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邾城八景”何处寻
凡是名城,其周围的名胜景点,多取八处,名曰“某某八景”。俗话说:“若要发不离八。”大概是以“八”来象征兴旺发达吧。邾城,自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封骖乘曹挟于邾开始,至今已有3023年的历史,算得上历史名城,所以就有“八景”之设。
“邾城八景”是从邾城周围诸多名胜景点中选了来的,经历代文人加以美的描绘和升华,给人的感受益深,故八景虽湮,其名不泯,这就是古文化的魅力,“邾城八景”的贵气。
“邾城八景”,据明弘治《黄州府志》记载,始于明初,距今600多年。最初以文艺形式描写“邾城八景”的,一个是毕奇中的《邾城八景序》,一个是李和的《浪淘沙·邾城八景》。这一序一词的把邾城的八大景点描绘得淋淳尽致,美不胜收。
毕奇中是明初黄冈县慕义乡即今新洲城附近的人。他幼年随父宦游,中年归田设教,府志称其为“隐逸”。他在《邾城八景序》中写道:“邾城,古黄子之国。”“概陈迹之荒芜,叹遗踪之湮泯。于是询稽故老之遗言,合其地之名胜者,列为八景。”《浪淘沙·邾城八景》的作者李和,是今江西省吉水县人。李词是在邾城实地作的。序和词在景点次序排列上不尽相同。序的排列:崎山叠翠,龙潭夜月,城南烟树,化乐晓钟,四顾云台,义井清泉,凤台夕照,渔浦秋风。
600多年的风风雨雨,古邾城变化很大,“八景”早已面目全非,对于它们的确切地址竟有何处,今人也其说不一。近十多年来,通过编修《新洲县志》,经多方考证,考试有一个比较准确的答案。
①城南烟树:指的是城南面,方圆十余里农村,它包括城关镇的城南、余姚、章林、钟杨和辛冲镇的胡仁等村。这里农家素有植树、种竹习惯。门前、塘边、路旁植树;屋后、屋侧隙地种竹。每当春夏之际,树木葱茏,修竹翠绿,将农舍深深地掩映在连天的碧浪之中,登城南眺,宛如一抹烟海,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②四顾云台:在原县一中院内东北高阜处。相传是古代的烽火台,后建有四顾亭,建于何时,毁于何时,史志未载。抗日战争前,此处有座庙宇叫东岳府,是新洲城内一座规模较大的庙宇。1927年,樊希谷(女)、朱树人等共产党人,在此建立新洲城区第一个党支部,组织发动工人农民,开展土地革命。1938年9月27日,日本侵略军的飞机连日轰炸,东岳府夷为废墟。
四顾亭:是新洲城内的制高点,时有白云缭绕,登临远眺,既可以“顾四方之烽息”,又可以览全城之风景,无论是在此筑烽火台,为战争和城防服务,还是建四顾亭,作为人们的游乐的景点,都是理想的地方。相传元末陈友谅战败元丞吴汝之后,其大本营迁驻东岳府内,这就是陈友谅在新洲建都做皇帝的传说的来源。
最近,从明弘治《黄州府志》上发一:唐太和间(公元827-835年),黄州刺史刘嗣之筑四望亭于郡治。当时的黄州治所在今新洲城。按此,四望亭当在今新洲城内,而不在今黄州城内。四望与四顾仅一定之差。“望”与“顾”虽形音不同,但字义相近,且有“顾望”一词。
③龙潭夜月:龙潭在何处?明、清《黄州府志》、《黄冈县志》无载。《新洲县城关镇志》定在今城关油厂前。据当地的姓氏宗谱考查发现:古龙潭,在邾城北隅,旧州长河中,即今叶家大桥东桥头处,古名荷叶淀,广数十亩,深不见底。潭水清莹透澈,每池晴朗的夜晚,月映潭中,浮光耀金,或像一颗璀璨明珠,或像一面光泽照人的宝镜;有时像把玉梳,像艘小舟;有时又像镰刀,像银钩,像美人额下的眉毛,千姿百态,格外好看。
④化乐晓钟:旧志载:“在慕义乡旧州城内,系古迹,久废。天顺五年,僧重建。”查“天顺”为元幼主阿速吉八的年号,其在位不到一年,即被文宗图帖睦尔所取代。故天顺只有元年,五年乃旧志之误。毕奇中在序中明确指出:“北廓有化乐之古刹。”说明明初的化乐寺,在邾城北城内。后迁建于南城石基山(今县食品公司处),更名为财神庙。清代嘉庆、同治间,曾两次重建。日军入侵新洲城前夕,被日机炸毁。
⑤崎山叠翠:崎山指的是大崎山,其最高峰海拔1040.8米。而叠翠的崎山,则是指的以大崎山为主峰的东山,站在新洲城上向东望去,层峦叠嶂,连绵起伏,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新洲城的东面。春末秋初,雨霁初晴,群山如洗,层次分明,像巨幅彩照,又像长轴画卷。放眼望去,使人心胸开阔,浮想联翩。
⑥义井清泉:毕序云:“义井存吴公之泽惠。”李词云:“食报公侯列。”都说明那义井是吴公所掘。但从《吴氏宗谱》看,这位吴公并不是元末隐士吴应澍,而是元怀远将军吴贤。当时,吴贤令人掘此井,主要为了饮马,同时也允许老百姓汲水饮用。老百姓为了感谢吴贤,故叫吴公义井。具体地址在今县供销社院内东侧。日军侵入新洲后,将此井用作杀害抗日志士的刑场,将人带到井台上,先捅几刀后推入井下,群众遂痛呼万人坑,抗日胜利后,国民政府将井封闭,建一国魂亭,以纪念在此牺牲的爱国志士。后因无人看管,日渐颓废。
⑦凤台夕照:明弘治《黄州府志》载:“旧州城外,昔有凤凰至此,时人筑此台,岁久颓废。”凤凰是传说中的瑞禽,其实并无此鸟。毕序云:“凤台涌议叙之清光。”李词云:“城南有危台”。危台即高台。百余年后,明弘治十四年编纂的《黄州府志》,始云“颓废”。其具体地址,即今城南的凤凰墩。
民间言传,凤凰墩是陈友谅夫人的基地。说陈友谅是假龙,夫人是真凤,所以不会白头偕老。夫人死后,陈友谅将其葬在凤凰墩,用许多珍奇宝物陪葬。为了防止别人盗墓,命令军队在城周围造了48座假墓,以混淆视听,叫人真假难分。俗称48座王婆墩。
解放前后,凤凰墩上有古朴树一株,主干直径在2米以上,高数丈,枝繁叶茂如巨伞,覆盖面积近3亩。每临落日,回光返照,郁郁苍苍,霞光闪闪,蔚为壮观。后遭雷击枯死。现广法寺迁建墩上,四时香火不断,晨钟暮鼓,堪称洞天福地。
⑧渔浦秋风:浦是水滨。渔浦,就是渔人捕鱼和渔舟唱晚的滩头。“渔浦秋风”,犹说捕鱼旺季在城西的盛况。
元明之际,新洲城西一带,是江、河、湖交汇的地方。涨水季节一片汪洋,枯水季节湖洲互见。这样的水域自然饵料丰富,鱼源充足,是渔民作业的好地方。而尤其到了秋季,江水回落,“白频红蓼满江洲,红叶黄花盈野岸”,更是捕鱼的理想季节。由此看来,当年的渔浦,就是今大渡、刘集地带。“渐渐淤泥人不察,湖滩江汊演平畴。”沧海终于变桑田了。
(来源:新洲文明网 作者:姚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