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227/14/4525948_81732732.shtml
iBinder介面与AIDL介面:
iBinder只提供了单一函数transact来进行远距离通信,呼叫不方便,如SipService中有多个函数,客户端呼叫不方便;AIDL提供Proxy/Stub结构化解这个问题。
在开始本章之前,先向大家介绍COM的一个概念---------Proxy/Stub结构(代理/存根结构)
打个比方,你到自动取款机上去取款;你就是客户,取款机就是你的代理;你不会在乎钱具体放在那里,你只想看到足够或更多的钱从出口出来(这就是com的透明性)。你同银行之间的操作完全是取款机代理实现。你的取款请求通过取款机,传到另一头,银行的服务器,他也没有必要知道你在哪儿取钱,他所关心的是你的身份,和你取款多少。当他确认你的权限,就进行相应的操作,返回操作结果给取款机,取款机根据服务器返回结果,从保险柜里取出相应数量的钱给你。你取出卡后,操作完成。取款机不是直接同服务器连接的,他们之间还有一个“存根”,取款机与存根通信,服务器与存根通信。从某种意义上说存根就是服务器的代理。(参考COM代理与存根)
AIDLFramework层的架构,如下图:
换而言之,Android就是在传统的C/S架构中加入了一层,实现IPC。图中表明,AIDL类似COM的Proxy/Stub架构。不过是现在android自己的序列化类Pacel。
看过源代码,我们不难发现上图中对应的角色:
Client ------StorageManager
Proxy ------IMountServie.Stub.Proxy
Parcel------对象序列化类,数据只有继承Parcelable才能进行RPC
Stub ------IMountService.Stub
Server ------MountService
当StorageManager调用MountService方法时,例如调用registerListener,步骤如下:
²进入IMountServie.Stub.Proxy找到对应的方法registerListener。
²IMountServie.Stub.ProxyregisterListener利用Parcel将函数调用的序列化为android理解的结构
²调用onTransact函数,onTransact根据参数,找到对应registerListenerSwitch-case语句执行
²数据通过Binder机制进行写操作,客户端调用阻塞,等待服务端reply
²服务端处理完request返回
²客户端取回数据
当service经常被远程调用时,我们常常用到aidl来定一个接口供service和client来使用,这个其实就是使用Binder机制的IPC通信。当clientbindservice成功之后,系统AM会调用回调函数onServiceConnected将service的IBinder传递给client,client再通过调用aidl生成的asInterface()方法获得service的调用接口,此时一个bind过程结束了,我们在client端就可以远程调用service的方法了。例如
public void onServiceConnected(ComponentNameclassName,
IBinder service) {
mSecondaryService =ISecondary.Stub.asInterface(service);
}
IBinder接口是对跨进程的对象的抽象。普通对象在当前进程可以访问,如果希望对象能被其它进程访问,那就必须实现IBinder接口。IBinder接口可以指向本地对象,也可以指向远程对象,调用者不需要关心指向的对象是本地的还是远程。
transact是IBinder接口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函数,它的函数原型如下:
viewplain
1.virtualstatus_ttransact(uint32_tcode,constParcel&data,Parcel*reply,uint32_tflags
android中的IPC的基本模型是基于客户/服务器(C/S)架构的。
客户端 | 请求通过内核模块中转 | 服务端 |
如果IBinder指向的是一个客户端代理,那transact只是把请求发送给服务器。服务端的IBinder的transact则提供了实际的服务。
客户端
BpBinder是远程对象在当前进程的代理,它实现了IBinder接口。
这里transact把请求经内核模块发送了给服务端,服务端处理完请求之后,沿原路返回结果给调用者。这里也可以看出请求是同步操作,它会等待直到结果返回为止。
在BpBinder之上进行简单包装,我们可以得到与服务对象相同的接口,调用者无需要关心调用的对象是远程的还是本地的。
服务端
服务端也要实现IBinder接口,BBinder类对IBinder接口提供了部分默认实现
其它的请求交给onTransact处理。onTransact是BBinder里声明的一个protected类型的虚函数,这个要求它的子类去实现。
由此可见,服务端的onTransact是一个请求分发函数,它根据请求码(code)做相应的处理。
消息循环
服务端(任何进程都可以作为服务端)有一个线程监听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并循环处理这些请求。
内核模块
android使用了一个内核模块binder来中转各个进程之间的消息。模块源代码放在binder.c里,它是一个字符驱动程序,主要通过binder_ioctl与用户空间的进程交换数据。其中BINDER_WRITE_READ用来读写数据,数据包中有一个cmd域用于区分不同的请求:
- binder_thread_write用于发送请求或返回结果。
- binder_thread_read用于读取结果。
从binder_thread_write中调用binder_transaction中转请求和返回结果,binder_transaction的实现如下:
对请求的处理:
- 通过对象的handle找到对象所在的进程,如果handle为空就认为对象是context_mgr,把请求发给context_mgr所在的进程。
- 把请求中所有的binder对象全部放到一个RB树中。
- 把请求放到目标进程的队列中,等待目标进程读取。
如何得到服务对象的handle
- 服务提供者通过defaultServiceManager得到ServiceManager对象,然后调用addService向服务管理器注册。
- 服务使用者通过defaultServiceManager得到ServiceManager对象,然后调用getService通过服务名称查找到服务对象的handle。
如何通过服务对象的handle找到服务所在的进程
表示服务管理器的handle,getService可以查找到系统服务的handle。这个handle只是代表了服务对象,内核模块是如何通过handle找到服务所在的进程的呢?
- 对于ServiceManager:ServiceManager调用了binder_become_context_manager使用自己成为context_mgr,所有handle为0的请求都会被转发给ServiceManager。
- 对于系统服务和应用程序的Listener,在第一次请求内核模块时(比如调用addService),内核模块在一个RB树中建立了服务对象和进程的对应关系。
- 请求服务时,内核先通过handle找到对应的进程,然后把请求放到服务进程的队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