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我们生活在的地球,其表面有70%的面积被水覆盖,总水量为14.5亿立方千米,但是其中97.47%的水为又苦又咸的海水,淡水资源仅占2.53%。而在这极少的2.53%的淡水资源中,又有目前还很难加以利用的占68.6%的位于南北两极的冰盖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和占30.1%为地下水,地表径流、湖泊以及其他淡水仅占到地球淡水资源总量的1.3%。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其中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是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而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仅为1.1万亿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800多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且大于1,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属于中度缺水的国家;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均水资源在世界上名列121位。
中国的淡水资源全国地区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区严重缺水,特别是西北地区缺水更甚。以长江为界来划分,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水资源量占全国淡水资源总量的81%,但是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36.5%,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按省份和城市划分,根据各区的人均水资源量,我国有新疆、青海、西藏、陕西、重庆、内蒙古、北京、天津、甘肃、上海、黑龙江、四川、贵州、安徽、辽宁、湖北等16个省(区、直辖市)属于重度缺水,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共6个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正在掀起世界历史上前所未见的工业化、城市化浪潮,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年用水总量已经突破6000亿立方米,占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的74%,但全国缺水量仍达500多亿立方米。全国655个城市中现在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目前全国城市年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今后,用水缺口每年还会加大。
水资源短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目前全世界有80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的约3亿人极度缺水。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许多国家的农业、工业都将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威胁,水资源短缺也制约着中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个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各种解决之道,其中向海洋取水成为当前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最佳途径。于是,世界各国的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浩瀚的大海,想方设法将海水变成可以饮用的淡水。
海水淡化(Seawater desalination;Desalination ofseawater)就是从海水中取得淡水的过程。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太阳能法、低温多效蒸发、多级闪蒸)、反渗透法。从全球地区分布上来讲,中东海湾国家以蒸馏法中的多级闪蒸为首选,因为它具有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单台设备产水量目前已高达日产淡水4~5万吨)、适应于污染重的海湾水域;中东以外的地区,尤其是北美地区,以反渗透法为首选,因为反渗透法的能耗和成本都具有优势,它的能耗仅为电渗析法的二分之一,蒸馏法的四十分之一。我国海水淡化的两种核心技术为膜法海水淡化和蒸馏法海水淡化,但近期的发展表明,在淡化和水处理方面都将以膜法为主。
1、海水冻结法:即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淡水变成固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这种方法耗能大,且得到的淡水味道却不佳,现在很少被使用。
2、电渗析法:是将具有选择透过性的阳离子交换膜与阴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组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隔室海水被淡化,而相邻隔室海水浓缩,淡水与浓缩水得以分离。该法的技术关键在于新型离子交换膜的研制,离子交换膜是0.5-1mm厚度的功能性膜片,按其选择透过性分为正离子交换膜(阳膜)与负离子交换膜(阴膜)。电渗析法不仅可以淡化海水,也可以作为水质处理的手段,为污水再利用作出贡献。此外,这种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的浓缩、分离与提纯。
