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以对话为主,既具故事性,又具论辩性的文言文。本文文字并不深奥,学生可以借助课文注释和已学的文言文知识,自行翻译。
本文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这样一个有自知之明,精于思考,勇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贤士形象。也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性格特点。同时又以齐王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强大魄力,从侧面烘托了邹忌的治国才能。
文章有“比美”“进谏”“赏谏”“朝齐”四个自然段。“比美”中的“三问”“三答”展现了“比美”的过程,“三思”揭示了邹忌在“比美”中遭受蒙蔽的原因;“进谏”中的“三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赏谏”中的“三赏”“三变”演绎了齐王从善如流的魄力;“朝齐”中的四国“朝齐”亮出了“战胜于朝廷”的辉煌。文章“三叠”式的运用,彰显了结构整齐对称的间架之美。
采用类比的方式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邹忌是以自身经历来和齐王进行类比的。邹忌讽谏齐王时,先从自家“比美”的趣事侃侃道来,通过三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的类比进谏,就不能不让齐王欣然领悟,从而接受群言,而使齐国大治了。
【教学取向】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赏读课文,培养语感;2、疏通文意,积淀语词;3、解析类比,激情创造。其中“解析类比,激情创造”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读代讲,板块推进。三个板块是:初读文本,疏通文意;精读文本,突破类比;延伸类比,激情创造。
本节课紧扣文本,在疏通文意之后,以文本所用讽谏方法——类比作为重点突破对象。类比是根据两个人或者事物具有某些相同的特点,其中一个还具有另一特点,从而推出另一个人或者事物也可能具有这另一相同特点的一种推理方式,它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从概念方面去进行解释,那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回避概念,充分调动多媒体的功能,将简洁明了的“类比解析图”叠影在“邹忌进谏解析图”上,让同学们在直观的类比中解读类比的思维过程,从而领略类比的魅力,赏析类比的奥妙。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了对同学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解析类比之后,我们将引导学生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长河中,去积淀类比的精华,比如运用了类比的成语和俗语;让他们在激情中,创造类比的神奇。我们深知,对于类比,要达到现学现用的教学目的,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在出示“情景现场”之后,还出示了相关的图片,并且辅之以适当的语言提示,引导学生将情景中的人和事与图片中的事与物联系起来,弄清二者的相似特点,让同学们在一种“依葫芦画瓢”的模式中进行创造。
本节课试图探寻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改革路子,努力体现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以期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益。
【过程设想】(课堂实录)
第一个教学板块:初读文本,疏通文意。
(上课时,点断音乐,课件封面隐去,屏幕上呈现短暂空白)
1、俗语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一句俗语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大家说得不错!但,如果我们在日常交流中,研究了交流对象,讲究了谈话技巧,你向交流对象所述说的忠言就未必逆耳。本节课,我就想和同学们来共同领略一个臣子向君王进谏忠言,而君王并不觉得逆耳的故事。请同学们拿出所发的文章。(点开课题)(板书课题)
2、范读课文:首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听读时,请同学们注意正字音,听节奏。(范读)
3、正音断句:听完老师的朗读后,我把本文注释中没有注音、但容易读错的字词列举在上面。(点出下列词句,拼音在齐读的过程中依次呈现)请同学们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准确的读出这些语句。这位同学充当火车头,(指定一位坐在前排的学生)一人一句。
讽(fěng)齐王纳谏(jiàn)八尺有(yòu)余
朝(zhāo)服衣冠(guān)谤(bàng)讥于市朝
面刺(cì)寡人燕(yān)、赵、韩、魏
嗯,火车开得很好!读得真准确!
