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钟楼】
---门券之所爱 ---
我国现有许多同名的佛教寺院,比如天宁寺、龙兴寺、清凉寺、龙泉寺等等,但是同名数量最多的恐怕要算开元寺了。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出的“开元寺”含义就是正确的,即唐代开元年间建造的寺院---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公元738)年,唐玄宗诏令天下州郡各造大寺一所,并以年号名之。在我国如今现存的数十座名曰“开元”的寺院中,有四座寺院(或寺院残留的主要建筑)已经跻身“国保”,她们是:定州开元寺(塔)、泉州开元寺、正定开元寺(钟楼及塔)、彬县开元寺(塔)。
【还是旧版的“国保”标志碑】
【开元寺外围】
前几天刚刚看过一篇博文,说的是“中国有多少唐代木构建筑?”。博文中,细心的博主收集到至少七种说法,而且相互不一致,在这七种说法序列中的唐代木结构古建筑多达十余处。但是在实际中,还有一种被绝大多数人公认的说法,说:我国现存只有“四座半”唐代木构建筑,具体名目是:南禅寺、佛光寺、五龙庙和天台庵,这四座至少个体建筑相对完整的唐代木构均在山西省,另有“半座”在河北省,这就是我们这篇博文的主角---正定开元寺钟楼。
关于这“半座”唐代木结构,现在基本也没什么疑问了,在述及她的时候,我们一般都这样认为:钟楼的下半部分是唐代遗构,而其上层是清代重建的。但是这句话中的“上、下”到底是什么意思,从哪一个构件来划分?这个事情至少我是不清楚。后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钟楼又被重修,并搞的浓墨重彩,现在我们更搞不清哪儿是“唐”哪儿是“清”了。
【开元寺主要遗存一览】
【开元寺钟楼】
【下层外檐枓栱】
【1998年拍的钟楼内(下层)枓栱】
【钟楼底层的构架】
【缠柱造】
一般情况下,在爱好和熟悉中国古代木结构的人嘴里,我国现存的唐代木结构只有山西的那四座,河北的这“半座”常常被忽略。据说,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梁公最后一次来正定考察时,看到了开元寺钟楼,他很赞赏这个钟楼的木结构,并且说了这么一句话:“(大致意思)这个钟楼可算是早期木构的一个孤例,如果有人说它是唐代的,恐怕我也不能否认。”那时候的梁公早已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代木结构的最高权威,有他的这句话,这个事情好像也就没法更改了。
作为一个旁证,还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梁公的权威后来不被信任时,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他还特别嘱咐“要保护好(钟楼上的)那两块唐代的板门”。这个事情看来是可靠的,我们今天依然能够看到这两扇我国“现存最早的板门”,它们依然被安装在正定开元寺钟楼的门上。
【唐代板门(内)】
【法船殿遗址】
历史上的这个开元寺,规模巨大、建筑宏伟,在1270余年以后的今天,正定开元寺实际上只是一个遗址了,但她的基本轮廓尚保存完好,除了三门楼遗址和残留的一些石刻构件外,还有清晰的主体建筑法船殿遗址。而现存最完好的两座建筑:塔和钟楼,却是相对分列中在轴线左右。这个奇怪的形制确实有趣,别的地方实在没有。这个布局中存在很大的,关于中国佛教寺院建筑布局在早晚期的形制变化问题,以及寺院建筑的一些变化:比如我国早期(唐代以前)的寺院有没有钟鼓楼?是只建有单独的钟楼吗?那鼓楼是啥时候出现的等等。
【开元寺塔】
【“五代巨碑”碑额】
【“五代巨碑”碑文局部】
【“五代巨碑”上的浅浮雕】
在正定开元寺内,除了旧有的几处建筑及其遗迹以外,后来又增添了一件非常壮观的风物:新世纪之初,在正定城内搞基建时,无意中掘出一只巨大的赑屃。这个家伙可真的是个庞然大物:它“长8.2米、宽2.5米、高2.35米,重达107T”,着实堪称已知同类物件的“中国之最”!同时被掘出的还有几块碑身残件和碑额,残碑上的文字和花纹非常清晰,有人根据碑文所述,参阅历史资料分析:该碑的主人有可能是五代后唐时期的成德节度使安重荣。这块碑如果被复原树立起来的话,估计也是中国之最。
哈哈,这个呲牙瞪眼的可爱家伙,在土中冬眠了1100多年后被挖了出来,估计很是不爽,瞧那恼火的熊样......
【“天下第一赑屃”】
【1998年自拍留影】
【开元寺近期门券】
【开元寺早期门券】
开元寺在正定诸多文物中,给我印象最深:公元1998年我第一次来这里时,门口不是这个样子,后来正定的南街被改造成了“影视街”才成了这个样子,那会儿大门口很乱,没这么整齐。我到开元寺时大约中午十二点半,售票员回去吃饭了,但是看门的大爷在,他好心让我进去参观,我一个人在院子忽悠一顿后出来,售票员还没来。我就坐在门口等着,大爷问我:你都看了还等啥?我说“我要买票!”。大爷一脸疑惑,盯着我一顿好瞅。
结果这一等就等了近两个小时,快要三点时,售票员来了,是一位大姐。当她得知我已经参观完了,竟然还等两个小时买票时,大惑不解。要知道,那时候的开元寺门票就要10块钱的(上图),而且就是一块小白条,如今的门票也不过才15块而已,而且还很美观。呵呵,这也是我玩门票当中第一次干这事,因为我就是奔门票来的。到后来这种事情就很平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