3、蒸馏法:这是一种古老的海水淡化方法。海水蒸馏淡化的过程实质就是水蒸汽遇冷凝结成水的过程,其原理如同海水受热蒸发形成云,云在一定条件下遇冷形成雨,而雨是淡水。蒸馏淡化法至今仍占统治地位,随着技术不断的进步,现在有太阳能蒸馏法、蒸汽压缩蒸馏法、多级闪蒸馏法等。
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是人类早期的常用方法。早期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一般都称为太阳能蒸馏器。盘式太阳能蒸馏器的应用已有近150年的历史。由于它结构简单、取材方便,至今仍被广泛采用。目前对盘式太阳能蒸馏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材料的选取、各种热性能的改善以及将它与各类太阳能集热器配合使用上。与传统动力源和热源相比,太阳能具有安全、环保等优点,将太阳能采集与脱盐工艺两个系统结合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海水淡化技术。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由于具有不消耗常规能源、无污染、所得淡水纯度高等优点,因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低温多效蒸馏是让加热后的海水在多个串联的蒸发器中蒸发,前一个蒸发器蒸发出来的蒸汽作为下一蒸发器的热源,并冷凝成为淡水。低温多效蒸馏是蒸馏法中最节能的方法之一。由于节能,近年发展迅速,装置的规模日益扩大,成本日益降低。主要发展趋势为提高装置单机造水能力,采用廉价材料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操作温度,提高传热效率等。
多级闪蒸淡化海水是将经过加热的海水,依次在多个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中对海水进行急骤蒸发,然后蒸汽冷凝得到淡水的方法。由于多级闪蒸具有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单台设备产水量目前已高达日产淡水4~5万吨)、适应于污染重的海湾水以及预处理费用低的优势。目前全球海水淡化装置以多级闪蒸方法产量最大、技术最成熟、运行安全性高。目前在中东海湾国家应用最多。且建大型和超大型淡化工厂时多与火电站联合建设。
4、反渗透法又称为“膜法”或“超过滤法”,它是1953年才开始采用的一种膜分离淡化法。淡水侧和海水侧用膜隔开,利用只允许溶剂透过、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的渗透压原理,将海水与淡水分隔开。通常情况下,淡水通过半透膜扩散到海水一侧,从而使海水一侧的液面逐升高,直至一定的高度才停止,这个过程为渗透。此时,海水一侧高出的水柱静压称为渗透压。如果对海水一侧施加一大于海水渗透压的外压,那么海水中的纯水将反渗透到淡水中。用反渗透法淡化海水时,先将海水用提升泵提取上来,进行初步处理,降低海水浊度,防止细菌、藻类等微生物的生长,然后用特种高压泵增压,使海水进入反渗透膜,由于海水含盐量高,因此海水反渗透膜必须具有高脱盐率,耐腐蚀、耐高压、抗污染等特点,经过反渗透膜处理后的海水,其含盐量大大降低,TDS(Totaldissolvedsolids,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从36000毫克/升下降至200毫克/升左右,海水淡化后的水质甚至优于自来水。反渗透法工艺流程如下:海水提升泵→盘式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UF超滤→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反渗透R/O1→能量转化装置→反渗透R/O1→生活用淡水→二级增压泵→反渗透R/O2→弱碱性过滤→生活饮用淡水。反渗透法的最大优点是节能,能耗仅为电渗析法的1/2,蒸馏法的1/40。因此,美日等发达国家从1974年起先后把发展重点转向该法。
中国海水淡化的发展历程:
1958年,研究员石松等首先在我国开展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海水淡化研究。
1965年,山东海洋学院化学系在国内最先进行反渗透CA不对称膜的研究;70年代又进行了中空纤维和卷式RO膜及元件的研究并初步工业化。
1967-1969年,国家科委和国家海洋局共同组织全国海水淡化会战,会展主力在杭州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海水淡化研究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水淡化研究室,也即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前身,同时开展电渗析、反渗透、蒸馏法等多种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为中国海水淡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0年,会战主力汇集我国浙江省的杭州市,组织了全国第一个海水淡化研究室。此期间,一直用电渗析技术进行海水淡化,研制成功海洋监测专用微孔滤膜,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电渗析海水淡化站——西沙永兴岛海水淡化站。一度在海水淡化方面成为世界领军人物。但是,十年浩劫后中国毕竟还是衰弱下去了。同时,美国的全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及其卷式元件已经赫然问世。
1982年,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经中国科协学会部批准在杭州成立。
1984年,国家海洋局以海水淡化研究室为主体,组建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开始对膜技术重视了,但是,美国海水淡化用复合膜及其卷式元件已经大面积商业化了,投入到了国家和民用中去了。
1992年,国家为了追赶膜方面技术与世界的差距,国家科委军顶,以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为依托,组建国家液体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开始悄悄研制国产反渗透膜。
