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先生原先是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在儿子小时候看的少儿节目里经常看见他,是第一代“眼镜哥哥”,后来的金炜是他的后任了。
前天我们合唱团邀请他来给我们开讲座,以下全文转自蓬蓬博客。
昨天,合唱团请来了沪上著名音乐人,上海《星期广播音乐会》主持人王勇博士,为大家举办了一堂音乐讲座。这也是“947音乐坊”——系列讲座之一。
看图说话:
昨天周三,是合唱团排练时间,但主要不是练歌,而是听讲座。佳芬团长首先把女企业家合唱团的老朋友,《星期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王勇介绍给大家。
王勇,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副主任,60年代末生人,曾是上海少儿电视节目“眼镜哥哥”。
他是第一位中德政府联培项目音乐学博士,德国DAAD基金会资助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项目资助学者;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市委宣传部“文艺人才”基金资助学者;上海市第十届青联委员;上海儿童基金会爱心大使;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事业发展部顾问。目前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艺术管理系副系主任。
近年来,他发表专著3部、各类文论三十余篇,共计近百万字,完成教育部、上海市共6项科研项目。博士论文《一位新文化斗士走上音乐学之路的“足迹”考析》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第五届全国高校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博士二等奖。
他致力于高雅音乐文化的普及,开办各类音乐欣赏讲座愈百场,主持讲解各类音乐会八十余场。每月所主讲的“星期广播音乐会”获得全国十佳音乐广播节目主持人栏目奖。
就是这样一位有名人物,从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年为我们上海市女企业家合唱团的三八演出主持节目,因此成为了我们大家的老朋友。
王勇今天为我们主讲《上海老歌与海派文化》。
首先介绍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黎锦晖。
黎锦晖(1891-1967)。生于湖南湘潭,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家乡民间音乐和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汉剧等戏剧音乐对他影响至深。1927年,他创办了“中华歌舞学校”,后又组建“中华歌舞团”。1929年组织“明月歌舞团”,并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1931年,“明月歌舞团”并入联华影业公司。1949年后,他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1967年逝世于上海。
从音乐家黎锦晖1927年发表《毛毛雨》起到1949年,前后二十余年,有八千余首称之“时代曲”的流行歌曲在上海诞生,算起来平均日产一首了,上海人凭她“奇异的智慧”,创造了世上的奇迹,使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流行歌曲重要发源地。
王博士介绍:在中唱上海公司的版库里,曾保存着数千面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各家唱片公司制作的金属模版,这些模版收录了上万首歌曲,而且绝大多数是当年国内的音乐工作者创作、演唱的原创作品。
如今已是中国唱片总公司总经理的周建潮,在担任中唱上海公司经理期间,对着这些唱片模版经常思索:在足足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些诞生于那个过去的歌曲,无法走出版库。
这些歌曲,既有记录人们喜怒哀乐的市民小调,也有唤起民众抗战的激昂旋律,更有向往美好生活的抒情吟唱,是一笔可以让当今的人们共同分享的“文化遗产”。
