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心中的英雄——《大卫》
撰文;红影
米开朗基罗(1475-1564)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伟大的雕刻家、建筑家、画家和诗人。《大卫》是米开朗基罗最著名的雕像之一,你知道这尊5米多高的巨型雕像是怎样雕成的吗?
早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有一块百年前传下来的大理石,坚硬巨大,没有人敢动它。曾经有两个雕刻家想尝试在上面雕刻,却都因难度太大,不得不放弃。1501年,年轻气盛、才华横溢的米开朗基罗接受了雕刻这块巨石的任务。在米开朗基罗看来,任何一块石头都是有灵魂的,雕刻家仅仅是去掉石头多余的部分,把真正的形象“引出”。
当时,正是教皇腐败,外族入侵,佛罗伦萨面临崩溃的年代。米开朗基罗心中渴望能有一个英雄出来拯救自己的祖国。于是,《圣经》中大卫的形象渐渐从他脑海里浮现出来。《圣经》中说:大卫还是个牧羊少年的时候,以色列人经常和非利士人交战。非利士营中巨人哥利亚勇猛无敌,以色列人都很怕他,不敢和他交战。一日,大卫给以色列军中的三个哥哥送饭,恰逢哥利亚骂阵,听到哥利亚口出狂言笑骂不止,大卫气得浑身发抖,坚决要求出去迎战。歌利亚看到只是一个牧羊少年,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就在歌利亚拿着钢刀恶狠狠地直冲过来的一瞬间,大卫使劲一拉早已准备好的投石器,石子正中歌利亚的脑门儿。巨人死了,以色列人乘胜追杀,获得了胜利。大卫的勇敢杀敌,受到了人民的爱戴,被拥立为以色列的国王。
在米开朗基罗之前,已经有不少雕刻家雕刻了《大卫》,如何能超越前人的艺术呢?米开朗基罗认为,“大卫”只是一个借用的符号,圣经故事也仅是一个隐喻,艺术彰显的应该是“人”的精神世界,大卫是直面强敌、勇敢无畏的精神象征。于是,大卫不再是《圣经》中的少年,而是一位全裸的雄健美男子。艺术家把大卫的表情定格在了产生激情之前的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更具感染力。
大卫充满自信地站立着,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为使雕像在基座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艺术家还特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得大卫在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手上隆起的青筋与脖子处突起的肌腱,仿佛蕴涵着惊人的力量。健美的体魄、英俊的面容、平直而倔强的鼻子、坚定的双唇,使大卫成了正义、力量、愤怒的象征。
米开朗基罗在雕刻《大卫》时还有一段小插曲:一天,佛罗伦萨行政长官前来观看《大卫》的雕刻进度,为了显示自己更高明,他指着《大卫》的鼻子说:“米开朗基罗,这尊雕像的鼻子太厚了!”米开朗基罗立刻拿起刻刀和石粉爬上台架,装模做样地敲了几下,石粉从他手中慢慢散落,《大卫》的鼻子却一点没动。长官看见掉落的石粉满意地说:“嗯,现在的鼻子就显得更有生气了!”米开朗基罗却暗自好笑。他的幽默与智慧不仅给行政长官留了面子,还使得雕刻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1504年《大卫》雕像完成时,米开朗基罗年仅29岁。由于雕像过于巨大, 40个强健的工人花了4天时间,才将其搬到佛罗伦萨市政厅前的广场上。在安放仪式那天,整个城市都沸腾了。人们争先恐后奔向广场,争取先睹为快。米开朗基罗也来到广场,他看到雕像上被人贴了许多纸条。于是,他分开人群,爬上基座。顿时,这位坚强的年轻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只见纸条上写着:“你给我们带来了自尊心!” “作为佛罗伦萨人,我们感到自豪。” “人类是最有力量的!”……佛罗伦萨人把《大卫》称为“巨人”,米开朗基罗也被冠以了“巨人”雕刻家的美名。
《大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表现,它对人体的赞美,暗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人成为了一种有能力实现自身追求的高尚存在。《大卫》是表现英雄气魄的巅峰之作,是人类力量与智慧的象征。
如今,《大卫》已经五百多岁了,他被安放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成为雕塑史上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世界各地前去瞻仰他的人络绎不绝。它还被复制成石膏像,供全世界学美术的学生临习。记得我学习素描的最后一课,就是画《大卫》石膏像。为了画好他,我经常熬夜。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着铅笔“沙沙”地磨在纸上的声音,看着大卫,恍惚间感觉到大卫复活了,我看到了他眼中的孤独、痛苦与愤怒,也感受到了500年前大师那种直面人生的英雄气魄。米开朗基罗把一种精神刻进了石头里,500年后,当你深情地注视着大卫时,那种精神就会再一次被“引出”。他告诉我们,拯救自己不能靠神和任何人,要靠自己本身。(撰文:红影本文刊登在2008年《新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