1997年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在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经费支持下,在浙江舟山市嵊山镇建造了500立方米/日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吨水耗电5.5度以下,技术经济指标具有同等容量的世界先进水平。
2001年,国际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实行集团化分体管理,所辖三个控股的中外合资公司,两个中资公司和一个研发中心。同年,杭州北斗星膜制品有限公司正式公开问世,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反渗透膜(R/O膜)产品,享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中国制造、具有民族品牌的高性能复合膜元件开始投放市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自主反渗透膜技术的国家。而杭州水处理下的杭州北斗星膜制品有限公司也成为全球八家自主反渗透膜生产厂家之一。
2001年,贵阳时代汇通膜科技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反渗透膜全流程生产线和工艺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研发制造的工业通用膜元件、海水淡化膜元件、抗污染膜元件、抗氧化膜元件和家用膜元件等,其质量和技术水平很快就位居行业领先地位。
2002年,杭州水处理中心又在国家发改委产业化项目支持下,在山东荣成建设了万吨级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通过优化设计、设备投资大幅度下降,工程的经济性进一步提高,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了我国膜分离技术和特别是反渗透海水淡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2004年6月由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设计的3000立方米/日的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工程在山东黄岛发电厂一次试车成功并通过9个多月的运行考验。海水淡化装置系国内第一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装置的国产化率达99%。海水淡化装置的建设完成表明我国已初步掌握大型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的成套技术。另外,10000立方米/日的多效蒸馏示范工程已完成建设。
截至2011年9月,我国海水淡化总规模已达到日产66万吨,2015年有望达到每日200万-250万吨,较目前增长3-4倍,投资规模将达200亿元。到2020年中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每日250万-300万吨。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海水淡化的支持:
2011年9月16日,国家海洋局、科技部、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联合发布了《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共分五个部分,按照国家的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问题,对“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科技发展任务作出了部署,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奋斗目标,描绘了海洋科技的发展前景。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要由“十一五”时期的54.5%上升到60%。海洋开发技术自主化要实现大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率要显著提高。海洋科技将从“十一五”时期支撑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为主,转向引领和支撑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科学发展。
其中,在海水综合开发和利用方面,《规划纲要》提出,国家将建立示范工程,加快海水淡化的自主化和规模化发展。“十二五”时期要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培育和支撑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海水综合开发和利用相关技术成为其中的重点之一。《规划纲要》明确,开发高效智能化的大型反渗透、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成套技术和装备,发展适用于海岛的多能源耦合海水淡化装置,并在重点海岛建立示范工程;研发膜蒸馏、正渗透、膜膜耦合等海水淡化新技术和装备,加快海水淡化的自主化和规模化;开展产业技术经济和政策性示范,实施海水淡化科技产业化工程,鼓励并支持沿海城市、海岛组织实施大规模的海水淡化产业化示范工程,促进海洋高技术产业园建设。《规划纲要》还强调,要开展海水利用战略研究,绘制产业战略路线图,研究制定淡化水分类利用标准。
2012年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国办发〔2012〕13号),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20万-260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原材料、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率达到70%以上。