学习文言文要学会断句,老师提出两个句子,我想请同学们来试着断句看看。(点出两个句子,学生自主断句,之后点出斜线,师作点拨)第一句:A生:(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为什么要这样停顿?(因为“今”是时间状语,必须停顿;这里的“地方”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它是两个单音节的文言词,前者是“土地”“地方”的意思,后者是“方圆”的意思,必须停顿)很好,请坐。跟着老师齐读:(……)第二句,B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你能说说这样停顿的理由吗?(“臣”是主语,“诚知”谓语,一般主谓之间应该停顿;又因为宾语“不如徐公美”比较长,所以谓语和宾语之间也要有所停顿)嗯,不错,请坐。跟着老师齐读:(……)
4、难句翻译。其实,本文文字并不深奥,在预习时,我们读了课文,看了注释,也对课文进行了大致的翻译。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效果(点出难句翻译内容,翻译在接力时,依次呈现),请大家参照括号里的提示,来进行翻译接力。我们把话筒作为接力棒,一句的翻译作为一棒的路程,一人跑一棒。先给大家一点思考的时间。好,现在我们正式开始接力翻译,这位同学跑第一棒。开始。(接力中偶有偏差处,找同学合作,予以订正)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谁更……)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式,……是……)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自信:相信自己)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与坐谈:(省略句)(邹忌)与(他)相坐而谈。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式,蔽:被蒙蔽,受蒙蔽)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闻)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并能使我的耳朵听闻的。
很棒,接力交棒迅速准确,老师为大家喝彩!
5、自由朗读。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文意,重点琢磨一下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含义。
6、释词解题。我们读过了课文,请问,进谏忠言的臣子是谁?(邹忌)对忠言不觉得逆耳的君王是谁?(齐王)邹忌是用一种什么样奇妙的方法让齐王采纳忠言的呢?为了弄清这一点,请大家看课题。(点出题解的画面,由C生单独解答)要弄课题的意思,还有三个字需要我们弄清楚:一个是(“讽”),一个是(“纳”),还有一个是(“谏”)。(点上“讽”、“纳”和“谏”字上的红圈)让我们借助课文注释①后半部分释词解题。“讽”的意思是什么?(用委婉的语言劝告)“谏”呢?(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纳”呢?(采纳、接受)(点出三条解释)由此看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点出整个题解)——请大家看着屏幕齐读:(邹忌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让齐王接受了谏言)。
7、角色朗读。看来,大家对本文的字面意思已经了然于胸了,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的理解文意,我们来分角色来把文章读一遍。六位角色在读的时候,交给其他同学两个任务。(点出两个任务)(一、大家来评价评价六位角色;看看谁的朗读最能体现人物微妙的心理和不同的感情;二、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开一个疑团:老师备课时,发现本文有很多内容和“三”有关,看看文中有哪些和“三”有关的内容。)(板书“三”)
请科代表帮老师分派旁白、邹忌、妻、妾、客、齐王六位角色。(老师根据话筒,场所作最恰当的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品,准备完成两个任务。
听完朗读,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任务,谁来评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肯定)
D生:(妻、妾两位角色对人物的心理把握得很到位。妻是偏爱的心理,妾是畏惧的心理,同样是用反问句作答,语义语气的程度把握得很好,主要是他们把各自所读句中的“何”读得很到位。)请你能把这两个答句再读一遍。D生读:(……)(喝彩的掌声)真棒,请坐。E生(邹忌这位角色把进谏读得很精彩:先说家事,读得不露声色,紧紧地吸引了齐王;再说国事,读得肯定,不容置疑;最后推出结论,不可辩驳的语气把握得恰到好处。)嗯,的确是这样,请坐。F生:(齐王这位角色表现很不错,他把齐王的命令读得是那样的坚定,那样的有气势,表现了齐王采纳进谏的决心。)哇,评价得真到位,请坐。其实,六位角色都很出色,大家评价得也很精当,棒,棒极了!
