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石猴的身份是金蝉子,讲到这里,有人就要问了,金蝉子不是唐僧么?错了,这次,孙悟空才真的是金蝉子,看过楼主前文的读者
会通过前文中的“金蝉子到底是谁”的文内知道,第十版唐僧并非金蝉子本人,但是估计由于当时篇幅有限,楼主没有
来的及指出金蝉子的明确下落。
为什么我在这里非要指证孙悟空就是金蝉子呢,第一,我们前面已经得出了第十版的唐僧并非金蝉子本人的结论,第二,取真经的又必须
为金蝉子本人;第三,沙和尚在流沙河屡屡吃掉取经人的事实,都告诉了我们这次孙悟空的来历是金蝉子。另外,我们还可以由此推论出另一
个惊天事实,与金蝉子当年有过眉目传情的那个天女就是东方不败观音
分析的原因本人慢慢道来,
首先,由于沙和尚是印度间谍,卧底在天宫作卷帘大将,但是,由于身份被玉帝识破,被贬下来,但是,这里,要指出的一点是,这同时

也是一条反间计,玉帝多聪明,比那傻了吧叽的如来可就弓虽多了,于是乎,就上演了一场无间道,他在沙僧下凡之前,和后来对猪八戒说了
一模一样的话,大致就是,你下界要务必。。如何如何,事成之后,我们如何如何,沙僧也就接受了任务,只是没告诉他取经的就是金蝉子,
下界后,杀和尚不明就里,先后吃掉了9个取经人,也就是说金蝉子被吃掉了九次,到了第十次,东方不败看不下去了,于是亲自上阵,跑到流
沙河,指责杀和尚,还指定沙和尚为唐僧的徒弟,这样,既保证了唐僧的安全,又给自己省下了一个金箍,后来,路过高老庄,遇到猪八戒,
顺水又作了个人情,留下了另一个金箍,但是这样一来,保护唐僧取经的取经队伍的实力就大打折扣了,已经不能保证金蝉子的安全了。但是上司如来当时一发热,要求金蝉子本人必须去取经,而且要求作为取经团的团长还不能会武功(估计如来早知道当初会这样就不订此
项规矩了),这几个要求弄得一个小小的计划延长了很多时间也没有完成目标,就有点着急了,于是就找观音帮忙,这小问题难不倒我们的东方不败,于是一条满天过海,偷天换日的计谋就出现了,让金蝉子来一个金蝉脱壳,找了一个替死鬼--江流,来做唐僧,而暗助真正的金蝉子变为一只石猴,假托为唐僧的徒弟,(后来,给了个禁箍还确实是真的,刚好借此机会把金蝉子控制住,这个效果比跪搓板管用的多),这样,既然是徒弟,就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门功夫,凭金蝉子的实力,自己保护自己当然是可行的,沙猪二人有没有都无关紧要,至于江流,死了也就算自己倒霉,再找一个也无所谓,但真要是到了灵山,如来估计也等的急了,随便把下面的管事给点贿赂也就没人嚷嚷了(这就是西游记中让人费解的金钵盂行贿案的始末),况且佛家不比官家,多一个少一个也无所谓(江流成佛),这样,也就有了第十版的旅行团的雏形,但是又怎样能将金蝉子和江流进行位置置换呢?金蝉子的来历于武功不能说是与生俱来的,要不然太让别人怀疑了,
于是就想起了当年还有一件事,想当年,东方不败想对妖怪进行和平演变工作,就按排了一出石猴出世,民选花果山,到后来的石猴拜师的这一幕幕情景:先派手下的4个大猴混入花果山,进行民众思想引导,顺便结交其他妖怪,这早在几百年间就开始了,待到石猴出世,就上演了一个花果山民选事件,至于那个洞,也是几个大猴事先就挖好的,要不然怎么可能有“天上掉馅饼”的事。不过这个时候的孙悟空还不是金蝉子,而是六耳猕猴,后来,在一大猴的安排下,在观音的协助下,菩提祖师(也就是西方准提道人)传授六耳猕猴这个弟子,并给这个猴子起名“孙悟空”,后来,指使孙悟空大闹东海,抢劫财物、破坏地府机密文件的幕后黑手就是观音本人,没想到,让玉帝识破,使用了一个手段,“官封弼马温”,原本,对猴子来说,这个官不算小了,那个年头没,天宫也没有车,来往全靠马,这个官位就是现在的交通部部长,竟然还嫌小,借口闹事,背后肯定有问题,后来,封了一字并肩王才算了事,但猴子倒霉,按照印度方面的指使,盗国宝金丹失手,被玉帝发现,派天兵捉拿(史称:大闹天宫),如来出面干涉(前面楼主已经说过,这里不再叙述),作了个假,把死刑立即执行改为无期徒刑,这就是有名的“囚困五行山”。
到这时,由于想起这么一件事,观音伙同如来,将孙悟空就地释放,将金蝉子变为孙悟空模样,塞在五行山之下,而将孙悟空变为六耳猕猴模样,然他出去散步谣言“吃唐僧肉”,(因为他会经斗云,但是其他的也没说清)换人的机会就是观音去长安的路上,并许诺,若。。。。则。。。及到江流来时,救出的已经是金蝉子了。但是,他由于没有经历过大闹天宫的现场,也常常闹出一些看似健忘的笑话,比如说:在宛子山上就没看出黄袍怪就是奎木狼;火焰山土地就是老君的锅炉工;枉负了一对火眼精睛,而六耳猕猴,由于本人身分被别人冒用,气愤不过,但由于对幕后知之甚少,在中途返回,想设计离间金蝉子将其赶出,没想到,金蝉子与观音有特殊关系,离间不成,反被识破,结果被金蝉子一棒打死,杀人灭口。当时要不然为什么李天王在照妖镜中找不出六耳猕猴的本相,因为他本来就是真的。至于金蝉子,他不是妖,自然也照不出来。同时,这也就是为什么如来最后觉得杀死六耳猕猴略有不忍的问题所在,不管怎样,自相残杀,高兴得都是玉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