2012年4月25日,科技部发布《“十二五”海水淡化科技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在分析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形势和需求的基础上,对于发展海水淡化提出了具体要求以及相应措施。在淡水日益紧缺的当前,“向海洋要水”显得更为迫切,伴随着国家对于发展海水淡化的政策支持持续推进,海水淡化也将步入快速发展期,建立完善的海水淡化产业链将对装备、材料研发及相关公司形成长期利好。系列亮点在于提高自主化、国产化。如突破6项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核心共性技术、研制6项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关键设备、建设2-3座日产水5万吨以上的大型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5%以上;从系列数据可以看出,国产化成为未来海水淡化发展过程中的任务之一,未来海水淡化装备国产化将是必然趋势,相关投资也会剧增。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高压泵组建的上市公司将从中收益。在淡水资源日益短缺和国家政策扶植下,海水淡化战略地位逐步显现,设备国产化将大大刺激国内企业的积极性,未来在行业高速发展背景下,相关公司也将持续享受高发展的蛋糕。
目前,中国淡化海水的方法主要为反渗透法和蒸馏法。由于反渗透法设备简单、易于维护和设备模块化的优点迅速占领国内67%的市场,取代蒸馏法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但是这两种淡化方法的核心技术仍未完全国产化,尤其是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系统中的关键设备还被国外公司垄断,如反渗透膜、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其中最主要的核心原材料反渗透膜90%需从国外进口。反渗透膜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水淡化发展的最大难题。
目前世界上的反渗透膜R/O膜生产商主要有日东电工集团(NITTO DENKOCORPORATION)全资控股的美国海德能公司(HYDRANAUTICS,世界上分离膜制造业中最著名、产品规格最多、生产规模最大、取得专利最多的反渗透和纳滤膜生产厂商之一,也是美国最早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的反渗透膜生产商)、美国科氏滤膜系统公司 (Koch MeMBRane SystemsInc.,是世界唯一的生产1m、1.5m(60英寸)长度反渗透膜件的公司)、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陶氏(FilmTec)公司等为第一梯队;日本东丽(Toray)株式会社(世界上唯一一家具有R/O、NF、UF、MF、纤维滤布系列膜技术研发与向市场提供全系列商业化膜产品的膜厂家)、韩国世韩(SAEHAN)集团、杭州北斗星膜制品有限公司、中国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为第二梯队。
海水淡化的设备主要包括反渗透膜元件反渗透膜核心材料、变频控制高压泵、耐腐蚀钢管、铜管和仪表等。目前市场投资机会主要表现在反渗透法的设备投资(占45%)和膜组件投资(占15%)。国内海水淡化涉及的相关企业较少,为数较少的几家公司分食200亿元的蛋糕,无疑对每一家公司都意味着几何级数的增长,这些公司在未来几年前景无限。A股海水淡化类概念股有:
一、膜组件(反渗透法海水处理最核心的设备):
1、南方汇通(000920):公司(占股42%)与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共同组建北京时代沃顿科技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复合反渗透膜生产厂商,目前拥有反渗透膜产能300万平米,年产量超280万平米(每平米销售单价35-50元,成本20元/平米)。全套引进美国复合膜大规模生产线和工业化工艺技术,通过全面对膜生产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提高和创新,使得时代汇通直接进入反渗透膜生产的相当高的技术层次。公司旗下的VONTRON反渗透膜产品已通过美国NSF认证,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饮用水纯化、污水净化、浓缩提纯等领域,并远销海外。占据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市场4%-5%份额,占全国国内企业供给量的50%,北京时代沃顿2011年度净利润327.38万元。
汇通控股子公司贵阳时代沃顿科技公司(占95%)主营复合反渗透膜生产,其膜元件产品可用于海水淡化等水处理工程,贵阳时代沃顿2011年度净利润5156.02万元。
2、深圳惠程(002168):控股子公司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公司占84.63%)主要从事聚酰亚胺等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具有热稳定性高、耐极低温、机械性能优良、耐辐射性能高、介电性能良好、自熄性、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在分离膜、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激光等领域。而且聚酰亚胺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在合成上具有多种途径,可以根据各种应用目的进行选择,具有其他高分子材料难以具备的易变通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公司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解决聚酰亚胺类纤维全部依赖国外进口问题,满足国内环保及国防军工等行业对聚酰亚胺纤维需求,并逐步占领国际市场。