第二个教学板块:精读文本,突破类比。
1、解读“赏谏”。在完成第二个任务之前,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常识:古人在表示较多而非最多这个意义时,选用了“三”这个数字。既然本文作者与如此钟情于“三”,我们也来效仿古人,从第三段入手。首先,请同学们找一下第三段中有没有跟三有关的内容。(和G同学对话)齐王命令,对进谏的人有几种赏赐?(三种)我们把它归纳成三(赏)(板书:赏),命令下达之后,前来进谏的人有变化吗?(有)有几次变化?(三次)我们把它归纳成(三变)(板书:变)。第四段内容是本文唯一与“三”无关的,但却升级了,与四有关,谁能发现?(和H生对话)(燕赵韩魏是四个国家)四个国家怎么样?(朝齐)(板书:四国朝齐)下面按这样的形式读三、四自然段。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的话,男生读齐王的三个等级的奖赏,男生要注意读出齐王下令的气势,女生读三个时期的变化情况,女生要把变化侃侃道来。全班读第四段,全班要读出那种战胜于朝廷的自豪感来。好,听老师先读,请同学们接着读。师:王曰:“善。”乃下令。男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女生:(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全班:(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嗯,同学们理解的真到位,读得味道很足。老师之所以按这样的形式读这两段,是想让同学们读罢就能明确,齐王从谏如流,兴利除弊,从而赢得了四国朝齐的辉煌局面。
2、解读“比美”。其实,据史载,齐威王继位之初,好为淫乐,刚愎自用。是谁,用什么方法,让齐王明白了什么道理,而使他从谏如流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上文中去继续寻找和“三”有关的内容,去寻找答案吧。
请问同学们,文章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文章的开篇写了进谏吗?(没有)那第一段写了邹忌在家与徐公干什么?(比美)在比美的过程中,邹忌问了哪些人?用文中的三个词答:(妻、妾、客)他们都回答了吗?(回答了)也就是说第一段写了(“三问”“三答”)(板书“问”“答”),“三问”就是(问妻问妾问客),“三答”就是(妻答妾答客答)。邹忌暮寝而思的时候,是从几方面思考的?(三方面)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三思)(板书“思”)。邹忌形貌昳丽,那他究竟有没有徐公美呢?(没有)文中有没有语言交代?(有)
那么,就请同学们一边讨论,一边用不同的记号标出下列内容:(点出问题)①陈述邹忌没有徐公美的句子。②“三问”时的情形和内容。③“三答”的语句。④“三思”的内容。
同学们思维真敏捷,很快就做好了记号。下面,让我们走进邹忌温馨的家庭。请同学们听老师的提示齐读。首先,请齐读陈述邹忌没有徐公美的句子:(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请齐读“三问”时的情形和内容:(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请齐读三答的语句:(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既然邹忌没有徐公美,他的妻妾客的回答与实际情况相符吗?(不相符)既然不相符,他们是不是有“蒙”邹忌的嫌疑呢?(是)也就是说他们做了与实际不相符的回答,让邹忌在比美中受到了蒙蔽。(点出“邹忌”“受蒙蔽”)那么,他们做出这样的的回答,分别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呢?也就是邹忌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邹忌“三思”的内容。(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也就是说,(点出“妻私臣 妾畏臣客求臣”和箭头)邹忌受蒙蔽的原因是:“妻私他,妾畏他,客求他。”
3、解读“进谏”。上面我们领略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家事,咋一看,这似乎与“邹忌讽齐王纳谏”风马牛不相及,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再度进入“进谏”现场。谁能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指定I生)第二段写的内容是什么?(邹忌向齐王进谏的过程)在这个进谏的过程中,邹忌先说了什么?(在家里与徐公比美时受到蒙蔽的情况)接着说了什么?(说了齐王与自己相似的情况)最后说了什么?(得出了结论)邹忌在说齐王与自己相似的情况时,是从几个方面说的?(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情况是否与邹忌在家比美的情形相同?(是)也就是说,邹忌是拿自己的三种情况来和齐王三方面的情况相比较的,从而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的,我们把它归纳成(三比)。(板书比)下面按这样的形式读第二自然段中的“三比”。老师读本段开头的话,女生读邹忌三方面的情况,男生读齐王与之相似的三方面的情况,全班齐读得出结论的句子。全班齐读结论句的时候,要读出水到渠成,不可辩驳的气势。好,听老师先读,请同学们接着读。师:(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女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男生:(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全班:(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读完点出“齐王宫妇私王朝臣畏王四境求王”)通过这样的三比,邹忌顺理成章地推出了结论——“王之蔽甚矣”。(点出“所以齐王也”“蔽甚矣”)到这里,请问大家:没有第一段的“比美”,第二段的“进谏”会有如此的精彩和说服力吗?(没有)那么,“比美”是为“进谏”作什么的呢?(铺垫)
同学们,请看板书,(老师边讲述,边将“三”与各字的连线连出,最后打上大括号,让板书完整)如果没有在“比美”中的“三问”“三答”,便没有邹忌的“三思”;如果邹忌不拿自己与齐王进行“三比”,齐王就不会“三赏”谏臣,齐国就不会发生“三变”;就不会有“四国朝齐”,就不能形成“战胜于朝廷”的辉煌局面。那么,邹忌究竟使用什么样的讽谏方法让齐王开张圣听,从谏如流的呢?