王勇接受了主持整理、编辑这些“文化遗产”的任务,他从上万首歌曲中仔细挑选,再对选出的作品进行词曲作者笔名的考证,收集作者和演唱者的资料,撰写歌曲的分析。
为了让这套合集既有历史文化的价值,也有学术意义,他不停地采访当事人的家属,在图书馆里研究各种史料。这套唱片合集共有20张,以原版录音、原人原唱的形式,汇编了1931年至1949年上海各个唱片公司录制的近400首歌曲,其中九成歌曲已尘封半个多世纪,有数十首歌曲属首次公开问世。
王博士负责编辑、整理、考证和撰写的《上海老歌》历时4年编撰而成,由中唱上海公司出版。
王博士说,当时,上海的唱片业、电影业相当发达,再加上数以千计的电台和歌舞厅,形成了歌曲的需求市场和传播渠道,而原国立音专以及各民间社团的音乐人才,又能源源不断地提供作品,因此,使得上海成为全国乃至亚洲的歌曲大本营。
这些原版录音经整理后拂去历史尘埃“重见天日”,让人们对上海的文化积淀,增加了更多的认识。
这些优美动人的歌声曾缭绕在车水马龙、万家灯火的申城上空,“从小烟纸店那抹闪着蜜黄灯光的窗口,到夜夜欢宵的舞厅歌坛”,曾经喧闹地装饰过一个繁华的时代,上海人曾见证了这流行乐坛上一代海派文化的辉煌。她余韵袅袅,其中不少优秀之作传唱至今,成为华人世界中永恒的“怀旧金曲”。
在这个画面,他分别播放了4首乐曲,让大家比喻四种动物,结果,大家把属于鸟的音乐比喻为驴,把驴的音乐比喻为大象,真是驴头不对马嘴。
经历了4年的整理,王博士对上海老歌如数家珍。
上海老歌,由唱片、电影、广播和歌舞厅等多媒体传播。想当初,百代公司为了催讨留在我国的经典唱片,而被我们让其支付保管费而告终,从此,避免了老一代华人歌手唱片的外流。右上图是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左下图是JVC唱片公司的标志图案。“VICTOR”是由1901年所成立的胜利唱机公司(VictorTalkingMachine)创造,由于他们采用的圆盘式唱片比爱迪生留声机所用的圆筒式录音无论在方便性,实用上都有所超越,因此一举成为唱片业的先驱。上世纪初,留声机、唱片传入中国,法国唱片商乐浜生,第一个在上海南洋桥附近创建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商标是一只大公鸡。从此,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有了唱片业。后来,英商又创建了上海胜利唱片公司,商标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狗在听喇叭里的声音。不久,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邀请日本友人铿尾庆三来中国创建唱片厂。1917年,由孙中山先生亲自命名的大中华唱片厂,在上海虹口区大连路正式成立,注册商标为双鹦鹉。1927年日方退出了大中华唱片的股份。这样,大中华唱片厂完全由国人自己经营。周璇:一代歌后,她的名字是国语流行曲史上一个金字招牌,号“金嗓子”,她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一副名副其实的好歌喉,不仅音色细嫩、音质甜美,而且吐字清晰,经过麦克风传将送出来更是委婉动人。
周旋也因为其电影明星的身份和曲折凄凉的身世,深受大众的青睐与关心。
欧阳飞莺(1920—2010.06.03)本名吴静娟,欧阳飞莺是艺名。她出生在江苏吴县(今苏州市)的一个小康之家,从小爱唱歌。当时,周璇已经成名,常常在电台播唱。欧阳飞莺就拿着歌本,边听她的歌边学。一次,朋友带她去电台,让她客串一曲。她大胆试唱,没想到竟受到热烈欢迎。听众们纷纷来电,点名要她再唱。欧阳飞莺想当歌星,也从此信心大增。此后,她坚持每天去电台作业余歌手,这对她日后在歌坛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白虹:30年代初期,白虹在明月社老板黎锦辉的介绍下,出演过《人间仙子》和《国色天香》两部电影,但她在歌坛的表现还是更为耀眼的歌唱事业为主。此时的白虹嗓音虽然甜美,但歌艺的成熟还是30年代后期的事情,歌曲《郎是春日风》是她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由于白虹的发音准确,每每能将感情与词意融会贯通,令聆听者更易领会歌词的含义,因此她的演唱感染力很强,与周璇、龚秋霞齐名,被誉为“三大歌后”之一。1934年,在上海各家电台联合举办歌星比赛中,白虹以领先二百多票的成绩摘得桂冠,而位列次席的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金嗓子”周璇。姚莉:民国时期著名歌手,是演唱国语流行曲资格最老的其中一位歌手,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歌星之一。