3、碧水源(300070):公司是我国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奠基者、污水资源化技术的开拓者和领先者。是世界上同时拥有全套膜材料制造技术、膜组器设备制造技术和膜生物反应器水处理工艺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少数公司之一。MBR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前沿、最高效的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公司应用膜技术的污水处理工程规模已居世界前三名,已建成的MBR项目的处理能力累计已超过10亿吨/年,公司目前在国内大中型MBR项目的市场份额已占70%以上。2011年07月07日,公司与世界领先的膜产品供应商日本三菱化学控股集团下属的日本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强强联手设立合资公司无锡碧水源丽阳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4亿元建设100万平方米中空纤维微滤膜产能,正式进军海水淡化领域。
4、津膜科技(300334):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超、微滤膜及膜组件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之一。公司专注于超、微滤膜及膜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以此为基础向客户提供专业膜法水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技术方案设计、工艺设计与实施、膜单元装备集成及系统集成、运营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等。公司主营产品和服务为各类中空纤维柱式、帘式超、微滤膜及膜组件及连续膜过滤(CMF)、浸没式膜过滤(SMF)膜生物反应器(MBR)等膜法水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污水、废水处理与回用,给水净化,海水(含苦咸水)淡化等领域;除此之外,公司还提供少量双向流膜过滤(TWF)特种分离整体解决方案。公司近年来应用领域逐步拓宽,已经拓展到污水处理及回用、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市政给水净化、海水淡化(脱盐淡化)以及发酵、制药领域。
二、海水淡化配件、设备:
5、久立特材(002318):公司2011年海水淡化及电站用钛及钛合金焊接管项目及高强度、高抗氯化物腐蚀超级双相钢无缝管(S32750)等多个新产品通过省级工业新产品鉴定。2012年公司将继续加大品种开发力度,促进高品质不锈钢管和特种合金材料管品质全面升级。5月29日公司披露关于核电站凝汽器用焊接钛管国产化的公告:与中国中原对外工程公司和上海电气电站设备公司等相关企业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生产的核电站用焊接钛管顺利通过上述两家公司的质保评审和模拟件生产,首度实现该产品的国产化投产,成为继核电蒸汽发生器用800合金U形传热管之后第二个填补国内空白的项目。
6、海亮股份(002203):公司为中国最大铜管出口商,也是中国第二大铜管生产企业,是中国最大铜及铜合金管出口企业,其中铜合金管出口量名列第一,精炼铜管出口则名列全国第二。海水淡化装置用铜合金无缝管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舰船及海洋工程用高耐蚀大口径白铜管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铜合金管连续生产高效节能技术、立式连续铸造机列为省重大科技公关项目等新型产品通过省级产品试制计划鉴定,电子用无氧铜管等七项产品被列入省级产品试制计划,科技成果突出;同时,公司依靠科技创新,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除公司的高附加值、高效节能、环保型产品如铝青铜管、无氧铜管、超长冷凝管投放市场外,像内螺纹管、合金管、海水淡化管以及一些小品种附加值高的产品产销比例上升。
7、亚太科技(002540):公司全资子公司海特铝业使用自有资金重点研发的项目“耐海水腐蚀铝合金管”(海水淡化用)是根据市场需求会同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研制开发的一种耐海水腐蚀的铝合金材料。已申请发明专利且该专利申请目前正在审查中。2011年1月27日与IDETechnologiesLtd.签订了相关合同,合同数量19.472吨。至2011年6月20日,海特铝业已按合同进行交付(IDE技术公司是水处理技术的先驱者和全球领导者)。2010年9月8日与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签订了相关合同,合同数量26.682吨。至2011年6月20日,海特铝业实际已向客户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提供海水淡化用铝管27.1018吨。2011年营业收入26279.85万元,净利润2036.59万元。
8、南方泵业(300145):高压泵是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中的关键设备,而当前我国海水淡化高压泵基本上依靠进口。目前,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已经实现工业产业化应用的海水淡化泵生产厂商。公司掌握了日产淡水1000吨以内的海水淡化高压泵的设计和制造技术,2009年顺利完成了浙江省第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之一“海水淡化高压泵的研究与开发”(与日产500吨海水淡化装置配套),并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日产10万吨级膜法海水淡化国产化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中的“海水淡化高压泵开发”课题。