4、突破类比。请看屏幕。同学们,我们把邹忌的这种讽谏的方法叫做类比。什么是类比呢?(点出类比解析图,使之另色,重叠在下图上,解释完毕后A、B、C隐去)(教师用鼠标点着解读)类比就是甲乙两个人或事物,其中甲具有A特点、B特点、C特点,同时还可以推出具有D结论,或者说D特点,现在也知道乙具有A特点、B特点、C特点,由此我们可以推出乙也可能具有D结论,或者说D特点。
类比图
邹忌: 妻 私 臣妾 畏 臣客 求 臣受蒙蔽
齐王: 宫妇私王朝臣畏王四境求王
所以齐王也 蔽甚矣
(说明,有些符号掉了)
类比解析图(两次叠影在上图上,而后消失,画面只生成上图)
甲:abcd
乙:abc
所以乙也d
大家看屏幕,请思考邹忌推理的过程。同学们可能还没看太懂,我们再来返回去看看。(再次点出A、B、C……,另色,与上图重叠,随之隐去)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看懂!有谁愿意上台来,用鼠标点着,把邹忌采用类比推理的讽谏过程说清楚。
(点J生上台,用鼠标点着解说)
(邹忌以自己类比齐王,邹忌的妻子偏爱他,小妾畏惧他,客人有求于他;齐王的宫妇左右偏爱他,朝廷大臣畏惧他,四境之内的官吏和百姓有求于他,就是说,这两个人物的前三个特点,画面上黑色的三个特点是相同的。而邹忌还有在比美中受了蒙蔽的第四个特点,就是画面上红色的特点,那么就可以推出,齐王也具有“受蒙蔽”的这个红色的特点)
嗯,说得真到位!掌声鼓励,请上位。请同学们注意,拿来作类比的甲事物,一般是生活中极常见、极小的事物,邹忌之所以能让齐王心服口服,他就是很巧妙的运用了这一特点。为了让大家体会这一点,请同学们再看屏幕。(点出邹忌讽谏图)
类比
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
皆以美于徐公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王之蔽甚矣(说明:有些符号掉了)
(生活小事)客求臣四境之内求王(国家大事)
以小见大
大家看,“妻私他,妾畏他,客求他,皆以美于徐公”,是不是家庭小事?(是)“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求王,而让王之蔽甚矣”是不是国家大事?(是)画面中两个箭头正从“生活小事”这个点出发,共同从不同的方向指向了“国家大事”,这就是以小事喻大事,以家事喻国事的典型。邹忌也就是这样推出了结论,(点出特写“王之蔽甚矣”,五个字依次落地,掷地有声:五个字在屏幕中央最深处向前推出,直到最大形成特写,定格一至两秒后,五个字依次落地,用钢琴的和声伴着五个字落地节奏,奏出掷地有声的情景,最后一声余音不绝)这五个字掷地有声,余音绕梁,经两千多年而不息,大有振聋发聩之势。你们说,齐王有理由不接受吗?(没有)那么,是谁,用什么方法,让齐王明白了什么道理,而使他从谏如流的呢?K生:(是邹忌,用类比的讽谏方法,让齐王明白了“王之蔽甚矣”的道理。)
第三个教学板块:延伸类比,激情创造。
1、延伸类比,升华积淀。
到这里,我们已经完整地赏读了文章,知道了类比是讽谏的方法之一,懂得了以小喻大是类比的主要特征。大家知道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吧,(知道)这些都是古代贤士谋臣拿来作为类比的材料,劝谏君王罢兵休战的例子。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长河中,像这样运用了以小喻大的类比方式的俗语俯拾皆是,我刚上课时要大家回忆的俗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就是,还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才)”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等。我国古代人民以极富智慧的头脑创造了这么多运用类比手法的名言警句,这些需要我们去熟记,更需要我们去灵活的运用,那么你们会不会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呢?能不能让自己的说话更富于艺术感染力呢?
