,便能品出其文墨芳香。

五柳先生的阅读方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在这个竞争激烈、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不求甚解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步调。但是,他也没有完全地用放任自流的方法去面对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每有会意,便欣然望食”。无论怎样,我们要有用心去面对的信心。

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我们能体验出五彩的人生,能品味绚丽的生活。许多饱学之士,英雄豪杰都受书的影响,他们有的潇洒大方,有的气宇轩昂,精神饱满,在无数人的脸上,洋溢出的更多是阅读带给他们的自信,国学大师季羡林饱读诗书,成了一代享誉文坛,兼容百家的大师,他用心体验了世界,用心品味了古今,使他成为光耀文坛的一颗巨星。

在当今世界,有很多文坛巨匠和仁人志士,他们用阅读看遍世界,用阅读了解古今。阅读也成了一种我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工具和窗口。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阅读方式,就像五柳先生不求甚解那样,但无论怎样,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要用心去寻求书中的真理。

用心去阅读,博览群书,用心去阅读,潇洒走世界,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用心去体验,那么整个世界都将在我们的眼中!

用心品味人生,用心体验阅读,我们的人生终将辉煌!

【赏析与点评】

这位考生不拘泥于深阅读和浅阅读的争执,提出了“用心阅读”的观点,可谓独出机杼,自成一说。

2010年全国卷II高考作文:讨论浅阅读

文章用五柳先生的读书方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担纲主要论据,古今融合并赋予新意,提出“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要用心去寻求书中的真理”。无疑,这是阅读的本质,也是作文的主旨。

小议浅阅读

浅阅读,即一种当下流行的网上快速读书方式。由此我想到一个词“深阅读”,即传统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种读书方式。我认为只有将这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我们才能成为新的读书e族。

社会在高速发展,读书文化受到冲击无可非议,所以要完全摈除网络对读书的影响是不可能的,所以与其厌之,不如乐意受之,并完美用之。

所以我要说的是:浅阅读,我们要乐意受之,完美用之。

于午后捧一杯香茗,微风拂过,翻起页页泛黄的扉角,感受书的香蕴,这是何等惬意!是这传人经典,授人美德的书教会我们孔子的谦虚为德——“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这传人傲骨,给人热血的书呐喊出树人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热血沸腾的革命情结,激励着多少热血青年,鼓励着多少澎湃的心;是这豪放与婉约的孪生姐妹,教我们吟唱出易安的种种凄迷:“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也教我们审度了东坡的傲岸不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的,这人类的精神食粮,母语的精髓浑厚,我们不能遗弃,他是我们沸腾的热血,是我们不能丢的根,所以那些斜倚在书店一角,默默地读书,不知天黑的日子不能丢,如果你丢了,虔诚地捡拾那些日子。

但是,与在图书馆默默沉浸截然不同的“浅阅读”我们也不能丢,而且丢不了。

浅阅读以快速获取信息为目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浅阅读不失为一种准确、快速获取信息的好方法。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没有浅阅读,只知徜徉于古典读书方式的你,很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抛弃,为了开阔眼界,为了获取信息,为了成为时尚的现代人,为了高效率地学习、工作,浅阅读不可丢,不能丢。

若心灵需要一剂温热的良药,那么请选择我所说的深阅读,于午后,捧一杯香茗,聆听书中的多愁与善感,给迷失的心灵一份滋养;若你苦恼于桌前大堆的工作,不妨打开网页,开始“摆渡”一下……

让深阅读与浅阅读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地步入我们现代人的心扉,作个张弛有度,亦“深”亦“浅”的现代人。

深浅结合,相得益彰。

【赏析与点评】

“深浅结合,相得益彰”,题目本身就充满辩证的精神,较好把握了作文材料的主旨。

文章在分析了深浅阅读的不同状态和作用后,明确指出:“让深阅读与浅阅读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地步入我们现代人的心扉,做个张弛有度,亦‘深’亦‘浅’的现代人”。这个观点比较深刻,体现了考生思维的开阔、敏捷和不俗的见解,也是本文的一个突出亮点。

浅阅读只是“快餐”

自从洋快餐进入国门,“快餐”一时受到国人的追捧,随之诞生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纸巾,听说还有一次性内裤。“便捷、快速”已然是现代人生活的节奏。网络扩大人们的生活范围,人们从网络中大量快而有效地获取信息,于是阅读方式悄然发生改变,浅尝辄止,囫囵吞枣式的浅阅读大行其道。

“浅”,顾名思义,“肤浅、容易”,阅读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可以消遣,娱乐,休闲,一改传统汲取知识、哲理的阅读。为满足此种阅读人群的需求,俗文化应用而生。

其实浅阅读和俗文化是一对孪生兄弟,分不清谁主谁次。俗文化是浅阅读的需求,浅阅读是俗文化的必然。漫画受到80后、90后的青睐,图文并茂,省去许多文字上的阅读;网络文学中的爱情小说、武侠小说、校园暴力、鬼故事深中学生的喜爱,荒诞、怪异、离奇能满足诸多好奇;对经典的妄加改编,李白武艺高强,赵云英雄难过美人关,迎来一片笑声。浅阅读排斥深刻、严肃的经典文学,俗文化不适合深入、细致地阅读。

浅阅读的确给人们带来轻松、快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代社会造成的压力,能够解除生活中的一些烦恼。然而追求感官的畅快,心情的放松的同时,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抛弃了阅读的本质。就如同让小丑去演一场经典话剧,话剧已然成为闹剧。猪八戒的知名度早已超过猴哥,蜚声海外,俨然当下最红明星,出现于各种新编剧作中;三国时期曹操算什么,哪有小乔出名,小乔和周瑜郎才女貌,最有人气。人们的口味里已经没有孙悟空的道义,失去了刘备的雄心,也没有孔子的仁爱,屈原的坚韧;有的是徐静蕾的家常,韩寒的调侃,郭德刚的叫嚣。各种“门”成为焦点,“艳照门”、“捐款门”应接不暇,高度近视的眼睛在厚厚的镜片之后茫然的“百度”,经典渐行渐远,精英文化被遗弃,通俗文化才是老大。阅读中与哲人的对话终止,人类文明的传承画上问号。

“快餐“可以尝尝,但不可拿它做日常主食,到最后只能落个营养不良;五谷杂粮随处是,吃进肚里营养丰富。不要让阅读只是“浅”,如果有“深”相伴,阅读才会成为真正的“大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66342.html

更多阅读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语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转走背拿满分) 2013-3-2 13:38阅读(6.72万)赞(618)评论(90)转载(6833)分享(1062)复制地址举报更多上一篇|下一篇:【语文】2013高考...  【语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转走背拿满分)

2011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集锦 2016全国高考作文题

2011-06-10 10:32:23|分类: 作文库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2011高考作文题2011年全国高考,全国共有933万名考生走进考场。随着首门语文科目考试的结束,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目陆续公布。【1】全国卷I高考作文:期待成长全国II卷作文题:材料作文

声明:《2010年全国卷II高考作文:讨论浅阅读》为网友臉靣奴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