9、中集集团(000039):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英国B.V.I.公司合资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资企业大连中集重化装备有限公司(DCHE),注册资金3370万美元,2009年8月竣工并形成产能。主要产品之一为海水淡化装置中的蒸发器等,且单台压力容器最大可达600吨、直径10米、长度100米。
10、宝钢股份(600019):2011年8月公司与上海电气签署协议,共同致力于海水淡化及沿海核电用材的研发,开发海水淡化装置及沿海核电站装备用双相不锈钢及冷轧钛带材料,实现进口替代。目前,我国在海水淡化装置制造所需的部分关键部件用材一直依靠进口。与此同时,在沿海地区的核电站装备中,需使用海水作为冷却剂,而具有较强耐海水腐蚀性的冷轧钛材也全部依赖进口。
三、海水淡化业务:
11、双良节能(600481):2010年与国华电力联合设计研发的“日产2.5万吨大型低温多效海水淡化中试装置”试验成功,目前已具备日产淡水2.5万吨和1.25万吨海水淡化装置的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安装、技术服务等综合能力2010年5月,公司募集7.2亿元投资海水淡化设备制造项目,建设周期约为24个月,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9套LTMED/12000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设备(海水淡化能力10.8万吨/天)的生产规模,项目总投资7274.1万美元。项目正常年销售收入67500万元。2011年年报披露,海水淡化项目累计投1466.91万元,进度为18.34%。
12、青岛碱业(600229):2009年1月,公司出资285万欧元的等值人民币(占股8.27%)与BefesaCTAQINGDAOS.L.青岛海润自来水集团组建中外合资公司青岛百发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建设10万吨/天海水淡化项目,投资10.24亿元,建设期26个月。投产后可年实现销售收入2.16亿元,净利2708万元,投资回收期16.9年。海水淡化项目一期(2万吨)于2010年6月22日正式投产,项目所生产的淡化水将全部由青岛海润自来水集团收购,淡化后的浓海水进入公司纯碱生产系统化盐制碱,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公司参股合资经营青岛青碱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占股50%),一套15600m3/日海水预处理系统,二套共7000m3/日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同时对现有四套除盐装置再进行相应技术改造。2011年年报披露,报告期内,水务公司实现营收3016.77万元,净利润296.88万元。
13、山东海化(000822):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全资控股,公司是世界上最大合成碱生产基地,氯化钙、两钠产量也居世界首位,同时还有多种产品为亚洲或国内第一,具有产能、资源、技术等优势,为国际一流的盐化企业。公司在发展海洋化工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2005年就涉足海水淡化,淡化后的浓海水进入公司纯碱生产系统化盐制碱,实现了资源综合循环利用。
14、三友化工(600409):2012年3月,公司完成募资净额13.21亿元,用其中的16815万元投资于海水新节能蒸馏技术改造项目。建成后,可每年获得新增原盐111780吨冷凝水101.6万m3的能力,同时每年减少纯碱损失430吨,相当于每年增加2324.96万元的利润。又投资4.1亿元于唐山三友浓海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完成后,形成每小时生产精制浓海水1090m3的处理能力,年淡化海水904万吨,用于纯碱生产化盐,每年可为公司节省纯碱生产过程中盐耗51.95万吨,相当于新增利润总额10203.24万元。
15、中国重工(601989):中国重工子公司青岛双瑞防腐防污工程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防腐防污及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制造和工程建设,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水处理产业。2008年就已具备总承包海水淡化工程的能力。2008年12月青岛双瑞公司中标印尼某电厂6000吨/天海水淡化项目,合同总额共计3900万元人民币。双瑞拥有领先的次氯酸钠电解法水处理技术,这一技术的核心壁垒在于阴极材料。牺牲阳极材料年产能7500吨,国内年需求10万吨。相对于紫外线法脱氧法等,双瑞采取的技术路线是电解法优势在于可处理水容量大(5000吨/h),并且可以处理浑浊水,而紫外线法小于2000吨/h;能耗上,对于1000吨/h处理量,紫外线法需100度电,电解法只需50度。且昂贵的紫外线灯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而电解法无更换需求。
16、中电环保(300172):公司海水淡化采用的是膜处理工艺,去除海水中的杂质和盐分。在海水淡化技术方面,公司研发了两种专有技术,分别是一种精密海水过滤器和海水淡化高效陶瓷转子节能技术。这些新装置、新技术在华能威海电厂的海水淡化项目中得以成功应用。华能威海电厂海水淡化项目是公司2008年承接的项目,采用双膜(超滤+反渗透)技术,处理能力为7200吨/天,该项目投入运营后每年可节约淡水资源262.8万吨。
(zhenqiangwu 原创博客,转载请致函zhenqiangwu@sina.com,否则视为侵权,侵权必究!谢谢合作!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博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操作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