享有“银嗓子”美称的姚莉,从30年代出道,直到60年代退出歌坛,经历了30多年的歌唱生涯,灌录了数百张唱片。50年代百代唱片公司的唱片封套上,介绍她“将近二十年的过程,始终独步歌坛,后起者无出其右”。
1969年经百代公司力邀,始出任唱片监制,七年后才正式退休。代表作 姚莉灌录过的名曲甚多。早年在上海灌录的《得不到的爱情》、《玫瑰玫瑰我爱你》、《风雨交响曲》、《秋的怀念》和《哪个不多情》等曲,至今仍受人们的青睐。《玫瑰玫瑰我爱你》一曲更靡声国际,被改成英文歌曲,由美国男歌手FrankieLaine灌成唱片。50年代在香港灌录的唱片中,《春风吻上我的脸》、《雪人不见了》、《月下对口》及中词西曲《大江东去》等,都是电台里常常被观众点唱的歌曲。
王人美(1915~1987):湖南浏阳人,生于长沙。1926年考入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27年,王人美到黎锦晖创办的上海美美女校学习歌舞。黎锦晖亲自为她改名为王人美,将这女孩列入王家的“人”字辈,是要破一破女性不入家族辈分的旧习。在美美女校,王人美就跟着黎锦晖学习歌舞,并成为上海著名的歌舞明星。同年王人美到上海加入中华歌舞团。1931年加入联华影业公司为电影演员,明月歌舞剧社改组为联华歌舞班的当年,王人美在孙瑜编导的《野玫瑰》饰主角。该片公映,王人美一举成为明星。1935年入电通影片公司。全国解放后,1950年由香港返回上海,先参加上海实验电影工场,在长江电影公司拍片,后进昆仑影片公司。电影界文艺整风时被诬蔑曾和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有来往,她受到极大刺激,被送进了疯人院,经由二姐王明霞把她接到北京,住在大哥王人璇家,神经逐渐获得松弛。病情康复后被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理事。1956年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1957年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反右运动中再度受了刺激,病情复发,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治疗。文革时期遭批斗,下放到干校劳动。1979年得到平反。王人美后来成为植物人是因为一次意外,由于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引发脑溢血,从此失去知觉,只有呼吸。1987年4月12日在平静中去世,享年73岁。白光(1921.6.27----1999.8.27):被人们称为“一代妖姬”,中国早期电影著名女演员、歌星文艺家。学生时代她曾参加北平沙龙剧团,演出过曹禺的名剧《日出》。和她同台演出的有张瑞芳、石挥等,她在剧中扮演小东西。从影以后,改用艺名白光。白光先后拍摄过二十多部影片,成名作是《桃李争春》,和陈云裳演对手戏。白光在剧中演反派,一鸣惊人。1993年曾去台湾出席“金马奖”颁奖。最后一次在香港露面是1995年出席香港电台的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同徐小凤(人称“小白光”)为张学友颁奖。1999年8月27日,白光在移居马来西亚多年后在吉隆坡自宅因结肠癌逝世,享年78岁。白光走了,带着她那带有磁性有时有点野性的独特歌声远去了。一年后,在吉隆坡郊外她的墓地上,他先生为其立的墓碑,可以看到一排黑白相间的琴键,上面镌刻着《如果没有你》的五线谱的一段歌。欧阳飞莺(1920—2010.06.03)本名吴静娟,欧阳飞莺是艺名。她出生在江苏吴县的一个小康之家,从小爱唱歌。当时,周璇已经成名,常常在电台播唱。欧阳飞莺就拿着歌本,边听她的歌边学。一次,朋友带她去电台,让她客串一曲。她大胆试唱,没想到竟受到热烈欢迎。听众们纷纷来电,点名要她再唱。
1949年10月,欧阳飞莺偕同白虹、陈白荻、李品洁等歌星,应菲律宾总统夫人的邀请,在菲外岛宿务、描戈律、怡郎等地巡回演唱。不久,中国国内政局大变,欧阳飞莺夫妇便留在菲律宾发展。从此,欧阳飞莺开始了她的音乐教师生涯。她的门生很多,有家庭主妇、学生、医师、商行老板,男男女女都有,甚至连西班牙名歌星阿马杜巴兰圭也慕名拜她为师。1988年1月,欧阳飞莺的丈夫陈明勋病逝。于是,在菲律宾生活了近40年的她赴美定居,与儿女们在洛杉矶团聚。欧阳飞莺于2010年6月3日去世,享年90岁!
