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母寻根记一 :从踏入沈葆桢故居开始

2011年1月中旬,我与好友到福建霞浦游玩,最后一天回到福州准备乘当晚的飞机回京,因还有半天的空余时间,一商量去“三坊七巷”吧。

母亲是福建人,我也出生在福清,所以我对福建心中总有一种故乡情结。虽然母亲十几岁就参军,离开故乡,我们也一直在北方长大,但家人每隔几年都要回福建老家看看。

几年前我在搜狐开博,有很多网友写福建的人文、历史和旅游,因我对福建的特殊情愫,让我对老家的故事特别关注。从网友的博客里,我知道了福州市有这么一个著名的“三坊七巷”,林则徐、严复、冰心、林觉民等许多历史名人都居住在这里。同时也知道了,老巷老宅都在修葺,以后将对外开放。这次来福州一定不能错过看看“三坊七巷”!

那天我们先去参观了林则徐的故居,然后走到沈葆桢故居门口时,第二道门紧闭,但门上的小窗口是开着的,我们向院落里探头探脑,“好象还居住着人,还没有对外开放”,大概是我们的交谈惊扰了房间里的主人,只听里面一位女主人问我们:“你们是哪里人?”,“我们从北京来的!”,也许我们略带京腔的普通话印证了我们没有说谎,女士给我们打开了门,我们喜出望外地踏入沈葆桢故居!(一般很难进入到沈葆桢故居内参观,因是私宅)

真没想到,这一脚踏入沈葆桢的故居,竟成为拉开我为母寻根的序幕!

进入沈葆桢故居后,女士告诉我她是沈葆桢的后人,一直在此居住,老宅冬暖夏凉,但年久失修,希望能得到政府的资助,虽三坊七巷正在进行维修,但侧重点放在商业化改造上,门前道路维修,把老宅的排水系统搞坏了,还把后院的一面墙掀翻……,女主人把她给政府写的信拿给我们看并希望我们回京后能帮其呼吁……

临走前女主人给了我一本:话说三坊七巷,一份:三坊七巷自助手绘导游图,我欣然接受。

回京后的一天,见到母亲,谈到此次福建之行,我随口说去了三坊七巷,母亲很平淡的应道:

“我家住在黄巷。”

“什么?!怎么从来没听到你说过呢!我要是早知道,一定进黄巷好好看看。因黄巷还没有完全修好,我就没进去!”

其实那天我站在黄巷的巷口,望着“黄巷”的牌子犹豫了一会儿,看到尚在修路,就放弃进巷子里了。虽然没进黄巷,但三坊七巷的三个坊、七个巷的名字,我惟独记住了黄巷这个名字!是它叫着顺口,容易被人记住?还是冥冥之中的命运联系,所以母亲一提黄巷,我脑子里马上就浮现出巷口的样子,可当时我不会想到这条巷子会跟自己有关系!

母亲小时候(应该是上小学之前)生活在黄巷,在她对黄巷的点滴记忆中,依稀记得自己住在一个深宅大院,住在一进,房子多可住的人不多,儿时几乎没有小伙伴与她玩耍。有次去二进上厕所,荒芜的院落杂草丛生,寂静的一点声息也没有,很害怕,从此再不敢迈进大院深处。院子里有口井,大门旁有二个大水缸,养着金鱼。虽然母亲对黄巷的记忆不多,但仅有的这些记忆可看出黄巷留在她脑海里的童年记忆并不是很快乐,因为父亲的早逝,可想而知,孤儿寡母二人在深宅大院里的生活很艰难。在她的记忆里,印象深刻的是母亲(我的姥姥)经常背着她,到很远的小姨家吃饭……

“黄巷”、“三坊七巷”,一个让我开始关注的地方……



为母寻根记(一):从踏入沈葆桢故居开始
这要感谢一起去的好友,给我拍了这些照片,记录下当时的情景。



沈葆桢故居院里角落的老歪树,有年头了,不知它见证过居住在此多少的人和多少的故事!



老宅院内充满生活气息的物件




沈葆桢后人,现仍居住在老宅院内





女主人给我二份资料,就是从这二份资料里我找到了母亲是郭家后人的线索,在此我要感谢这位沈葆桢的后人,也许她不会想到,自己的这一举动,成为别人寻根问祖的引子!






这是黄巷的巷口,深处还在修路,郭柏荫故居就在最东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64042.html

更多阅读

周采芹:从“中国娃娃”到“贾母”的传奇人生_真水无香

上世纪50年代初,一个年轻美丽的中国少女,带着满满的行囊,独自踏上了前往伦敦的旅途,开始了她人生中的奇遇。美丽聪慧,高贵典雅的她是英国同学眼中的“东方公主”,西方观众眼中的中国娃娃,她如一朵娇艳的牡丹绽放在戏剧舞台上,似一汪清泉流淌

一分区史研究——一言难尽黄土岭:从沙飞的老照片谈起

一言难尽黄土岭:从沙飞的老照片谈起先从沙飞拍摄的一张老照片说起。作为从1919年到1949年这三十年的历史,在历史分期上被称作是“现代史”。1919年以前为“近代史”,1949年以后为“当代史”。总之,凡时间一经过去,便可被称为“历史”。

声明:《为母寻根记一 :从踏入沈葆桢故居开始》为网友长安城等故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