2、情景再现,图片提示。现在,老师就出两个情景题,让大家尝试着现学现用。(点出两个情景现场)
尝试用类比的方法发表议论。
情景现场1:你乘车时,有一个空座,只见一位老人赶紧让自己的小孙子坐下,自己背着孙子的书包,手握扶手,摇摇晃晃,很难站稳,还满脸幸福地望着孙子;而孙子却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请你们用类比的方法告诉老人,他这样溺爱孩子是不好的。
情景现场2:你的好朋友小美同学非常爱美,每天都要化妆,而且自我感觉非常漂亮。你如何告诉她:自然纯朴才是最美的。
请男生对情景一发表议论,女生对情景二发表议论。
3、凝神思考,创造类比。
(对情景1、2分别出示提示性的漫画和图片)面对这两个情景,同学们可能觉得有些为难,现在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情景一,你们看到了窗外的那些树吗?那颗永远躲在大树脚下的小树,会有生机和活力吗?它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吗?情景二,人们都说女孩是一枝花,那些美丽的红花绿叶,有过涂脂抹粉吗?你能不能将小美和花儿进行一个类比呢?自然美才是最美的嘛!
(学生凝神创作)我想大家都成竹在胸了。请大家踊跃展示。
4、 激情展示,精当点评。
L生展示1:
老人家,您看到了窗外的那些树吗?这些树大都高大茂盛,它们之所以能够挺拔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因为它们有阳光雨露的滋润,更因为它们承受着风雨雷电的打击。而它身旁的那棵矮小丑陋的树,却因长年躲避在大树脚下而显得矮小,没有一点活力。人和树一样,过度的呵护与宠爱是有害无益的,我想您一定会希望您的孙子长成参天大树吧。
教师简评:非常好,掌声送给男生组!他的回答条理清晰,巧妙地运用了类比手法,成功的将大树与躲在大树脚下的小树,和老人与孙子的关系进行了类比。假如我是那位老人,我已经非常明白他说的意思了!好,男生组的回答都很棒,我们来听听女生组的展示,我们相信,她们也会用她们的智慧让我折服的!有请!
M生展示2:
小美,你看到了吗,我们的公园真美,那些姹紫嫣红的鲜花多美呀,那些色彩或浓或淡的绿叶多美呀,它们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从不涂脂抹粉,却展现出一种纯真自然之美。小美,你很漂亮,就像这些花儿一样,你要是能把真实的外表与自信一起展现出来,那才叫美呢!
教师简评:掌声!相当的精彩,让我们又一次的领略了类比的艺术魅力!这位同学将小美与大自然中的花做类比,十分恰当、贴切。
5、 课堂小结,老师寄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领略了类比的魅力,赏析了类比的奥妙,创造了类比的神奇。在这里,我还要告诉大家,讽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类比只是其中的一种,类比是议论中一种常见的推理方式,也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法。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掌握它、运用它,让你的日常交流更富于艺术魅力。感谢这次相遇,让我领略了大家的风采!愿这种交流的艺术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吧。
下课。同学们再见!
附: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问答思
三四国朝齐(说明,有些符号掉了)
比赏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