吴莺音:20世纪40年代上海滩家喻户晓的红歌星。她那嘹亮柔和的声线,加上别树一帜浓郁的鼻音,因而拥有“吴依柔语”的“鼻音歌后”美誉。二十二岁那年吴莺音被在唱片公司工作的作曲家黎锦光看中,录制了第一张单曲唱片《我想忘了你》而走红,反对女儿唱歌却喜欢听歌的父亲,买了吴莺音的唱片听后还赞赏不已,竟不知是自己女儿唱的。24岁那年,吴莺音参加了当年上海鼎鼎大名的仙乐斯夜总会歌唱大赛。在歌星阵容强大、歌手如云的激烈竞争中,抱着“玩”的心态参赛的吴莺音以白虹的成名曲《我要你》脱颖而出,一举登上冠军宝座。也成为继周璇和姚莉之后,活跃在仙乐斯舞台上又一颗闪亮的明星,并很快成为百代唱片公司的签约歌星。2003年1月4日,上海大剧院举行歌唱家方琼的“海上新梦”上海老歌演唱会,吴莺音受邀从洛杉矶飞回上海当嘉宾,这也是她阔别上海近20年后,首次回沪登台演出。她的《我有一段情》、《江南之夜》、《岷江夜曲》等歌曲,逾半个世纪被几代人传唱。吴莺音于2009年12月在美国洛杉矶逝世,享年87岁。王博士讲到每位老艺术家,都会播放一段她们的歌声。让我们知道,原来平日里听到的这些老歌,都是她们演唱的。
今天是我们合唱团排练中,出勤率最高的一次。
可见王勇是大家的粉丝。
整个2小时的讲座,大家期待的目光,激发了王勇的演讲激情。 王勇的口才没得讲,他不愧为“主持人里最懂音乐,音乐人里最会主持人”的音乐首席讲师。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经典音乐频率总监沈舒强也亲临现场。沈总监说:你们热爱音乐的程度超过了很多专业演员。
确实,如果不喜欢音乐,我们就不可能走到一起,去克服一个有一个困难,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在我的创意下,大家争相和王勇合影。很久未来合唱团的老团员陈晓静(红衣),更是欣喜万分。我们低声部杨文红(右三)也是特地赶来,看来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见见王博士。几张照片可以看出,王勇站着不用变化,要变的是粉丝们。我和雪榛获得了一张和王勇的合影。王勇对我说:你要把照片发给我哦。看来,他也是我们的粉丝了,哈哈! 王勇看我忙里忙外的,所以特地和我来了一张单独合影,并问我:你是专业摄影的?我回答:纯粹业余。看来我那单反相机,有时还真可以貌似专业,包括上次去周立波那里,他们好像也被我这种架势镇住了。看来水平业余没关系,只要武器专业,先把人吓到才最重要,哈哈!当晚回到家,就整理照片,并挑选一些他的照片,以及讲座的场景,发送给他。并写到:
“王博士:今晚你为我们的讲课,让我们既了解了老上海的流行音乐,也感受了你渊博的音乐知识,你不愧是我们久仰的王博士。送上今晚的照片,希望你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关心我们女企业家合唱团。”他在当晚0点37分回复了我的邮件:“谢谢!
有些照片真不错啊,还真不知道佳能的550D,ISO6400还成像这么好,下次我也去换一台。”他好厉害,看见我手持的相机,就知道相机和镜头型号,说明他也是相机的发烧友。
一直知道王勇的音乐讲座很有质量,今天聆听,更激发了我坚持听他讲座的想法。他每个月都会去上海图书馆讲课。我今天查阅了上海图书馆网站,知道可以从网上获得赠票。愿意和我一起听讲座的来报名,相约去见王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